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小班美術快樂炒麪教案

小班美術快樂炒麪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美術快樂炒麪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小班美術快樂炒麪教案

小班美術快樂炒麪教案1

一、 設計思路:

小班上學期美術活動主要目標是培養孩子對繪畫的興趣,由此我們運用許多材料開展了系列玩色活動,如:敲印章、手指點畫、敲瓶蓋、海綿印章等,讓幼兒在玩玩講講中感知不同的顏色,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這次的活動我又選擇了一種新的繪畫工具——牙刷,新的材料本身就能吸引幼兒,用牙刷玩色不但有趣,而且也降低了塗色的障礙和難度,讓孩子體會色彩的美感,體驗成功,為小班下學期的塗色活動作好鋪墊。

馬上就要過新年了,20xx年又是馬年,所以我選擇馬作為這次活動的主要角色,讓幼兒在活動中知道明年是馬年,又通過幫助小馬刷刷毛,一起參加聯歡會這個遊戲情境,體驗和大家一起過新年的快樂。

二、 活動目標:

1、 初步嘗試用牙刷玩色,體會色彩的美感。

2、 通過遊戲活動,知道今年是馬年,體驗和大家一起過新年的快樂。

3、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4、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為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徵。

重難點:嘗試在一定範圍內用牙刷來回玩色。

三、 過程活動:

1、 創設情景

1) 20xx年馬上就要到了,你們知道20xx年是什麼年嗎?(馬年)

2) (出示小紅馬)“嘀篤嘀篤”有一匹小馬也來了。小馬説:馬年到了,大家都請我去參加新年聯歡會,小朋友你們瞧,我的毛刷得亮亮的,漂亮嗎?這是一匹什麼馬呀?

2、 提出問題:

1)(出示畫了尾巴和腳的小藍馬):小馬,小馬為什麼難過呀?

2)身上沒有毛怎麼辦呢?

3、 引導討論:

1) 這兒有把大刷子,我們找個什麼顏色給小馬打扮呢?

2) 你們知道大刷子怎麼刷?我們一起試試看。

3) 那你們説先刷哪裏呢?(脖子)邊刷邊引導幼兒學説:刷刷刷,刷刷刷,脖子刷得亮又亮,刷得仔細一點,慢慢刷,刷刷整齊來回刷,象刷牙一樣。

4)脖子刷好了再刷哪裏啊?(肚子)誰願意來幫助小馬(請一幼兒與老師一起刷)

4、 嘗試體驗:

1) 那裏還有許多什麼顏色的小馬?它們也想去參加聯歡會,可它們的皮毛還來不及刷,真是急死人,怎麼辦呢?請幼兒找一匹喜歡的小馬去幫它刷刷毛。

2) 讓幼兒邊刷邊説:刷刷刷,刷刷刷,皮毛刷得亮又亮。

3) 提示:小刷子拿拿牢,來回刷,慢慢刷,每根毛都刷乾淨。小刷子喝點水,這樣刷起來小馬不會疼。

4) 聯歡會開始了(出示背景)請幼兒把小馬貼到背景圖上,並貼小燈籠進行裝飾。

5、 展示交流:

1) 小紅馬來了嗎?小黃馬來了嗎?……

2) 我們一起和小馬唱歌、跳舞慶祝新年!

活動反思:

隨着幼兒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過去的活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幼兒教育的發展。《綱要》中指出,能力本身就是一種終身受益的品質,最根本的能力則是自我學習的能力。那麼在在摺紙活動中,怎樣培養孩子的自我學習能力?促使幼兒在活動中主動的進行探索與嘗試。

活動中,我設計了"折小馬"這一活動,在開展活動時進行了一些新的嘗試:在觀察圖示的基礎上讓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動手動腦去嘗試、探索、發現問題,並且通過互動來解決問題,自主感知學習摺疊的方法,享受成功的樂趣。幼兒之間的互動,有時是互相幫助,有時也會是各持己見,教師應幫助孩子展開討論,實際進行比較,最終給幼兒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幼兒在嘗試中碰到問題,在積極的師幼互動、生生互動中解決了問題,這一切都藴涵着老師的精心設計,幼兒學習的過程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建構知識的過程。

