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高校教學反思範文

高校教學反思範文

高校教師的教學反思必須與內化教育新理念相結合,以便更好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要堅持終身學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校教學反思範文,歡迎查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高校教學反思範文

高校教學反思範文一

目前,世界各國的法律教學主要有理論教學和案例分析教學兩種類型,理論教學重在法律的理論知識教學,案例分析教學一般是教師在課堂上分析實際案例,從中總結歸納法學知識,這種方法興起於美國,這不是簡單的案例分析,還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法學知識,鍛鍊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將法學理論知識運用於實際案例中,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有重要作用,案例分析教學經實踐證明是一種快速又有效的教學手段。而我國法律教學還是主要以理論教學為主,案例分析教學雖有涉及,但是沒有進行深入研究,未擴大使用範圍。在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入世貿的背景下,我國的法律教學如何有效地借鑑國外的案例教學,在此基礎上取彼之長,補已之短,值得重視和研究。

一、我國高校法律教學的現狀

目前的法律教學雖然是傾向於理論教學,但是各高校的理論教學還是有許多不一樣。我國各高校法律教學普遍存在教學目標和考核目標不明確,並且對英語的重視度不高,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英語在法律中存在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法律專業的教學中,教育部和司法部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教師對英語沒有給與應有的重視;並且法律專業的師資力量較低,理論老師沒有解決實際案例的經歷,而實踐老師的理論知識掌握不夠好,造成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脱節;各高校法律的教材不統一,並且都力求面面俱到,但是都涉及的很淺,不能做到培養學生的能力;高校的法律教學方法陳舊,手段單一,對媒體設備的使用程度較低,英語的練習還不夠,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總的來説,當前的法律教學系統還不夠完善,缺少趣味性,教學效果不明顯,對學生的就業有很大的影響。

二、當前法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法律教學一直受到教育部的重視,近些年,法律教學經過幾次改革,教學效果也得到提升,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這些都影響着學校的教學水平。

(一) 法律實踐教學範圍的界定不夠科學

法律教學中有些內容不屬於實踐教學,例如課堂討論、物證技術實驗、社會調查和論文寫作等,實踐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將所學的法律知識運用到法律實物的訓練中,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而所述的不屬於實踐教學的內容是由於其不具備實踐教學的特性,社會實踐中還不存在這些內容,還不屬於教學內容。而且,法律教學中本屬於實踐教學的內容沒有被實踐老師納入到實踐教學中,沒有獲得足夠的重視。

(二) 已開設的實踐課程形式化比較嚴重

當下法律教學重理論輕實踐,有的高校雖然已經開始重視實踐教學,但是呼喊高於實踐行動,要想實現實踐教學目標,還必須將實踐性的課程落實到實處,真實行動起來。就像模擬法庭,學生自己分配法官、檢察官、原告、被告、證人、律師等角色,活動的內容都是事先定好的,學生只需背台詞,演習的成分比較高,最開始的時候學生熱情高漲,但是多次之後,學生就沒有多少興趣了。畢業設計比模擬法庭真實度高,彌補一些不足,但是學生的實習時間是在大四上學期,實習時間比較短,而且學生的實習是在畢業設計的壓力下進行的,實習指導不及時,學生重視程度不高,形式化嚴重。

(三)法律教學的相關配套制度、措施不到位

法律教學隊伍不滿足實踐教學的需求,就像沒有律師執照的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模擬法庭一樣,缺少説服力,教學效果不高;學生在實踐技能學習中,教師的教育方法陳舊,缺乏創新,比如法律談判要求學生必須具備演講與口才的基本素質,而大部分法學院系培養計劃中缺少這樣的專業訓練手段;而且學校的法律設施還要更換升級,增加資金投入等。

三、提高法律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通過專業培養方案明確實踐性教學的地位

學生培養方案是學科教學的基準,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按照該文件進行的。培養綜合型法律人才是各高校的教學目標,因此在課程安排時注重體現實踐教學這一目的,明確實踐教學在法律教學中的地位。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把實踐類教學內容分為兩類,一類是教授學生的基本實踐技能,一類是實踐課程,從兩方面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

(二)處理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係

提出實踐教學是對傳統教學的挑戰,但是沒有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模式,尤其是法律理論知識的教授,都還沿用傳統教學方式,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進行改善,增加實踐性教學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輔相成,理論教學是實踐教學的理論基礎,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效果的展示。必須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出既有深厚理論知識基礎,又有較強的實際操作技能的法律從業者。

