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拾穗》教案

《拾穗》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拾穗》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拾穗》教案

《拾穗》教案1

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1、正確、規範書寫本課生字。

2、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體會農民勞動的辛苦,增強對勞動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3、學習作者的方法。

4、鼓勵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課前準備

瞭解課文的背景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收穫”這一單元的第二課文《拾穗》板書(拾穗)“拾”是什麼意思?“穗”是指什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字詞

彌散 晚餐 監督 遵循 搜尋 逼真 偷竊

欣賞充滿

三.理解課文內容

1.從課文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收穫了?(第一段)

板書(收穫)讀一讀。

(出示:拾穗圖)麥香混合在塵霧中,彌散在田野上,遠處堆起了金黃色的麥垛,一片豐收的景象。這收穫的季節屬於拾穗者嗎?我們來進一步欣賞這副油畫。

2.欣賞畫面,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3.文中,作者也對這三位婦女拾穗時的情景進行了具體、細緻的描寫。

默讀課文2-4段,邊讀邊畫出描寫三位婦女動作、神態的句子。

4.説説你畫的句子

板書:中間承擔生活重擔

右邊腰落下毛病

左邊艱苦生活剛開始

5.再讀課文2-5段,結合課文中的詞句説説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6.同學剛才結合油畫談出了自己的感受,我們看看作者是怎樣這副畫的?

7 指名讀第6、7段

由於米勒對勞動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因此這副畫畫的十分逼真,認真的欣賞會產生豐富的感受和聯想。

四.情感昇華

誰來説説你的感受和聯想?收穫的季節屬於她們嗎?她們能享受到收穫的幸福嗎?

板書設計

收穫

中間:承擔生活重擔

拾穗 {右邊:腰落下毛病

左邊:艱苦生活剛開始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出示課文插圖)還記得這幅畫嗎?你能簡單的來介紹一下這幅畫嗎?前幾天,我們一起欣賞了著名畫家米勒的這幅油畫作品,學習了一課文,課文的作者也像我們一樣欣賞了這幅世界名畫,並用生動的語言、具體的描寫描繪了畫面內容,使我們也學會了欣賞名畫,課文的題目是《拾穗》。今天,讓我們一起再走進課文,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樣將畫面內容寫具體的。

二、回顧課文,指導方法:

1、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畫面主要內容的段落,自由朗讀,説説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對人物進行刻畫、描寫的?(動作、神態)

2、指名學生説。板書。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從這些語句中體會出了什麼?為什麼能從中體會出農民的辛苦和他們生活的艱難?在抓住動作、神態對畫面中的人物進行描寫之前需要怎麼樣?(仔細觀察)板書。

3、:只有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進行描寫、刻畫,就會使你的文章具體生動。這是一種很重要的方法。(板書)還可以抓住哪些方面對人物進行刻畫、描寫?(語言、心理活動)我們應該學習運用這種方法,並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這樣你的文章也會具體生動。

4、除了對人物的動作、神態進行描寫之外,這三段中還有哪些語句你認為寫得比較好?

5、這句話中描寫的內容能夠從畫面上全部觀察的到嗎?(不是)這是作者的(聯想、想象)還有哪些句子是作者的聯想?

6、:從這些句子中我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農民的艱辛和生活的艱苦,所以,結合畫面內容及當時的情景展開合理的聯想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它會使你的文章真實感人。

7、今天,我們就學習運用這種方法進行一個小練筆的練習。

三、創設情景、指導練筆:

1、請兩位學生將地面的紙花掃乾淨,其他學生觀察人物的動作、神態等。

2、説説你都觀察到了什麼?

3、把你觀察到的內容寫下來。

四、交流、評議:

1、小組交流。

2、指名讀,説説好在哪?

3、從文章中你體會出了什麼?

