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尊重他人》教案範文

《尊重他人》教案範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尊重他人》教案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尊重他人》教案範文

《尊重他人》教案1

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尊重他人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懂得每個人都有得到他人和社會尊重的需要,尊重使社會生活和諧融洽。尊重他人就應關注、重視他人,平等待人,換位思考,欣賞他人

能力目標 培養關注他人、平等待人、換位思考、欣賞他人的能力,做到尊重他人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意識,在生活中踐行尊重理念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做法。

教學難點:尊重他人的做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圖片)

思考:面對上述兩種場景,你的感受有何不同?學生髮言。

教師總結:隨地吐痰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與對手握手錶達了對對方的尊重。不同的表現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我們喜歡與尊重他人的人交往。下面我們來學習《尊重他人》。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尊重是交往的起點

(一)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含義

活動一:討論課——尊重

(學生閲讀教材P33的“探究與分享”)

1.思考:你贊同哪位學生的觀點?舉例説明你支持的觀點。

2.有人説:“尊重比幫助更重要。”你認同這個觀點嗎?説説你的理由。

教師講述:

1、我贊同第三位學生的觀點。例如:在超市裏購物,你要想獲得他人的尊重,首先必須遵守超市的購物規則,態度要謙和,説話要有禮貌,選擇商品應事先考慮好,以免耽誤其他顧客購物,對營業員的優質服務應表示謝意。只有這樣,你才能得到超市裏其他購物者和營業員對你的尊重。

2、我認同這個觀點。理由:一般來説,所謂“幫助”,是指以出錢、出力或出主意的方式相助別人,即替別人解決實際性的、現實性的、具體的、實在的困難;所謂“尊重”,則是指敬重、重視。如果説,幫助別人是出於憐憫或愛心,那麼尊重別人則是源於更高的覺悟和境界。幫助往往可以直接給予獲助者看得見、摸得着的實惠,而尊重則更可以喚起獲尊重者心底的潛力,激活奮發向上的活力。因此,尊重比幫助更重要。

教師總結: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個體,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受到尊重能夠增強自尊、自信,產生良好的心理體驗,如滿足感、成就感等。在社會生活中,我們應該尊重他人的人格、權利等。

活動二:情境討論——乞丐可以進圖書館嗎?

(展示材料)

某市圖書館允許行乞者進館讀書。對此,人們有不同的看法。

讀者甲:如果所有圖書館都這麼做,圖書館的秩序就無法得到保障。

讀者乙:我們應該尊重每個公民讀書的權利,行乞者有權享受圖書館的資源。

館長: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內讀書,但你有權利選擇離開。

思考:你如何看待以上觀點?

教師講述:讀者甲的觀點是錯誤的,讀者乙和館長的觀點是正確的。圖書館是公共場所,每個人都有進去讀書的權利。不能因為乞丐的身份而拒絕乞丐享受公共資源。我們應該尊重他人的權利。尊重是相互的,我們尊重乞丐,乞丐也會尊重我們共同的公共資源,圖書館的`秩序不會因為多了乞丐的進入而無法保障。所以,尊重使社會生活和諧融洽。

教師總結:尊重是維繫良好人際關係的前提,是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徵。

目標導學二:尊重從我做起

(二)尊重他人的做法

活動三:情境討論——他該怎麼做?

(展示材料)

情境一:小東與小林約好放學後一起去參觀美術館。放學鈴聲一響,他就起身準備出發。這時,同學小萌拿着數學試卷過來向他請教一個問題。

情境二:小光正在家裏看自己特別喜歡的足球比賽,不巧幾個同學來他家一起商量撰寫演講稿的事。

情境三:小明的舅舅興致盎然地談昨晚看過的電影,小明卻並不感興趣。

思考:從情境中雙方的角度來看,如果你遇到類似情境,你會怎麼做?請説明理由。

學生分成三個大組分別討論三個問題,限時三分鐘。小組代表發言。

教師講述:情境一:站在小東的角度看,去美術館的時間是自己定的,晚去一會兒沒關係。既然同學有困難需要自己的幫助,可以先給她講了以後再去。這是關注、重視他人的表現。站在小萌的角度看,如果小東有事需要辦,可以等別的時間請教他問題,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小東的頭上。