(三)加強法律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法律專業本身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所需教師不僅要具備紮實的本專業知識,同時要有豐富的行業工作經驗,這樣才能夠培養出優秀的學生。隨着社會的發展,對於高校教師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作為一名合格的法律教師不但要具備教師資格證,同時還應該具備律師資格證,學校在引進法律教師時亦應該注意這一問題,這一問題不僅是對學生的重視,同時是對社會負責任,因此,作為法律教師要有一定的事業心和進取心,專心鑽研本專業法律知識,並且學校應該鼓勵教師走出去深造本專業知識,定期組織一些專業培訓以拓寬教師的知識面,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技能。另外,學校還可以聯繫一些法律專業人士到高校之中,與之進行實踐經驗交流,以豐富高校教師所欠缺的社會經驗知識,以此打造一支穩定的師資隊伍,以保證高校長期發展的動力。

(四)多元化的教學形式,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的形式有多種形式, 比如課堂、辯論和社會實踐等。每種形式都有其利弊,作為現代教育,要充分發揮各種教學形式的優勢,以此打造高效的教學課堂。另外,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模擬開展一些實踐課堂,諸如模擬法庭、 學年實習、 畢業實習等實踐形式,以此來提升學生學習法律的學習興趣,當前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有兩種:診所式教學和案例教學。診斷式教學方式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是一位著名的法律教育家提出的教育方法,其看到了當時美國學校法律教育中的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仿效醫學院醫生指導實習生的教學方式,法律教師作為一名律師的角色教學生學會通過法律的視角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中的一些問題,後來這種方式逐漸被教育者們所認同,並因此也稱之為診所式教法。 另外一種方法,案例教學法,在當代高校的各門課堂之中,案例教學法都是常用的一種方式,選擇與教學知識相關的典型案例,並將其引入到課堂之中,以更好的深化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和實踐應用,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五)制定配套的質量監控與考核評價措施

配套的質量監控與評價措施是實踐性法律教學的規範化要求。理論教學的質量監控手段比較簡單,而實踐教學的質量考核相對複雜些。在實際教學中,先制定規範的教學大綱和教學細則等教學文件,使得實踐教學在各層次、各環節都能有章可循;接着學校組合實踐教學教師團隊和督導組,每學期進行一次教學評定,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最後,學生的學習考核中,理論知識以書面考卷的形式來考核,實踐課程考核儘量以實驗操作的形式來考核,根據學生在操作中的表現、動作是否規範等進行打分。對於考核沒有過關的的學生,要求與下一屆的學生重修,直到達到標準為止。

高校教學反思範文二

課堂提問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師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的基本控制手段,準確、恰當、有效的課堂提問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

目前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多數數學教師的課堂提問存在着一些問題:隨意性大,一節課多的可提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問題,少的只提幾個問題;記憶型問題和理解型問題比例較高;讓學生闡述觀點、答案開放的能力型問題比較少;而且幾乎沒有為學生留出提問的時間,以至於也很少有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

一樣的教學內容,不一樣的提問方法,產生了不一樣的教學效果,那麼怎樣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呢?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精心設計數學課堂,抓住每個有價值的提問

1.激趣性提問

2.疑難點提問。

學生學習的疑難點也是教學的重難點,抓住疑難點提問,就是要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特別要對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設疑。差錯人皆有之,作為教師要讓學生充分"暴露問題",然後順其錯誤認真剖析,不斷引導,使學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3.發散性提問。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新時期對人才的要求。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在求同思維培養的基礎上,強調並重視求異思維、發散思維的訓練,例如:進行一題多解的訓練,豐富學生的數學體驗,對學生的數學建構無疑是有着積極意義的。

二、精心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中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和研究者。”,而在中學生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由此我們知道學生都有提問的慾望,關鍵在於我們怎麼引導?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的一般方式歸納為如下策略:

①引導學生對問題的理性思考。如:“為什麼?”“怎樣想的?”“為什麼要這樣做?”“理由是什麼?”

②引導學生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如:“還有別的方法嗎?還有更好的方法嗎?還有更多的方法嗎?”

③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如:“有更快捷或更新穎、獨特的方法嗎?”

④引導學生自我評判、自我反思的能力。“你自己認為好在哪裏,哪裏還有不足嗎?”

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敢問”、“會問”。

一個經過精心設計,恰當而富有吸引力的問題,往往能撥動全班學生的思維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尋味,甚至波瀾起伏的動人之曲。課堂環境的隨時變化,使實際的課堂提問活動表現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靈敏性,教師只有從根本上形成對課堂提問的正確觀念,才能在實踐中發揮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與有效性,讓課堂風生水起!

總之,提問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常用的一種相互交流的教學技能,是通過師生相互作用、檢查學習、促進思維、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行為方式。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研究學生的實際需要,緊緊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進行設疑、導疑和釋疑,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提問的教學功能,才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3dngy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