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春天在哪裏》教學反思

《春天在哪裏》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天在哪裏》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天在哪裏》教學反思

《春天在哪裏》教學反思1

春天在哪裏教學反思是老師要通過這節課,可以認識到了在備課中的不足之處,那麼,關於對春天在哪裏教學反思怎麼寫?

一、教材及學前分析

《春天在哪裏》是S版小學語文新課程教材第四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很經典的課文。本課以“春天來了”這一線索貫穿全文,本課時的學習任務就是對春天到來景象的探究來達成教學目標,通過作者形象地描繪了春天到來的景象,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清新、美好,並聯繫個人的感受和經驗,嘗試仿寫和創作。

一、成功的地方

1、努力根據文本創設情景,營造氛圍,

直觀、生動的事物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也就最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樂於讀書,並且讀出感情,首先要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才會對所讀的內容產生興趣,產生讀書的慾望。但是由於上此課的時候還是乍暖還寒的時候,天空中也始終找不到課文中“春天的太陽那麼暖,那麼亮“的感覺,所以為了克服這種不利的教學外在環境,我採集春天的圖片,把“春天”請進我們的教室,請到學生身邊,調動他們的五官去感受春天,感受這首詩歌的美。這種視覺的衝擊,讓學生一下子體會到春天的美麗。在出示圖畫前,我還放了幾段鳥鳴,配上輕快的音樂,讓學生在聽覺中感受春天。第三小節中有提到“春筍從地下探出頭來了”,我就用動畫的形式讓學生較為直觀地感受到雨後春筍破土而出的場景。

2、努力根據實際創新求異、方式多樣。

在教學這篇課文的前1個自然段的時候,我將朗讀作為了教學的主要途徑。我先通過範讀讓學生感受,再讓學生自由試讀、指名讀、齊讀,在讀中體會春天的這種美感。後邊幾小節因為在寫法上與第一節相同,則引導學生採用品讀、評讀、分組賽讀的形式展開。這樣學生在讀中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每一位學生都變得想讀、能讀、樂讀,並且讀出感情,既加深了對課文的感悟又發展了學生的語言。

3、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巧妙評價

朗讀是學生感悟語言、發展語感的重要途徑。雖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一味機械地讀,決不能喚起學生與文本、與作者的共鳴。恰如其分的點撥與評價,能起到事半功倍效果。在這過程中,學生成了讀的評價活動的主體,有了自由表達的機會,在切切實實的質疑與評判中有所體驗,有所感悟。老師呢,是“合作者”、“參與者”,師生互教互學,充分刺激學生參與慾望。學生在評價老師的同時開啟感悟之門,引領自己歡欣、雀躍地嘗試着,發展了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力,學生的朗讀變得有情有味了

二、問題及原因

通過這節課,也使我認識到了自己在備課中的不足之處,那就是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情況,現在的家長特別重視孩子文化知識的學習,忽視孩子動手能力和觀察習慣的培養,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要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開拓活動範圍,讓他們對學習活動產生興趣,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去,引導他們觀察周圍事物,認識生活實際,使語文學習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三、教學重建

如果讓我重執《春天在哪裏》這篇課文,我會注意如下幾點;

1、以組織、引導、參與者身份走入學生當中,始終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自主學習為宗旨,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放手讓他們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聯想分析。

2、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對學生的表現予以細緻具體的評價

《春天在哪裏》教學反思2

本課教學時,學生在《春天在哪裏》這美妙的旋律中,感受到了春風的吹拂,春花的美麗,感受到春天大自然奇妙的景象。在音樂聲中,學生唱起來,拍起來。這樣一種教學氛圍的營造,使學生的心靈產生一種愉悦,產生學習的衝動。

在本課的學習中,沒有讓學生去抄寫字詞、造句,而是讓學生去畫畫。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想象,畫出了美的畫面,在學生的筆下,出現了粉紅的桃花,可愛的金魚,清澈的湖水,嫩嫩的柳枝……之後,還寫出了美的語言。活動並沒有影響學習,相反還促進了學習。由此可見,調動學生的情緒,放手讓學生活動,既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才能。

本課的教學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如果教師能夠把課堂從校園搬到公園、綠地,讓他們帶着書本,去摸一摸花草樹木,看看小河清澈的流水和活潑的金魚……去親近大自然,讓學生真正活起來,動起來,就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效果將更好。

