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高一地理教案湘教版

高一地理教案湘教版

地理學就是研究地球的一門科學。不過,嚴格説地理只研究地球表面,也就是説,地理是研究地理表面的一門科學。地理表層通常是指與我們關係十分密切的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以及土壤構成的。以下是高一地理教案湘教版,歡迎閲讀。

高一地理教案湘教版

一、課前系統

(一)、分析教材

本節教學內容選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節“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主要學習內容:掌握熱力環流的基本原理,並能運用其原理分析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現象;培養學生自學、探究、合作的意識。

熱力環流是大氣運動最基本、最簡單的形式,在“地球上的大氣”一章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是大氣熱力狀況知識的運用,也是學習“氣壓帶和風帶”的基礎,故對這一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述是非常必要的。

(二)、分析學生

課前學生已有必備的相關知識技能基礎,如大氣壓強與高度的關係,物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太陽輻射的緯度分佈不均等。但由於高中階段剛開始學習立體幾何,空間概念建立不牢固,不清晰,所以本節課的學習對於學生有一定難度

(三)、設計思想

高中地理課程注重與實際相結合,要求學生在分析地理事實的基礎上,逐步學會運用基本的原理探究地理過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規律等。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選用聯繫學生實際的素材來實現教學目的,包括選擇學生熟悉的地理事象,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問題,符合學生興趣和年齡特徵的地理問題等。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充分考慮高中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和不同的學習需要,積極探索和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大氣運動的最簡單形式——熱力環流的形成原理。

(2)通過繪製熱力環流圖,培養學生的繪圖能力和理解問題的能力。

(3)運用熱力環流實驗來觀察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分析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現象,將所學的知識運用於實際,服務於社會。

2、過程和方法

本課遵循由問題→課件演示獲得感性認識→分析推理運動過程→歸納概括運動規律(理性認識)→應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主線,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用分析、推理、歸納等方法學習地理知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分析、理解、觀察熱力環流和局地環流,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培養學生探索自然、熱愛科學的精神。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及應用難點: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

(六)、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設備

二、課堂系統

(一)、教學設計

1

2

(二)、板書設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

第一節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

第二課時熱力環流

一、熱力環流的形成

地面冷熱不均→→空氣垂直運動→→同一水平面氣壓差異→→→空氣水平運動(根本原因)

熱力環流(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

二、生活中的熱力環流現象:城市熱島環流

課後探究:

唐·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句中的“巴山夜雨”是怎樣形成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owg8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