小班美術快樂炒麪教案2

目標:

1、通過説一説、玩一玩、看一看,瞭解炒麪的過程。

2、嘗試用棉籤畫直線,鞏固撕貼的技能。

3、在製作炒麪的情境中,和同伴、老師分享自己的小菜,感受活動帶來的快樂,體驗做菜和作畫融合的樂趣。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

準備:

1、幼兒對製作炒麪的過程有一定的瞭解。

2、幼兒作畫用的紙盤、顏料、棉籤和各種葷素菜、炒麪的圖片和PPT。

3、示範作品。

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來了呀?(出示小兔指偶)

2、小兔説:“我最近找了一個新工作,就是做廚師,我會燒很多好吃的東西,你們都來看一看吧。”

3、(出示各種葷素菜PPT)認識各種菜餚“我還有個絕活呢,會做一樣很特別的菜,你們來猜猜是什麼?”

(出示炒麪PPT)“快樂炒麪!”

“什麼叫快樂?”“香噴噴的炒麪裏面有快樂的味道。”

二、教師示範製作炒麪

1、放油:我先在盤裏倒上油,用小棉籤蘸一蘸,油倒進去了嗎?

2、下面:我現在要下面了,換一根棉籤,蘸一蘸,瞧,一根麪條下好了。可是一根夠不夠,所以我們要多下點,一根、一根又一根。

3、撒葱:在麪條上撒點香葱,那樣炒出來的面會很香。(皺紋紙)4、炒麪:我要開始炒麪了,啊,我的炒麪真香啊”

5、加菜。(出示各種葷素菜圖片)你們想吃什麼?撕下來,貼上去。看(平平的端起盤子),我的雞腿炒麪做好了,聞一聞,香不香?有沒有快樂的味道?

6、介紹材料三、幼兒製作炒麪,教師巡迴指導,以情境性語言指導幼兒完成作品。

四、介紹自己製作的炒麪。

小結:

現在就回到教室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快樂的味道。

小班美術快樂炒麪教案3

教材分析:

通過前段時間的學習和區角練習的鞏固,我們小班幼兒對編織活動有了初步的認識和學習,嘗試在平面進行簡單的編織。

其實編織活動很豐富除了材料的選擇上很廣泛,在形式上也涉及很多。於是我就用打單結的方法嘗試新的編織活動,打破以往在平面上編織的手法,讓幼兒動起小手來為小螃蟹的腳打繩結,打繩結也有很多:如打單結、單套結、雙套結等,這次教學活動我採用最簡單的打單結,通過動物的形象特徵來展開教學。

活動目標:

1、學習穿孔用打單結的方法制作小螃蟹的腳。

2、體驗編織活動的樂趣。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學習穿孔並套上吸管。

活動難點:

學習打單結的方法制作小螃蟹的腳。

活動準備:

已塑封好打孔好的小螃蟹、中國結繩、已剪好的吸管。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螃蟹,激發幼兒的興趣

1、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好朋友,它是誰呀?(與小螃蟹打招呼)

2、小螃蟹有幾隻腳啊?

3、教師小結:小螃蟹有八隻腳和兩個大鉗子。

4、今天我們用編織的方法中的打單結來製作小螃蟹的`腳。

二、啟發幼兒做小螃蟹的腳

1、介紹做小螃蟹的腳的材料:繩子、吸管。

2、繩子可以怎麼用呢?請幼兒大膽表述。

3、吸管和繩子怎麼利用?

4、教師講解制作的方法:用一根繩子穿孔,將繩子對齊後串上吸管後再打個單結。

5、請一位幼兒嘗試打單結。

三、幼兒操作

1、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2、幼兒自主選擇材料進行編織活動。

四、作品展示

我們一起來看看哪隻小螃蟹最開心

活動反思:

在活動前,我琢磨着教案還只是邊講邊示範,之後我思考覺得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打單結,會不會太難?於是在課前我又畫了單結圖譜,用圖譜結合現場操作雙管齊下,效果非常的顯著,幼兒在活動中學習的很開心,樂在其中!拿着自己做的小螃蟹非常有成就感。

