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語文版九年級課文《囚綠記》教案

語文版九年級課文《囚綠記》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版九年級課文《囚綠記》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版九年級課文《囚綠記》教案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能通過圈點關鍵詞句概括行文脈絡。

2。能揣摩抒寫綠的形象的句子,探究綠的內涵。

3。能通過寫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態度,説出對本文主旨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理解綠的內涵和寫作意圖。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作家巴金曾這樣評價他,説他有“優美的性格和黃金的心”,同他談話,“彷彿聽完一曲貝多芬的交響樂,因為,我是和一個崇高的靈魂接觸了”。這是多高的評價!這位作家是誰呢?他,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囚綠記》的作者——陸蠡。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拜讀他的這篇代表作,去觸摸他那高尚的靈魂。

二、讀“文”——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閲讀文題,質疑猜讀:初讀文題,你會生髮哪些問題?你最想了解些什麼?

(“綠”具體指的是什麼?為什麼作者要囚“綠”?綠是怎樣被囚的?囚綠的結果怎樣?幫助學生刪減意義不大的問題,讓學生明確問題也有主次之分)

2。帶着問題,快速閲讀課文(閲讀過程中注意圈點生字詞):作者敍述了一件怎樣的事情?請用一句話作簡要概括。

(作者敍述自己在北京寓所將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來的事)

3。再讀課文,理清寫作思路。在橫線上填字分別概括事情的過程。方法:快速閲讀,劃出關鍵詞句,用規定符號圈點勾畫填寫。

綠——綠——囚綠——綠——綠

(遇綠→賞綠→囚綠→釋綠→懷綠)

學生思考交流,所填字只要符合文意即可。

三、讀“綠”——品讀悟情,感受綠的形象

(一)初步感受綠的形象(囚綠前)

1。通過對文章內容由概括到具體的瞭解,可以看出作者對綠有着怎樣的情感態度?

(喜愛之情)

2。朗讀悟情:哪些句子最能表現作者對綠的喜愛之情?找出來,讀一讀,讀出作者的喜愛之情。(學生自由朗讀,圈點批註。)

3。作者為何對綠情有獨鍾?請你從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語句。

明確:①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我並不感到孤獨,……(擇綠的原因)

②我拿綠色來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於抑鬱的心情。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葱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來比喻猗鬱的年華。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囚住一隻小鳥,要它為我作無聲的歌唱。(囚綠的原因)(齊聲朗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4。創設情境,與綠對話:選用文中語句,以“我欣賞你,因為你是”的句式説話,表達作者對綠的喜愛之情,體會綠的形象。

5。歸納總結綠的內涵:在這一階段,作者心目中“綠”是的象徵。

(生命、希望、慰安、快樂)

(二)深入感受綠的形象(囚綠後)

1。“囚綠”後,作者對綠的認識又是怎樣的?找出文段中描寫囚綠後綠的形象的語句(用自己習慣的符號圈點批註)。思考:被囚的綠藤又是怎樣的?其中你最有感觸的是哪一處?讀一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①綠的枝條懸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舊伸長,依舊攀緣,依舊舒放,並且比在外面長得更快。

②我起來觀看這被幽囚的“綠友”時,它的尖端總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於一枚細葉,一莖卷鬚,都朝原來的方向。

③它漸漸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成柔綠,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④我珍重地開釋了這永不屈服於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黃的枝葉放在原來的位置上,向它致誠意的祝福,願它繁茂蒼綠。

2。深入探究綠的內涵:你對綠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引導學生圍繞最有感觸處來感受綠的新形象。

(總着朝窗外的方向)(可見綠具有“堅貞、執着、頑強不屈、嚮往自由、光明”的可貴精神。)

3。總結歸納:在囚綠的日子裏,綠藤所表現出的內在美震撼了作者。

學生總批,教師總結:綠是自然的顏色,是生命的象徵,它是希望,是執著的使者。在作者的筆下,我們由淺入深,感受到了綠的自然之美、綠的執著之美,對綠的形象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四、讀“情”——品析悟旨,探究寫作意圖