情境二:站在小光的角度看,撰寫演講稿是集體的事,當自己的事與集體的事發生衝突時,可以選擇將集體的事放在第一位。這也是對同學們尊重的表現。站在同學們的角度看,如果時間比較充裕,可以為小光考慮,允許他再看一會兒球賽。能夠體會他人的感受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情境三:站在小明的角度看,可以耐下心來聽一會兒舅舅的談論,如果實在不感興趣,可以委婉地告訴他。給予他人適當的關注是尊重他人的體現。站在小明舅舅的角度看,可以不再跟小明談論自己喜歡的電影內容。“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把自己的興趣強加給小明,是對小明的尊重。

教師總結:由此我們看出,做到尊重他人,就要積極關注、重視他人;學會換位思考。

活動四:你説我説——什麼樣的人值得尊重?

(展示觀點)

觀點一:為社會作出巨大貢獻的人值得我尊重。

觀點二:我尊重那些自立自強的人。

觀點三:無論是陌生的人還是熟識的人,我都會尊重他。

觀點四:我特別尊重言而有信的人。

思考:你贊同他們的觀點嗎?説説理由。

教師講述:我們每個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們發自內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對所有的人一視同仁。社會生活中,我們不能以家境、身體、智能、性別等方面的原因而輕視、歧視他人。從這個角度看,觀點三是正確的。

為社會作出貢獻的人、自立自強的人、言而有信的人各有他們的閃光之處,向他們學習有利於我們進步,尊敬他們是值得的。從這個角度看,發現並欣賞他人的優點是尊重他人的體現,觀點一、二、四有道理。

教師總結:由此我們看出,尊重他人就應該平等對待他人,學會欣賞他人。

(三)尊重的深層含義

活動五:發散思維——我們還應尊重什麼?

(展示問題)

思考:在生活中,除了尊重他人,我們還應該尊重什麼?

教師講述:我們應該尊重與我們同住地球家園的朋友——動植物;大自然是我們人類的物質基礎,我們還應尊重大自然;民族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我們應尊重我們的民族歷史與文化……

三、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為什麼尊重他人和怎樣做到尊重他人。從個人角度看,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個體,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從社會角度看,尊重使社會生活和諧融洽,尊重是維繫良好人際關係的前提,是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徵。這是尊重他人的原因。我們應從自身做起,做到尊重他人:積極關注、重視他人;平等對待他人;學會換位思考;學會欣賞他人。除了尊重他人,我們還應尊重社會、尊重自然。

四、板書設計

尊重他人尊重是交往的起點,每個人都有得到他人和社會尊重的需要尊重使社會生活和諧融洽,尊重從我做起積極關注、重視他人平等對待他人學會換位思考學會欣賞他人,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設置四個活動引導學生認識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和尊重他人的做法,注重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最後,引導學生思考:除了尊重他人,我們還應尊重什麼?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感覺不足之處在於活動三的問題分析還不夠淺顯易懂,可以通過課後調查學生的反映進一步改進。

《尊重他人》教案2

活動形式:

創設情境 討論交流

活動目的:

1、加深對“尊重”的瞭解和認識,展現尊重的內涵。

2、認識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重要性,從而促進家庭的和諧,師生的融洽,同學之間的和睦相處。

3、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提升品德修養,提高自身素質。

活動重難點:

重點:

加深學生對“尊重”的瞭解和認識,明白它的重要性。

難點:

在學習生活中學會如何尊重他人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學會妥善解決各種摩擦和矛盾。

活動準備:

課件

活動過程:

一、設置懸念,導入主題。

1、同學們,我們現在的生活很幸福,但卻有很多同學不懂得尊重他人,也不懂得尊重自己。怎樣才能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呢?這就是我們今天班會討論的主題:《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2、什麼是尊重他人呢?

師:尊重他人有什麼重要性呢?

二、思考與交流。

1、“照鏡子”表演。

一個同學做友好地笑、挑釁、生氣皺眉、大喊大叫等表情,另一位同學假設是鏡中的影像,盡力逼真地模仿出來。

2、“對大山”對話。

猜猜大山説什麼?

3、鏡子裏的人和大山的態度説明了什麼?