五、。

板書:

動作 具體生動

仔細觀察 神態

合理聯想 真實感人

《拾穗》教案2

一、教材分析

《拾穗》描繪在收穫的季節,在田野上三位農家婦女拾穗的情景。表現了在十九世紀的法國,在收穫的季節,勞動人民的辛勞。課文按照一定的順序(總―分、遠―近)進行描繪,同時把三位拾穗的婦女描寫得栩栩如生,傳達出看圖作文基本特點和要求,為學生獨立寫看圖作文做好鋪墊。

二、課前活動

組織學生進行一次拾穗的實踐活動或讓自己的父母就是農民的同學課後跟同父母一起下地拾穗。

三、教學目標

1、瞭解《拾穗》這幅畫的時代背景和畫家米勒。

2、引導學生欣賞油畫《拾穗》,瞭解課文內容,懂得看圖作文的要求。

3、抓住三位婦女撿拾麥穗時的動作、神態的詞句,體會農民勞動的辛苦,增強對勞動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4、結合課外實踐活動和親身體驗,鼓勵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和聯想,培養學生積極瞭解農民生活的意識行為和對美好的動作情態的審美情趣。

5、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錄自己喜歡的詞句。

四、教學重、難點

1、抓住三位婦女撿拾麥穗時的動作、神態的詞句,體會農民勞動的辛苦,增強對勞動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2、結合課後資料以及生活感受,談談自己在結合生活欣賞作品的感受和聯想,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五、教學流程

(一)欣賞油畫,交流資料

1、學生交流實踐生活後的感想。

2、結合生活説説你對《拾穗》這幅畫的理解。(學生交流)

3、老師簡介米勒,學生了解課文的背景。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己解決不認識的字詞。

2、聽錄音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什麼內容,重點寫了什麼?老師還可提醒一年級上冊所學古詩,哪一首同樣表現了農民勞動的艱辛的。(《鋤禾》等)

3、結合學生的表達,及時地總結文章表達的意思。

1段:收穫的季節裏,田野上麥子堆好、捆好的情景。

2~5段:三位婦女撿拾麥穗的情景。6~7段:簡介作者,評價畫特點。

(三)圖文結合,精讀感悟

1、自己默讀課文,劃出自己喜歡的地方,結合圖看一看,讀一讀,説説自己的想法。

2、學生自由朗讀,老師巡視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3、學生分小組交流,朗讀並背誦自己喜歡的地方,然後摘抄下來。

4、老師根據學生的朗讀,抓住三位婦女拾穗的語段,引導學生理解畫家在對其動作、神態的栩栩如生的描繪中表現出來的同情,同時更有藝術家活靈活現的描繪中的美景以及一種浪漫的情懷,如:“她手腳麻利,撿拾……”

5、再讀2~4自然段,帶着欣賞的思想和眼光捕捉生活中的這些動作情態。

6、再次欣賞油畫《拾穗》把你的感想寫一寫。

(四)拓展延伸

1、推薦欣賞米勒的油畫《播種》、《晚禱》。

2、仿寫:①自己拾穗②觀察他人在勞動時的動作情態的作文。(自選一題)

《拾穗》教案3

一、教材分析

課文描述的是19世紀法國著名畫家米勒的作品《拾穗》,作者用樸實的語言向人們展示了米勒的畫的內容,課文中還展示了《拾穗》這幅作品,優美的圖畫、生動的語言,兩者相結合,可謂相得益彰,怎樣將看圖與學文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理解圖畫,讓學生在充沛朗讀和看圖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圖畫所體現的中心內容成為課文的重點和難點,而且在學文的過程中還要讓學生學會表達的順序。

二、學生分析

首先來説一下該年段的學生在識字、寫字方面的特點:已經是四年級的學生了,應該具備良好的自主識字、寫字能力,但是結合這篇課文來看,課文中的生字比較難寫,在課堂上應該隨機給予一定的指導,比方“餐”字,應該在書寫方面給學生提個醒,“穗”“督”等字應該交流一下識字方法,協助學生鞏固;對四年級的小朋友課程規範中指出“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也就是在課文的學習中要挖掘課文中的內涵,讓學生了解作者的情感。

三、教學設想與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和圖畫所表達的情感;

3.認識課文中“穗”等8個生字;

4.初步感受作者的寫作順序,讓學生在學文的過程中,學會觀察、表達。

四、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課文的背景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課