《春天在哪裏》教學反思3

我認為學生對春的認識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是他自己發現的、感受到的春天的美和變化就可以了,兒童有興趣發現春天,記錄春天才是最重要的。本堂課我通過暢想春天、尋找春天、記錄春天、拓展春天四個環節來實現學生對春天的感知。我還充分利用我們身邊的教育資源,把尋找春天定位在校園、田間地頭、房前屋後、村中小路等學生最熟悉的地方,尋找大自然中的春天,也尋找身邊的春天。在尋找中我沒有侷限在課堂之內,而是把對春天的觀察拓展到校外,拓展到自己身邊的生活之中。我想通過為春天做“成長記錄”更能使學生深刻地體驗到春天的變化,大自然的神奇!尤其是在觀察植物的時候,學生那一臉的興奮,那種不斷有新發現的歡呼,着實讓我有一番成就感。在尋找身邊的春天時,學生從放學的路上,從田間地頭,從房前屋後,從家中的變化,從父母的春耕中都有細緻認真的觀察。為春天做“成長記錄”,學生興趣十分濃厚,真正地投入其中,主動觀察探究。他們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體驗,深刻地感受到了春天的美、春天的特點和變化,發展了學生觀察、合作、記錄和整理的能力。

春天不在書本里,春天不在教室裏,春天在大自然中。培養兒童愛自然的情感不能關門閉户而應該走出去,用美好的大自然來薰陶兒童,用醉人的春風來教育兒童。大自然是兒童最好的老師,花草樹木是兒童的朋友,花鳥魚蟲是兒童探密的對象。作為教師要把兒童的世界還給兒童,欣賞他們的童心、童趣,在兒童對春天的美好情感體驗中激發其探究的願望,引導其嘗試觀察的方法,促進兒童與自然的情感交流。

《春天在哪裏》教學反思4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要根植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湘教版小學語文《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一課《春天在哪裏》是一首讚美春天的小詩,其中“春天在枝頭上……”、“春天在草原上……”、“春天在竹林裏……”、“春天在田野裏……”對於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説,理解起來還有些困難。而學習這篇課文時,正值春光明媚。因此我並沒有急着帶領學生去學習課文,而是首先把學生帶到操場,讓他們感受和煦的春風,觀察煥發生機的植物,讓學生在校園裏找春天,同學們找得很仔細,結果發現:校園裏的柳條變綠了;冬青樹的枝條吐出了嫩嫩的新芽,粉紅的桃花、潔白的梨花全都盛開了……,對於同學們的這些發現,我及時地給予了肯定,並且深情地朗誦:“春天在枝頭上,春天的風微微吹,柳條兒跳舞,桃花兒臉紅。”有個機靈的小朋友馬上接道:“老師,春天把樹木的枝頭打扮得好漂亮哦!春天就在這裏呀?”我知道,他理解了詩中最難的一個句子

於是我又説:“剛才大家的這些發現都是春天來臨的變化。你們還有別的發現嗎?”接着,我又帶領學生來到了學校附近的田野裏,讓學生在田野中找春天,結果同學們又有了新的發現:有的發現秧苗在返青,有的發現人們喜歡吃的蕹菜又長出來了,有的發現油菜花開了,有的發現蜜蜂在草叢的鮮花裏採蜜……看着看着,人羣裏發出整齊的吟誦:“春天在田野裏:春天的太陽那麼暖,那麼亮,秧苗青,菜花黃,蠶豆花兒香……”聽着同學們的朗誦,我的心裏高興極了,我暗自為自己的這次活動的安排而得意。因為我感覺同學們不但很直觀地感受了詩句的意思,而且增添了對家鄉對大自然的熱愛,同時也增加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這次活動使我認識到了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認識到了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的重要性。接下來在課堂上學習《春天在哪裏》的課文時,同學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很到位。我發現,平時不喜歡讀課文的幾個小朋友也讀得特別認真、特別有感情呢!

《春天在哪裏》教學反思5

情景描述:《春天在哪裏》是一首孩子們很熟悉的歌曲。在本次音樂活動中,第一環節我先讓幼兒通過欣賞歌曲來感知樂曲的歡快、抒情,從而熟悉歌曲的旋律。第二環節通過圖片欣賞幫助幼兒再次感受歌曲的內容,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在幼兒熟悉了歌曲內容後,我一反以往老師教動作,幼兒學做動作的方式,而是給了幼兒自由創編的空間,讓幼兒根據對歌詞的理解自由地創編動作,並且,在引導幼兒創編動作時,不強調幼兒技能的表現,也不追求幼兒創編的數量多少,而是讓幼兒關注自己成功的同時關注同伴的成功,關注自己的創造所給同伴帶來的快樂。