小班美術快樂炒麪教案4

設計意圖

每個色彩寶寶心中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的寶寶高興,有的悲傷,有的鬱悶,有的…… 你們猜猜這裏的色彩寶寶是什麼樣的心情呢?根據小班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考慮到小班幼兒的思維特徵更多的是在直覺上,而顏色生活中隨處可見,為此我設計了《快樂的顏色》。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作品,體驗色彩中的情緒感受。

2、能大膽運用顏色自由繪畫,體驗繪畫的樂趣。

3、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4、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5、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教學準備

1、感受生活中的色彩。

2、大型紙張、大小不等方形或長方形鉛畫紙若干、各種顏料(加膠水)、顏料盤、水粉筆、雙面膠、抹布。

3、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讓孩子對色彩感興趣,樂意參加玩色活動。

活動難點:

參與到玩色活動中,體驗嘗試樂趣。

教學過程

一、回憶自己的快樂。引導幼兒感受色彩的情緒。

1、看幼兒用書,教師引導幼兒:"每個色彩娃娃的心裏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的高興,有的傷心,有的熱鬧,有的安靜。你能感受到嗎?

2、展示各種顏色的顏料:"讓我們看看哪種顏色最快樂,你能把它挑出來嗎?"畫一幅快樂的畫。(可播放歡快,熱情的背景音樂。)讓我們用這些快樂的顏色來做一個遊戲。

3、小朋友們,你們快樂嗎?為什麼會快樂?我們把最快的的心情畫出來。

二、引出幼兒感受色彩的情緒。

書上有什麼?你找到了哪些顏色?它們都快樂嗎?

三、畫一幅畫快樂的顏色。

(1)提問:你想讓小畫筆畫出什麼?

(2)提供水粉筆,油畫棒,水彩顏料,紙,幼兒自選並繪畫。

(3)幼兒玩色:讓幼兒在課桌上作畫;也可席地而坐,將紙放在地上作畫。

(4)操作中,教師與幼兒談談畫了什麼,幫助表現或記錄一定的內容。如:太陽,小鳥,花,樹等,讓幼兒體驗初次繪畫的樂趣。

四、展示作品並討論。

哪幅畫最快樂?

它用了哪些顏色?

它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活動延伸:

遊戲:色彩娃娃抱一抱。

教師演示讓不同的色彩“擁抱”,產生另外一種色彩:紅色和綠色"擁抱"變成了棕色;藍色和黃色“擁抱”變成了綠色;紅色和藍色“擁抱”變成了紫色。幼兒在教師的幫助下嘗試。

活動反思

《快樂的顏色》這一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們掌握塗色技巧,發展小肌肉羣的力量。活動中我以遊戲“找蠟筆”為切入點,引發孩子們的興趣。在認識了顏色後,出示身體沒有顏色的顏色寶寶,請孩子們説説應該給它們什麼顏色呢?抓住了孩子們探索、好奇的心理,牢牢的抓住了興趣點,讓活動順利進行。通過遊戲,讓幼兒零距離接觸,視覺感官獲取顏色知識,師幼互動中感受合作的快樂。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興趣濃濃。在孩子們的自由作畫時間了,老師巡迴指導,發現較好或有自己創意的孩子就進行及時表揚,孩子們互相學習,很好的完成了作品。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設計了有趣的教學用具和遊戲設計,整個活動,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獲得初淺的社會經驗,體驗瞭解他人的快樂。效果好。

小班美術快樂炒麪教案5

活動目標

1、學習使用剪刀剪直線的技能。

2、鞏固粘貼的技能。

活動準備

剪好的圓形紙、圖畫紙、彩筆、剪刀。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看看材料盒裏有什麼?

彩色的圓形紙、剪刀。

2、看看老師用圓形紙變出了什麼?

