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找規律》教學反思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找規律》教學反思

【教學背景】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找規律》教學反思

《找規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的內容。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字的簡單排列規律。本節課就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探索圖形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運用數去創造美的意識,使學生知道生活中的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着數學知識,進而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

教學片段一

師:同學們,鼕鼕家買了新房子,可漂亮了,我們隨着他一起去看看吧!

師:鼕鼕的新家到了,看,好漂亮的牆面。牆面是用圖形圖案裝飾的。

師:請你們自己先觀察思考,然後拿出學具擺一擺。

小組交流討論:從不同方向去看,能發現什麼規律呢?

生1:我是斜着看的,斜着的圖形都是一樣的。(老師豎起了左手的'大拇指)

生2:我是橫着來觀察,把第一組的第一個圓形移到後面,就成為第二組的圖形,把第二組的第一個正方形移到後面,就成為第三組的圖形,把第三組的第一個三角形移到後面,就能成為第四組的圖形。(老師示意大家鼓掌,同學們使勁鼓起掌來)

師:他的方法,誰聽明白了?誰還想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

生3:我覺得剛才的圖形好象在接力跑一樣,第一個跑完了就到最後,其它幾個就往前進一格,又第一個跑,一直這樣。

師:説得好極了!數學上給這樣移動的規律取名為“循環”。(板書 循環)

師:思考:豎着觀察是不是循環排列規律呢?

教學片段二

師:接着我們到鼕鼕家廚房看看。

生:真漂亮!

師:只是鼕鼕家廚房還沒鋪地磚,他設計了一種方案,我們幫忙看看,這樣鋪有什麼規律?

(學生觀察,然後同桌用學具擺一擺並交流自己找到的規律)

生1:每一排都是由四個正方形組成的,只是它們的顏色不同。

生2:橫着看,每排四個圖形相同,只是同一種顏色的正方形所在的位置不同。

生3:上一行和下一行比,上一行第一種顏色的正方形移到了最後,其它的每個正方形都向前移動了一格,就成了下一行。

生4:豎着看,後面一排和前面一排比,前面一排的最上面那種顏色的正方形移到了最下面,其它每個正方形都向上移動了一個位置,變成了後面一排。

……

師:在這幅圖中,我們從橫向、豎向、斜向都能發現規律。看來,只要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就能發現不同的規律。

教學片段三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新的規律,也用規律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那我們能不能設計一些新的規律呢?

生:(異口同聲)能!

師:正好,鼕鼕家的窗簾是空白的,請大家用老師發給你們的學具在白紙上擺一擺,也可以動手畫一畫,發揮你們的想象創造出漂亮的花邊和圖案,先想好規律,再動手。

學生活動……

教學反思

《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的學習方式不能再是單一的、枯燥的,以被動聽講和練習為主的方式,它應該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歷程。以上片段教學體現了兩個特點:

一、走進數學生活,體驗生活數學。以上學習體現了數學知識、數學問題來源於生活又歸宿於生活的思想。教師以學生感興趣、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為教學資源,精心設計一系列學生喜歡參與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來掌握圖形的排列規律。

二、關注過程體驗,激活課堂活力。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去經歷去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或許相信你告訴他的,但他更願意相信自己看到的,經歷過的事,這是一種體驗。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體驗非常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的質量。教師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與同伴交流,互相討論,尋找規律。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去發現循環排列規律。教師多次讓學生動手擺一擺,移一移,甚至動手畫一畫,讓學生感知這個規律,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把數學知識真正運用到生活中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03qyx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