教師板書課題之後,生讀,讓學生交流一下“穗”字的識字方法,再讓學生齊讀。設問:“讀過這個課題之後,你想知道些什麼?”學生各抒己見。

教師小結:帶上你的問題快去讀讀課文吧,並請你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二)初步感知課文

1.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生字,檢查生字的識記情況。(重點對“彌”“餐”“監督”等字進行指導。先全班齊讀,再在同桌之間進行相互的檢查)

2.學生交流出讀課文的收穫。(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教師小結:原來課文描寫的是19世紀法國著名畫家米勒的作品“拾穗”,向大家展示的是三個婦女在麥地裏撿拾麥穗的情景。

教師設問:“逼真”是什麼意思?學生交流。

教師引導:米勒為什麼會把這樣一個情景描繪得如此“逼真”?相信大家讀過課後的背景資料會有很大的收穫的。

(三)讀背景資料,進一步理解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背景資料;交流讀後的收穫。(我知道了……)

教師小結:正是由於米勒對勞動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對農民充溢着同情,才幹把拾穗的場景展示給我們,從哪裏看得出這幅畫畫得逼真呢?

教師引導:先讓我們來欣賞一下這幅畫吧。

課件出示米勒的《拾穗》。

2.學生看圖並交流自身從圖上看到了什麼?這幅畫留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你是依照什麼樣的順序看圖的?看到圖畫你想了些什麼?

教師引導:作者看到這幅圖畫時,是怎樣描寫的呢?請同學們再去讀一讀課文,看看課文中的哪些內容是可以在圖畫上看到的?一邊讀一邊畫下來。

(四)再讀課文、品味感情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

2.小組交流自身畫出來的句子。

3.請一個小組的同學彙報自身畫出來的句子。(根據學生的回答給學生即時的評價。比方:你讀書真仔細、你認真考慮了、你真會讀書……)同時在課件上展示出來。

4.在學生把所有在圖畫上能夠看到的句子讀出來之後,讓學生對照圖畫,再來讀一讀這些句子。

5.讓學生交流,作者的哪一些描寫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重點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外貌和動作描寫,如:後背、肩膀、套袖;動作:攥、彎腰、撿拾;第三自然段的動作描寫,如:欠、攥、搜尋;第四自然段的神態描寫。)

6.體會畫面所表達的一種情感。讓學生交流看到這樣的畫面,作者想到了什麼?(與學生談印象最深局部是同步進行。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7.進行感情朗讀。

8.讓學生看着圖畫簡單複述一下圖畫所傳達的信息。

9.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描寫的順序。(遠――近――遠)

教師小結並引導:我們一起欣賞了米勒的這幅作品,讓你來評價一下的話,你會説些什麼?(學生充沛交流後,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的6、7自然段。談一談讀後的收穫。交流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激化矛盾,理解課文內容。)

(五)總結課文、感情昇華

我們一起欣賞了《拾穗》,領略了米勒畫中的收穫,請問在今天的課堂上你又有什麼樣的收穫呢?(學生自由交流學習的收穫。)

在寫作背景中提到了米勒的另外兩幅作品,請同學們找一找,並且認真欣賞圖畫,試着把畫中的內容變成文字,和大家交流一下。

六、教學反思

整個設計掌握的一個原則就是將讀圖與讀文有機地結合起來,撥動學生感情的弦,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課文的理解是建立在學生自主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的,在朗讀中還注意了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學習習慣,抓住課文中的“逼真”一詞,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不只看出米勒畫得“逼真”,而且讀出作者描寫得“逼真”。讀圖與讀文相得益彰。通過學生的朗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兩個目標得以落實。在學習課文之前,先讓學生了解寫作的背景,降低了難點,對課文的理解就會更容易一些。讓學生先來看圖,再來讀書,這樣讓學生可以清楚地瞭解作者的寫作順序。

這篇文章是指導學生看圖做文的典範,因此作業設計是讓學生蒐集米勒的另外兩幅畫,並認真觀察、進行文字創作,這既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習作能力。

七、案例點評

應該説本課的公開課教案有幾個“突出”:

