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範文10篇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範文1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課文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範文10篇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1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説。

這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個短篇小説。課文記敍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讚美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本課思想內容有以下兩個重點:

一是表現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除了題目,全文沒有一個窮字,但窮人窮到什麼地步,我們卻能從文中感受得十分真切。桑娜的丈夫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竟然冒着危險出海打魚,清早出去,深夜未歸;桑娜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可見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麼艱難。再看西蒙一家,丈夫已死了,在這個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慘地病死在稻草鋪的牀上。屋裏又潮濕又陰冷,兩個無依無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親旁邊。這些描述飽含作者的感情,使讀者深切地感受到窮人的悲慘命運。

二是讚頌窮人富於同情、熱心助人的美德。課文裏沒有一句直接讚美的話,然而窮人的高尚品質卻被表現得感人肺腑。收養孤兒,本來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養孤兒這件事安排在一個孩子多、生活已經十分艱難的窮人桑娜家裏,這就感人至深了。桑娜抱回兩個孤兒以後,作者細緻地描寫了她緊張、擔憂的複雜心理活動。造成桑娜內心矛盾的客觀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艱難,而收養兩個孤兒,無異於在極為沉重的生活壓力上,再增加一個包袱。然而最後桑娜夫婦還是做出了收養孤兒的決定。作者在敍述這個故事時,沒有拔高人物,而是植根於現實的土壤,真實地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桑娜夫婦沒有説一句豪言壯語,然而他們那顆善良、淳樸的美好心靈,卻深深地打動了讀者。

課文以窮人為題富有深意。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與西蒙兩家的貧窮──住得差,吃得差,勞動條件差,還有疾病,是沙俄時期俄國漁民悲慘生活的真實寫照。就是在這樣貧窮的情況下,桑娜與漁夫做出了令人難以相信的舉動:在自己五個孩子的基礎上,主動收養西蒙的兩個孤兒。作者就是通過這樣的事例,謳歌了窮人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尚品質,有力地抨擊了當時上流社會的墮落與腐化。

課文在寫作上特色鮮明,通過對環境和人物心理、對話的描寫,刻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環境描寫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勞、善良的品質。關於桑娜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地展現了桑娜的內心世界,刻畫了一個充滿愛心、樂於助人的窮苦勞動婦女的形象。漁夫與桑娜的對話,個性鮮明,恰如其分地表達了人物的真情實感。漁夫的話顯示出他爽直、樂於助人的品質。而桑娜則小心應對,説話斷斷續續,表明了她緊張、不安的內心,反映出她熱愛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質。

課文段落分明,結構獨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內心矛盾為主線,圍繞收養西蒙的兩個孤兒這件事,前後設置了兩個懸念:漁夫是否平安回家?漁夫回家後能否同意收養孩子。兩個懸念交替展開,逐步消除,從而推動着故事向前發展。這樣處理,使得全文波瀾迭起,扣人心絃,顯示出作者高超的藝術技巧。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把握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二是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心理、對話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抒發真情的寫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這樣做是指收養西蒙的兩個孤兒,把他們扶養成人。桑娜探望西蒙,意外地發現西蒙已經病故,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一個還不會説話,另一個剛會爬。面對西蒙的悲慘遭遇,桑娜本能地把兩個孤兒抱回了自己的家。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與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看似矛盾,實際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窮人、關心窮人的善良品質。

②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説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忐忑是指心神不定。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兒後,面對自己的五個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她緊張、擔憂,她不知道丈夫會説什麼,覺得自己這樣做給丈夫增加了負擔,覺得對不起他;她擔心丈夫突然回來,不知道怎麼告訴丈夫自己把孤兒抱回家的事。但是她寧可讓丈夫揍一頓,也要收養孤兒。課文真實地展現了桑娜此時的心理活動。透過桑娜的心理活動,讀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給桑娜帶來的壓力,感受到桑娜熱愛丈夫,同情孤兒,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的心靈。激起讀者對桑娜今後命運的關心。

省略號的連續運用,表明桑娜當時的心理活動的時斷時續,逼真地寫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

③桑娜沉默了。

沉默是不做聲的意思。桑娜與漁夫對話時先後兩次沉默。第一次是桑娜與漁夫同時沉默。漁夫回家了,漁網也撕破了,面對剛剛從死亡線上掙扎回來的丈夫,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訴丈夫收養孤兒的事,所以選擇了沉默。而漁夫還沉浸在與海浪搏鬥的恐怖中,心裏尚存餘悸,看到桑娜沉默了,所以也不説話了。第二次是桑娜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訴了丈夫,她在等待丈夫的決定,所以又沉默了。桑娜的兩次沉默,都反映了桑娜善良的心地。

④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後腦勺説,嗯,你看怎麼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皺起眉臉變得嚴肅、憂慮説明漁夫感到問題很難辦。搔搔後腦勺説明他正在認真考慮,形象地説明漁夫覺得問題嚴重。嗯,你看怎麼辦?這是漁夫在徵求妻子的意見。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這是漁夫做出的初步決定。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熬,是忍受(疼痛或艱苦的生活)的意思。説明漁夫為了撫養鄰居的孩子,準備過更艱苦的日子,準備付出更多的辛勞。快去!別等他們醒來。漁夫怕孩子醒來受驚,催促桑娜去抱孩子。這段話細緻地描寫了漁夫做出決定前後思考的過程,説明他與妻子桑娜一樣,有着一顆甘願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⑤但桑娜坐着一動不動。

你怎麼啦?不願意嗎?你怎麼啦,桑娜?

