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關於小班小兔乖乖教案4篇

關於小班小兔乖乖教案4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小兔乖乖教案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小班小兔乖乖教案4篇

小班小兔乖乖教案 篇1

一、設計思路

喜歡小動物是幼兒的天性,孩子們非常喜歡小兔,幼兒園飼養的小兔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在平時的户外活動時、散步時,孩子們都喜歡圍着小兔玩,還從家中帶來小兔喜歡吃的食物來喂小兔-------孩子們的話題都圍繞着小兔。根據教材及幼兒興趣,我設計了有關小兔的系列活動,使孩子們對小兔的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與此同時,孩子們經常模仿小兔蹦蹦跳跳的動作以及小兔吃東西的樣子,我發現,孩子們對扮演小兔也有着濃厚的興趣,因此我把這一學習內容放在集體活動中,讓幼兒在裝扮活動中感受樂趣,結合遊戲進一步表達對小兔的喜愛。

二、活動目標

1、喜歡裝扮小兔,體驗裝扮的樂趣。

2、樂意表達對小兔的喜愛。

三、活動準備

活動前已組織幼兒觀察小兔、餵養小兔;小兔課件、各種裝扮材料、小兔食物若干、和幼兒人數相等的圈、音樂磁帶。

四、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觀看課件

(1)剛才,我們和那個小動物在一起啊?(小兔)

(2)你們喜歡小兔嗎?(喜歡)

(展示課件)

(3)你們喜歡小兔的什麼地方?為什麼?

(引導幼兒自由講述:我喜歡小兔的------)

(4)你們都那麼喜歡小兔,那我們來打扮打扮,做可愛的小兔好嗎?

(5)我來做你們的兔媽媽,你們是誰呀?(兔寶寶)

2、裝扮小兔

(1)小兔有長長的耳朵,紅紅的眼睛,白白的毛,短短的尾巴,走起路來蹦蹦跳(老師用語言、動作引導幼兒一起講述)

(2)老師準備了許多可以用來打扮成小兔的東

西:有長耳朵、紅眼睛、短尾巴------(教師出示幾種)

你們可以用這些東西來打扮自己,使自己變成我的兔寶寶。你願意怎麼打扮就怎麼打扮。

(提醒:去打扮的時候,把坐的小凳子放在這兒)

(3)幼兒自由選擇各種材料進行裝扮。

(放背景音樂,老師個別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幼兒完成裝扮)

(4)對有創意的裝扮及時表揚、鼓勵

(5)我們不僅打扮要像兔寶寶,動作也要像兔寶寶

(引導裝扮完成的幼兒聽音樂作小兔的各種動作:跳、吃食物、睡覺------)

(6)老師集體講評

(7)我的兔寶寶們都打扮好了,真可愛!媽媽真喜歡你們!你們願意跟媽媽到草地上做遊戲嗎?

3、遊戲:小兔找山洞

(1)兔寶寶們,你們看,那邊有許多山洞,我們一起來玩“找山洞”的遊戲好嗎?這個山洞很小,只能住一隻小兔。知道了嗎?

(2)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動作

小白兔,跳跳跳,跳到草地上,吃吃嫩青草,吃飽肚子睡一覺。

當兔媽媽説:“天黑了,快回家吧!”幼兒趕快進入圈內。

(3)現在,每個山洞裏有幾隻兔寶寶啊?

(4)哎呀!怎麼有一隻兔寶寶沒找到山洞?(幼兒自由講述)

(5)是小兔多還是山洞多?多幾隻?

(6)有一隻小兔沒山洞怎麼辦?(幼兒自由討論)

(7)根據幼兒的回答,增加圈的數量,再次遊戲。

(8)這次,每個兔寶寶都找到山洞了,兔媽媽真高興!