1.突出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比方:在識字環節,讓學生自主識字之後,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檢查生字,這是對學生的充沛信任,也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2.突出了以“讀”為本,課堂上學生都在進行有效的朗讀,識記生字的初讀、讀圖後的精讀、以和理解課文後的品讀,讀的目的性明確而且讀的層次也十分明顯。不是為了讀而讀。學生每一遍朗讀都有每一遍的收穫,在朗讀中,理解了課文、體會到了作者的感情。

3.突出了語文的工具性。充沛抓住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注意引導學生提煉出課文的寫作特點,並且引導學生進行習作練習,如:課後作業的設置,就充沛體現了這一目的。

《拾穗》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正確認讀生詞,正確書寫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繼續練習通過寫摘錄筆記,獨立識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課文欣賞《拾穗》|瞭解19世紀農民的生活和勞動,培養觀察和想象能力,提升審美能力。

3、理解:“彌散、埋頭苦幹、搜尋、描繪、聯想、欣賞、逼真、切身”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在深入閲讀、與同學交流後,對嗦摘錄的重點詞句進行補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看圖,欣賞,師介紹油畫。

2、學生觀察,自己介紹畫面,師強調觀察的順序。

3、説説畫面給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麼?

4、師板書課題,指導學生學習“穗”字,同時介紹作者。

二、初讀識字

1、自讀自己勾畫的詞句,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互讀,互相評價。

3、請同學提醒大家,哪個字的哪些筆畫容易錯,共同記憶。

學習多音字“落”

三、整體感知課文

1、分組分段讀課文,其他組認真聽,看圖,想想作者是怎樣用語言描述的。

2、引導學生概括每個段的內容,想想作者是按什麼順序描寫的?(總結寫作和觀察圖畫都應該有順序)

3、自讀課文,提問,師引導學生怎麼分類自己的問題,怎樣處理分類後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齊讀課題

2、看圖,作品主要表現的是什麼?(人物還是景物?)

3、透過人物作者要表達什麼?請默讀全文,用——勾出全文的中心句。

4、齊讀,理解“逼真”,過渡,作者是怎樣通過畫面和描述來表達這種情感的?我們來學習1——5段

二、細讀,感受作者的情感,學習作者的觀察和寫作方法

1、師:拾穗是在一個什麼季節?從哪裏看出來是收穫的季節?收穫的季節,人們的心情會怎樣?這裏的監工是幹什麼的?説明了什麼?

過渡:監工為下文的三個婦女的描述打下了伏筆,這三個婦女是怎麼樣拾穗的呢?讓我們走進下文

2、自讀2-4段,用-----勾出畫面上看到的內容,用﹏勾出作者通過畫面推想的?

3、學生回報自學情況。師板書學生的回報內容。

4、知道學生體會。

(1)、看第一位婦女,你覺得哪些詞是重點?用⊿勾出來,説説從這些詞中體會到什麼?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體會。

(2)、你還能想象到什麼?(師總結:又看到的事物或人想到的相應的人或事物,這種想象叫聯想。師板書:聯想。)

5、總結2、3、4自然段的學習。

師;看到這樣的畫面,讀着這樣的語言,你會想到哪首詩?《憫農》齊背。

6、引讀:這就是19世紀——(學生讀相應的句子

(1)、為什麼作者畫得如此逼真?(聯繫上下文)

(2)、齊讀米勒的資料。(結合資料會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所以我們學習課文就是需要一些背景資料來輔助我們學習。)

(3)、師:正因為米勒對農民的生活有着切身的體會,所以——(學生讀相應的句子)

7、師引讀:這幅畫有——(學生讀句子),畫面本身是——(學生讀相應的句子)

8、看板書總結。(優秀的繪畫作品總是能引發作者的聯想與思考,在欣賞美術作品時,應認真觀察,用心思考,才能與作者產生共鳴,受美的薰陶,在描述美術作品時-描寫任何一個場景,首先要有順序,比如這篇文,先介紹畫面背景,再刻畫人物,其次,要在記敍時加入推測和想象,實際是對作品的理解。)

並説説自己的收穫。

三、積累句式

由於——————因此————————

(1)、齊讀句子,瞭解句子關係,以及句子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的關係

(2)、這個句子換個關聯詞,可以換成什麼?