你瞧,他們在這裏啦。桑娜拉開了帳子。

文章的懸念終於消除,讀者懸着的心也終於放下了。丈夫的理解,使桑娜沉浸在激動、興奮和快慰中。這一動不動的動作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她當時的心情,收到了似平靜又不平靜的效果,讀來給人以回味的餘地,顯示出作者高超的藝術表現能力。

(2)對詞語的理解。

呼嘯:文中形容海風發出高而長的聲音,説明寒風猛烈。

抱怨:埋怨。

自作自受:自己做錯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結果。受:承受。

魁梧:(身體)強壯高大。

倒黴:遇事不利;遭遇不好。

憂慮:憂愁擔心。

二、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正確讀寫舒適、擱板、勉強、抱怨、傾聽、掀起、魁梧、撕破、倒黴、嚴肅、憂慮、濕淋淋、心驚肉跳、自言自語、自作自受、縫縫補補等詞語。抄寫描寫環境的句子。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3.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三、教學建議

1.教學本課前,教師要進行朗讀備課。朗讀時要注意:描述性的句段,如,課文開頭對天氣的描述,要讀得低沉而緩慢。人物的心理和對話,要體現人物的性格和不同場合的心情。如,桑娜抱回孩子後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動,有害怕,也有自責,更有決斷。又如,漁夫回來後,桑娜與漁夫的對話,桑娜開始是提心吊膽地回答丈夫的話,接着是強作鎮定地敍述西蒙家的事,最後是如釋重負地告訴丈夫孤兒已經抱過來;而漁夫,先是對天氣的後怕,接着對西蒙去世感到震驚,最後是在擔憂中做出收養決定。朗讀時要注意有感情地讀出來。

2.學習本文,重點是從環境和人物的心理、對話的描寫中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教學時可參考如下思路:

(1)讀題激疑,讀通課文。開課後,教師可引導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閲讀本文的興趣。如,為什麼用窮人做題目?課文是否只寫了窮人的窮?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朗讀課文。學生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自學生字新詞,獨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本文篇幅較長,有的語段也比較難讀。如,第九自然段桑娜的心理活動。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説説哪些語段比較難讀,然後安排時間讓學生自由練習,最後指名朗讀語段,幫助學生讀通課文。如果學生還不能讀通順,教師可進行適當的範讀。

(2)概括課文內容,整體把握課文。學生讀通課文後,可讓學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怎樣的事。由於課文篇幅長,學生概括課文內容時不容易一下子説清楚,應當允許學生逐步把事情説清楚。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把全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課文第1~2自然段,講漁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守候在小屋裏,等待出海打魚的丈夫回家。第二部分:課文第3~11自然段,講桑娜出門探望丈夫的漁船,結果走進了西蒙家,意外地發現西蒙已經病故,她把西蒙留下的兩個孤兒抱回家,然後忐忑不安地繼續等待丈夫。第三部分:課文第12~27自然段,講漁夫回家,得悉西蒙死去,主動提出收養孤兒,夫妻倆的想法不謀而合。理解桑娜夫妻決定收養孤兒的艱難。

(3)深層研讀,感受人物品質。讓學生通過認真研讀,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句子,體會窮人的高尚品質。教學時要注意抓住桑娜抱孤兒回家後複雜的心理活動以及桑娜與漁夫的對話這些內容組織學生深入研讀。桑娜抱孤兒

孤兒回家部分,重點研究“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這個句子,聯繫上下文了解“這樣做”的意義,從這種矛盾的心理中,體會桑娜的善良品質。理解桑娜複雜的心理活動,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教學時,教師首先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朗讀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然後組織交流:桑娜在繼續等待丈夫的時候想到了哪些?為什麼會想到這些?通過討論明確:由於桑娜家庭的貧窮,由於桑娜熱愛丈夫、同情孤兒,所以才會有如此複雜的心理活動,同時明確:雖然桑娜的內心活動十分複雜,但是收養孤兒的決心沒有動搖。接着讓學生再讀讀描寫心理活動的語句,瞭解省略號的作用。最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進一步體會桑娜的崇高品質。桑娜與漁夫的對話部分,要以讀為主,在讀中理解兩處“沉默”的不同含義。通過朗讀,讀出兩人不同的性格。

在研讀過程中,要加強學生的感情朗讀。桑娜複雜的心理活動與她和丈夫的對話是朗讀的重點。教師可先讓學生根據標點符號的提示,自己試試怎麼讀才能讀好,再把自己的體會和大家交流,然後反覆朗讀,讀出人物的真情,最後讓學生彙報朗讀。朗讀的形式力求多樣,必要時教師要發揮範讀的作用。

3、本文的環境描寫既有天氣描寫,也有桑娜與西蒙兩家情景描寫。這些環境描寫從側面烘托出桑娜與漁夫的美好品質。教學時應當結合對收養孤兒這件事的理解進行。可以通過朗讀,讓學生找出有關環境描寫的語句,思考“環境描寫對刻畫桑娜與漁夫的形象有什麼作用”?讓學生暢所欲言。最後讓學生把描寫環境的句子摘抄下來,進行積累。

4、課後小練筆:續寫《窮人》:

桑娜告訴丈夫自己已經把孩子抱回家後,課文就戛然而止了。孩子的命運會怎麼樣呢?桑娜與漁夫又會帶領孩子怎樣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這些問題牽動着學生的心。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告訴學生:續寫時要把握故事情節的主線,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無論最後發展成什麼樣子,主線不能變,人物的思想品質不能發生本質的變化。接着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和創造,必要時可以進行小組討論。然後讓學生把想象的故事寫下來。最後,組織學生交流。如,通過開小小故事會、在宣傳欄出專輯、排課本劇等形式,讓學生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激發學生習作興趣。

5、課文多處運用了省略號,主要作用有:

⑴表明心理活動的時斷時續。如,“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説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⑵表示省略遞增的次數。如,“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⑶表示語意的跳躍。如,“謝謝上帝,總算活着回來啦。……我不在,你在家裏做些什麼呢?”

