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初中歷史春季開學第一課教案

初中歷史春季開學第一課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歷史春季開學第一課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歷史春季開學第一課教案

初中歷史春季開學第一課教案1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歐洲殖民者對拉丁美洲的殖民統治;海地獨立;“多洛雷斯呼聲”;西屬拉美獨立運動——玻利瓦爾、聖馬丁領導的南美獨立戰爭;拉丁美洲新興國家。

思想認識 :

1.通過課文的學習,要求學生認識到殖民者的壓迫、掠奪。造成了拉丁美洲的貧窮落後,激起拉美人民的英勇抗爭,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

2.在獨立運動中,拉美人民聯合起來,經過長期的艱苦鬥爭,取得反殖鬥爭的重大勝利,基本上奠定了拉丁美洲的政治局面。通過分析,讓學主認識到聯合起來,是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

3.伊達爾哥、玻利瓦爾,聖馬丁是拉美人民反抗殖民統治、爭取獨立解放的民族英雄。

能力培養: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學會分析:西葡殖民者對拉美人民的壓迫、剝削,是引起拉美獨立運動的根本原因。要求學生自己學會找出並歸納拉美獨立戰爭勝利的原因

教學建議

地位分析: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徹底粉碎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統治。建立了一系列新興國家。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規模的民族解放運動。推動了整個拉丁美洲的進步。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國家的格局.

重點分析:

玻利瓦爾和聖馬丁領導的南美獨立戰爭。在整個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中,南美逐漸成為鬥爭的中心。兩支起義軍分別從南北兩個方向對西班牙殖民者發動進攻。實現了配合作戰。先後解放了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爾、阿根廷、智利、祕魯等國。奠定了拉丁美洲信心國家的基本格局。因此南美獨立戰爭在整個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中,佔有重要地位。

難點分析: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勝利的原因在教材中並沒有完整的描述,學生分析理解都有一定的困難,還有因為獨立戰爭的勝利不是某一個因素的作用。是很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初三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有一定的欠缺,所以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勝利的原因是難點.

重點突破方案:

玻利瓦爾和聖馬丁領導的南美獨立戰爭。

內容較多,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教師在講師過程中,運用相關地圖(有條件的運用課件對玻利瓦爾和聖馬丁的進軍路線做詳細描述,並在進軍過程中顯示兩支部隊解放的地區)這樣可以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空間感。培養他們史地結合的意識。可以適當分析南美的地形特點,體現起義軍在進軍過程中的艱鉅性,為分析戰爭勝利原因打下基礎。

難點突破方案: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勝利的原因

在拉丁美洲革命一目講述完成後,提出問題拉丁美洲人民在鬥爭中面對的侵略者是哪幾個?在等到學生的回答後。連續提問,面對三個對手,拉丁美洲人民仍然能夠取得戰爭的勝利其原因何在?建議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從戰爭的性質,領袖的作用,正確的決策,各國人民的相互配合協同作戰幾個方面思考。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玻利瓦爾和聖馬丁領導的南美獨立戰爭。

難點: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勝利的原因。

教法設計:講述法;講解法;歷史情境設計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講授新課】

一、殖民統治下的拉丁美洲

1. 歐洲殖民者掠奪金銀和開闢種植園

2. 美國和法國革命的影響,拉美國家民族意識與西班牙,葡萄牙矛盾尖鋭. 歐洲殖民者的殖民活動這些給拉關人民造成深重災難與痛苦。長達300年的殖民剝削和壓迫,激化了宗主國與殖民地的矛盾這正是拉美獨立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

下面我們主要來看看拉丁美洲人民如何相繼擺脱西葡殖民統治而贏得獨立的。拉美各國獨立戰爭的序幕是海地人民拉開的

二、拉丁美洲獨立革命

1.海地的獨立--揭開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的序幕

早期海地被西班牙侵佔。17世紀末,海地被法國佔領,成為法國海上最富庶的殖民地。法國殖民者佔領這兒;原來的印第安居民幾乎全被屠殺始。大批運來的黑人奴隸佔海地居民90%。1789年法國大革命,海地人民在"自由、平掉、博愛"這個革命口號的激勵下,在自己領袖黑人民族英雄杜桑領導下,建立軍隊,英勇戰鬥。起義軍熱愛自己的領袖,稱他為"盧維杜爾"(即:替大家開道路的人),在杜桑領導下,海地人民先後打敗西班牙、英國、法國侵略軍,統一全島,宣佈獨立。 法軍被迫投降。1804年1月1日,海地正式成為獨立國家。地球上第一個黑人共和國終於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誕生了。海地革命拉開了拉美獨立戰爭的序幕,樹立了以弱勝強、小國能夠打敗大國的先例,推動了拉美殖民地的獨立運動。

初中歷史春季開學第一課教案2

一、説教材

《 人類的形成 》是魯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節內容。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 使學生全面瞭解人類形成的歷史

2. 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究人類起源的問題,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人文素養。

3. 使學生認識到: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文化的進步是人類社會前進的根本動力,也是人類文明水平的重要標尺。

本課以“人類的形成”為主題概述了原始社會的歷史演變,主要以人類的出現、氏族社會的產生、原始社會的瓦解為線索,向學生展示了原始社會的歷史風貌。

本課的教學重點為:氏族社會的產生及其特點和作用。

難點是:人類是怎樣由古猿進化而來的?

