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精選5篇)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精選5篇)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

在本學期中,我逐步嘗試將“目標導向教學”理論應用於我的初中生物教學課堂中。我認為,“目標教學”簡單來説就是師生在課堂中的一系列教學活動,依據簡單、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學目標,最終絕大多數學生達到預定教學目標為終點的教學管理過程。

“目標教學”的大框架是“導標——導學——導練——導評——導結”五段式,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不分對象地、機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將其應用於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去來説。比如説,導標這一過程也許在高中生能夠很容易讓學生跟着教學所呈現的目標去學習,在練習、講評中檢驗三維目標是否達標,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學,我發現這樣的效果並不是太明顯。初中生在學習方面有以下幾方面的的學習特點:

(1)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都比較弱,而學習依賴性強,尤其是七年級學生表現更明顯;

(2)思維特點上起主導的還是形象思維,隨着年級的上升抽象思維迅速發展;

(3)學習上容易對教師生動形象的事例介紹感興趣,對嚴密的理論分析和邏輯推理厭煩。

因此,有一部分學生看到分解的許多小目標後,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有時還會感到厭煩,就開始慢慢走神、不感興趣,因此在學習動機不強的情況下,試想一下練習的效果會怎樣,達標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針對初中生這些特點,我覺得目標導向教學在初中生物中可採用這幾個環節,即“引趣——嘗試——反饋——總結”。

第一引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並且隨着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教師可通過生動有趣的生物演示實驗或是設計簡單的學生實驗,講述生動的生物學史,列舉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生物學現象等,多種方式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解釋生物現象、探索新問題的求知慾。當學生產生了疑問,有了解問題的需要後,再讓他們自學教材,他們才能專心研讀,使自學獲得好的效果。例如,筆者在講“環境對生物生活的影響”一節時,先課前讓學生分組捉鼠婦,分發一系列的討論題給他們,如“一般在什麼地方容易捉到”“什麼會影響他們的生活”“你怎麼跟別人驗證你的結論是對呢?”等問題,通過這樣的一個探究實驗設置了疑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地導入了下一環節。

第二嘗試——讓學生學習自學

教師分發自學提綱,即分解後的學習目標,由學生按自學提綱,個體獨自閲讀教材,或四個人一組小組討論的形式,有時用老師將學習目標用問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掌握。教師作巡迴點撥,對自學中出現的問題,誘發啟導,但不能包辦代替,主要在於瞭解自學情況。

比如在介紹《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及影響》這一節時,可簡單地將目標呈現給學生:

(1)舉例説出一些生物適應環境的例子

(2)舉例説出一些生物影響環境的例子

(3)生物適應並影響環境,認同保護生物的觀點。

接着採用學生依據要求:4人一組小組討論5分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舉出許多例子,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及時糾錯與講解,注意引導學生緊扣討論題目來進行討論。對個別學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問題,教師應肯定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深度,指導他們在課外去閲讀有關書籍,以防討論漫無邊際,影響教學進度。當然,也要注意保證討論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估計學生討論沒有餘力時,再予以指導、啟發和補充,切忌匆忙討論,倉促結束。接着,教師組織全班學生,針對普遍性的問題,結合教材的重點、難點(因為通常重點、難點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學解決的)以及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

第三反饋——儘可能瞭解學生

目標教學是通過教學信息的反饋來實現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根據檢測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定預定的教學目標。檢測的形式一般採用提問形式或書面練習檢測,當然儘量可多用一些書面檢測,這樣涉及的學生比較多,效果更為有效。在每一個知識點講解完畢,可適當選擇一些“小、精、活”的練習加以檢驗,以確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並根據檢測中暴露的問題,有針對性進行小組或個別輔導,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比較全面地瞭解了教學中反饋的信息,實現了對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控制,這樣有利於鞏固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第四,總結——化零為整以保證教學質量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目標教學中必須保證實施小結這一環節。這樣有利學生把各個小目標達到整合,最終實現總目標,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並且有利於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知識的再現與提取。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2