我的反思:快樂是兒童學習、探究、嘗試的原動力,孩子因為快樂所以學習,因為學習所以快樂,讓幼兒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也分享同伴的快樂。在活動中幼兒所做出的動作是老師平時看不到的,這説明每個孩子身上都有潛力可挖。音樂活動就是要發揮孩子的音樂潛能,讓孩子在活動中感受快樂。

本次活動讓我瞭解到教師重視孩子的情感體驗,重視活動過程的重要性。給幼兒留一點欣賞成功的空間,就會讓更多孩子一起分享的快樂。通過此次活動,讓我更加懂得了教師如何在活動中成為孩子的支持者,引導幼兒喜愛音樂。多給幼兒自主的空間,讓幼兒尋找快樂;多給幼兒自由的空間,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潛能;多給幼兒留一點欣賞成功的空間,讓更多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

《春天在哪裏》教學反思6

春天的腳步姍姍來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春天來了》,那麼在那裏麼呢?柳樹的嫩芽了;流動的小溪裏;布穀鳥的叫聲裏;這節課我和同學們一起尋找春天的腳步。

首先音樂倒入,活躍氣氛。《春天在哪裏》是篇歡快、活潑的課文。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主體,充分面向全體學生,注重人人蔘與。教學一開始我沒有按照常規先學課文,而是播放了學生熟悉的歌曲《春天在哪裏》,把學生帶入了濃濃的春天的氣氛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大多數學生對這首歌曲較為熟悉,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想唱歌,想展示自己的慾望就非常強烈地表現出來。學生在對音樂的欣賞與演唱中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其次,為了激發學生興趣,利用動畫吸引。動畫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它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這裏,我把課文的難點通過動畫的形式展示出來,在學生們一問一答的朗讀中,學生興趣高漲、精神專注,不知不覺中課文中的難點就解決了。

再次,為了更好的熟練歌曲,分組對比更顯效果。如何才能讓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課文內容?我認為僅僅學會課文是不夠的,教師還應深挖教材中藴含的更深層的東西。這篇課文中四段內容用類比性的寫法,便於學生對課文的創編,加之學生在這方面的生活經驗也不少,我把精心蒐集到的關於春天的素材通過多媒體展示在學生面前,聲、畫並茂,強烈的刺激着學生的感官,激發着學生的創作慾望。通過教師的肯定、鼓勵性的語言,通過小組討論、大組交流,學生們暢所欲言,當了回小詩人,説出了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在哪裏,學生充分體會到了創作的樂趣,也從中體會到了創作帶來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合作學習的精神。

《春天在哪裏》教學反思7

本節課我所執教的是培智二年級繪畫手工課,教學主題是:春天在哪裏,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觀察、敍述和欣賞,引起學生對自然環境的關注,使學生知道春天的典型景物。

2、通過找春天、畫春天啟發學生運用藝術手段描繪春天的美麗。

3、嘗試用平塗着色的方法描繪春天的繪畫作品,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第一個環節是:説一説你看到的春天。為了在課堂上讓學生對春天有個初步的概念,在第一節課的時候帶着學生在校園中認識了很多花花草草。這樣,在課堂上再讓學生回憶自己看到過的植物自己簡單敍述出來,這樣也鍛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第二個環節是:和老師一起欣賞春天的美景。展示課件中的圖片,讓學生再次感受春天到了,並認識大自然中的一些植物,對認識顏色這個知識點也進一步強化。

第三個環節是:聽春天,聽一聽關於春天的歌曲,讓學生唱一唱,緩解課堂枯燥氣氛,調節學生學習情緒。

第四個環節是:動動手,首先帶領學生一起做手指操,活動手指,調整學生的注意力。其次是個手指畫,A組學生動手能力強,根據老師示範,能獨立完成,B組學生需要老師輔導幫助。最後是塗顏色,A組學生塗完顏色後可自己發揮想象,豐富圖畫內容,B組學生能在老師的輔導下塗色不出線就行。

不足之處:

在欣賞春天的圖片時,顏色統一認識,沒有進行強化,如果再讓學生拿出實物相對應的正確顏色會更好,這樣能更清楚的瞭解學生掌握沒有。有位學生在看到有粉色花的圖片時(圖中有綠色的葉子),一直在重複的説“綠色”,我只是對他做了簡單的糾正,如果讓他上講台指一指、認一認,告訴他哪些是粉色,哪些是綠色,也許效果會更好。手指塗色時,準備的顏料有些稀,導致畫紙被浸濕,作品效果不好等等。

改進方向:會進一步加強自己專業學科理論知識的學習,備課前不僅要認真分析研究所教內容,更要結合所授內容去認真的分析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和運用自己所學知識,並在課後及時與聽課教師溝通,找出不足,及時反思。

