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幼兒園小班遊戲公開課手指遊戲教案

幼兒園小班遊戲公開課手指遊戲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遊戲公開課手指遊戲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遊戲公開課手指遊戲教案

幼兒園小班遊戲公開課手指遊戲教案1

一、活動目標:

1、樂意扮演角色和小朋友一起玩。

2、學習使用簡單禮貌用語招待小客人。

3、懂得按自己的意願選擇遊戲。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能積極參加遊戲活動,並學會自我保護。

二、活動準備:

遊戲區域:胖胖娃娃家、瘦瘦娃娃家、牛角娃娃家、大力娃娃家所需的遊戲材料新投放的材料:自制電話四部、小衣服。

知識經驗:幼兒已有參與娃娃家遊戲的經歷。

三、活動過程:

(一)分享經驗

1、交流遊戲經驗:玩娃娃家時你最喜歡當誰?都做些什麼事情?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展示相應的照片)

2、交流生活發現:爸爸媽媽在家還會做哪些事情?

(教師展示幼兒收集的照片)(二)提出問題,引出新的遊戲內容-小客人做客。

1、問題:娃娃娃家裏已住滿了小主人,還有小朋友想去玩,怎麼辦?

2、討論:怎樣招待小客人?怎樣做文明的小客人?

3、提出新任務:小客人評選"文明家庭"。

(三)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進入娃娃家遊戲。

1、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選擇"鑰匙"進入"娃娃家",扮演角色。

2、幼兒相互自我介紹,明確遊戲夥伴的身份。

(四)教師以媽媽的身份帶領小客人在各娃娃家串門。

重點指導:引導小主人主動、熱情的招待客人。

四、活動結束:

聽音樂結束遊戲,評選文明家庭。

1、主人交流:你為客人做了哪些事情?

2、客人評選文明家庭。

活動反思:

最近我在關注孩子們區角活動的情況,發現去娃娃家的孩子越來越少。通過觀察,我發現孩子們在娃娃家遊戲時總是重複類似的活動內容比如:燒飯,吃飯,喂娃娃吃飯和給娃娃過生日等。作為老師的我,我敏感的意識到這樣的遊戲活動狀況處於停滯狀態,於是我在遊戲分享的時候,引導幼兒一起討論關於娃娃家孩子們能作什麼事情的`討論!

幼兒們聽了紛紛舉手,樣子十分激動,很想説給大家聽。

通過討論,孩子似乎對娃娃家又有了新的遊戲慾望,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到“娃娃家”的孩子越來越多.而且還會換着角色玩,這次指引讓我由衷的感到:孩子就像漂在大海中的一葉小舟,當它不再前進的時候,我們老師就像是一縷海風輕輕的吹動它,直到它靠岸,走向人生的旅途,我們只有默默在內心祝福每個孩子走好人生!

幼兒園小班遊戲公開課手指遊戲教案2

目標:

認識自己的小手、鍛鍊手指肌肉靈活性。

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使幼兒學會用肢體動作配和遊戲的玩法。

教學過程:

1、引入:一起邊説兒歌邊做手部運動:"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拍起來;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舉起來;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合起來;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轉起來;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來。"

2、認識小手

教師:"剛剛我們是用身體的哪個部位幫助我們完成兒歌的啊?"(幼:"手。")

教師:"我們的小手還很能幹,能幫助我們做很多事情呢,小朋友你知道我們的小手能幫助我們幹什麼嗎?"(引導幼兒回答手的作用,如:吃飯、寫字、幹活等。)

教師:"我們的小手這麼能幹,你們瞭解我們的小手嗎?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我們的小手。"

介紹各個手指的名稱: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

3、講述遊戲

教師:"我們的手指每天都是一起幫助我們做事情的,它們像親如一家的兄弟。在手指家庭裏大拇指是它們的大哥哥我們叫他大哥哥,食指是老二我們叫他二哥,中指的個子最高的我們叫他高高的哥哥,無名指因為名字的關係兄弟們叫它無名哥哥,小指是這個家裏最小的,其它兄弟叫它小弟弟。"

教師:"手指兄弟非常有禮貌,它們天天互相打招呼。今天它們來和小朋友打招呼來了?"(幼:好)

教師:"大哥大哥你在哪?(伸出大拇指左右晃動)我在這,我在這(伸出另一隻手拇指晃動)

大哥大哥你好嗎?(一手拇指做點頭狀)我很好,謝謝!(另一隻手拇指做點頭狀)

再見!(拇指左右擺動,收回身後)再見!(另一隻手拇指擺動,收回身後)"

其它手指依次打招呼。

4、教師與幼兒共同進行遊戲。

教師:"我們也像手指兄弟那也一起來打個招呼吧。"

教師起身與幼兒共同做手指遊戲,強調"無名哥哥最懶了,它不願意出來,看看哪個小朋友的無名哥哥最乖,老師一叫就出來了。"

"小弟弟最聽話,一叫他就跑出來了。"

5、結束活動

教師:"我們的小手有些累了,讓我們一起放鬆一下吧。"

做捏攏放開遊戲:"捏攏放開,捏攏放開,放開捏攏,放開捏攏。爬呀爬呀爬呀,爬到臉上(腿上、肚子上)了。"

最後我們的小手爬回家了。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後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幼兒園小班遊戲公開課手指遊戲教案3

活動目標:

1.感知每隻手有五個手指,喜歡用手指做遊戲。

2.能一邊念兒歌一邊做相應的手指動作。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讓幼兒用手指出示"剪刀、石頭、布"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

1)與小朋友打招呼,利用和女兒的照片向寶貝們介紹自己。

2)播放一段美拍視頻,導入"剪刀、石頭、布"遊戲。

3)熱身,小朋友們動手一起做"剪刀、石頭、布"。

剪刀、石頭、布!