1。對“囚綠”的行為,作者自稱為“自私”,是一種“魔念”。有人認為不可理喻,有人認為可以理解,對此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引導學生辯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2。朗讀文章最後一段,引發思考:作者寫本文的目的是什麼?僅僅是表達一種懷念之情嗎?方法:結合文中反映時代背景的有關信息,和作者簡介資料等理解寫作意圖。

自由討論,達成共識,明確:除了懷念之外,作者在寫此文章時,還有一種懊悔、自責,更有一種祈祝之情。作者希望有一天能重見常春藤,其實是在祈祝淪亡的祖國河山早日獲得解放。至此,“綠”不僅僅是指那棵普通的“常春藤”了,它是“嚮往光明、自由、堅強不屈的廣大人民”的象徵,作者由綠及人,以此表達自己的心聲。

3。對本文主題的理解有幾種不完全一致的説法,通過對文章的解讀,談談你的看法。

討論明確:三種理解既有同又有異。第一種的主題似乎包容太多了,第二種沒有從特定的寫作背景去理解,第三種理解比較到位。

五、讀“人”——深情對話,抒寫自我心聲

同學們,陸蠡,一個富有強烈愛憎的鬥士,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時刻,借綠色呼喊出人民的心聲,我們接觸到了他那顆渴望光明、自由、永不屈服於黑暗的“崇高的靈魂”。他確實有一顆——“黃金的心”。此時此刻,你想對他説點什麼呢?

六、佈置作業

請你模仿綠藤的口吻,以“朋友,我想對你説……”的句式對作者寫一段話,表達綠藤對作者囚綠的理解之情。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能用生動的語言再現作者與綠藤的'故事片段。

2。能比較熟練地運用符號給文章作批註。

3。能從多角度對文章進行美點賞析。

4。能通過比較閲讀體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妙處。

教學重點、難點:

多角度賞析課文;從比較閲讀中體會不同作家不同的“綠情”。

教學過程:

一、講述故事:“我”與綠藤

1。情境導入:悲歡離合往往是人與人之間的故事,草木非人,但它們卻永恆地在演繹着生命的故事。作者和綠藤間有着怎樣動人的鏡頭呢?請選擇一個鏡頭,用生動的語言(不看書本)向大家講述一下作者與綠藤的故事。

組織學生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回憶課文,以第一人稱再現作者與綠藤相處的情景。

邀請兩三位學生上台講述。師生共同評價。

二、美點追蹤:探尋文章之美

(一)陸蠡在《囚綠記》序裏説:“我用文字的綵衣給它穿扮起來,猶如人們用美麗的衣服裝扮一個靈魂。”也有人評價:“讀他的作品,不僅感受到作家愛國主義感情在流動奔湧,而且在詩情畫意和清詞麗句中得到美的享受。”請你選擇自己感觸最深的一個角度進行美點賞析。

(用規定或習慣符號,在閲讀過程中隨時圈點勾畫作好批註。)

1。語言表達角度:

①文字美:從清詞麗句探尋語言之美。如:攀、固執、舒開等

②句子美:從矛盾心理的語句感受語言的含蓄之美。(結合課文練習三)

2。思想內容角度:

①結合背景探究“綠”的多重象徵含義。

提示:“綠”的一般象徵含義:生命、希望、慰安、快樂

“綠”的深層象徵含義:對自由光明的追求。

“綠”的最高象徵含義:中華民族在日寇的鐵蹄下不屈的精神

②從“囚”字看文章的取題之妙。

3。情感態度:

①從對綠的稱呼變化看作者對綠的情感之美。

②從直接抒情的語句感受作者對綠的情感之美。(結合課文練習二)

4。寫作手法:

①從託物抒情看本文的寫法之美

②從修辭角度看本文的寫法之美

…………

教師巡視,學生圈點批註,交流評價。

(二)。請你仿照《綠》這篇文章文後的“總評”,給本文寫一段總批。

三、關注生活:尋覓“身邊之綠”

同學們,綠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綠,而是缺少發現。課外,請大家去尋找一份讓你感動的綠色,小到一片樹葉,大到一片樹林,用你的筆將它收藏起來(嘗試多角度觀察、多角度描寫),可以是一首小詩,也可以是一篇文章,讓我們時時享受綠色之美。

四、推薦閲讀

《西湖漫筆》(宗璞);《五龍潭的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z8lvk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