三、回顧與反思。

問: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否發生過不尊重他人的事情或自己沒有受到尊重的情況?

1、學生舉例。請幾位同學舉出自己在家裏、在學校裏、在生活中不尊重他人的事情或自己沒有受到尊重的情況?

2、情景再現同學們平時不尊重他人的一些場景。讓同學來找茬:看看圖中的同學有哪些不尊重他人的行為,並説説應該怎麼做才是尊重別人的?

3、教師舉例。

四、定則導航(如何尊重他人)。

師:當然,有時候並不是我們心裏不尊重他人,而是我們不知道如何去尊重他人。懂得怎樣去尊重他人,不讓他人難堪。這是一種真誠的人文關懷,其實尊重往往表現在一些細節上,比如着裝、語言、動作……

1、學生分組來制定“尊重細則”:在家裏,尊重父母親人需要注意哪些?在學校,尊重老師、同學需要注意哪些?走出校門,與社會上的陌生朋友相處需要注意哪些?小組討論,寫成條目,等會交流。

2、彙報討論結果。

(1)第一組:如何尊重父母親人?

(2)第二組:如何尊重老師同學?

(3)第三組:如何尊重陌生人?

五、總結提升。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一個集體往往就靠這種相互的尊重維繫着成員之間的和諧與默契。尊重是一縷春風,驅除寒冷,帶來花草的芬芳;尊重是一把火炬,照亮黑夜,給人前進的勇氣。讓我們在沐浴春風,享受光明的同時也要尊重他人,傳遞温暖。

《尊重他人》教案3

活動目標:

1、懂得學會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2、學會換位思考,體驗不同職業的辛苦。

3、使幼兒養成愛清潔、講衞生的好習慣。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活動準備:

Ppt動畫、蘿蔔若干、小象頭飾、圖書若干。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教師出示大蘿蔔圖片,導入主題。

教師:小朋友看,這是什麼蔬菜?你知道這是誰的勞動成果嗎?

二、基本部分

1、傾聽故事《小象的蘿蔔地》,感受辛苦勞動成果被破壞的心情。

教師:勤勞的小象做了哪些事情?

教師:看着自己的勞動成果被破壞,小象是什麼樣的心情?

教師引導幼兒感受小象勞動成果被破壞的傷心情感。

教師小結:收穫勞動成果,需要付出很多辛勤的汗水,所以我們要學會尊重、愛護別人的勞動成果。

2、幼兒觀看動畫,懂得尊重、愛護別人的勞動成果。

師幼共同討論應該怎樣對待別人的勞動成果。

幼兒看動畫,啟發思考:

教師:寶寶在家有沒有尊重媽媽的勞動成果?他是怎麼做的?

教師:後來,寶寶為什麼體會到要尊重媽媽的勞動成果呢?

幼兒結合已有生活經驗,互相討論如何尊重環衞工人、清潔員、服務員、老師等不同職業的勞動成果。

師幼共同小結:尊重是相互的,我們要學會理解他人的辛苦,無論何時何地都應該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4、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理解圖片內容。

1)師幼共同觀察兩張圖片內容。

2)引導幼兒判斷對錯並思考原因。

3)請個別幼兒表達觀點,教師進行指導。

5、教師組織幼兒玩《我會整理》的遊戲,學會換位思考。

1)教師請幼兒分別整理班級的圖書、玩具。

2)幼兒整理好之後,教師將幼兒整理的書本弄亂。

3)請幼兒分別説説看到自己整理好的東西被弄亂後的感受。

4)對個別不理解的幼兒進行心理輔導。

三、結束部分

誦讀《弟子規》,感受經典薰陶。

分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活動延伸:

教師蒐集關於環衞工人、飯店服務人員、幼兒園保教阿姨的圖片讓幼兒感受他們的辛苦,並知道如何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在幼兒園開展勞動活動時,組織幼兒撿樹葉、擦公共樓梯等。

區角活動:在區域角給幼兒提供道具,讓幼兒扮演不同職業的人民,從中體驗勞動的辛苦,以及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領域滲透:在語言領域活動中,讓幼兒描述不同職業的辛苦。

標籤: 教案 範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39r0e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