⑷表示説話結巴,欲言又止。如,“我嘛……縫縫補補……”這些用法,都可以結合課文的學習相機滲透。

6、生字、新詞一般以學生自學為主:

教師可提醒學生讀準“怨、掀、慮”的讀音。“作”是多音字,在“自作自受”中讀“zuò”。字形上引導學生區別:“怨”與“祭”的上半部的不同。“魁”是半包圍結構,“鬥”字要寫在豎彎鈎裏面。

7、教師可結合對桑娜與西蒙兩家貧窮生活的理解,向學生介紹課文寫作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列夫·托爾斯泰的情況。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8個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藉助插圖,瞭解課文內容。

3、通過採用擬人的寫法,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

4、培養學生的愛鳥、護鳥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瞭解課文內容,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

2、瞭解課文采用擬人的寫法的作用。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8個字。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了這個題目你想到什麼?

二、識字寫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並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讓學生自主識字: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3、全班彙報:教師講解。

4、鞏固識字:搶讀生字比賽、開火車讀詞語。

5、寫字指導:教師示範講解。(重點指導左右結構的字。)

三、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1、指名讀課文:讀準字音,做到正確、流利。

2、分小節讀課文:説説每小節寫了什麼?

第一小節:寫小鳥最快樂,寫出小鳥的活潑可愛。

第二小節:寫小鳥最活潑,寫小鳥是人類的朋友。

第三小節:寫“紅領巾”的愛鳥行動。

3、同桌間一問一答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四、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

2、培養學生的愛鳥、護鳥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自瀆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二、朗讀感悟。小組合作學習。

思考:1、“紅領巾”為什麼加引號?“紅領巾”指什麼?

2、小鳥為什麼説“紅領巾”真好?應怎樣讀?

3、你覺得小鳥可愛嗎?為什麼可愛?

三、全般討論得出答案。

1、指名讀出讚美的語氣。

2、藉助圖片理解可愛——外形、叫聲、作用。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情感。

教師範讀,學生全班讀。

五、實踐活動:小組討論一個愛鳥護鳥方案。

六、佈置作業。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3

教案示例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瞭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繫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作業,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節課老師佈置了一樣特殊的作業給你們,你們完成了嗎?

(學生出示收集的柳葉)

2.知道老師為什麼要你們完成這樣的作業嗎?因為,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讚美柳樹的古詩。(板書:3 詠柳)

3.全班齊讀課題。

4.我們以前還學過一首古詩,叫詠……(學生答:詠鵝)

5.詠鵝就是讚美鵝的意思。那麼詠柳是什麼意思?

6(出示課文中的圖)你們在圖中看到了什麼?(詩人正看着柳樹,讚美柳樹)

7.這首詩的作者是:賀知章。(板書:賀知章)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l.詩人是怎麼讚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去讀一遍古詩,邊讀邊把課後的五個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1)指名讀。讀得好的當老師帶讀。

(2)開火車讀。

(3)全班讀。

4.從讀“詠、粧、絛”三個字。要求學生會讀,讀準確。

5.學生再自由讀古詩,要求讀通順,讀準每個字音。

6.指名讀,請其他學生正音。

7.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瞭解詩意

1.指導第一、二句。

(l)(放遠看柳樹的圖片或錄像)

(2)你看到了什麼?(柳樹)從遠處看柳樹像什麼?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麼?(學生自由發揮)

(3)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出了這樣的感歎: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課件出示該句)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粧飾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麼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讚美。

(4)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一”字讀第二聲,可讀重些。“綠”字也可讀重點。

(5)全班看着圖片吟誦這兩句。

2.自讀第三、四句。

(l)接下來,詩人又是怎麼讚美柳樹的呢?請同學們和同桌去讀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2)學生自讀。

(3)指名讀,相機提問:你覺得自己讀得怎麼樣?哪裏讀得好?你為什麼這樣讀。

(4)讀到第三句的時候,讓全班看着採集的柳葉説説柳葉的樣子。

(5)讀到第四句的時候,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讚美柳樹,也讚美了春的創造力”。

3.全班齊讀。

4.能背的站起來背。

四、指導説句,寫句

1.詩人用古詩讚美了柳樹。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讚美柳樹嗎?大家下去和小夥伴們互相説説柳樹的樣子。

2.指名説。

3.和同桌説。

4.把你説的寫下來,只要求兩三句即可。

五、佈置作業

1.回家修改自己寫的句子。謄寫工整。

2.背熟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

1.開火車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講評

講評學生寫的關於柳樹的句子(課前收好,批改)

l.選出優秀的到台上讀。

2.指出不足之處。(注意字要寫正確,句子要通順)