教後記昨天我們初一生物組開展了“同課異構”公開課活動,我上的是最後一堂課。對我而言,我上的這堂課極失敗。失敗原因在哪?我做了深刻反思。

一、安排的教學內容過多。

這節課包含了四個知識點,即“花的結構”、“傳粉和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人工輔助傳粉”。按照課改要求上課,我平時是分兩個課時完成。我思慮再三,最終還是很不靈活的處理,老老實實將這節課用一個課時完成。結果沒有將課堂交給學生,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知識展示等環節沒有組織好,為了完成任務,我老在"趕”,我講得多,有關知識也沒時間去拓展。

二、沒有讓學生動手進行實驗,用圖片資料、模型來代替學生親自動手觀察花的有關結構,這是這堂課的又一敗筆。

我本來是準備讓學生動手進行實驗的,也到縣城各個花店找了找各種各樣的花,還到山上採集了一些野菊花,最後,因各種各樣的原因還是放棄了。

三、沒有組織好學生的合作探究。

合作學習能力薄弱,這是我學生現階段的狀態,平時表現也差。這與我平時不注重培養與訓練有關。

四、心裏素質差。

我教了19年的書,僅添了歲月,心理素質依然差。不論是哪位老師在我的課堂上,都會造成壓力,會緊張,上課思維會亂。我是一個不會表現自己的人。去年錦屏中學來訪時,我上了一堂公開課,那段時期也是幾天幾夜失眠,告訴自己沒必要緊張,課還沒上,心裏卻老打鼓,最後憑着不要給三中丟臉的堅定信念,出現了奇蹟,上課時心裏很平靜,發揮正常。我也以為自己的心理素質得以提高。結果昨天依舊。上課前,聽了兩位老師的課,覺得講的內容太多,大部分都是教師講,學生聽,這些我也會犯。另外,聽了羅海東老師的課,覺得自己生物知識不全面。這些使我覺得我的課沒準備好,讓我喪失上課激情。上課時手忙腳亂,我不知道自己講了些什麼話,思維混亂。一堂課下來,只感覺到對自己學生很內疚。沒辦法,我就是這樣一個人,這麼大年紀的人還如此不沉着、冷靜,這點讓我對自己很不滿意。

本節課沒有注重對學生進行觀察能力,合作能力的訓練,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大部分學生都不能與同伴合作探究、暢所欲言,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不能拓展學生的思維、技能,培養其愛護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是一堂很失敗的課。

經常聽學生們(包括現在我們學校的高中學生)説:“老師讓我們自主學習,覺得方法好,但老師講得少了,好多知識不懂。”我想,在積極推進課改時,我們如何才能做到既把課堂交給學生,提高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又能讓學生牢牢掌握知識,是我們每位教師應該探索的問題吧。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3

以往的生物教學主要讓學生背誦課本知識,因此學生只是機械性地死記課本內容,一碰到理論聯繫實際地問題就無從下手。為此我們應從傳統的教學方法、觀念中解脱出來,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大膽創新,勇於探索,注重運用多種方法和形式,強化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以下是我個人對教學的幾點反思:

一、在教學中融入一點生活味,把“死知識”變為“興趣生活”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也説過:“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或用眼睛看科學。”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好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既有經驗及社會實踐為基礎展開,創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做”和“動腦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動中體驗、感悟,乃至發現和解決問題。例如,在講到“光對鼠婦的影響”時,學生提出疑問,為什麼平常在有陽光或是大白天時見不到鼠婦?由此提出問題:光對鼠婦有影響。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自己動手抓鼠婦,設計對照實驗: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經過反覆實驗,查閲資料,驗證了鼠婦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這樣的教學既抓到了學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時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學生潛在的情感,調動學生探求知識的心理需求,能使他們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

二、教學中“教師為輔,學生為主”的自主式學習要使學生掌握生物學習基本功,並在學習中不斷地實踐和應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必須改變傳統教學的重教不重學、重記不重做等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應做到洋思中學的“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會的不教,學生教學生”。洋思中學一直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而且制定了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短短的八個字,卻體現了該校的教學理念。為此我們學校也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了自己的教學方法“六步教學法”,而且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滲透素質教育首先轉變教育觀念,同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新課程、新教材強調面向全體學生,而不僅僅是少數尖子生。這就意味着教師應同等對待每一個學生,關注個體差異,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創造能引導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他們通過學習,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獲得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應從導學案的設計到課堂教學的實施,都力求滿足每一個學生,承認他們理解能力以及最終發展程度上的差別,在討論中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從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去看待學生,用賞識教育的觀點評價學生,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使每個學生都充滿學好生物課程的信心。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地備學生,而且要從學生地實際出發,區別對待,分層備課,精簡講授時間,為學生創造更多地自學、觀察、操作、思考、表達、交流、表現地機會。在作業的設計上,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依照不同學生的需求,儘量留一些發散和開放性的題目,為不同的學生留有餘地,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這樣可以給教師創造性地教和學生創造性學留有充分的空間。