3、請幼兒學做“快樂的小魚”。

指導中注意:

(1)教幼兒使用剪刀剪直線

(摺疊圓剪1∕4或1∕8,剪下部分做魚尾巴)。

(2)要求幼兒粘貼乾淨,能貼在作業紙的適當位置上。

(3)幼兒會添畫小魚的眼睛和鰭及魚的生活環境。

4、將幼兒作品展示出來

欣賞張着大嘴巴的快樂小魚,評價幼兒製作過程中的努力與創造。

小班美術快樂炒麪教案6

活動目標:

1、通過説一説、玩一玩、看一看,瞭解炒麪的過程。

2、嘗試用棉籤畫直線,鞏固撕貼的技能。

3、在製作炒麪的情境中,和同伴、老師分享自己的小菜,感受活動帶來的快樂,體驗做菜和作畫融合的樂趣。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準備:

1、幼兒對製作炒麪的過程有一定的瞭解。

2、幼兒作畫用的紙盤、顏料、棉籤和各種葷素菜、炒麪的圖片和PPT。

3、示範作品。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來了呀?(出示小兔指偶)

2、小兔説:“我最近找了一個新工作,就是做廚師,我會燒很多好吃的東西,你們都來看一看吧。” 你們想去嗎?那我們出發吧。

3、(出示各種葷素菜PPT)

小兔説:“看,我做了這麼多菜呢”

認識各種菜餚

4、小兔真能幹,我們一起為她鼓掌。

小兔説:“我還有個絕活呢,會做一樣很特別的菜,你們來猜猜是什麼?”

(出示炒麪PPT)

二、教師示範製作炒麪 (出示示範作品)瞧,這是老師學做的炒麪。“炒麪,雞蛋炒麪”

“看上去真香啊,我肚子餓了,我們也來做炒麪好不好?”

請小棉籤幫忙。

(1)放油。

我先在盤裏倒上油,用小棉籤蘸一蘸,油倒進去了嗎(倒進去了)什麼顏色(黃色),看越來越多了,擠在了一堆,好,可以了嗎?(可以了)

(2)下面。

油放好了,接下來要做什麼? 我現在要下面了,換一根棉籤,蘸一蘸,瞧,一根麪條下好了。 可是一根夠不夠呀(不夠),一根麪條怎麼吃的飽呢,所以我們要多下點,一根、一根又一根,來我們一起拿出小手來試試看,一根、一根,找空的地方下,下的滿滿的,但千萬不能讓麪條粘在一起,那樣會變成麪糰,就不好吃了。

(3)撒葱。

現在我想在麪條上撒點香葱,那樣炒出來的面會很香,(出示皺紋紙) 我把葱切成一小段一小段撒在面上,因為太長了就不好吃了,大拇哥和二拇弟撕下來。 開始撒葱花了,輕輕的撒,要不油會濺出來燙到的,好了現在葱也撒好了。我要開始炒麪了,“炒、炒,炒麪條,炒一炒,翻一翻,蓋上蓋子燜一燜,啵嚕嚕,啵嚕嚕,打開蓋子聞一聞,啊,我的炒麪真香啊”

(4)加菜。

可是光一碗麪好象營養不是太豐富,我得再加點菜。 (出示各種葷素菜圖片)你們想吃什麼? 撕下來,貼上去。 看(平平的端起盤子),我的雞腿炒麪做好了,聞一聞,香不香? 你們想不想也做這樣一碗好吃的炒麪呢?(想)

(5)介紹材料

盤子、油、麪條、香葱、棉籤、菜都準備好了,現在你就可以開始動手做了。

三、幼兒製作炒麪

教師巡迴指導,以情境性語言指導幼兒完成作品。

四、介紹自己製作的炒麪。

1、“小廚師們,你們的炒麪做完了嗎?,我好想來品嚐一下哦。”

2、請幼兒回位置。

3、請1-2個孩子介紹自己的炒麪

“讓我來聞一聞,我好象聞到了紅燒肉的味道。”

小結:你們真能幹,做的炒麪又香又有營養,我都忍不住要吃了,走,讓我們回教室分享吧。小心,盤子一定要端穩了,千萬別打翻了!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的主要目標是學習棉籤沾上顏料在畫面中添畫波浪線或者橫線以及對棉籤畫產生興趣。因為是用棉籤來作畫,所以小朋友們非常感興趣。在示範的環節中,小朋友看得可認真了。整個活動,氛圍輕鬆,孩子們很快就畫好了,充分體驗了成功的樂趣。不足之處是我在引導孩子操作過程中,應多培養孩子養成一些好的常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xngg2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