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將相和課件教案

將相和課件教案

引導語:《將相和》這篇課文通過三個相對獨立而又緊密聯繫的故事,以戰國時期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秦強趙弱),以藺相如的活動為主錢,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失和到和好的過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關係錯綜複雜。

將相和課件教案

教材分析:

“和氏璧”可謂國寶,是世所罕見的珍貴文物,由此,本課在教學時,可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培養學生保護文物的意識和繼承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遺產品質,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閲讀領悟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但因課文內容年代久遠,內在聯繫複雜,教學前可佈置學生查閲有關資料,初步瞭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人物的情況,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教學中抓住“將”、“相”之間是怎樣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理解三個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繫。 由於諸多原因,學生接觸文物機會幾乎沒有,對保護文物的意識也較淡薄。加強文物保護意識的教育,是本課滲秀法制教育的重點。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璧、廉、頗、缶”4個生字;會寫“趙、璧、騙、撞、怯、廉、頗、辭、諸、削”10個生字;

2、掌握“趙國、完璧歸趙、撞碎、膽怯、廉頗、推辭、削弱”等詞語。

(二)過程與方法

1.給課文分段,並給每段加上一個合適的小標題。

2.通過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瞭解故事之間的聯繫。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習藺相如對敵不畏、機智勇敢,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高尚品質;學習廉頗知錯就改、勇於改過的精神;學習他們兩個的愛國精神。

2、教學中滲透《中華人民花和國文物保護法》,培養學生保護文物的意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重點、難點:

(一)本課的重點是指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認識故事主要人物藺相如和廉頗的性格品質。

(二)本文的難點是領悟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繫

教 法:情境教學、以讀助講、

學 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用具:《將相和》有關資料及相關課件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認識“璧、廉、頗、缶”4個生字;會寫“趙、璧、騙、撞、怯、廉、頗、辭、諸、削”10個生字;掌握“完璧歸趙、撞碎、膽怯、削弱”等詞語。

2、熟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瞭解“完璧歸趙”、“澠池會見”、“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前因後果。

3 、初步感受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繫。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出示和氏璧圖片,講關於它的故事。

(本環節,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提出“文物”這個詞,並讓學生自由説説身邊出現過或聽説過的文物,從而引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培養學生保護文物的意識。)

【設計意圖:以故事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通過對《文物保護法》的簡介,樹立學生保護文物意識,完成在學科中滲秀法制教育的目標。】

二、簡介背景、揭示課題。

(1)出示課件:戰國地圖,介紹背景:“將相和”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國末期,當時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國家並存。秦國最強大,要統一中國,不斷向其它六國進攻。趙國緊鄰秦國,是一個比較弱的國家,常受到秦國的侵略。文中講的故事就發生在秦昭襄王和趙惠文王時期。

【設計意圖:教師介紹時代背景,學生了解時代背景有助於更好的學習課文。】

(2)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看到課題,我想知道“將”、“相”分別指誰?“將”、“相”之間是怎樣由不和到和的。)

【設計意圖:緊扣“和”字,既培養學生質疑提問的能力,又教會學生抓住課題閲讀文章的方法,從而讓學生大膽猜測,三個故事之所以放在一起,是緊緊圍繞“和”這一關鍵詞。】

三、檢查預習,掌握字詞

(1)課件出示要檢查的生字,讓學生讀,並積累該課詞語,學生大聲讀。(要求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會組詞。)

(2)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可以讓其他的學生解答,學生説不出來的`教師可以解答。重點理解完璧歸趙和負荊請罪兩個詞。

【設計意圖:學習語文就是積累和運用的過程,這一環節既使學生積累了詞語,又培養了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自讀自悟,整體感知

(1)出示閲讀提示: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試給文中的三個小故事加一個小標題,想想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繫。

【設計意圖:“閲讀是教師、學生、文本和編者之間對話的過程”,其中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有效對話是基礎。這一環節,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又為下面的感情朗讀以及對話的展開奠定了基礎。】

五、交流自學情況,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檢查讀文,糾詞正音。

(2)交流三個小故事所加小標題: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3)設疑激趣、理清文脈,初步瞭解三個故事之間的關係。

由題目裏的“和”引出不“和”。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的失和?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言歸於好的呢?學生討論完成填空:

出示課件,學生補白:

因為藺相如( )立了功,被封為( ),他又在( )立了功,被封為( ),廉頗認為他( )而爬到了自己頭上,所以將相( ),後來,廉頗知道,藺相如避着,為的是( ),所以,廉頗( ),將相( )。

教師依據學生回答板書:(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設計意圖:閲讀教學要以“整體感知”為主,切忌將課文肢解。為了避免將三個看似“相對獨立”的小故事教成“絕對孤立”,我將學生的視覺拉向課題中的“和”字,這就抓住了“文眼”。有“和”必有“不和”,不和的原因是什麼?這就把矛盾的焦點指向了廉頗的錯誤認識(藺相如就憑一張嘴)。將矛盾的焦點聚焦到藺相如的“嘴”上。看看藺相如是怎樣憑着一張嘴官拜上卿的。這就將三件事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一條不可分割的主線.】

六、拓展延伸,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同學們,讀了這篇課文,相信你們對祖國曆史上發生許多故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們的祖先真的很偉大,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物。請同學們下去收集資料,瞭解一下我國有哪些珍貴的文物。同時,回去認真讀一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瞭解一下,做為一名小學生,應該怎麼樣保護好祖先留給我們的禮物。

七、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字詞

3、收集文物資料,閲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設計意圖:這兩項作業不僅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而且為下一課時做好了準備。】

標籤: 課件 教案 將相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n2wl7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