剪刀、石頭、布!

剪刀,咔嚓咔嚓!

石頭,叮叮咚咚!

布,噼裏啪啦!

2、學習兒歌,並進行手指遊戲。

1)老師展示小動物圖片:兔子、蝸牛和花貓,告訴小朋友手指可以變出這些可愛的動物來。

2)老師説歌謠,展示動作。

剪刀、石頭、布!

剪刀、石頭、布!

一把剪刀,一塊石頭,變成小白兔!

3)幼兒模仿,嘗試跟着老師邊念兒歌邊進行手指遊戲。

4)幼兒表演兒歌,先集體後個別。

5)拓展。用同樣的方式教幼兒怎樣用手指變蝸牛和花貓。

3、小結提升。

今天,我們學習瞭如何用手指變出可愛的小動物。小朋友們,回到家裏,你們可以當小老師,教爸爸媽媽們怎樣變動物哦。

活動反思:

根據對小班幼兒分析,幼兒對生動形象、色彩鮮豔、新奇的事物和現象容易認識,能理解具體的,接近實際生活的事物。而手指作為幼兒身體的一部分,他對手指的名稱較新奇,能理解所講內容。認識手指的遊戲活動能吸引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學會保護自己的手指

幼兒園小班遊戲公開課手指遊戲教案4

【教材分析】

手指謠它是能為孩子提供可操作的內容,可以鍛鍊孩子雙手的精細動作,同時也增強了動作的協調能力以及手的靈活性,從而開發了孩子的智慧。小班的孩子正是處於手部各技能發展的初期階段,《手指歌》這一個歌謠操作難度較淺,讓孩子們五個手指點點、敲敲,讓孩子們這樣的遊戲中發展手的靈活性!

【活動目標】

1、感知每隻手有五個手指,喜歡用手指做遊戲。

2、能一邊念兒歌一邊做相應的手指動作。

3、學習遊戲的玩法及規則。

4、體會集體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讓幼兒學會手指遊戲《小手拍拍》。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認識自己的小手

小朋友我們伸出你們的小手,我們來一起來玩一玩《小手拍拍》吧。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舉起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放腿上!

小朋友,《小手拍拍》好玩麼?小朋友把小手拿出來,看看我們的小手有幾個指頭!

師:對,我們的小手有五個手指,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吧!

二、學習兒歌並進行手指遊戲。

(一)欣賞兒歌,理解內容。

1、教師邊念兒歌邊做手指遊戲。

我們的手指可以跟我們做遊戲,今天老師又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一首手指的兒歌,聽聽看兒歌中的手指寶寶們在做什麼遊戲呢?(引導幼兒説出兒歌中的“點點點、敲敲敲、捏捏捏、撓撓撓、拍拍拍”)

2、請小朋友們再來聽一遍,聽聽幾個手指點點點?幾個手指敲敲敲?幾個手指捏捏捏?幾個手指撓撓撓?幾個手指拍拍拍?

(二)學習邊念兒歌邊進行手指遊戲。

1、嘗試跟着老師邊念兒歌邊進行手指遊戲。

剛剛我們已經聽過了兒歌,也看了手指遊戲,我們再來聽一遍,會念的小朋友跟老師一起一邊念兒歌一邊來做這個手指遊戲。

2、幼兒表演兒歌。

先集體後個別(教師做適當的幫助)

3、完整的朗誦兒歌並進行手指遊戲。

三、小結提升。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新的手指遊戲《手指歌》,可以一邊念一邊拍,有空的時候我們可以自己念一念,拍一拍,也可以找好朋友一起玩,在家裏也可找爸爸媽媽一起玩。我們還有很多有趣的手指遊戲呢,下次老師帶我們小朋友再來玩!

附兒歌《手指歌》

一個手指點點點(伸出一個手指點寶寶)

兩個手指敲敲敲(伸出兩個手指在寶寶身上輕輕敲)

三個手指捏捏捏(伸出三個手指在寶寶身上輕輕捏)

四個手指撓撓撓(伸出四個手指在寶寶身上撓一撓)

五個手指拍拍拍(雙手對拍)

教學反思:

小班幼兒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如果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整個教學會處於混亂中,於是我以猜謎的形式導入,吸引幼兒的眼球。接下來,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聽音樂邊學習兒歌,通過看一看,聽一聽,做一做,動手動腦,在愉悦的氛圍中學會兒歌。

最後環節,仿編部分,我讓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己探索手還可以變出什麼,創編兒歌。滿足孩子的表現慾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zwwjg7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