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美》優秀教案(通用5篇)

《美》優秀教案(通用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優秀教案(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美》優秀教案(通用5篇)

《美》優秀教案1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初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段。

2.初步掌握附點音符和跳音的唱法。

3.引導幼兒在音樂活動中享受到愉悦的情感體驗,感受秋天的美好。

4.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能聽着音樂遊戲。

5.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詞內容,跟唱歌曲,提高學新歌的興趣。

活動重點:

讓幼兒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活動難點:

附點音符和跳音的正確演唱。

活動準備:圖譜PPT、棉桃等小圖片一套、歌曲的音樂、事先對棉桃等農作物有一定的瞭解

活動過程:

一.發聲練習

1.發聲練習(嘗試一口氣唱完一句不換氣,為下面的歌曲做鋪墊)

2.邊打節奏邊練習發聲。

3.這個叫附點節奏,我們再來聽另外一種附點節奏,聽聽它跟剛才的節奏有什麼不一樣。

二.學唱歌曲

1.引出主題師:秋天到了,好多農作物都成熟了,小朋友,你知道有哪些嗎?今天,老師帶來了其中的一種,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麼?(出示沒開的棉桃圖片)這叫棉桃,因為它沒開的時候就像桃子一樣,所以我們叫它棉桃!接下來,我們來聽一首歌曲,名稱叫做《秋天多麼美》,聽一聽裏面的棉桃是怎麼樣的?

2.理解、學唱歌曲

(1)。熟悉、理解歌曲(老師清唱第一段)師:這首歌曲的名稱叫什麼?你從歌曲裏聽到了什麼?棉桃姐姐是什麼樣的表情?(根據幼兒的回答,可以把描述棉套的幾句話唱一唱)歌曲裏面重複在唱的是哪一句?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來來來來"是在叫大家都來發現秋天的美)

(2)。熟悉歌曲節奏師:剛剛我們拍了兩個節奏,大家還記得是怎麼拍的嗎?請一個小朋友來把第一個節奏來拍一拍(然後全體小朋友一起拍,教師可以邊拍節奏,邊唱,第二個節奏同上)師:現在,我們按着這個節奏,來一起把歌詞念一遍。

(3)。學唱歌曲(出示圖譜PPT)教師清唱,幼兒跟唱兩邊(第一遍跟唱,第二遍拍手跟唱)學唱跳音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張圖譜,你發現了什麼祕密?(這個叫跳音,要求我們唱這一句的時候,要用跳躍的聲音來唱,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唱一唱)跟着鋼琴學唱兩邊(第一遍要求把跳音唱出來,第二遍要求懷着秋天多美好的感情來唱)三.歌曲延伸師:這首歌曲還有兩段,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第二段和第三段又是在講誰?(播放整首歌曲,要求第一段可以跟着唱,第二段、第三段要認真聽)師:第二段和第三段講到了稻花姐姐和高粱姐姐(出示圖片稻花和高粱)關於稻花姐姐和高粱姐姐又會怎麼樣呢?我們留到下節課再來學,今天我們就學到這裏。小朋友們再見。

教學反思

一、聽,即用耳朵聽。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因此在歌曲教學活動中,我採用多聽多變的形式,變換着不同的形式讓幼兒多聽。如聽mtv唱片、聽老師範唱、帶着問題聽、打着節奏聽、跳着舞來聽等,讓幼兒潛移默化地學唱歌曲,培養其獨立學習的能力,避免了老師唱一句,幼兒唱一句的灌注式教學。

二、看,百聞不如一見,活動前我進行了充分的準備,蒐集了棉桃、水稻、高粱三種植物,讓幼兒過目後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製作了豐富多彩、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如考慮到城市的孩子大多生活在水泥鋼筋建築的高樓裏,離秋天裏農村收穫的景象距離很遠,因此,我把農村收穫的景象用相機拍下來製成課件,讓幼兒有一種親臨其境的感覺,分享收穫的喜悦,加深了對秋天的認識,同時利於歌曲的感情處理。

三、動,好動是幼兒的天性,因此不失時機給孩子提供動的機會,讓幼兒心動、腦動、口動、手動、全身動,感情處理讓其心動,歌曲創作讓其腦動,歌曲演唱讓其口動,節奏強弱讓其手動,豐收舞蹈讓其全身動,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

四、作。即創作,在平日的活動中孩子的創新總是令我讚歎不已,因此我大膽地進行着教學實驗,不論是課堂上還是在生活中我都用歌聲與孩子進行交流,鼓勵孩子把想説的用歌聲唱出來,我想充滿歌聲的童年一定是快樂的童年。