二、説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因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此外我還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將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 導入新課 我是借用《聖經》的故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在此基礎上設置相關提問,由此導入新課。

環節2 學習新課

1、人類的出現

(1)講清人類起源發展過程中的三個基本階段,即“猿類”“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三個概念

(2)人類進化史,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究。設問置疑,引導學生從教科書和已掌握的知識中全方位、多角度地獲取有效信息,作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組織系列式的議論和討論,並與教師的陳述和總結相結合。

環節3 鞏固提高

本課內容學過後,教師投影圖片《列寧回到彼得格勒》,讓學生解讀這幅圖片所反映的歷史場景,然後提出問題:為什麼列寧回到彼得格勒會受到工人和士兵的熱烈歡迎?列寧和十月革命的關係如何?讓學生結合本課學過的內容回答。最後,教師小結:十月革命的領導人是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列寧領導的布爾會維克黨制定了正確的方針、政策,從而保證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十月革命迎來了新時代的曙光。從此,社會主義制度開始了同資本主義制度長期、曲折的鬥爭。

環節4拓展延伸 辯一辯:請同學們分為兩組,對父系氏族社會取代母系氏族社會的原因和後果進行討論或辯論。

四、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説明,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初中歷史春季開學第一課教案3

 一、概説歷史

(一)歷史的定義

1. 廣義歷史: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2. 狹義歷史: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過程。

3. 歷史學:研究歷史的學問,簡稱史學。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1)廣義歷史學:世界上一切科學都可以稱為歷史學。

(“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馬克思·恩格斯)

(2)狹義歷史學:研究人類社會以往運動發展過程的學問。

(二)歷史分類

1. 傳統的史學分類:紀傳體、編年體、記事本末體(歷史敍述體)、類書和政書等。

2. 按時間分:通史、斷代史和階段史(沒有本質區別)

3. 按空間分:世界史、國別史、地區史

4. 按內容分:綜合史(總史)、專門史、資料彙編、年表、歷史地圖等

(三)高中為什麼要開設歷史課程

1. 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以史為鑑,增強辨別力、洞察力,提高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等。

2. 運用歷史學科可以對學生有效開展德育工作。

3. 高考的需要。歷史學科在高考文綜試卷的300分中三分天下有其一。

4. 初二會考的重要科目,決定能否及時畢業,獲取普通高中畢業證。

(四)高中歷史學習方法

1. 課前預習、自主探究、形成習慣。

2. 認真聽講、記好筆記、積極互動。

3. 課下鞏固、訓練做題、提升能力。

4. 及時複習、日積月累、點石成金

5.其它方法:

多看——博聞強記,豐富自己的史學知識。

多思——通過現象,發掘本質。

多動手——善於總結。

二、新版高一歷史教材説明

(一)總體框架和主線

1. 以時間為經:勾勒縱向淵源流變,時序清晰。

2. 以空間為緯:展現不同地區、民族、國家的橫向互動。

3. 以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為主線,古今貫通,中外關聯。

(二)必修一——政治文明史

1. 基本要素: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政治活動、政治家。

2. 基本線索:

中國古代政治史:核心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世界古代史:古希臘的民主政治和羅馬法。

中國近代史:侵華史、抗爭史、近代化。

世界近代史:英、法、美、德等國資本主義整體的建立。

中國現代史:新中國民主法治建設、外交成就。

世界現代史:二戰後世界格局的發展演變。

(三)教材體現出的科學史觀

1. 全球史觀——是一種超地區,超民族的史學觀念,即用全球的視角和宏觀歷史學的研究方法,從總體上考察研究世界史。

2. 文明史觀:認為人類社會發展史從本質上説就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

(1)橫向看: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2)縱向看:包括漁獵採集時代、農業文明時代、工業文明時代(手工工場時代、蒸汽時代和信息時代)

3. 現代化史觀。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變的過程,就是現代化進程。它包括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等全方位的社會變革。

4. 社會史觀:是社會學與歷史學的有機結合,引導讓你們的眼觀向下,從社會空間的視角研究歷史,有關注“大人物”到聚焦“小人物”。

5. 革命史觀:認為階級鬥爭是推進人類歷史前進的動力。

(四)歷史文本設計體現了學習方式的轉變。

1. “三導”:教材前設“導讀”、單元前設“導語”,每課前設“導引”。

2. 正文為大字體,閲讀部分為小字體,兩者相間,互補互動。

3. 每顆設置活動探究課題。

4. 課中有“歷史縱橫”、“學思之窗”和“模塊鏈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

三、中考歷史能力考察目標

1. 獲取和解讀信息(讀取信息)。

2. 調動和運用知識(辨別歷史)。

3. 描述和闡釋歷史(闡釋歷史)。

4. 論證和探討歷史(討論問題、解決問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dxkmn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