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夜歸鹿門歌》

《夜歸鹿門歌》

教學目標 

1、瞭解作家生平,作品風格,本詩的創造背景和創造目的. 

2、品味詩歌,並背誦全詩. 

3、結合詩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詩歌的內涵. 

4、感知詩歌的意境,感受詩人的灑脱的胸懷以及隱逸的情懷志趣.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家作品 

孟浩然(689~740),襄陽(今屬湖北)人,主要活動於開元年間。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陽城南峴山附近的澗南園,中年以前曾離家遠遊.四十歲那年赴長安應進士試,落第後在吳越一帶遊歷多年,到過許多山水名勝之地。(傳説孟浩然40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他和王維交誼甚篤。王維曾私邀入內署,適逢玄宗至,浩然驚避牀下。王維不敢隱瞞,據實奏聞,玄宗命出見。浩然自誦其詩,至“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之句,玄宗不悦,説:“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放歸襄陽。後漫遊吳越,窮極山水之勝。)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傾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其詩今存二百餘首,大部分是他在漫遊途中寫下的山水行旅詩,還有少數詩篇是寫田園村居生活的。詩中取材的地域範圍相當廣大。但孟浩然的一生經歷比較簡單,他詩歌創作的題材也很狹隘。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他和王維並稱為唐代山水田園詩歌代表,但遠不如王維的詩境界廣闊。

2、背景介紹 

孟浩然是一位隱逸詩人。原本家在襄陽城南郊外,峴山附近,漢江西岸,名曰“南園”或“澗南園”。題中鹿門山則在漢江東岸,與峴山隔江相望,距離不遠,乘船前往,數時可達。漢末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徵辟,家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就成了隱逸聖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峴山南園的家裏,四十歲赴長安謀仕不遇,遊歷吳、越數年後返鄉,心追步鄉先賢龐德公的行跡,特為在鹿門山闢一住處。偶爾也去住住,其實是個標榜歸隱性質的別業,所以題曰"夜歸鹿門,雖有紀實之意,而主旨卻在標明這首詩是歌詠歸隱的情懷志趣。 

二、誦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三、詩歌內容賞析 

1、並分析第1句:詩歌開篇寫了什麼景象 ? 

明確:開篇二句寫詩人傍晚江行的見聞。首句寫白晝已盡,黃昏降臨,幽僻的古寺傳來了報時的鐘聲,次句寫沔水口附近的漁梁渡頭人們急於歸家時搶渡的喧鬧,首句表現的是安寧靜謐的環境,次句卻表現喧囂,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比照,這是遠離人寰的禪境與喧雜紛擾的塵世的比照。 

2、讀並分析第2句:這種比照暗示着詩人和世人的選擇不同,,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詩人的志向是什麼?  

明確:前句承“漁梁”詩意,是寫村人各自上岸還家;後句承“山寺”詩意,寫自己回到鹿門。這兩句是以人歸引出自歸,作為前文的具體補述。兩種歸途展現兩樣不同的心境,這又是一個比襯,從中表現出詩人與世無爭的隱逸志趣和不慕榮利的淡泊情懷。 

3、讀並分析第3句:詩人既選擇歸鹿門,那麼他在歸途中又見到什麼景象呢?  

明確:鹿門山的林木本為暮靄所籠罩,朦朧而迷離,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霧竟消,樹影清晰。詩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嶇的山路,不知不覺間來到了龐公昔時隱居的地方。這微妙的感受,親切的體驗,表現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隱者為大自然所融化,至於忘乎所以。龐公,即龐德公,東漢隱士。《後漢書逸民傳》載 :“龐公者 ,南郡襄陽人也.;荊州刺史劉表數延請,不能屈,後遂攜其妻子登鹿門山,因採藥不返。”孟浩然仰慕龐公的志節,他在《登鹿門山懷古》中也吟有“昔聞龐德公,採藥遂不返。隱跡今尚存,高風邈已遠”的詩句。 

4,讀並分析第4句:詩人回到鹿門隱居之所,他過着怎樣的生活呢 ? 

明確: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自況,因為詩人徹底領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採藥不返”的道路和歸宿。山巖之內,柴扉半掩,鬆徑之下,自闢小徑。這裏沒有塵世干擾,唯有禽鳥山林為伴,隱者在這裏幽居獨處,過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聞一多的《孟浩然》一文,説“詩如其人”,孟浩然的詩就像孟浩然這個人,也就是説,從孟浩然的詩中可以看出孟浩然這個人。在《夜歸鹿門歌》這首詩中,後四句的景色寧靜、清幽,作者的心境、情思也寧靜、清幽,於是主客體渾然合一,構成寧靜、清幽的意境。這寧靜、清幽即是這首詩的藝術境界,也是孟浩然的思想境界,藝術境界與思想境界十分一致,所以説“詩如其人”。

四、課堂小結 

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 ",讀來頗象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詩人以談心的語調,自然的結構,省淨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出自己內心的體驗和感受,動人地顯現出恬然超脱的隱士形象,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格. 

五、佈置作業 

課下練習三,將此詩與王維的《歸嵩山作》對比,説説兩首詩的意境有何異同. 

明確:《歸篙山作》是寫王維辭官歸隱途中所見的景色和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隨着作者把歸山途中的景色有層次地一一寫來,詩人的感情也在一步步變化:出發時安詳從容,途中一度悽清悲苦,最後恬靜淡泊。可見,詩人對歸隱是積極嚮往的,感到閒適自得。 

《夜歸鹿門歌》與《歸嵩山作》在詩境上的共同之處是:人與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詩意地結合在一起,全詩是渾融完整的整體,恬淡、優美。 

不同之處是:孟詩多用白描,着墨輕淡,比王詩更顯淳樸;王詩“詩中有畫”,有豐富的色澤和光彩。明人李東陽説:“王詩豐縟而不華靡,孟卻專心古淡,而悠遠深厚,自無寒儉枯痔之病。”(《麓堂詩話》)這個比較同樣適合於這兩首詩。 

 

蔡錦輝

標籤: 夜歸 鹿門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z7xk2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