三、指導寫生字

1.出示要寫的五個字。學生觀察討論:哪些字好記好寫。

2.學生提出難寫難記的字。老師指導。

“垂”的筆順要多次書空,讓學生記牢、寫的時候四橫的長度不一樣。

“裁”字注意筆順。下面的部件與“衣”字要區別:一捺改成了一點。

“剪”字下面是個“刀”不要寫成了“力”。

3.學生自己練習,老師指導。

四、板書設計

詠柳

賀知章

碧玉/粧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教案點評:

古詩《詠柳》,通過描寫在春風吹拂下,柳樹迷人的姿態,讚美了萬物復甦、生機盎然的春天。教學中以學生實踐導入,並通過温故知新,從以前學過的“詠鵝”理解“詠柳”就是讚美柳樹。並鼓勵學生帶着問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讚美柳樹,也讚美了春的創造力”。課堂練習突出對學生説和寫的鍛鍊。

教案示例二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認讀3個新字。

2.理解詩句,瞭解古詩大致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指導學生寫春天柳樹的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教學重難點

1.學會生字、朗讀並背誦課文是重點。

2.理解詩句意思及描寫柳樹的美的特點是難點。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田字格);朗讀錄音磁帶;到户外觀察柳樹。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打開掛圖(或放幻燈),激發興趣

放詩歌的朗讀錄音,在學生對詩歌有所瞭解的基礎上板書課題。

解題。學生試説“詠”的意思。教師小結:“詠”的本義是歌詠,在本課是歌頌、讚美的意思,作者借讚美柳樹來讚美春天。

作者簡介:賀知章(659—744),唐代詩人、書法家,字季真,會稽永興(今浙江省蕭山縣人)。少年就以文章出名,公元695年中進士,做過禮部侍郎等職。晚年不拘禮節,酒後作詩文,神采飛揚。今存詩19首,除《詠柳》外,《採蓮詩》、《回鄉偶書》也很有名。

二、指導看圖

圖上有些什麼?在什麼地方?人在幹什麼?(先一個一個説,再連起來説一遍)

同學們看了圖,想一想詩人是怎樣描繪自己所見到的情景的,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三、初讀課文

1.請聽錄音,看看課文有幾句話。(標出句子)

2.看音節卡片,開火車讀。

bì chuí sī cái sì jiǎn

3.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

4.分組讀課文,男女生各讀一句。

四、學習生字

1.出示帶音節的生字卡片,開火車讀。

2.去掉音節讀。(注意“垂、似”的讀音)

3.識字、記憶字形。

(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卡片。

(2)分組觀察、討論。利用以前的學習方法識記字形。

(3)檢查自學情況。(指名學生當小老師,師生評議)

(4)教師重點指導:

碧,bì,上下結構,注意寫好上面的部分,“王”的底下一橫要變成提。

垂,chuí,讀準翹舌音,8筆,注意寫好中間的部分。

絲,sī,5筆,要讀準平舌音,注意上面的寫法。

裁,cái,12筆,讀準平舌音,注意裏面的寫法,和“栽”要區別開。

似,sì,6筆,讀準平舌音。

剪,jiǎn,11筆,上下結構。

4.鞏固練習(做遊戲)。

(1)做找朋友遊戲,找對了全班齊讀三遍。

(2)組詞練習。

五、課堂練習

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認讀漢字卡片。

二、引導學生學習課文

1.引導學習第一句。

(1)自由讀第一句,想一想,你知道了什麼?(學生能説一點就説一點)

(2)齊讀第一句。

(3)指導朗讀(注意輕重音和停頓):

碧玉 / 粧成 // 一樹 / 高,萬條 / 垂下 // 綠 / 絲絛。

教師範讀,學生仿讀,指名讀,師生評議,齊讀。

(4)教師小結:

粧,打扮。一樹,滿樹。“一”在這裏不表示數量,表示“滿”、“全”、“整”的意思。萬條,柳樹枝條多。在古詩中“百”、“千”、“萬”經常泛指數量多。絲絛,一種絲織的帶子。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子,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飾成的一樣,從樹上垂下無數好像綠色絲帶一樣的柳條來。

2.引導學習第二句。

(1)自由讀,説説你懂得了什麼?

(2)指導朗讀:

不知 / 細葉 // 誰 / 裁出,二月 / 春風 // 似 /剪刀。

範讀,學生練讀,指名讀,師生評議,齊讀。

(3)教師精講:

細葉,指柳樹新萌發滋生的又細又嫩的葉子。全句的意思是: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剪裁出來的?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剪出來的啊!

三、想象情景,朗讀、背誦課文

1.自由讀全詩。結合看圖及在户外所看到的柳樹,想象詩句所描寫的畫面。

2.教師點撥:詩的第一句,寫的是實景,表現了整棵柳樹的顏色、形狀及樹上的柳條多。雖然是對靜物客觀的描寫,但是卻使人感到柳樹內在的生命力,藴含着作者對柳樹的喜愛之情。詩的第二句,是作者的想象,用自問自答的形式,把“二月春風”想象成手拿剪刀的能工巧匠,把在春風吹拂之中的柳樹想象為經過巧手剪裁的藝術品。這種大膽而巧妙的想象,把對柳樹的讚美引向對春天的讚美,深化了詩歌的內容,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這首詩讚美柳樹不是作者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憑藉讚美嫩綠多姿的柳樹來讚美春天,歌頌春風給大地帶來了一派生機。

