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獨坐敬亭山》教案五篇

《獨坐敬亭山》教案五篇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獨坐敬亭山》教案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獨坐敬亭山》教案五篇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1

1、 古詩詞三首

教學目標:

1、 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洞庭、江南”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3、 學習通過看註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説説詩句的意思。

4、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薰陶。

教學重點:

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愛美的情趣。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一、 激趣導入

1、 導語: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詩聖、詩仙)

2、 揭題。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二、 釋題,簡介背景

1、 讀題,看註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2、 過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呢?

三、 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1、 自讀古詩,做到“五不”。

2、 自讀古詩,思考問題,並根據註釋,結合插圖,逐句説説詩意。

四、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1、 互讀古詩,檢查是否做到“五不”。

2、 交流詩意。

五、 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閒”是悠閒的意思,在説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雲悠閒地飄去”。“厭”的註釋是“滿足”。在説句意時要進行適當的變通。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一下“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

六、 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着“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奏要緩慢;通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鬆感。

2、多種形式讀詩: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七、 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一、 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禺錫是怎樣描寫的。

二、 自由吟讀

1、 學生邊讀邊參閲課文註釋,試着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問。

2、 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集體理解。

三、 指名朗讀,同桌互説意思

1、 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吟誦體會。

2、 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鏡未磨”寫出了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真是別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遙看,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 引導賞析

1、 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2、 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緻及古詩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 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 交流課外積累

1、 説説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 課外繼續收集山水詩。

六、 練習

任選一首,想象景緻,根據自己的理解作畫,並配上詩句。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2

(一)導入課題,揭題。

1、今天,老師想向同學們請教一個問題:有誰知道李白是怎樣的一個人嗎?誰來告訴大家?你又是怎樣瞭解的?

2、揭題:是啊,李白一生寫了很多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3、解題:“獨坐”是什麼意思?題目是什麼意思?

齊讀課題

(二)初讀,識字,引入意境。

1、學習生字。播放

課件

:(字理識字)“亭字”的讀音注意什麼?亭是什麼樣的(頂尖,角飛翹下面有柱子。)怎樣記“亭”字?(簡筆畫畫亭的樣子)“亭”字的一點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飛起的角象禿寶蓋,所以寫寬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請同學們在生字表下照着寫一遍。

1、聽音朗讀,初識古詩。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1)把詩讀通讀順。

(2)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同桌讀。

(三)再讀,感悟詩意。

1、同學們再讀詩,看有哪些詞不理解的,可以通過看註釋或者查字典解決,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討論,理解。

2、集體交流詞的意思。(“眾鳥”許多鳥;“高飛盡”都高高的飛走了;“孤雲”孤單的雲;“獨”獨自;“閒”悠閒;“相看”互相看;“不厭”不滿足;)

3、小組討論交流詩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5、這首詩描寫了那些景物?(鳥飛盡,雲飄走了,孤山。)給人什麼樣的感覺?(淒涼)詩人的心情怎樣?(孤單寂寞)

天上幾隻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雲,卻也不願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盡”“閒”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彷彿是在一羣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後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雲消失之後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因此,這兩句是寫“動”見“靜”,以 “動”襯“靜”。這種“靜”,正烘托出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

鳥飛雲去之後,靜悄悄地只剩下詩人和敬亭山了。詩人凝視着秀麗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動不動地看着詩人。這使詩人很動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還願和我作伴吧?“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相”“兩”二字同義重複,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地聯在一起,表現出強烈的感情。結句中“只有” 兩字也是經過錘鍊的,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雲去又何足掛齒!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脈脈含情。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淒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3

激趣導入

導語:

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詩聖、詩仙)

揭題。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釋題,簡介背景

讀題,看註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過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呢?

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自讀古詩,做到“五不”。

自讀古詩,思考問題,並根據註釋,結合插圖,逐句説説詩意。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互讀古詩,檢查是否做到“五不”。

交流詩意。

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閒”是悠閒的意思,在説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雲悠閒地飄去”。“厭”的註釋是“滿足”。在説句意時要進行適當的變通。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一下“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

六、 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着“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奏要緩慢;通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鬆感。

2、多種形式讀詩: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七、 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禺錫是怎樣描寫的。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4

設計理念

本課古詩詞教學的基本思想是多讀感悟。通過教師的適當引導,帶領學生讀背吟誦,讀中想象,讀中追問,讀中感悟,以此來理解古詩詞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情懷。

教學目標

1、會認“螺、諳”等2個生字,會寫“亭、庭”等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詩意,能想象三首古詩詞所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情感。

課前準備

廬山、西嶺雪山等風景圖(或課件);“獨坐敬亭”、“洞庭勝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寫意畫(或課件)。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課件演播,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假期我們遊覽了不少地方吧?

