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大班《認識鐘錶》教學反思(通用5篇)

大班《認識鐘錶》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認識鐘錶》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認識鐘錶》教學反思(通用5篇)

大班《認識鐘錶》教學反思1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學習,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而以比賽的形式進行,能充分調動幼兒的競爭意識。

活動中通過讓幼兒做小主人,讓幼兒有一種自豪感和自信心,激發幼兒展示自我的願望,讓幼兒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徹底打破了以往單一技能的訓練,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個別差異,有利於幼兒個性的發展和協調精神的培養。

大班《認識鐘錶》教學反思2

時鐘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日常生活用品,對於即將步入小學的大班孩子來説,認識鐘錶,加強時間觀念,懂得愛惜時間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組織了《認識時鐘》這個數學活動,之後我發現幼兒對時鐘的學習興趣很濃,回顧整個教學過程,反思如下:

首先第一個環節,利用小故事激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形象地將時鐘裏的三根針比喻成大哥(時針)長得黑黑的,矮矮地,人們最愛問他幾點鐘;二哥(分針)長得黑黑的,個子比較高,本領大,他走一圈能帶大哥走上一小段路;小妹妹(鈔針)長得可苗條了,細細長長,穿一身紅衣服,她喜歡不停地轉着圈跳舞。聽完故事後許多孩子猜出了,這是我們生活中經常用到的鐘。緊接着出示一座正在走動的鐘,並讓幼兒觀察,回答故事中的大哥、二哥、小妹妹分別指什麼。最後總結歸納,利用説學法強調大哥叫時針,二哥叫分針,小妹妹叫秒針,重點讓孩子們知道時針與分針。

第二個環節,認識整點,並用兒歌的形式回答老師現在x點鐘。在這種環節中我出示了一座不走動的時鐘,引導幼兒先觀察並認識鐘面上的1—12數字,然後再將時針、分針都撥到12上,將分針撥一圈,讓幼兒觀察時針有什麼變化(走了一格),引導幼兒説出時針指向“1”就是一點鐘。就這樣反覆地撥幾次直至兩針重合。讓幼兒直觀地感受到,要想知道幾點鐘,首先看時針。接着利用兒歌的形式,教會幼兒與老師一問一答:老師撥出整點後問:小朋友,請看好,現在時鐘幾點了?幼兒答:老師,老師看好了,現在時鐘x點鐘。本環節通過琅琅上口的兒歌更加深了幼兒對整點的'認識。

第三個環節是玩鍾,以上兩個環節都是老師的説教,孩子們都有點坐不住了,一個個躍躍欲試,我馬上請孩子們自由撥針玩,大家都很興奮,然後我提出了“請撥幾點鐘”的口令,並且自己也拿鍾示範。通過實際操作鞏固了孩子們對整點的認識,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最後一個環節添畫時針、分針,請幼兒完成添畫時針、分針的作業,並且強調了時針畫短點、分針畫長點,孩子們完成的很好。

整個活動遵循《綱要》中指出的科學教育的目標是“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在認識時鐘時,為幼兒準備充足的材料,使幼兒感受時鐘就在身邊的生活中,認識時鐘對學習、生活有很大的幫助。在練習時,不但激發了幼兒探究事物的興趣,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是一個比較成功的活動。

大班《認識鐘錶》教學反思3

《認識鐘錶》這個內容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認識鐘錶教學反思。教材以一個孩子一天的生活場景作為學習線索,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水平,讓學生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感知“時間”這一抽象的概念,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通過實際教學,感觸頗深,反思如下:

成功之處:

1、上課伊始,我利用電子鐘整時報點的音樂激發學生興趣,伴着音樂欣賞各種各樣的表,學生非常感興趣。學生看到各式各樣的鐘表發出驚喜的叫聲,露出喜悦的神情,通過聽覺、視覺走進鐘錶的世界,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學生年齡特徵,整節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小鬧鐘,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繫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3、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圍繞問題暢所欲言,這樣,同學間也有了相互學習的機會,教學反思《認識鐘錶教學反思》。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演示,並伴有聲響和顏色的變換,能較好地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在仔細觀察鐘錶後,學生髮現鐘面上有12個數字寶寶,12大格,還有長針和短針。於是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演示,並伴有聲響和顏色的變換,較好地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我沒有到此收兵,乘機追問:“關於鐘錶的知識,你還知道那些?”我的話音剛落,學生們就七嘴八舌地説開了:“我知道我家鐘錶的後面有好幾個鈕,可以開時、定時的”;“我知道分針走一大格是5分鐘。”;“我知道表上除了有分針、時針外,還有秒針。秒針轉一圈,分針走一點”……

本課也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

1、由於我對新課程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刻,僅讓學生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會看、會寫鐘錶和電子錶上整時的時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這樣顯然是不夠的,數學學習的目的不應該是學生“經驗”簡單的在再現和累積。

2、由於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小組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例如,認識哪個是時針,哪個是分針時,讓學生分辨時不夠深入,沒有讓學生放開説,師有代説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樣知道是8時的,指名説撥鐘的方法等等,學生語言組織有問題。

3、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不夠,讓學生猜是什麼時刻,雖然也請學生交流討論,但小組合作流於形式。學生沒有獨立思考和觀察,就急於和小組內同學去説,有的甚至在玩。結果既沒觀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千萬不能“拔苗助長”。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還要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這樣才會使學生學會數學、熱愛數學。

大班《認識鐘錶》教學反思4

運用多媒體演示,藉助孩子的想象,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有利於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活動中安排了觀察、操作、議論、交流、歸納和整理等教學活動,讓孩子自己發現鐘面上有些什麼,在交流中,孩子們把自己在平時積累的經驗表述出來,大家互相借鑑、互相補充,這樣不僅調動和激發了學習主動性,而且提高了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在交流中,較優秀的孩子充當小教師的角色,一部分小朋友在小組學習中得到了幫助,輕鬆愉快地獲得知識。這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意識,讓他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同時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凡是孩子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孩子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師生共同活動相結合,教學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樣,孩子們參與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寬了幼兒的思維,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大班《認識鐘錶》教學反思5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學習,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而以比賽的形式進行,能充分調動幼兒的競爭意識。活動中通過讓幼兒做小主人,讓幼兒有一種自豪感和自信心,激發幼兒展示自我的願望,讓幼兒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徹底打破了以往單一技能的訓練,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個別差異,有利於幼兒個性的發展和協調精神的培養。

小百科:鐘錶是一種計時的裝置,也是計量和指示時間的精密儀器。 鐘錶通常是以內機的大小來區別的。按國際慣例,機心直徑超過80毫米、厚度超過30毫米的為鍾;直徑37~50毫米、厚度4~6毫米者,稱為懷錶;直徑37毫米以下為手錶;直徑不大於20毫米或機心面積不大於314平方毫米的,稱為女表。手錶是人類所發明的最小、最堅固、最精密的機械之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4re82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