四、課堂練習

1.寫一寫課後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五、指導學生寫話

1.啟發學生説説在户外看到的柳樹。同桌互説。

2.小組推選代表説,師生評議。

3.指導書寫。

例:春天來到了,柳樹的枝條上長出了一片片長長的綠葉,近看好像綠色不是很深,但是當你遠遠地望去的時候,整棵柳樹就被一層綠色的霧包圍着。一陣微風吹過,柳條隨風搖擺,就像在歡迎我們似的。

板書參考

探究活動

觀察春天的柳樹,或者其它景物,用一兩句話説説自己的觀察結果。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4

教師:同學們,人世間最動聽的話語是關愛的話語,最感人的故事是真情故事,最偉大的力量是愛的力量。今天這節語文課,我們就學習一篇令人心動的課文。請同學們把書翻到47頁,我們先聽一聽課文的主人公,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向我們訴説了什麼。饒旭日,請你讀第一段。朱若晨同學,請你讀最後一段。請讀。

饒旭日:用父親和妹妹的話來説,我在音樂方面簡直是一個白痴。這是他們在經受了我數次“折磨”之後下的結論。在他們聽來,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鋸牀腿。這些話使我感到十分沮喪,我不敢在家裏練琴了。我發現了一個練琴的好地方,樓區後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樹林,地上鋪滿了落葉。

朱若晨:後來,拉小提琴成了我無法割捨的愛好。我能熟練地拉許多曲子。在各種文藝晚會上,我有機會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小提琴曲。那時,我總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聾”的老人,那清晨裏我唯一的聽眾……

教師:同學們,你們發現課文的首尾有什麼特點嗎?

學生:通過剛才兩個同學的讀,我發現第一自然段講的是:以前作者拉小提琴特別不好,但是經過他唯一的聽眾給予他自信之後,他的小提琴曲拉得特別好了,而且已經可以在各種文藝晚會上演奏了。

教師:很好!也就是説,首尾兩段內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學們,咱們師生合作,説幾組句子,我説句子的前半句,講作者開始怎樣,你們説最後的結果。我們看看形成了怎樣鮮明的對比,可以嗎?好,那我先説:“開始,作者拉琴很生疏。後來……”誰接着説?請你説。

學生:後來,拉小提琴成了作者無法割捨的愛好,並且拉得非常熟練。

教師:很好!開始,作者連一支曲子都拉不好。後來……

學生:後來,作者能熟練地拉許多曲子。

教師:非常好!開始,作者害怕拉小提琴。後來……

學生:拉小提琴成了作者無法割捨的愛好。

教師:非常好!開始,作者因拉不好小提琴而十分沮喪。後來……

學生:作者有機會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小提琴。

教師:非常好!開始,作者被家人稱為音樂白痴。後來……

學生:後來,他成為了拉小提琴拉得非常好的一個人。

教師:能當着成百上千的人演奏小提琴,成了小提琴演奏家。請你寫在這裏(指黑板)。好,同學們,這一切都總是使作者想起那位“耳聾”的老人(出示幻燈片:老人的形象),那清晨裏──

全體學生:唯一的聽眾。

教師:(板書:唯一的聽眾)好,同學們,你們能不能根據課文首尾兩段的內容,提出一些探究的問題呢?請鮑思傑先説。

鮑思傑:為什麼作者在之前是個音樂方面的白痴,但後來,就能當着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小提琴曲?

教師:你的意思是説,為什麼作者能有這麼大的進步?這個問題提得好。

學生:在作者拉小提琴的時候,為什麼總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聾”的老人?而且那個“耳聾”打了引號。

教師:對呀,“耳聾”這個詞打了引號。同學們預習了課文,你們説,這位老人是真正的耳聾嗎?

全體學生:不是。

教師:對啊,最後還是打了引號。那你們要探究的問題是什麼?

學生:為什麼那位老人她要説自己耳聾?

教師:非常好!接着説,你們還想探究什麼?

學生:那位老人都給了作者怎樣的幫助,使他從一個“音樂白痴”成了一個“小提琴演奏家”?

教師:(板書:音樂白痴)同學們説得非常好。也就是説,這位唯一的聽眾,她不曾給過作者拉小提琴技巧的指導,也不曾給他講解過拉琴的竅門。那麼,她是怎麼幫助作者的呢?是怎樣做唯一的聽眾的呢?她為什麼要稱自己耳聾呢?好,我們帶着這些問題來細讀課文。下面,我請同學們自己默讀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一邊用心地默讀,一邊思考:作者和老人是怎樣相識的?(出示幻燈片:加上作者拉琴的形象)他從老人那裏,獲得了什麼?好,下面請同學們先默讀。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5

一 、導入新課。

朗誦詩句,同學們判斷是描寫哪個季節的詩句:

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冬: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秋: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同學們,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像春的嫵媚,夏的妖嬈,秋的豐盈,冬的純潔,韻味各異。你們喜歡四季的哪個季節呢?

喜歡春天的同學舉手我看看?夏天呢?秋天?冬天?

不論你喜歡哪個季節,今天,老師和大家攜手共同走進樑衡的夏季,體悟當代作家樑衡的《夏》讓我們感到的夏的緊張、熱烈和急促。那是一個流金的歲月,那是一個火熱的季節——夏。 (板書課題《夏》)

二、檢查預習,積累基礎知識。

1、全體同學朗誦課文。

要求:注意讀準字音,聲音洪亮,讀出感情。

2、檢查預習:正音及文學常識。

(1)芊芊細草 輕飛曼舞 春日溶溶,秋波澹澹 閒情逸致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2)樑衡簡介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體味作者思想感情。

1、作者對“夏”充滿怎樣的思想感情?(要求:在文中找出依據)(板書)

明確:喜歡和讚美。“我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

2、作者用什麼樣的結構安排全文的?