(3)、抽説,組織學生認真聽,判斷,評價。

(4)、寫下來

(5)完善摘錄筆記。

教學反思:

本文的重點是2-5段的內容,讓學生了解19世紀農民的生活和勞動,培養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提升審美能力。我的教學緊緊圍繞着教學的重點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根據要求自己勾畫句子,哪些是描寫畫面的,哪些是作者根據畫面的推測,目的是讓學生自己通過勾畫,瞭解作者的寫作方法。即在描寫和欣賞繪畫作品時要根據畫面內容加上自己的推想,從而實現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四年級的學法指導有一條是:能指導學生自己勾出重點詞句,然後品讀重點詞句,以及瞭解重點詞句在文中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學中設計了讓學生自己勾畫重點詞句,並引導學生體會勾畫重點詞句的方法。凡是能體現中心的詞句都是重點詞句。通過教學我發現學生對重點詞句的把握還是可以的,因而進一步讓學生抓住這些詞句,説説自己能從這些詞句當中體會到什麼。其實就是培養學生理解詞語,並體會他在文章中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滲透了理解詞語方法的指導。

《拾穗》教案5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規範書寫生字,理解詞義。

2、通過重點理解三位婦女撿拾麥穗時的動作、神態的詞句,體會農民勞動的辛苦,增強對勞動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3、能夠圖文對照地理解課文,使學生領悟看圖學文、看圖寫文的方法。

 重點難點:

1、能夠圖文對照地理解課文,使學生領悟看圖學文、看圖寫文的方法。

2、鼓勵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課前準備:

蒐集與課文相關的背景資料;油畫《拾穗》。

 教法學法:

導讀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收穫”這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拾穗》。(板書:拾穗)“拾”是什麼意思?“穗”是指什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字詞: 彌散 晚餐 監督 遵循 搜尋 逼真 偷竊 欣賞 充滿

三、理解課文內容

1、從課文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收穫了?

麥香混合在塵霧中,彌散在田野上,遠處堆起了金黃色的麥垛,一片豐收的景象。我們來欣賞油畫《拾穗》。

2、欣賞畫面,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3、文中作者也對這三位婦女拾穗時的情景進行了具體、細緻的描寫。

默讀課文2-4段,邊讀邊畫出描寫三位婦女動作、神態的句子。

4、説説你畫的句子

5、再讀課文2-5自然段,結合課文中的詞句, 誰來説説你的感受和聯想?收穫的季節屬於她們嗎?她們能享受到收穫的幸福嗎?

6、同學們剛才結合油畫談出了自己的感受,我們看看作者是怎樣評價這幅畫的?

7、指名讀第6、7段

由於米勒對勞動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因此這副畫畫得十分逼真,認真地欣賞會產生豐富的感受和聯想。

四、作業

思考: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描寫這幅油畫的?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出示課文插圖)還記得這幅畫嗎?你能簡單的來介紹一下這幅畫嗎?今天,讓我們一起再走進課文,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樣將畫面內容寫具體的。

二、回顧課文,指導寫作方法

1、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畫面主要內容的段落,自由朗讀,説説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對人物進行刻畫、描寫的?(動作、神態)

2、指名學生説。(板書)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從這些語句中體會出了什麼?為什麼能從中體會出農民的辛苦和他們生活的艱難?在抓住動作、神態對畫面中的人物進行描寫之前需要怎麼樣?板書(仔細觀察)。

3、小結:只有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進行描寫、刻畫,就會使你的文章具體生動。這是一種很重要的寫作方法。還可以抓住哪些方面對人物進行刻畫、描寫?(語言、心理活動)我們應該學習運用這種寫作方法,並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這樣你的文章也會具體生動。

4、除了對人物的動作、神態進行描寫之外,這三段中還有哪些語句你認為寫得比較好?

5、第二、三、四自然段中,哪些語句描寫了畫中的人物?哪些語句是課文作者的推想?