五、思。一首好的音樂作品有着豐富的內涵,藉助《秋天多麼美》優美的音樂,結合新課改的精神,我從各個領域進行教育滲透,如自然科學教育、藝術教育、品德教育、衞生教育等,使幼兒不僅僅是學到了一首好聽的歌,而是學到了許許多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

《美》優秀教案2

學習目標:

1、能找出文章的主要觀點,簡述理由。

2、能恰當引用課文語句,寫一段文字表明自己的觀點。

3、能模仿課文句式描述自己認識的美。

學習重難點:

重點:目標1、2

難點:目標3

學法指導:

"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説的就是讀書時要"反芻"。學習本文要從反覆朗讀開始,邊讀邊質疑、邊思考,對含義深刻的關鍵語句要深入理解,對理解全文有很大幫助。質疑是獲得新知的有效途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要大膽質疑,並主動探究新知。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

1、自讀課文2—3遍,能流暢地讀完課文。

2、採訪你的家人或親戚、鄰居、朋友,他們怎樣看美。把他們的看法記錄下來。

3、在預習時,把你的疑惑寫在下面。

二、學習·研討

(一)導入。

(二)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劃出你認為最能表達文章觀點的句子,説説你的.理由。

(三)研讀文本,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

1、有一位同學經常因為自己的容貌不夠漂亮而苦惱,作為好朋友,請你寫一封100字左右的短信勸説他(她),仔細研讀課文在信中要恰當的引用文中的語句。

2、在信中劃出引用的句子,並思考句子的作用。

(四)小組合作、凡人論美。

1、在你的認識裏,你覺得什麼是美?用一個比喻句描述你認識的美。

2、四人小組交流,各自交流自己理解的美,比較一下,誰的理解最好。

3、對於作者的一些見解你是否贊成?你是否還有其他的看法?

三、鞏固·延伸

比較閲讀

論美

◎伏爾泰[法國]

如果問一隻雄癩蛤蟆美是什麼,絕對的美是什麼?它就會回答説是它的雌癩蛤蟆,因為她的小小的頭上有兩隻凸出的又大又圓的眼睛,有一隻又大又平的鼻子,並有黃色的肚皮和褐色的後背。如果問一個來自幾內亞的黑人美是什麼?他便會説,美就是黑得油亮的皮膚,深陷的眼睛和一個扁平的鼻子。

如果問魔鬼,他會告訴你美就是一對角,4只爪子和一條尾巴。最後,如果去向哲學家們請教,他們的回答將是誇大了的胡言亂語,他們認為美就是某物符合美的原型並在本質上與其是一致的。

我曾經和一個哲學家一起去看一出悲劇。"多麼美好!"他説道。"你在這裏面發現了什麼美好的東西?"我問他。"是因為作者已達到了他的目的。"他説。第二天他吃了一些對他身體有好處的藥。它達到了它的目的",我告訴他説,"多麼美好的藥!"他意識到不能説藥是美好的,並意識到在你把美這個詞運用到任何事物以前,它一定在你身上引起了敬佩和愉悦的感情。他同意説那悲劇在他身上引起了這兩種感情,並説這就是美。

我們一起去了英國:同樣那齣戲也在那裏上演,翻譯得一字不差;可它使得所有的觀眾都打起了哈欠。"呵,呵!"他説,"美的理念對英國人來説和對法國人來説不一樣。"良久思索以後,他得出結論:美是很相對的,就如同在日本是正派的事到了羅馬就不正派,在巴黎最時髦的東西到了北京就未必是,於是他使自己省卻了寫一篇有關美的長篇論文的麻煩。

思考:

1、本文作者的觀點是什麼?你同意作者的觀點嗎?

2、與課文相比,你覺得兩篇文章的觀點有相通之處嗎?

《美》優秀教案3

活動目標:

1、對家鄉美好的事物感到自豪,喜歡家鄉。

2、能用比較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家鄉美好的事物。

3、感知家鄉的人美。

活動重點:

在同伴間相互交流中豐富對家鄉美好事物的認知。

活動難點:

感知家鄉的人美

活動準備:

家鄉的風景圖片若干、本園教師植樹、幼兒放風箏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看圖導入

1、教師:人人都説自己的家鄉美,我們的家鄉在哪裏?小朋友們請欣賞一下自己的家鄉,然後後大家分享一下:你覺得家鄉哪裏美?為什麼?

