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精選6篇)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精選6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禹治水》教學反思(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精選6篇)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1

課文第二小節是文章的重點段落,在教學這一部分時,我抓住關鍵詞“千辛萬苦”,引導學生想象大禹“走遍千山萬水,察看地形”,“挖通九條大河,劈開九座大山,引導洪水流入大海”時會吃哪些苦?會怎樣對待?

孩子們都能聯繫書本,電視中獲得的間接經驗,大談大禹的吃苦事蹟。有的説,他在爬山的時候,手不小心碰到帶刺的植物,會流血,但他咬咬牙,挺過去了;有的説他的鞋子穿破了一雙又一雙,甚至腳底也起泡,但他還是忍着痛繼續察看地形;有的説,到了夏天,火辣辣的太陽照在頭頂,熱得滿頭大汗,可是,大禹還是和老百姓一起幹着;還有的説,在劈山的時候,一塊大石頭滾下來,剛巧砸在大禹的腳上,受傷了,可是他只從衣服上撕下一塊布,包紮了一下,又和老百姓幹在了一起……我對他們説,大禹是吃盡了千辛萬苦,他所吃的苦我們説都説不完,你覺得大禹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於是大禹的堅強,大禹的不怕吃苦,大禹百折不撓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腦海中。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2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的難點是讓學生理解大禹是怎麼治水的?在教學中我多次通過創造情境,製造懸念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激起學生思維活力方面,這節課上取得收穫很大。

其一:通過想象,感受洪水之猛。

第一自然段,我只要抓住“無家可歸”一詞。“為什麼無家?家呢?”引導學生看圖,從圖上濁浪滔天的景象,想象“滔滔”“衝倒”“淹沒”的場面。“歸不了家生活會怎樣?”接着進一步體會老百姓的苦難。不能讓洪水再這樣肆虐了,必須治理他。在這緊要關頭,有一個人臨危受命。此時全班學生似乎迫不及待的呼喊出大禹的名字。

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簡練的幾句話敍述了大禹治水的經過,教學中,我先出示一組詞語:走遍,挖通,察看,引導,劈開,讓學生按順序排列一下,從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過程。大禹創造性的治水而不是防水當然也是突顯其功績的一個方面,但畢竟不是本課首重點,因此我沒有在這裏過多停留,而是緊扣“千辛萬苦”、“千山萬水”、“三過家門不入”等重點詞語引領學生細細品讀從而理解和體會大禹治水的艱辛和他的吃苦精神。

其二:從數量詞中,由學生質疑生髮,結合角色表演想象體會治水之難,付出之多。

大禹在外治水13年,曾經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但他一次也沒有進去看一看,為什麼他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想見呢?我決定以這個問題為切入點,引導孩子利用文白指導學生想象的,根據教材有意識地創設具體形象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動情,積極地閲讀,挖掘課文所藴涵的情感。

緊接着,組織學生討論,大禹為什麼三次路過家門沒有回去。

“他要治水,很忙,沒有時間回來”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感覺多數學生都是泛泛而談。我就引導學生讀第二段,“你從哪看出大禹忙於治水,沒有時間回來?”學生細讀課文,有學生説“他走遍千山萬水,要察看水流地形等,長期在外邊走的,自然是沒有時間回來了。”鼓勵學生再讀課文,有的學生説“他們要挖通九條大河,劈開九座大山,吃盡千辛萬苦,所以沒有時間回家。“這個時候,學生已經明白治水的艱難和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道理了。

這一環節我還給孩子們創設了二次想象:

第二自然段寫“大禹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這裏我要學生結合插圖和實際經驗,想象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他們會遇到哪些困難。

第三自然段寫“禹在外治水13年,曾經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但他一次也沒有進去看一看。”在教學時,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禹真的不想見家人嗎?孩子就此展開了充分的想象。還和同桌創造出角色,如同事,妻子表演對話。