明確:總分總的結構。

(全班回答,師生共同梳理。)先總概括了夏天的特點,總領下文;下文再緊扣“熱烈、緊張、急促”三個特點來寫;最後再總交代了不歌頌春花秋月,而讚美夏天的其中原因,直抒胸臆。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第一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正確讀記“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悦、清脆、凝聚、奇妙無比”等詞語。

第二個.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第三.領悟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學習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個性化地感悟。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感受語言的優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情感。

教學準備:

1.學生讀熟課文,勾畫好詞佳句,旁批寫感受。收集寫“雨”的優美詞語,語段或寫“雨”的詩文。2.課件:課文插圖,賞讀的語段,拓展資料。

教學課時:

1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感

1.啟發談話:自然界中,美無處不在,只要細心觀察,它準會讓你一飽眼福。朗讀“導讀”。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作者留心觀察後為我們描繪的美麗的自然景觀。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提醒讀準字音,理解生詞(課件)

水淋淋(lín)啼囀(zhuàn)傾吐(tù)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悦、清脆、凝聚、奇妙無比

輕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條,動作輕快。

啼囀:形容鳥婉轉地叫。

2.談談對課文的初步印象。再分組競賽朗讀,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明確: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後的順序來描寫山雨的。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7

第一單元本單元由看圖學文《馬踏飛燕》《伏爾加河上的縴夫》,講讀課文《古詩二首》和基礎訓練1組成,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教案。

一、教學要求:

1、掌握生字,注意“膘、頸、咒、沮”等字的讀音;“齡、祭”字的寫法;注意“載、興、荷”等多音字的不同意義。

2、理解字詞。能夠辨析“寬廣、寬闊”“繁重、沉重”等近義詞的意義及用法。

3、複習漢語拼音字母表的順序以及字母的大小寫。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本單元課文,能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會默寫《示兒》。

三、教學重點:

1、兩篇看圖學文着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2、古詩二首要讓學生弄懂詩的內容及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怎樣觀察事物,抓住特點表現中心,根據事物的不同特點,採用不同的寫作順序。

看圖學文

1、馬踏飛燕

一、教學要求

1、通過了解“馬踏飛燕”的特點,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具有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先進的科學知識和卓越的創造才能,增強民族自豪感。

2、學習從幾個方面觀察事物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運用圖文對照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繼續培養觀察能力。

2、圖文對照,理解內容。

三、教具準備:

1、繪有銅奔馬的掛圖。

2、生字生詞卡片。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能區別多音字“哄”、“嗎”的讀音,理解11個新詞的意思,能區別“走失”和“丟失”的不同意思。

2、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補充完整。

3、初步學會預習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4、瞭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走失的那隻駱駝的樣子的,懂得遇事仔細觀察,抓住事物間的因果關係進行分析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教學點與難點

1、讓學生初步學會預習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理解老人通過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合理推理的過程;能用因果倒裝句式正確地把老人的推理過程説出來。

2、培養學生預習課文時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和平時多觀察,勤思考的好習慣。

三、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區別多音字“哄”、“嗎”的讀音。

3、能區別“走失”和“丟失”的不同意思。

4、初步學會預習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

(1)投影駱駝圖後問:這是什麼動物?誰能説説駱駝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2)投影“從前有個商人走失了一隻駱駝,問:“走失”是什麼意思?可以換成“丟失”嗎?

(3)商人走失了駱駝,於是就發生了一個“找駱駝”的故事,出示:13找駱駝

(4)看了課題,你想知道那些問題?

2、引導質疑

(1)聽課文錄音,想想剛才提的問題,那些聽了錄音就解決了。

(2)今天老師還要教給大家一種新的預習課文的本領。出示“閲讀提示”,通過學習“提示”,明確本單元學習的重點是“學習課文,學會提出不懂的問題”。

(3)指導預習課文的方法與步驟。

①讀通課文,讀準生字的音;注意多音字的讀音;分析生字的形,記住字形。

②劃出由生字組成的新詞,想想新詞的意思。把不理解的詞語寫在作業本上。

③再讀課文,在不理解的句子和內容下劃上“—”線,打上“?”。

3、反饋交流,評析學生提出的問題。

(1)認讀生字卡片。

(2)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對有價值的問題要及時表揚肯定,對“偏題”要妥善處理

,正確引導。

(3)緊扣閲讀訓練重點及學生預習前、後提出的問題進行小結。

4、完成作業。

(1)《作業本》題2。

(2)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本課生字,理解有關詞語。

2、瞭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走失的那隻駱駝的情況的。並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式補充完整。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1、檢查生字,聽寫生字。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想想這一段主要講什麼。

(2)這段主要講什麼?從那裏看出商人的心理很着急?用着急的語氣讀讀商人的話。

3、學習2—9自然段。

(1)佈置自學。要求:①輕聲朗讀2—9自然段。②同桌討論:老人知道商人丟失的那隻駱駝有那些特徵?老人説得對嗎?你從哪兒看出來?

(2)反饋

①讓學生用“老人知道商人丟失的那隻駱駝

”的句式説出駱駝的三個特徵,先分三句説,後綜合起來説。

②商人三次回答老人的話是怎樣説的?

③比較“是的”、“不錯”、“對極了”的異同,説説商人的`感情有什麼變化?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④“忿忿”是什麼意思?商人的心情為什麼會轉喜為怒?該怎樣讀出“忿忿”的語氣來?