總之,生物是一門實驗性及探究性很強的學科,應充分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這樣學生不僅主動地獲取了知識,領悟了科學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一個有經驗的教師在編寫教案時,都要明確教學目的、重點、難點、課時安排和教學過程等,甚至對自己的語言、表情、和板書等都有所考慮,對於教具、實物、模型和實驗都要事先做好準備。其目的在於讓學生明確和接受所要講解的知識。有了多媒體技術,這一切都變得更容易實現了。以中學生物學人體生理衞生課講授中有關心臟的內容為例,根據大綱的要求,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心臟的位置和結構,瞭解心率和心輸出量等知識。重點是心臟的結構,而難點是心臟瓣膜的開放方向與血流方向的關係。課本中關於心臟的位置和形態是這樣敍述的:人的心臟位於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在兩肺之間。心臟的形狀像桃子,大小跟本人的拳頭差不多。過去講解這部分內容時,除了用語言表達之外,還要演示心臟的掛圖、模型及豬或羊的心臟實物,還可讓學生用手指在自己心臟的位置。有了多媒體技術,則可以在用語言表達的同時,在熒屏上展示活動的人體圖像,配合語言講解,指出心臟的位置和形態。既可用靜態結構圖(例如課本上的圖和掛圖)觀察心臟構造,又可使心臟在三維空間作任意角度和方向的翻轉,還可配上文字解釋和有關聲音,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在此基礎上,接着就可講解心臟的結構和生理功能。

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它晝夜不停地收縮和舒張,推動血液在血管裏循環流動。心臟主要由心肌構成,它有四個腔:上面有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有左心室和右心室。只有同側的心房與心室相通。左心房連通肺靜脈,右心房連通上、下腔靜脈;左心室連通主動脈,右心室連通肺動脈,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講解這部分內容時,更可以發揮多媒體聲、圖、文、動畫、視窗、色彩等多種媒體和手段的優勢。在用語言講解的同時,在熒屏上展示出心臟的結構圖以及心臟收縮和舒張的動態形象。用鼠標指示心飢心房、心室以及心房和心室相通、心室和動脈相通,講到哪部分,哪部分作相應的運動,最後再展示心臟全貌。這樣,可以更加形象逼真。

在講解這部分的難點——心臟瓣膜時,心房與心室之間、心室與動脈之間,都有能開閉的瓣膜。這些瓣膜只能向一個方向開,這樣,就保證了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動,而不能倒流。為了形象生動的講解,可以在熒屏的圖像上,跟隨血液流動的路線逐個説明,房室瓣只能轉向心室開,所以血液只能從心房流向心室;動脈瓣只能轉向動脈開,血液也就從心室流向動脈。在講解中,可以通過遙控器控制演示慢鏡頭動畫、局部放大和定格圖,既有利於教師的講解提問,又利於學生的觀察思考。另外,多媒體教學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多媒體教學有很強的形象性、生動性,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使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4

我看完了七年級的期末考試分數冊,心中十分的不爽,我所帶班的生物成績位全年級之末,這出乎我的意料。按照我的設想,我班的生物成績應該是比較好的,針對這樣的情況,這幾天我一直在反思我這學期的生物教學。

一、生物是副科

在農村初中,由於教學觀念及教育現實等原因。我把生物當成副科,同時生物又不是中考的科目,所以能上就算實在高標準的實施素質教育,這樣的主導思想,在生我教學中抱着上一節課就少一節的心態,有時上課還帶有糊的跡象。

