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凱勒(美) 易海文(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凱勒(美) 易海文(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樸素、真摯的語言。

2、體會作者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所創設的“物”我”之間完美的融合與統一。

3、陶冶學生性情,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細膩生動的心理描寫,認識作者純潔高尚的世界觀、人生觀。

2、品味文章精警句段。

教學方法

自讀--點撥法;對比閲讀法。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電腦顯示《二泉映月》的畫面及播放《二泉映月》的音樂。)

    在淒涼、哀怨的二胡聲中,老師導入。 

    教師語:生活在光明世界裏的人,是很難體會殘疾人所忍受的各種困難和痛苦的,尤其是盲人,他的世界更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我們從盲人阿炳的《二泉映月》中聽出的是……(坎坷的經歷,悲慘的命運,淒涼的心境),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一位集盲、聾、啞於一身的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的精神世界,去品味這被譽為“精神楷模”的傑出女作家給我們展示的豐富情感。

   板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二、整體感知

1、從文題來看,這是作者設想的三天光明生活;快速跳讀課文,這三天光明帶給海倫一種怎樣的感受?

明確:“塞滿那美妙的回憶”這是一種美妙的感覺。

2、眼睛是心靈的門窗。它既是人們攝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也是人們傳送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秋波一送,表達千般風情;眼神一瞥,會有萬種暗示。可是具有正常視力的人你能想象得到一個永遠處於黑夜中的盲人對光明是何等的渴望嗎?

提問: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三天美妙的時光,(自讀課文,理清作者想象中三天的活動內容,將自己感受較深的句子勾畫出來。)

明確:(多媒體以表格形式出現)

第一天

白天:看望麥西夫人,約朋友來家,樹林散步,看落日。

夜晚:回憶這一天。(親人,友人)

第二天 

白天:參觀自然歷史博物館,參觀藝術博物館。

夜晚:看戲(藝術)

第三天

白天:遊覽紐約城,看日常人的生活和世界。

夜晚:看喜劇。(平常生活)

小結:三天的活動,雖是想象的,卻真實地表現了作者的內心世界。是作者精神世界和人格的寫照。

三、透視語言,體會思想感情(對比閲讀)

(課前印發閲讀材料,引發學生比較思維,激發閲讀興趣。佈置學生對《盲人看》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仔細閲讀,指導學生一邊閲讀,一邊將自己的感受較深的地方勾畫出來,供上課討論研讀用。 )

材料: 略

1、海倫凱勒三天光明的日子裏,她最急切看到的是安排在第一天的內容,她最希望看到的是……,流露出怎樣的情感?

(指導學生重點朗讀對麥西夫人打量這段,體會其情感之真。)

(提示:抓住課文的關鍵語句和典型材料揣摩玩味,作者第一眼要看的是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變得有價值的人們”。而這其中首先“長時間凝視”的是她的啟蒙老師--安妮莎莉文麥西夫人。)

學生閲讀、討論、回答。 

明確: 之所以“長時間凝視”麥西夫人,從她臉上能“找出同情的温柔的耐心的生動的形跡”,因為是她“打開了我的外部世界”,這是一個多麼困難艱鉅的任務,但靠着“温柔和耐心來完成教育我的困難和任務”,海倫對她是充滿感激而尊敬之情的。

海倫把看望親友安排在第一天,足見她對親情的極端重視,因為是這些人給了她生命和智慧,表現了她對自己周圍的人是懷着極其真摯的友愛之情的。這裏體現的是一種親情美。海倫稱其為“再塑生命的人”。

擴展閲讀:《再塑生命的人》之“杯子與水”片斷

一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師為“杯”和“水”這兩個字發生了爭執。她想讓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卻把兩者混為一談,“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沒有辦法,只好暫時丟開這個問題,重新練習布娃娃“DOLL”這個詞。我實在有些不耐煩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覺得特別痛快。發這種脾氣,我既不慚愧,也不悔恨,我對洋娃娃並沒有愛。在我的那個寂靜而又黑暗的世界裏,根本就不會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憐的洋娃娃的碎布掃到爐子邊,然後把我的帽子遞給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陽光裏去了。

我們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頂上盛開的金銀花芬芳撲鼻。莎莉文老師把我的一隻手放在噴水口下,一股清涼的水在我手上流過。她在我的另一隻手上拼寫“WATER”--“水”字,起先寫得很慢,第二遍就寫得快一些。我靜靜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動作。突然間,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覺在我腦中激盪,我一下子理解了語言文字的奧祕了,知道了“水”這個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過的這種清涼而奇妙的東西。

水喚醒了我的靈魂,並給予我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

(再次朗讀此節文字,讓我們一起來感受老師麥西夫人的温柔和耐心,海倫對老師的感激而尊敬之情。)

2、“水喚醒了我的靈魂,並給予我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喚醒了靈魂的她要繭住世間的一切;正如《盲人看》中作者飽含覺悟地感到:“世上有很多東西,看了如同未看,我們眼在神不在。記住並真正懂得的東西,必得被心房繭住啊。”閲讀海倫的第二天活動,從中找出這樣的語句,並比較兩位作者的情感。