(3)分角色朗讀2—9自然段。

4、學習第10自然段。

(1)默讀第10自然段

,思考:老人並沒見過商人的駱駝,可卻能那麼準確地説出駱駝的特徵,這是為什麼?請把老人得出結論的依據找出來。

(2)“不緊不慢”是什麼意思?

(3)請用“不緊不慢”的語氣説説老人的話。

(4)練習用因果句式説寫句子。

5、作業:(1)照樣子把句子補充完整。

(2)抄寫詞語。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遇事要仔細觀察,抓住事物的因果關係進行分析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2、繼續進行因果句式的説話訓練。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1、複習。

(1)聽寫詞語。

(2)分角色朗讀1—9自然段。

(3)請你用不緊不慢的語氣,仿照例句回答商人的疑問。

2、繼續學習第10自然段。

(1)齊讀“至於……順着它的腳印去找”句。

(2)理解“至於”的意思。

(3)仿照例句説話。

3、學習第11自然段。

(1)齊讀第11自然段,看看商人找到駱駝了沒有。

(2)“果然”是什麼意思?“果然”説明了什麼?

4、總結。

(1)老人為什麼能幫助商人找到駱駝,你從這個故事中懂得了一個什麼道理?

(2)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你還知道了什麼?

5、課堂練習:《作業本》3、4、5題。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9

一、説教材

《秦兵馬俑》課文一方面用詳盡的數據説明了兵馬俑宏大的規模,另一方面從身材體格、衣着披掛、動作神態等方面,準確、細膩地表現了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文中既有説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使我們如臨其境。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宏偉氣勢,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制定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能力:認識8個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會默讀課文,能結合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馬俑的神態與氣勢。

3、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夠暢談自己的閲讀感受,激發民族自豪感。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通過閲讀課文,想象秦兵馬俑宏偉的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激發民族自豪感。

二、説教法與學法

我在進行教學時,選擇了以默讀為主,同時穿插了瀏覽、自讀、齊讀、有選擇的讀、師生配合讀這些讀書形式。在這個充分接觸文本的基礎上,給學生大量的時間去想象、感悟、交流。我在教學秦兵馬俑的兩個不同方面時分別採取了三種不同的學習形式:

規模宏大:默讀批劃—反饋—感悟

類型眾多:默讀—有重點的讀—感悟—感情朗讀—信息反饋

個性鮮明:默讀—感悟—想象擴展

 三、説教學過程

(一) 介紹歷史背景,激趣導入

1、雖然學生對秦兵馬俑本身非常感興趣,但它畢竟是離我們兩千多年前秦王朝的產物,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這除了給秦兵馬俑本身罩上了一層神祕感之外,也讓學生對於它的理解與想象產生了很大的難度。因此我在開課時首先用一首李白的詩導入:“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候盡西來。”讓學生一下子感受到秦王的霸氣。然後我對秦王朝以及兵馬俑做了簡單的歷史背景介紹。在這個大的歷史背景下,為學生接下來在閲讀中感悟文本打下伏筆。

2、在板書課題後,問學生:知道什麼是俑嗎?什麼又是秦兵馬俑呢?《課標》對中年段的學生要求有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因些我在課前佈置學生去搜集相關資料。這個問題的提出一方面是瞭解學生蒐集資料的情況,另一方面是使學生對秦兵馬俑有初步的認識,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初讀感知,直奔重點

1、默讀課文,讀完後想一想從中感受到什麼?在學生初次接觸文本後,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感想,擴散學生的思維。

2、兵馬俑究竟有哪些特點,文中一句話概括的好,迅速瀏覽課文,找一找。課文第三自然段是對全文主要內容的概括,同時又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讓學生通過瀏覽課文的形式再次接觸文本,直奔重點,抓出兵馬俑的三個特點: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三)體會兵馬俑的規模宏大

1、採用默讀批劃的形式,讓學生默讀相關部分,並劃出能感受到規模宏大的句子。

2、在反饋時,重點指導學生從“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個籃球場那麼大,坑內有兵馬俑近八千個。”這句話中感悟兵馬俑的規模宏大。結合課文中的數據“五十個籃球場”“八千個兵馬俑”,用學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時引導學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達方法。

(四)瞭解兵馬俑的多種類型,感受他們威武的氣勢。

1、課文介紹了兵馬俑的哪幾種類型,默讀相關部分,找一找。

2、在學生了解了兵馬俑的各種類型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閲讀喜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類,認真讀一讀那一段,然後結合自己的想象和同桌交流讀後的感受。

(五)走近兵馬俑,感受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精品。

1、走近兵馬俑,仔細端祥,會看到什麼呢?在文中找一找。指名反饋。

2、默讀這一段,想想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3、在學生談完自己的感受後,再次讀一讀這一段,看看兵馬俑都有着什麼樣的神態,然後師生配合讀。通過多次對這段文本不同形式的朗讀,挖掘學生的想象空間。

4、還有的兵馬俑會是什麼樣子,它們又在想着什麼呢?請學生也用“有的……好像……”來説一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馬俑的神態各異,擴展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六)總結談話,激發學生探究中國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師進行總結:秦兵馬俑,這沉睡了幾千年的藝術瑰寶,一朝醒來,震驚了全世界。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為擁有這顆異彩獨放的明珠而感到驕傲。其實,中華民族值得我們驕傲的歷史文化遺產,還有很多,等待着我們去了解、發現。請大家下課以後,就行動起來,去搜集你感興趣的相關資料。課文雖然學完了,但是語文學習並沒有結束,而應是一個新的開始,通過這個巧妙的點撥,引導學生參與延伸性的語文學習,培養學生探究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興趣。 點擊>>> 點擊>>> 點擊>>>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10