二、教材不熟

初中的生物雖然是介紹了一些自然常識,但是對於剛開始進行生物教學的我來説,教材不熟是我的一大不足。

這樣的現狀,根本就談不上如何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我在進行《種子的形成》教學中,自己都沒有弄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在教學中,只能照本宣科,把教材讀一遍完事,也就談不上引導,啟發學生學習,也就沒有知識講解,學生聽課時,也就是一臉的茫然。

由於個人在社會中還有一些事務,而且又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七年的數學上了,所以在生我教學中常常出現,在上課前,還沒有來得及看教材,只能在上課中邊度邊看邊想邊講,就連我自己有事都過意不去,更不用説進行備課了。

三、課上的太快

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很厚,內容多而雜,教學任務十分的繁重,在開始進行教學時,我就詢問了學校的老生物教師,他們帶有警示意味的口吻告訴我改冊的教學一點也不能耽擱,不僅不能耽擱,而且還有快馬加鞭,否則,稍不留神,這一學期的生物教學任務就完成不了。

我在進行生物教學時,就是時時刻刻注意到了這一點,在課時上一點也沒有耽誤。

我的計劃是,趕快把全書給學生們通講一遍,然後留下大量的時間,有學生自己去複習,其實這點和我的主導思想是相通的,天真的認為,初中生我背一背、記一記就能學好。

但是,從期末考試的結果來看,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四、沒有及時、有效的檢查

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説,鞏固生物教學成果的有效手段就是就是有效的檢查,我在進行生物教學中,這一學期總共檢查只有三四次,這樣根本就不能督促學生及時有效的鞏固所學知識。

五、改進方法

針對上一學期,生物教學出現得問題,我準備採取以下措施:

1、熟悉教材:要保證自己首先將教材的全部知識弄明白,然後才能上課。

2、備好沒一節課。只有備好沒一節課,才可能上好課。將每一節課都認真備課,雖不要求有規範的詳案,但是要有知識點脈絡,體現每節課的教學內容,達到最起碼的教學要求------心中有數。

3、講好課。生物教學不是教師的想當然,而是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來上課,每一節課、每一個知識點、重難點,應該有輕重、有區別,使學生弄明白為什麼,至少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4、持之以恆、行之有效的教學檢查。對於像初中生物這樣的課程,應該每節新課開始之前,都要有將近10分鐘的時間來提問,查看學生的掌握情況,像這樣最簡單的教學檢查應該持之以恆,保證每節課都要有,這樣才能達到“積跬步,而致千里”的目的。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5

經過七年級生物一個學期的教學,我對生物教學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才,而是為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併為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基礎。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而又貼近生活的例來幫助學生一步步走近生物學。例如:講授生物細胞分裂時,將動物細胞的分裂比作揪面髻,將植物細胞的分裂比作壘牆,以體現二者的區別。總之,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教學理念的中心。

二、在教學中融入一點生活味,把“死知識”變為“興趣生活”,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也説過:“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或用眼睛看科學。”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好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既有經驗及社會實踐為基礎展開,創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做”和“動腦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動中體驗、感悟,乃至發現和解決問題。例如,在講到“光對鼠婦的影響”時,學生提出疑問,為什麼平常在有陽光或是大白天時見不到鼠婦由此提出問題:光對鼠婦有影響。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自己動手抓鼠婦,設計對照實驗: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經過反覆實驗,查閲資料,驗證了鼠婦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這樣的教學既抓到了學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由於是首次使用北師大版的教材,對教材瞭解研究不夠,使我這一學期的教學走了一些彎路。比如在講光合作用這一節時,課時的安排就很讓我頭疼。核心內容當然是光合作用的反應式,但是對光合作用的探究過程的確需要一番統籌和安排。課後我對教學思路做了一番整理,覺得還是以光合作用的反應視為主線來安排要好一些。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説又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的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還要緊扣課程標準。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

四、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絕對的,相反,對於生物學科來説,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後的科學探究中發現其他的解釋。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為教學並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相反,我的課堂設計大多都是將學生置身於當時科學家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通過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找到隱藏在各種生物現象下的本質規律。

同時也鼓勵學生對老師、對書本提出質疑,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證實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於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為老師要給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在今後的教學中作為老師,我要盡力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過演講比賽、寫保護動物的倡議書、辦手抄報、知識競賽等方式,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我相信,在這樣一個輕鬆、愉快又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是最優秀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3qqpm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