2、播放PPT(美好的風景圖片),幼兒欣賞。

3、請幼兒個別交流,同伴傾聽。

二、遷移談話

1、你還去過家鄉的什麼地方,看見了哪些美好的事物?(先幼兒同伴交流,教師傾聽,然後請幼兒個別説一説,再請去過同樣地方的同伴補充介紹)

2、教師小結:我們的家鄉很美(山美、水美、風景美)

三、感知家鄉的人美

1、播放PPT:大三班幼兒體育場放風箏、我園教師植樹。提問:他們在幹什麼?

2、感悟:

1)、人們看見小朋友在體育場快樂的玩耍,覺得他們很美?你們看一下,他們哪裏美?(快樂的表情、奔跑的動作等)

2)、有人看見我們老師辛苦植樹,也覺得他們很美,這又是為什麼呢?

3、你還發現家鄉的誰美?為什麼?

4、你打算為美好的家鄉做些什麼?做個美好的人呢?

四、拓展延伸結束

家鄉的風景美、建築美、人也美,大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畫出你認為家鄉最美的地方,帶來幼兒園和小夥伴一起欣賞。

《美》優秀教案4

學習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作者喜愛橋的原因。

2、品味本文優美而又富有意藴的語言。

3、學習從某一角度欣賞藝術作品的方法。

課堂學習過程與方法設計

學習過程

方法設計

一、導人新課。

馬致遠的“小橋流水人家”讓人聯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使人產生無限的惆悵……在詩人的眼中“橋”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載體;在畫家的眼中,橋則別有一番韻味。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當代畫家吳冠中去感受“橋之美”。(板書課題,“美”字寫大,突出一下)

教師配樂範讀課文。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問題.a.在作者的眼中橋美在何處?

b.為了説明橋之美作者主要舉了哪些例子?

c.聯繫課文説説怎樣欣賞一幅畫?

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a.並不着眼於橋自身的結構美,而是緣於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b.舉了四個例子:烏鎮葦叢上的石橋;江南鄉間細柳下的石橋;水天間的長橋——頤和園的仿盧溝橋、蘇州的寶帶橋;形式獨特的廣西、雲南、貴州山區的風雨橋。

c.畫面的構成是否有塊、線、面的搭配;畫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圍的景物既形成對照又不失和諧。

二、研讀與賞析

(過渡)通過閲讀文章,我們不難看出作為畫家,作者看橋淡化其結構、種類、功用,更重其美學價值。那麼你能用優美的語言描繪文中你最欣賞的一幅畫面嗎7

重點研讀第④小節。

四人小組討論:

a.説説四幅圖中你最喜歡哪一幅,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畫面並説説為什麼喜歡?

b.請有繪畫天賦的同學點評。

c.我們應從哪些角度欣賞一幅藝術作品?

明確:

a.厚厚實實的平面鋪開的葦叢使空間顯得狹窄擁擠,令人產生憋悶感;間或出現的石橋輪廓簡單鮮明,能使空間陡然顯得疏朗開闊,令人覺得神清氣爽。

細弱的柳枝拂着橋身厚重堅硬的石塊,這裏有形體上的強弱、輕重、動靜之分,有顏色上的對比,還有變(柳枝年年發新芽)與不變(橋能歷久不變)之別,種種不同,歸結起來,其實是陽剛與陰柔這兩種美的類型的不同,因橋的輪廓精心設計而和諧統一。

長橋一般建築在比較寬闊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單調感。橋是人們勞動的成果,出現在蒼茫水面上的長橋,是人類創造力的體現。整個環境似乎有了靈氣和生命。

橋面上蓋有廊和亭的橋,給人安閒、自在的感覺,這種感覺恰好與險峻的山峯、橋下的急流給人的感覺形成對照。

b.點評語言、欣賞的角度。

c.從色彩的搭配、畫面構成(塊、線、面)、景物的選擇(強弱、明暗、動靜等)是否對立統一……角度來判斷。

美句賞析。

a.找出意藴豐富的語句,體味句子的情昧。

b.先四人小組討論,再讓小組派代表發言。

重點賞析以下語句:

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彷彿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遊絲拂着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

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

田野無聲,畫家們愛於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彷彿孩子們尋找熱鬧。

(過渡)我們從《橋之美》中,體會到了橋的美感,真是賞心悦目。同是寫橋的文章,《中國石拱橋》與之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在畫家吳冠中的帶領下,一起領略了橋的風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勝收的景緻,或纖弱或雄壯或含蓄……讓我們練就一雙慧眼去發現、去鑑賞這大幹世界吧!