(9)我們已經玩了很長時間了,自然角的小兔一定想我們了。我們趕快去讓好朋友小兔看看,我們和它打扮得像不像。

小班小兔乖乖教案 篇2

一、設計意圖

《小兔乖乖》是個家喻户曉的故事,三個小兔寶寶活潑可愛、聰明機智的形象已深得幼兒的喜愛,反面角色大灰狼則是幼兒心中“壞蛋”的代名詞。結合小班幼兒的特點,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巧妙地將情景遊戲納入語言活動中,讓幼兒在輕鬆快樂的遊戲環境中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同時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願意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説話。

2、學説相應的短句,如:“你是×××,我就不開門!”

三、活動準備小兔跳的律動音樂、木偶、佈景等。

四、活動過程

(一)教師和幼兒回憶故事,引出活動師:“小朋友,你們聽過小兔乖乖的故事嗎?故事裏面有些誰?”(幼兒回憶故事中的角色)。

師:“今天我們就來當小兔子,你們想當誰呀?”(幼兒回答:紅眼睛、長耳朵、短尾巴。)出示兔媽媽木偶,引導幼兒説兔媽媽的話。

(二)出現大灰狼

1、傳來敲門聲。

師:“咦,是誰在敲門?”(請幼兒猜)

2、引導幼兒説:“你把尾巴伸進來讓我們瞧瞧!”

(出現門慢慢打開,一條大灰狼的尾巴伸了進來。)

3、引導幼兒猜猜是誰,並説出理由。

師:“是不是大灰狼呢?”(出現大灰狼的頭。)

4、師:“真的是大灰狼,開門嗎?”(引導幼兒學説相應的短句,如:“你是×××,我就不開門!”)

5、(出現大灰狼不見了。)師:“看,大灰狼看見你們把門關得緊緊的,走不進來,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過渡:幼兒聽音樂做小兔的律動。)

(三)出現大老虎

1、傳來敲門聲。

師:“又是誰在敲門?”(引導幼兒猜。)“我們問問它。”(幼兒集體問:“誰呀?”)

2、傳來老虎的回答聲:“我是你們的媽媽”。

師:“是我們的媽媽嗎?”(請幼兒説出讓他把尾巴伸進來。)(出現門慢慢地打開,一條大老虎的尾巴伸了進來。)

3、引導幼兒觀察尾巴,猜猜動物,並説出理由。

4、師:“到底是誰呢?”(出現大老虎的頭。)

5、師:“真的是大老虎,開不開門?”

引導幼兒學説相應的短句。

6、引導幼兒想出對付大老虎的辦法。

(過渡:小兔子本領真大,把門關得緊緊的,大灰狼、大老虎都進不來。我們休息一會兒,睡覺吧。)

(四)兔媽媽回家

1、傳出兔媽媽的敲門聲和唱歌聲。

師:“咦,是誰在敲門呢?”(引導幼兒猜)師:“是不是媽媽呢?我們來看一看。”(出現門慢慢打開,兔媽媽出現了。)

2、師:“真的是媽媽呀!”(幼兒邊唱邊開門:“就開就開,我就開,媽媽回來了,就把門兒開。”)

3、在幼兒唱的過程中,出現兔媽媽木偶。

師:“小兔子,你們乖嗎?媽媽不在的時候,發生過什麼事嗎?”(幼兒講述先前發生的事。)師:“你們真乖,媽媽拔了那麼多的蘿蔔給你們吃。”(教師給幼兒每人一根,幼兒聽音樂邊跳邊離開教室。)

活動反思:

語言活動“ 小兔乖乖”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在活動前教學設計上,我就以先第一遍聽故事,第二遍看圖聽故事,然後進行有效提問,如:故事的名字?故事中有誰?發生的故事情節進行有效提問,再進行安全教育來進行小結。