《春天在哪裏》教學反思8

小學二年級下冊第一課《春天在哪裏》教學反思一文的筆者為了讓學生理解春天在哪裏,親自帶學生到操場和學校附近的田野裏進行教學,教學效果非常好,反思這節課總結如下:

二年級下冊第一課《春天在哪裏》是一首讚美春天的小詩,其中“春天在枝頭上……”、“春天在草原上……”、“春天在竹林裏……”、“春天在田野裏……”對於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説,理解起來還有些困難。

而學習這篇課文時,正值春光明媚。因此我並沒有急着帶領學生去學習課文,而是首先把學生帶到操場,讓他們感受和煦的春風,觀察煥發生機的植物,讓學生在校園裏找春天,同學們找得很仔細,結果發現:校園裏的柳條變綠了;冬青樹的枝條吐出了嫩嫩的新芽,粉紅的桃花、潔白的梨花全都盛開了……

對於同學們的這些發現,我及時地給予了肯定,並且深情地朗誦:“春天在枝頭上,春天的風微微吹,柳條兒跳舞,桃花兒臉紅。”有個機靈的小朋友馬上接道:“老師,春天把樹木的枝頭打扮得好漂亮哦!春天就在這裏呀?”我知道,他理解了詩中最難的一個句子。

於是,我又説:“剛才大家的這些發現都是春天來臨的變化。你們還有別的發現嗎?”接着,我又帶領學生來到了學校附近的田野裏,讓學生在田野中找春天,結果同學們又有了新的發現:有的發現秧苗在返青,有的發現人們喜歡吃的蕹菜又長出來了,有的發現油菜花開了,有的發現蜜蜂在草叢的鮮花裏採蜜……

看着看着,人羣裏發出整齊的吟誦:“春天在田野裏:春天的太陽那麼暖,那麼亮,秧苗青,菜花黃,蠶豆花兒香……”

聽着同學們的朗誦,我的心裏高興極了,我暗自為自己的這次活動的安排而得意。因為我感覺同學們不但很直觀地感受了詩句的意思,而且增添了對家鄉對大自然的`熱愛,同時也增加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這次活動使我認識到了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認識到了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的重要性。

接下來在課堂上學習《春天在哪裏》的課文時,同學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很到位。我發現,平時不喜歡讀課文的幾個小朋友也讀得特別認真、特別有感情呢!

《春天在哪裏》教學反思9

《春天在哪裏》是“語文園地一”中的口語交際訓練題目。這次訓練主要是通過讓學生找春天和用不同的方式讚美春天,來豐富見聞,增加感受,以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為了保證這次訓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材在本次訓練前的“識字1”中已經提出了讓學生感受春天的要求:“你聽到春天的聲音了嗎?你看到春天的色彩了嗎?快來畫一畫美麗的春天,快去找一找春天在哪裏。”同時,第一單元教材所選編的4篇課文,也都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春天”的特點。這些內容為學生進行本次口語交際訓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課堂伊始,我創設情境,激趣引入。出示課件,畫面展現的是一個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笑着對小朋友們説: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春姑娘。早就聽説你們非常喜歡我,能不能唱一唱讚美我的歌,講一講和我有關的故事,背一背描繪我的古詩或課文,説一説關於我的心裏話呢?

接下來,學生有的自告奮勇唱讚美春天的歌;有的背誦描繪春天的古詩;還有的學生説出對春天的心裏話;很多學生還説了自己觀察到的春天的景色……小結,畫面展示春姑娘:我真高興,一節課裏,你們既送給了我動聽的歌聲,感人的故事,又送給了我多彩的圖片,精美的禮物。我向你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畫,一首無言的詩,一曲悠揚的歌,一個講不完的故事……讓我們伸出雙手,擁抱春天,把春姑娘永遠留在我們的身邊吧!

有興趣的學生把自己觀察的春天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本次口語交際不足之處是有部分孩子沒有參與到交際中來。以後儘量照顧到每一個孩子。

《春天在哪裏》教學反思10

第一單元的課文以“多彩的春天”為主題,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春天的美麗迷人,使孩子感受到春天的奼紫嫣紅紫和多姿多彩;為本單元的口語交際《春天在哪裏》做了非常好的鋪墊。

為了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美好的情感,讓學生在上口語課時有話可説,課前我讓孩子們利用課餘時間走進大自然,去尋找春天。