6、小結:結合畫面內容及當時的情景展開合理的聯想也是一種很好的寫作方法,它會使你的文章更感人。

7、今天,我們就學習運用這種方法進行一次小練筆。

三、創設情景、指導練筆

1、請兩位學生將地面的紙花掃乾淨,其他學生觀察人物的動作、神態等。

2、説説你都觀察到了什麼?

3、把你觀察到的內容寫下來,並加入想象。

四、交流、評議

1、小組交流。

2、指名讀,説説好在哪?

3、從文章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五、總結延伸。

我們一起欣賞了《拾穗》,領略了米勒畫中的收穫,那今天我們在課堂上又有哪些收穫呢?

 板書設計:

中間:承擔生活重擔

拾穗 右邊:腰落下毛病

(收穫) 左邊:艱苦生活剛開始

《拾穗》教案6

活動目標:

1、欣賞名畫《拾穗者》,從色彩、構圖等方面感受畫面的温馨樸實的自然美。

2、瞭解不同的色彩可以代表不同的心情,並嘗試運用到自己的繪畫中去。

活動準備:

PP,記號筆,黃色彩紙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啟發與交流

策略:出示秋收季節麥田圖片

指導語:這是什麼?是什麼季節?如果此時你在金色的麥田裏,你會做什麼?

二、整體欣賞 感知與講述

策略:介紹米勒,欣賞名畫《拾穗者》

指導語:

1、法國有一位大畫家,他的名字叫做米勒。他畫了一幅很有名的油畫,我們一起來欣賞下!

2、畫面上是什麼季節?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3、你認為這是什麼地方?小朋友看看這三個農婦在幹什麼?你在畫上還看到了什麼?

4、小結:這是米勒爺爺的一幅關於秋收的畫。在畫面中有三個農婦在金黃色的麥田中,彎腰拾起地上的麥穗,遠處的農夫們將一堆堆的麥子裝上了拖車。

三、細緻體會分析與

策略:從色彩、構圖方面欣賞作品

指導語:

1、畫面的遠處、近處各有什麼?他們大小一樣嗎?

2、畫面的整體是什麼顏色的?三個農婦的頭巾和圍裙是什麼顏色的?這三種顏色給你什麼感覺?

3、小結:拾麥穗的三位婦女離我們近,就畫的大,麥堆、推車的人離我們遠,就畫的小,整幅畫看上去比較的真實,就像照片一樣,這是寫實主義畫法,你看到社麼樣子,畫出來的就是什麼樣子。整幅畫用了迷人的暖黃色調,紅藍二塊頭巾的濃郁色彩也融化在了黃色中了,使整幅畫面安靜而莊重。

策略: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

指導語:

1、她們為什麼要拾麥穗?

2、她們是怎麼拾的?用什麼姿勢?手和身體是怎樣的?

3、誰願意來學學她們的動作?

4、如果是你一直在拾麥穗,你會有什麼感覺呢?

5、小結:勞動人民的生活是艱苦的,她們勤儉節約,珍惜每一份糧食,看了米勒爺爺的畫,你明白了什麼?

策略:作品延伸

指導語:

1、如果讓你給這幅畫取一個名字,你會取什麼呢?

2、米勒爺爺給這幅畫取名叫《拾穗者》,他的很多作品都是描繪農民的勞動和生活的。(簡單介紹米勒的其他幾幅作品)

四、幼兒作畫嘗試與指導

策略:師幼談話 開始繪畫

指導語:

如果讓你在一片金黃色的麥田中勞動,你會做些什麼,把你想到的畫下來!

五、作品分享展示與講評

策略:展示幼兒作品,師幼共賞

指導語:

説説你畫了什麼?