一、教學要求

1、認識10個字,會寫“不、開、四、五”4個字。認識1種筆畫“”和5個偏旁“父、刂、冫、人、灬”。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懂得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人人都要愛護它。

二、教材説明

課文以圖中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事情:冬天,爺爺為小樹禦寒;夏天,小樹為爺爺遮陽,表現出人與樹之間的關係多麼親密、和諧。

教學重點是認記生字、理解重點語句和練習朗讀。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1、可拼成本課合體字的偏旁、部件卡片,爺爺和小樹兩個頭飾,“棵、穿”的猜字圖。

2、要求學生觀察校園、路邊、生活小區的樹木,瞭解人們為保護樹木做了哪些事情。

(二)認字、寫字

1、認字

生字中,注意讀準“穿、傘、暖、冷”的字音。要認識的10個生字多為單音節詞,適宜隨課文分散認字。從字形上看形聲字居多,本課要隨生字認識“父、刂、冫、人、灬”5個偏旁。根據生字的特點,也可從偏旁入手,相對集中認字。如,先複習“、日、糹、”4個偏旁,再認本課5個新偏旁,並適當説明“冫、灬、刂、父”所表示的意思。然後讓學生到生字表裏找找9個偏旁分別藏在什麼字裏,藉助拼音,看看課文,想想怎樣記住它。在學生議論中會發現有的用熟字換部件,有的用事物的樣子(傘)就可以記住字形。教師在討論中可提示學生:

(1)看圖猜字。“棵”(左邊畫棵樹,右邊畫個果子)。“穿”(上面一個洞口,下面一排牙齒)。(2)記個大概印象。對難字如“暖、熱”可以不一步到位,先記個大概,隨着閲讀、復現,逐漸鞏固。為了精確辨認生字,可安排兩項練習。(1)選偏旁、部件卡片組成字讀一讀。

(2)比一比,組詞:爺——爸、棵——課、穿——窗。

2、寫字

本課要認識筆畫“”,鞏固先裏頭後封口的筆順規則。教學時重點指導兩個字:“四、五”。

四:第一筆“豎”在左半格,行筆向下略向右斜;第二筆“橫折鈎”起筆處和“豎”的頂部相連,橫行至右上格折轉向下,略向左斜至右下格向左略微鈎出。第三筆“短撇”和第四筆“豎彎”,都從橫上起筆在框內均勻分佈。寫“豎彎”時,豎要直,轉彎要圓,不要寫成“豎折”。最後一筆“橫”與第一、第二筆的收筆處相連。

五:第一筆“短橫”在上半格;第二筆“豎”從“橫”中點起筆,行筆略向左斜;第三筆“橫折”起筆超過“短橫”,向右行筆至右半格與“短橫”上下對齊處折筆向下,收筆與“豎”對齊;第四筆“長橫”託連第二、三筆,起筆、收筆處超過第三筆。

(三)詞句

本課要求理解“暖和的衣裳”和“綠色的小傘”各指的是什麼。教學中可運用插圖讓學生明白:“暖和的衣裳”指包紮在樹幹上的稻草或草簾;“綠色的小傘”指枝葉茂密的樹冠。還要聯繫上下文,從它們的作用:預防小樹被凍壞、遮擋夏日炎熱的陽光,讓學生知道為什麼這樣説。

文中有一對反義詞:冷——熱,可在閲讀中點一點。

本課首次出現自然段,可先從另起一行、開頭空兩格這樣的行文方式上讓學生感知,再通過一段一段地讀,逐步知道一個自然段説一個意思。

(四)朗讀

朗讀時要提示學生,讀完一個自然段要停頓一會,停頓的時間比句號長一些。

本課重點指導第二、三自然段。句中要適當停頓,如:爺爺給小樹/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樹/不冷了。語氣中要表達出互相關心的喜悦之情。

(五)實踐活動

1、課後“讀讀説説”是引導學生學習和積累詞彙。練習時可先讀讀左邊的部分,感知四個短語的結構特點,再仿照説説。指導的重點是擴大積累,運用恰當。可先同座或四人小組練説,再用四張填空卡片變換順序開火車口頭填空,比比哪一組説得恰當而不重複。

2、演課本劇。加上爺爺與小樹的動作、對話把第二、三段的內容演一演。這是第一次演,如學生有困難,就教師幫助編,由兩個同學演給大家看,意在激發興趣。經常演演,學生也就會自編自演了。

(六)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2—3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談話引入

1、啟發談話:人們為保護樹木做了哪些事、

2、揭示課題。

(二)自讀課文

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思考:爺爺為小樹做了什麼、

(三)檢查朗讀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認識自然段。

(四)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認識其中的7個生字;

2、理解“暖和的衣裳”指的是什麼。

3、指導朗讀。

(五)學習第三自然段

回憶第二段的內容、學習過程,學習第三段。

1、認識其中的3個生字;

2、理解“綠色的小傘”指的是什麼。

3、指導朗讀。先讀第三段,再讀全文。

(六)鞏固練習

1、認記生字(選部件拼字)。

2、完成課後的“讀讀説説”。

(七)指導寫字

(八)擴展活動

演課本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9zjjn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