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世間最美的墳墓(語文版高一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世間最美的墳墓(語文版高一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  課前三分鐘演講:我所看到的美

二、  導入課文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人類古老而永恆的話題。關於“美”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美的標準多種多樣,美的種類五彩繽紛,美的事物更是不勝枚舉。我們也學過不少描寫美的文章,如寫月下荷塘“朦朧美”的《荷塘月色》,寫北平秋天的“清”、“靜”、“悲涼”之美的《故都的秋》等,那麼,十九世紀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關於美的標準是什麼呢?他要展示給我們的美的事物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們要共同討論的就是茨威格的《世間最美的墳墓》。(出示課題及作者)

三、  出示圖片:奢華浩大的秦始皇墓(兵馬俑)、金碧輝煌的明十三陵、奇特神祕的古埃及法老墓金字塔、典雅華麗的印度泰姬陵、簡陋寒傖的托爾斯泰墓。你們認為哪座墓最美?

四、  範讀課文,學生思考:為什麼茨威格認為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

五、  分析課文:

1.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墳墓特點的詞語。(樸素)

2.“樸素”的外在具體表現在哪裏?

1) 遠離塵囂的長方形土堆; (極為普通)

2) 無人守護,無人管理;      (入土為安,不勞頓他人) 

3) 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誌銘,甚至連名字也沒有。 (淡泊名聲)

3、托爾斯泰墓是如此的平凡普通,但他卻是一個不平凡的人,是一位給人類創造巨大精神財富的偉人,一位世界“重量級”作家。[介紹託斯泰生平(一):列寧稱他為“偉大的藝術家”,從事創作60多年,創造出了許多傑出的作品。“由於這些作品提出的社會問題之重大以及藝術成就之高,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學中佔了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一個多世紀過去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仍鮮活地呈現在我們眼前,作品的思想力量仍地震撼着我們的心靈。]

這麼一位偉人,為什麼願意埋葬在這樣一個荒郊野外“小小的長方形土丘”之中呢?(找原句回答)

“飽經憂患的老人突然從中獲得一個新的、更美好的啟示。”

 1)“飽經憂患”在文中表現在哪句話?

  “比誰都感到被自己聲名所累的偉人。” 

 2)“比誰都感到被自己聲名所累”的含義?(聯繫生平理解)

        托爾斯泰生平(二):1828年出生在俄國一古老的貴族家庭。他在從事創作的同時還廣泛研究哲學、宗教、道德和倫理問題,更加認清了沙皇專制的黑暗和剝削階級的腐朽,促使他的世界觀由貴族地主向宗法式農民轉變。從十九世紀九十年代起,他把土地上所得收益和作品版税全部放棄。晚年,他深感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方式之間存在着不可調和的矛盾,幾度想離家出走,實現過平民生活的理想。1910年10月27日晚上出走,只有一個醫生和他一道坐上去南方的火車,着涼得肺炎,在一車站下車,死在這個小站上。這位偉大的老人對兒子説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愛真理,非常地愛真理。”

名人的一舉一動都備受社會關注,要合乎規矩,符合身份,稍不留神就會遭到非議。托爾斯泰是名人中的名人,但卻不能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為聲名所累”的感受比誰都深。

3)“新的、美好的啟示”是什麼? 

“埋骨於那些親手裁種的樹木之下”就能獲得幸福。托爾斯泰生前精神飽受痛苦,希望死後在這樣樸素的墳墓中靈魂獲得安寧、幸福。

4.作者認為他獲得了安寧、幸福嗎? (獲得了)                                     從哪裏體現的?                  (墓地的寧靜,寫景部分)

“夏天,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着,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温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

1)用“風兒”、“俯臨”、“嬉戲”、“温柔”等温情的詞語,讓人感到在這樣的環境中,這位偉人安睡其中是何等幸福。

2)選取“夏天”“冬天”兩個季節中的景物來裝飾托爾斯泰墓,表明時間在行進中,讓人感到一顆偉大的靈魂永恆不變,永世長存。

5.人們參觀此墓時的心情如何?(用原文回答)

   “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閒情,並且不容許大聲説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pwxll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