學生閲讀、討論、回答。 

提示:學生會勾畫出的語句:(略) 

畢淑敏是站在健全人的角度,對健全人提出勸告的,同時也含蓄地表達着自責之情;

而海倫則不一樣,她作為一名嚴重殘疾的人,十分珍惜這三天的“光明”時間。常常地感到了健全人擁有各種天賦的可貴,可是卻有許多人沒有去珍惜自己擁有的天賦,而是在懶怠中虛度光明,對人類的歷史文明熟視無睹,漠然對之,她不得不提出了善意的批評。以自己的“設想”證明擁有光明的幸福,並勸告人們珍惜自己擁有的這份幸福,珍惜光明。 

她在這三天的假想活動中,“看”到了人類燦爛的歷史文明和豐富的文化藝術,有着一種藝術的美。

3、“懷着發現新的歡樂的渴望,將再次迎接那初升的旭日。根據她想象中的奇蹟的期限,這是她能看見東西的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我把第一天給了我的朋友,給了那些有生命和沒有生命的東西,第二天我看到了人類和自然的歷史面目。今天我要在現實世界裏,在從事日常生活的人們中間度過平凡的一天。”

對比閲讀《盲人看》,盲人聽説停電,就趕緊批了蠟燭來賣,其目的卻是“我只知道……黑了,難受”。“一個盲人,在為明眼人操勞”,閲讀海倫第三天的活動,看一看她是對日常世界擁有怎樣的心態?

學生閲讀、討論、回答。 

提示:海倫在這一天中,不僅對那沸騰的五彩繽紛的生活場景讚歎,而且“看到微笑,我感到欣慰;看到果斷,我感到驕傲;看到疾苦,我產生憐憫”。

更難能可貴的是“對於歡樂和悲哀,我總是睜大眼睛去關心……有些場面是令人愉快的,讓你內心喜悦,可有些情景卻使你感到悲哀和憂鬱。對後者我也不會閉上眼睛,因為它們畢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對它們閉上眼睛就等於緊鎖心靈,禁錮思想”。

這樣把別人的歡樂和痛苦當成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充分顯示了一位殘疾人的博愛襟懷和跟外部世界交流的強烈願望。她渴望一種平凡的生活,從這位殘疾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人類最美好的心靈,最善良的天性。

閲讀方法指導:在這裏我們運用的是一種對比閲讀的方法,不失為一種好的閲讀方法,但在對比閲讀中我們必先明確:要對比什麼,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怎樣進行對比的廣度和深度--確定對比專題(表現作者的情感異同,還是語言特色各有千秋等)。

小結:我們通過對兩文表現作者情感的異同,就自然流露出這位盲人作家對大自然的愛戀和渴望,這是對人類美好的大自然、人類美好生活的高度禮讚。同時也向世人展示着她那顆對美好的未來的人生之路的執着追求的心,而這種對光明的渴望,對生命的珍視,對美的追求,從這位生來就有生理缺陷的盲人女性身上迸發而出,不能不給我們這些健全人以強烈的震撼。

四、自主探究

透過這些“美妙的回憶”我信能感到她是用“心”在感受生活的真諦,也正如《盲人看》裏的盲人説:“別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來一點不比別人少啊。”縱觀全文,我們看海倫是用一顆怎樣的心去“看”外部世界,去安排這想象中的三天光明旅行的。 

學生能聯繫課文內容、閲讀資料的簡介,討論、交流。 

提示:同學們,會聯想,想象海倫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

一顆熾熱、求索的心。 

一顆坦誠、趨勢的心。 

一顆樸素、博愛的心。 

一顆對生活熱戀的心。 

一顆對知識渴望的心。 

一顆對人類友愛的心。 

一顆堅忍不拔的執着心。 

一顆積極樂觀的上進心。 

一顆追尋人類美和崇高精神的心。 

…… 

而這恰恰又是一顆平凡的心。

四、教師在學生的熱烈討論中,收束全文: 

同學們,我們從海倫的三天光明中,絲毫沒有看到恐懼、淒涼、悲哀,看到的是光明的內心世界,堅強的意志,對生活充滿的愛。因此,海倫的人生之路是一曲《二泉映月》嗎?不是!應該是: 

《命運交響曲》 

透過這些,我們看到了一種偉大的精神--她堅韌不拔,自我超脱而又追求美和崇高,也正是她引導人類邁向光明的未來。而只要這種精神存在,海倫凱勒的名字就不會被遺忘,《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就將為人們所珍視。正如羅斯福夫人為海倫的《我生活的故事》寫的前記所説:“這個故事是永遠不會完結的。人類精神的美一旦被人認識,我們就不會忘記!” 

(師生在《命運交響曲》的伴奏下,結束全文。)

簡要板書:

親情

美妙的回憶       藝術 美

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ovnn4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