三次想象不僅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促使學生加深了對大禹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在這堂課中,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做到位,比如説:

1、讀的形式單一,缺少變化。

2、老師的話太多。雖然在課前設計時,我已經注意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然而,在這堂課的實際教學中,我還是牽着學生走的。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3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主要講述的就是為了百姓們過上幸福的生活,大禹歷盡千辛萬苦治理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最後成功制服洪水的故事。總體來説本節課的講授很完整,整個流程的銜接合理自然,教學目標基本上也都達成了,既讓學生們瞭解了治水的過程,理解了文章的重難點句子,也讓他們理解體會到了大禹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為民的精神。

在講授課文之前,我先請同學們觀看了一則關於洪水爆發的短視頻,看過了滔滔的洪水淹沒了農田,衝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無家可歸,為後邊理解課文中描寫洪水的兇猛,災難的巨大奠定了基礎,也幫助了學生從側面進一步體會禹治理洪水的決心,朗讀起來更加的動情。尤其是講授“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時,許多孩子們眼睛裏都含滿了淚水,讓我十分驚訝與欣慰,驚訝的是我的孩子們竟如此的感性,欣慰的是我的朗讀能夠吸引孩子們,使他們認真投入傾聽。

但是在課堂伊始,我讓孩子們自由朗讀課文,卻出現了齊讀的狀況讓我始料未及,針對這個情況,我及時着重進行了評價強調,引導孩子們區分齊讀和自由讀的區別,避免下次出現同樣的情況。另外就是,課堂上對孩子們回答的評價語還是不夠具體,我更多使用的是“理解的真到位”、“感悟的真深刻”這類話語,而沒有具體結合學生的回答去評價,在關注學生具體到個人的這一方面還需要加強。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需要多聆聽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多請教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吸取精華轉化為適用於自己課堂的東西,不斷成長,不斷進步!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4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講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過家門而不入”,一心一意為百姓謀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我首先考慮的是如何讓學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艱辛,感受體會大禹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我就在教學中以文本內容和有關大禹治水的資料相結合進行講解,拓展延伸。

教學導入時創設情境,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所以我先出示了一組洪災的圖片,讓學生來談談看了圖片以後的感受,然後再來體會洪水給老百姓帶來的災害,體會老百姓的“無家可歸”,最後引出治水的英雄“大禹”。在講解大禹治水經過時,特別抓住“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等語句。體會大禹治水的艱辛及治水工程的浩大。教給學生抓住重點詞幫助背誦這一方法效果很理想。在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故事時,我出示了一組填空,讓學生從這一組數字中來體會大禹的公而忘私。學習第四自然段,用“治水成功後,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會怎樣感激大禹?”這一問題引導理解“代代相傳”。此時大禹形象在學生的心中越來越豐滿,正是讓學生暢説自己情感的時機。於是,我讓學生談談大禹名字中“大”的含義。板書總結文章內容、結構後讓學生欣賞大禹治水的視頻資料。磅礴的氣勢、豐富的畫面,深深地打動了學生,對文章的體驗再次提升。

這節課讀的形式有自讀、品讀、齊讀、指名讀,我覺得在今後的教學中還應在品讀上更下功夫,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從而更加體現學生的學。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5

我所上的內容是《大禹治水》的第二課時,是在解決了字詞之後,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大致瞭解的基礎上,帶領學生一起品讀,探究課文內容。

一、治水前

我通過詞語複習導入新課,讓學生通過洪水、氾濫、毒蛇、猛獸等詞語進行畫面聯想,從而引出第一自然段,同時圖文結合,展示出洪水氾濫的畫面,讓學生體會老百姓生活的痛苦,從而明確治水的迫切。