(要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出示學生繪製的四幅圖畫)

(過渡)吳冠中以他畫家的真知灼見,不但告知了我們如何用“美學”的眼光來重新審視事物,而且他還用藴涵豐富的語言引起我們強烈的感情上的共鳴。

教後反思

課前學生藉助網絡或圖書,查閲一些有關的圖片資料,或依據課文內容繪製幾幅圖畫。

《美》優秀教案5

教學目標:

1、 積累詞語,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2、 把握作者喜愛橋的原因,掌握文中的事例。

教學重難點:

體會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和作用;掌握抓住總特徵説明事物的方法。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比較閲讀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引趣激思

橋樑專家茅以升筆下是橋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在畫家眼裏,橋的魅力在哪裏?讓我們隨着畫家,對“橋之美”進行一番新的審視與追尋吧!

作者簡介:吳冠中教授,是當代著名的畫家,在中國乃至世界畫壇都具有極大的影響, 他也是出色的美術教育家、散文家。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朗讀,初步感知內容

(1)辨清字形,讀準加點字字音。

每學一課書之前,老師都讓大家對本課的字詞做提前預習,下面老師就來檢查一下同學們的預習作業準備的怎樣。誰來給大家説一説加點的字的讀音?

煞風景(一聲) 和諧 點綴 籠統 脂粉 纖細(首字母為x)

(2)詞語解釋

駐足、史詩、銷魂、美感、煞它風景、前瞻後顧、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多媒體顯示問題組)

(1)在作者眼中橋美在何處?

(2)為了説明橋之美,作者主要舉了哪些例子?

(3)出示圖片,説説你最喜歡的一幅畫,並説明你喜歡的理由。

四人小組明確討論:

(1)並不着眼於橋本身的結構設計,而是緣於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橋的美而是緣於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這句話我們如何理解,是不是與我們平時説話有些不同,理解起來有些難度,不如我們找些關鍵詞,你覺得這句話的關鍵詞是什麼?學生回答,老師明確:將“環境”、“作用”這兩個詞抽出來,可以理解為:“在不同的環境中,橋有不同的作用” 。)

(2)舉了四個例子:烏鎮葦叢上的石橋;江南鄉間細柳下石橋;水天間的長橋——頤和園的仿盧溝橋、蘇州的寶帶橋;形式獨特的廣西、雲南、貴州等省山區的風雨橋以及《清明上河圖》中的橋、人造索橋,南京長江大橋、錢塘江大橋。

(3)提示:畫面的構成是否有塊、線、面的搭配;畫中的形

象是否都能和周圍的景物既形成對照又不失和諧。

三、研讀與賞析

1、通過閲讀文章,我們不難看出作為畫家,作者看橋淡化其結構、種類、公用,更重其美學價值。那麼你能用優美的語言描繪文中你最欣賞的一幅畫嗎?

教師示範:烏鎮石橋:厚厚實實的平面鋪開的葦叢使空間顯得狹窄擁擠,令人產生憋悶感;間或出現的石橋輪廓簡單鮮明,能使空間陡然顯得疏朗開闊,令人覺得神清氣爽。

2、學生認真閲讀文字,想想文章對幾座橋是怎樣描述的,請同學們小組交流,用最美的語言來描述。

學生如果有困難,教師可以降低要求:用“橋之美,美在橋處在__環境中,它給我的感受是__”的句式説話。

四、美句賞析

1、(過渡)吳冠中以他畫家的真知灼見,不但告知了我們如何用“美學”的眼光來重新審視事物,而且他還用藴涵豐富的語言引起我們強烈的感情上的共鳴。

(1)找出意藴豐富的語句,反覆朗讀,體味句子的情味。

(2)先讓四人小組討論,再讓小組派代表發言。

重點賞析:

①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不做石橋時,彷彿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葦叢使不會感到發悶的,也不會做深呼吸,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這表現了作者已全身心榮谷周圍環境,或者説自己已經成為環境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②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

這句話的意思是,橋橫跨在水面上,與橋下的流水在平面形成交錯;同時,橋的顏色與水的顏色也相互映襯。橋與流水如一支樂曲一樣是一個整體。

五、拓展提升

1、(過渡)我們從《橋之美》中體會到了橋的美感,真是賞心悦目。同是寫橋的文章,《中國石拱橋》與之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學生思考,討論明確:

(1)相同點:都以“橋”為説明對象;均採用總分總的結構形式;都用了舉例子的方法。

(2)不同點:內容上,《橋之美》從審美角度説明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中國石拱橋》從建築功用的角度中在介紹中國石拱橋的總體特點。

語言上,《橋之美》是一片帶有説明性質的小品文,描寫抒情語言比較多,《中國石拱橋》是較為規範的説明文,語言科學、平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pjq2kv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