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和我預計的一樣,由於我班幼兒的傾聽習慣較好,因此在聽第一遍故事時都能安靜地傾聽;在第二遍時,有了圖片的'出現,我臉上的表情和動作對故事的發展也有起伏的表現,再度吸引幼兒傾聽。有了良好傾聽習慣的基礎,孩子們在回答故事的名字?故事中有誰?都能回答出來。奇奇甚至還答出“兔寶寶有三個,是:長耳朵、短尾巴和紅眼睛。”好聽又熟悉的歌曲旋律是故事發展的主線,孩子們時而用温柔的聲音學兔媽媽唱歌,時而學大灰狼那粗粗而惡狠狠的聲音唱歌,有的孩子已經能跟着故事學説簡單而重複的話了,歌曲更是一起演唱,教室內很是熱鬧。

針對現在有些幼兒會跟陌生人走或給陌生人開門的現象,接下來的環節,我就開始設置情景遊戲:請小朋友在家,我當陌生人來敲門,説是“媽媽的'朋友,媽媽在樓下等你,你快開門,跟我走吧!”可喜的是,孩子們全都説“不開不開我不開”;一計不成,再來一計,現在在公園裏和媽媽走丟了,“小朋友,快過來,我給你一顆糖,我帶你去找媽媽。”孩子們堅決地對我説“我就在這裏等媽媽。”如此和孩子們來了幾次鬥智鬥勇的遊戲,其中一次把ipad也用上了,我們的孩子們都表示不開門。

由於在活動前我能對班裏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現狀水平比較瞭解。因此,活動的實施和預設幾乎相同。故事的人物、情節、歌曲及安全教育全部貫穿,從而也順利的達成本次教學目標。

小班小兔乖乖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看圖欣賞故事,感知理解故事內容,能複述大灰狼、兔子之間的對話。

2、 通過討論,感知聰明勇敢的三隻小兔子,初步建立自我保護的意識

3、 樂於參與表演,體驗與同伴一起表演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兔子乖乖flash一套,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小兔子,兔媽媽,狼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欣賞視頻小兔乖乖,引出主題,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歌曲,一起來聽一聽。

師:這首歌曲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二、看圖欣賞故事《小兔子乖乖》,感知理解故事。

(一)完整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

教師:故事裏面有誰?三隻小兔子叫什麼名字?

(二)分段欣賞,理解內容,學習對話。

1、媽媽不在家的時候,三隻小兔子是怎麼做的?

教師:兔媽媽敲門的時候是怎麼唱歌的?小兔子聽見媽媽的聲音,他們會做什麼?

幼兒一起學唱:小兔子乖乖的歌。説一説:小兔子呼喚媽媽回家了的語言

2、第二天發生了什麼事情?大灰狼想吃小兔,是怎麼唱的?(捏着鼻子唱)小兔們又是怎麼説的?想到了什麼辦法對付大灰狼?

三、圍繞重點進行討論、幫助幼兒感知理解故事,學會自我保護

教師:當媽媽外出不在家的時候,為什麼兔媽媽要小兔子把門關的緊緊的呢?

教師:你喜歡小兔子嗎?三隻小兔子是勇敢的聰明的小兔子嗎?

教師:爸爸媽媽不在家的時候,我們小朋友應該怎麼做?

四、表演《小兔子乖乖》。

小班小兔乖乖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體會故事的主題。

2、喜歡説故事中富有韻律的兒歌。

二、活動準備:

故事掛圖,錄音機,故事磁帶,《快樂家園》故事畫冊。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瞭解故事中的角色、故事發生的地點。

2、教師為小朋友講故事。講到“兔媽媽有三個孩子”時,教師伸出三個手指。講到“一個叫長耳朵,一個叫短尾巴……”時,引導幼兒根據教具的特徵進行推理。講到“把門關得緊緊的,誰來也不開要開門”時,教師用動作“關門、擺手”強化這句重複的對話。講到“兔媽媽一邊敲門,一邊唱……”時,教師伸出食指做敲門狀,邊做動作邊用輕柔的聲音進行無伴奏唱歌。

3、教師運用動作在先、朗誦在後的方法鼓勵幼兒參與故事的講述幼兒與教師一起用歌聲再次重複狼和小兔子、兔媽媽的對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4lj4x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