二、治水

首先是請學生自己默讀課文,並思考文中講了哪兩個人治水用了什麼樣的方法,用了多少時間,最後結果怎麼樣?接下來又拎出文章中分別講鯀和禹治水的自然段再次講解,同時還設計了練習環節,這樣雖然把治水過程講得非常清楚詳細,但由於內容上多有重複,顯得拖沓累贅,花去了很多時間。隨後請學生説一説這一連串的問題。之後,通過讓學生找出可以看出,大禹是怎樣一個人的關鍵詞句,並且説一説大禹是怎樣一個人,讓孩子們對大禹的做法進行思考,從而理解他心繫百姓,無私奉獻的精神,對大禹產生敬佩之情。

三、治水後

學生説出大禹治水後的變化,並完成下面表格,同時思考洪水被治理好之後,百姓過上了怎樣的生活。讓學生知曉是大禹治好了水,讓百姓們過上了安居樂業,幸福的生活。隨後,我安排了一個複述課文的環節,這個環節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着實高估了孩子們對課文的掌握程度。應該放在下一個課時更為合理。最後進行總結,梳理結構,讓學生對整節課的內容更加清晰明瞭。還安排了隨堂練習,讓學生對一些知識點進行鞏固。

這堂課我旨在把課堂還給學生,由教師引導拋出問題,讓學生自己找答案,説出答案,從而能夠更深刻理解課文內容,鍛鍊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但整節課讓學生讀得太少,導致很多同學無法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讓學生回答問題環節,儘管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後,老師都給予了及時的評價,但評價語單一,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通過這節公開課,我深刻體會到了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含義,要上一堂好的公開課,首先教師不僅要有紮實的基本功,還要關注到每一個學生;既要設計好這堂課的每一個環節,同時還要有應對課堂突發狀況的教學機智。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工作生活中要多學習,多思考,多鍛鍊,在關注學生的同時不斷提升自己,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老師,上出高質量的課。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6

《大禹治水》是語文A版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是古代的傳説故事,生動地描寫了大禹帶領老百姓治理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感人的故事,讚頌了她一心一意為公、為民造福、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抒發了人民大眾對他的感激之情、緬懷之意,使人深受教育

全篇課文緊緊扣住“治水”這一中心進行展開,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寫治水前老百姓因水患而無家可歸。

課文先寫了洪水的水勢,“滔滔”形容洪水洶湧,波濤滾滾。

其次寫危害,洪水氾濫,淹沒農田,衝倒房屋。

結果是害得老百姓無家可歸。洪水給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災難,不治不行。

這樣就引出了第二部分——治水。課文首先寫了大禹下決心治理洪水,然後寫大禹仔細觀察,挖河劈山,疏導洪水。

“他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仔細地察看水流和地形。他帶領老百姓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引導洪水流入了大海。”這兩句話寫了大禹治水的過程。從幾個關鍵詞裏進行理解:“走遍”、“吃盡”,一個“遍”、一個“盡”表明了大禹為調查水情走了很多路,吃了許許多多的苦。“千”、“萬”都表示很多很多,“九”並不是指數字九,古人以九為數之最大,這裏形容大河、大山的多,還要“挖通”“劈開”,可見治水的工程是多麼浩大;大禹“仔細”察看水情,“帶領”老百姓治水,身先士卒;通過“引導”的方法,使洪水流入大海,不再危害老百姓。從思想到行動上,把大禹治水的過程寫得清楚明白。課文還列舉了典型事例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的感人故事,使人更加深入地瞭解了大禹為大家,舍小家的可貴精神。“禹在外治水13年,曾經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但他一次也沒有進去看一看。禹的兒子十多歲了,還不知道父親是個什麼樣子。”“13年”強調了大禹治水的時間很長,“三次”和“一次”形成了對比,“十多歲”應大於“13”,説明大禹離開家的時間太長,孩子都不知道父親的樣子,由此可見,大禹無私奉獻的精神多麼可貴啊!第三部分寫治水後,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生活。洪水得到治理,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生活,所以人們非常感激這位治水英雄,大禹的名字也代代相傳。

課文的篇幅適中脈絡清晰,大禹的形象也更加生動、感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42rpj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