《拾穗》教案7

一、教材分析

課文描述的是19世紀法國著名畫家米勒的作品《拾穗》,作者用樸實的語言向人們展示了米勒的畫的內容,課文中還展示了《拾穗》這幅作品,優美的圖畫、生動的語言,兩者相結合,可謂相得益彰,怎樣將看圖與學文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理解圖畫,讓學生在充分朗讀和看圖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圖畫所體現的中心內容成為課文的重點和難點,而且在學文的過程中還要讓學生學會表達的順序。

二、學生分析

首先來説一下該年段的學生在識字、寫字方面的特點:已經是四年級的學生了,應該具備良好的自主識字、寫字能力,但是結合這篇課文來看,課文中的生字比較難寫,在課堂上應該隨機給予一定的指導,比如“餐”字,應該在書寫方面給學生提個醒,“穗”“督”等字應該交流一下識字方法,幫助學生鞏固。對四年級的孩子課程標準中指出“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也就是在課文的學習中要挖掘課文中的內涵,讓學生了解作者的情感。

三、教學設想與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和圖畫所表達的情感。

3、認識課文中“穗”等8個生字。

4、初步感受作者的寫作順序,讓學生在學文的.過程中,學會觀察、表達。

四、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課文的背景材料。

五、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課

教師板書課題之後,生讀,讓學生交流一下“穗”字的識字方法,再讓學生齊讀。設問:“讀過這個課題之後,你想知道些什麼?”學生各抒己見。

教師小結:帶上你的問題快去讀讀課文吧,並請你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二)初步感知課文

1、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生字,檢查生字的識記情況。(重點對“彌”“餐”“監督”等字進行指導。先全班齊讀,再在同桌之間進行相互的檢查)

2、學生交流出讀課文的收穫。(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教師小結:原來課文描寫的是19世紀法國著名畫家米勒的作品“拾穗”,向大家展示的是三個婦女在麥地裏撿拾麥穗的情景。

教師設問:“逼真”是什麼意思?學生交流。

教師引導:米勒為什麼會把這樣一個情景描繪得如此“逼真”?相信大家讀過課後的背景材料會有很大的收穫的。

(三)讀背景材料,進一步理解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背景材料。交流讀後的收穫。(我知道了……)

教師小結:正是由於米勒對勞動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對農民充滿着同情,才能把拾穗的場景展示給我們,從哪裏看得出這幅畫畫得逼真呢?

教師引導:先讓我們來欣賞一下這幅畫吧。

課件出示米勒的《拾穗》。

2、學生看圖並交流自己從圖上看到了什麼?這幅畫留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你是按照什麼樣的順序看圖的?看到圖畫你想了些什麼?

教師引導:作者看到這幅圖畫時,是怎樣描寫的呢?請同學們再去讀一讀課文,看看課文中的哪些內容是可以在圖畫上看到的?一邊讀一邊畫下來。

(四)再讀課文、品味感情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

2、小組交流自己畫出來的句子。

3、請一個小組的同學彙報自己畫出來的句子。(根據學生的回答給學生即時的評價。比如:你讀書真仔細、你認真思考了、你真會讀書……)同時在課件上展示出來。

4、在學生把所有在圖畫上能夠看到的句子讀出來之後,讓學生對照圖畫,再來讀一讀這些句子。

5、讓學生交流,作者的哪一些描寫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重點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外貌和動作描寫,如:後背、肩膀、套袖。動作:攥、彎腰、撿拾。第三自然段的動作描寫,如:欠、攥、搜尋。第四自然段的神態描寫。)

6、體會畫面所表達的一種情感。讓學生交流看到這樣的畫面,作者想到了什麼?(與學生談印象最深部分是同步進行。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7、進行感情朗讀。

8、讓學生看着圖畫簡單複述一下圖畫所傳達的信息。

9、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描寫的順序。(遠――近――遠)

教師小結並引導:我們一起欣賞了米勒的這幅作品,讓你來評價一下的話,你會説些什麼?(學生充分交流後,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的6、7自然段。談一談讀後的收穫。交流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激化矛盾,理解課文內容。)

(五)總結課文、感情昇華

我們一起欣賞了《拾穗》,領略了米勒畫中的收穫,請問在今天的課堂上你又有什麼樣的收穫呢?(學生自由交流學習的收穫。)