《春天在哪裏》的口語交際時,播放“展示台”中“我會唱”的歌曲《嘀哩嘀哩》作為導入,創設情景,激發孩子們找春天的興趣,引導學生説出歌中小朋友在山林裏、公園裏、學校裏等地方看到、聽到、找到的春天。孩子富有童真的歌唱和舞蹈,輕鬆快樂進入口語交際的課堂。孩子們説自己對春天的感受:1、春天很美麗。2、我很喜歡春天。3、春天到了,可以放風箏我很高興。教師以“你用什麼方法來表現自己對春天的愛呢?”為引子,引出學生的“我要唱春天的歌來表達春天的愛。我喜歡春天的詩。我想用圖畫表現春天。我也要用製作手工表現春天的美。……”讓學生通過用“表現春天”的形式體現,同時,在學生表演過程中,寓教於樂,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分享自己眼中的春天,瞭解關於春天的一些常識,感受春天的美麗,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説習慣,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不足之處:發現自己在學生講述而又達不到教學要求點的時候,自己會耐心不足,急着請下一位學生補充,沒有很好地引導上一個學生去講話,今後務必改正。另外要擴大口語交際的面,還要注意留有時間讓學生同桌之間互想交流。

《春天在哪裏》教學反思11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閲讀、寫作的基礎。《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低年級要注重學生喜歡學習漢字,培養他們主動識字的願望,逐步形成識字能力,為自主識字,大量閲讀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本節課的識字教學環節中,我以學生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充分利用他們所熟識的語言因素和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引導學生自主、生動活潑地識字。

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注重培養學生主動探究能力。課堂本稱“學堂”,它原本便是學生的。在教學實踐中,我深切感受到:只有時刻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每一個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課堂的主角,才能激發他們積極創新的精神,使其學得積極、學得輕鬆、學得有趣,充分發揮他們自主識字能力。二年級的學生,已經認識了一些基本字,掌握了一些常用的識字方法,這是獨立自主識字的寶貴的學習資源。因此,在本環節教學中,我以組織、引導、參與者身份走入學生當中,始終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自主學習為宗旨,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放手讓他們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聯想分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進行了學生自主探究識字方法的研究。

首先,我在課前準備了以桃花為襯景的卡片,卡片上是本課要求認識的的生字,這樣既應合了春天的主題,也是學生對學習生字產生了興趣,然後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讓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重温字音,用生字擴詞。發現問題了,小組內同學一起想辦法解決,擴大了學習的參與面。在課件中,屏幕上出現一幅美麗的春姑娘送花的畫面,在每朵花上都有本課生字所組的新詞。這樣,就很巧妙地把文中的生字新詞又鞏固了一遍,更激發了學生學習慾望。因此在交流彙報時出現了踴躍舉手發言的熱烈場面。孩子們在識字中表現得是那樣積極、主動,一張張可愛的笑臉上散發着迷人的光彩。顯然,他們已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了,人人都能感受到學習帶給自己的樂趣和成就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低年級孩子雖小,可都充滿好奇心、求知慾,都是好學上進的。而新課改給我們帶來的這種互動、開放的教學形式,恰恰為孩子們提供了合作交流、表現自我的機會。但他們畢竟是孩子,渴望得到大人,特別是老師的肯定和鼓勵。在以往的課堂上,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很簡單,往往是“對、好、很好、你真捧”之類的詞語。那麼究竟好在哪裏呢?老師肯定的是自己的哪一方面呢?學生並不知曉。因此,課堂的即時評價應當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富有指導意義。讓學生能從教師的評價中受到啟發,明確今後的努力的方向,激發他們長時間地保持學習熱情,進一步思考、探索和表現。

課改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中,一切都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及經驗着手,着重於孩子們的思維和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對學生的表現予以細緻具體的評價。例如:小組學習完畢之後。我及時評價:“同學們小組學習的氣氛很熱烈,老師很為你高興,希望你們在以後的學習中經常用這種小組學習的方式,相信你們一定會獲得更多的知識。”再找出課文中的春天時,學生找得很準確,我立即予以表揚:“真不錯,你們把文中的春天找到了!真會讀書。”由於我的適時讚美洋溢着民主、平等的意識,充滿了對孩子們創造精神的呵護,使他們產生了成功感,並積澱起參與的信心。於是,深堂氣氛頓時熱烈起來,孩子們爭先恐後地暢談自己對春天的感覺和體會。除了此類的語言評價外,我還通過眼神、微笑、動作等形式對學生予以肯定,即便孩子的回答不夠準確或錯了,我也沒有批評、挖苦。正因為有了這種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孩子們的聰明才智有了一個得以充分展示的舞台。他們的學習興趣極濃,敢於發言、樂於表達、始終處於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之中。

標籤: 教學 春天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3r9x2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