在寫作背景中提到了米勒的另外兩幅作品,請同學們找一找,並且認真欣賞圖畫,試着把畫中的內容變成文字,和大家交流一下。

六、教後反思

整個設計掌握的一個原則就是將讀圖與讀文有機地結合起來,撥動學生感情的弦,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課文的理解是建立在學生自主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的,在朗讀中還注意了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學習習慣,抓住課文中的“逼真”一詞,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不僅看出米勒畫得“逼真”,而且讀出作者描寫得“逼真”。讀圖與讀文相得益彰。通過學生的朗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兩個目標得以落實。在學習課文之前,先讓學生了解寫作的背景,降低了難點,對課文的理解就會更容易一些。讓學生先來看圖,再來讀書,這樣讓學生可以清楚地瞭解作者的寫作順序。

這篇文章是指導學生看圖做文的典範,因此作業設計是讓學生蒐集米勒的另外兩幅畫,並認真觀察、進行文字創作,這既培養了學生收集材料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習作能力。

七、教案點評

應該説本課的教學設計有幾個“突出”:

1、突出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比如:在識字環節,讓學生自主識字之後,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檢查生字,這是對學生的充分信任,也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2、突出了以“讀”為本,課堂上學生都在進行有效的朗讀,識記生字的初讀、讀圖後的精讀、以及理解課文後的品讀,讀的目的性明確而且讀的層次也十分明顯。不是為了讀而讀。學生每一遍朗讀都有每一遍的收穫,在朗讀中,理解了課文、體會到了作者的感情。

3、突出了語文的工具性。充分抓住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注意引導學生提煉出課文的寫作特點,並且引導學生進行習作練習,如:課後作業的設置,就充分體現了這一目的。

4、突出了“圖文結合”。如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先看圖談談自己從圖上看到了什麼,有什麼體會,讓學生先建立感性認識,接下來再讓學生讀課文,找出作者描寫圖畫的句子,對照圖畫,進行品讀,同時瞭解作者聯想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再來進行感情朗讀,再讀後,讓學生再來看圖自己介紹一下畫中的內容。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又教給了學生習作的方法,可謂“獨具匠心”,同時也突出了課文的學習重點。

《拾穗》教案8

活動目標:

1.欣賞米勒的作品《拾穗》,感受農民的勞動的艱辛以及畫面中色彩的灰暗,遠景、近景,光線明暗的強烈對比。

2.通過對比欣賞,觀察、模仿畫面中人物的身體姿勢,知道作品表現的是農民的窮苦生活,對勞動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心。

3.將自己在勞動中的情緒體驗表現在自己的作品中。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拾穗》(米勒的作品和朱爾.布賀頓的作品)

2.記號筆、油畫棒、紙

 活動過程

1.出示教學掛圖,教師和幼兒一起欣賞米勒的作品《拾穗》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

教師:你看到了什麼?遠處有什麼?近處有什麼?他們是誰?他們在幹什麼?

#引導幼兒感受農民勞動的艱辛。

教師:她們為什麼要撿拾地上的麥穗?他們是怎麼撿拾的呢?手是什麼樣的?身體是什麼樣的?誰願意來學一學他們的動作?堅持一會兒,你會感覺到怎麼樣?

#引導幼兒感受畫面中色彩的灰暗。

教師:畫面中的人物穿的衣服是什麼顏色的呢?這種顏色的衣服給你什麼感覺?

2.再出示朱爾.布賀頓的作品《拾穗》,引導幼兒對比欣賞。

#教師:這裏還有一幅關於勞動的畫,這兩幅畫有什麼不同?你喜歡哪一幅?為什麼?

#請幼兒分別為兩幅畫起名字,並簡單介紹畫家米勒。

教師:這兩腐幅畫是不同的畫家畫的。前面的是法國畫家米勒所畫,米勒很喜歡以農民的勞動與生活為素材,所以他有很多的作品都是描寫農民的勞動與生活。

3.幼兒創作,教師鼓勵幼兒在作品中表現出勞動時的情緒體驗

教師:你們在家裏、在幼兒園都進行過哪些勞動呢?你喜歡做這些事情嗎?請你畫一幅你自己或者和朋友和爸爸媽媽勞動的畫面。你在勞動的時候是高興呢?還是不開心呢?

4.展覽幼兒作品,鼓勵幼兒在集體中大膽介紹自己的作品內容和創作意圖。

標籤: 教案 拾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e474y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