1、課件呈現廬山,西嶺雪山等風景圖。師問:這是哪裏?你能用一些古詩句來説一説這些景象嗎?(學生説《望廬山瀑布》,《絕句》等。)

2、再以課件形式呈現“江南春色”“洞庭勝景”“獨坐敬亭”等三幅寫意畫。

師:這些地方漂亮嗎?知道這是哪些地方嗎?(如果不知道,教師點明這分別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風光。)

師:現在我們就去領略這些美麗的風光吧!翻書讀1課《古詩詞三首》。(師板書課題“1、古詩詞三首”)

〖設計意圖〗課件演播風景圖畫,看圖説詩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課呈現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風光等寫意畫,可以幫助學生讀詩詞時有一個總體印象,為學生理解詩詞起到定向發動的作用。

二、藉助註釋,自讀明義

師:我們今天先學習第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1、簡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們今天學習的是唐代詩人李白的詩。亭,讀tíng,我們學過的“停”去掉“亻”即是這個字。這個字常見於亭子的名稱上,如愛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2、教師範讀古詩,生試讀正音,再流利朗讀。

3、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詩句意思。

4、交流:

⑴學了古詩,你明白了哪些內容?

⑵你還有哪些內容不明白?提出來討論。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熟練自讀,再通過註釋,初步讀懂詩句的意思。

三、介紹背景,探究其義

1、教師介紹李白作詩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於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秋遊安徽省宣州時所作。當年,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2、再讀古詩,自問互問:

師:通過介紹,大家再讀古詩,看有什麼新的體會或疑問。

3、全班再讀,教師追問:

⑴“獨”坐是“誰”獨坐?

⑵讀詩,仔細體會,詩人獨坐敬亭山,看到些什麼?詩人聽到些什麼?會想到些什麼?

⑶本來,還有眾多鳥相伴;本來,還有一朵孤雲為伍,但是現在它們都離我而去,作者想了些什麼呢?這兩句話與題目的哪個字呼應呢?

⑷“相看”是相互看。明明只有詩人一個人在敬亭山,誰和他相互看呢,這裏你讀懂了些什麼?生試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你覺得應該把哪些詞語重讀才能體現出作者的情感。(只有)

(若學生已經問過上述某些問題,此環節的問題就可以刪減。若學生未能深入,教師需要再追問)

〖設計意圖〗教師介紹詩人作詩背景,讓學生能透過詩句的字裏行間體會詩人內心的感情;教師“追問”的目的,既是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詩義詩境詩情,又是檢測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誦讀嘗試,背誦默寫

1、通過探究,我們明白了詩意詩境,你頭腦中有一幅什麼樣的圖畫呢?

(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景,什麼樣的情?)能不能試着讀一讀,用你的聲音的快慢、輕重來塑造這些畫面?

2、試讀後,用鉛筆在重讀的字詞下劃“Δ”,在長音後劃“/”,再讀給同桌聽。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學生擦掉自己用鉛筆標註的錯誤記號,再用鋼筆把正確的重音、長音標示出來)。學生作標記後再誦讀。

4、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設計意圖]對古詩的朗讀節奏、重音的處理,不宜由教師直接下結論,先由學生自己嘗試後,教師再給予必要的點撥引導,形成彼此認同的意見後誦讀效果會更好。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5

課題

獨坐敬亭山

學習

目標

1、感情朗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反覆誦讀古詩,於品詞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讀成誦。

3、感受本詩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體會詩人孤獨卻不悲觀的情懷。

知識鏈接

李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渡過,曾被招至長安,供奉翰林。在京僅一年,就棄官而去,繼續漂盪四方的流浪生活。《獨坐敬亭山》作於天寶十二載(公元753年),當時距李白被罷官離開京城長安已整整十年。由於抱負得不到施展,長期過着飄泊不定的生活,李白飽嘗了世態炎涼的滋味,深感孤獨與寂寞。

合作

探究

1、瞭解李白的生平事蹟,背誦其詩歌,並説説詩人在作品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我們學過的有:《贈汪淪》、《望廬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廣陵》、《靜夜思》……

2. 初讀詩句,理解大意

3.學習生字:亭與停 厭與慶

4.試着背誦古詩《獨坐敬亭山》

課堂精講

一、初讀詩句,理解大意

1、師質疑:詩題中哪個字最讓你有感觸?(生可能談“獨”和“坐”)

2、請學生以自己的體會誦讀詩題。

3、自主選用以上方法在小組內説説詩句的基本意思。

4、全班交流詩的大意:天上幾隻鳥兒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影子;天上的那片雲也悠閒地飄向遠方。此時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麼看也不覺得滿足。

二、品讀詩句,入境悟情

1、賞析寫景的一、二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1)要求學生標出描寫景物的詞彙:———與———。(2)指名根據想象畫出景物。

(3)質疑:你們從“眾鳥飛”、“孤雲去”的自然景象中體會到什麼?

(4)李白為什麼會由此生出孤獨之感?角色體驗朗讀(自己就是李白)。

2、品析後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1)敬亭山和李白為何“相看兩不厭”?(4)假如“知己”敬亭山會説話,李白可能會和它説些什麼?(引導學生由李白抱負不得施展,有志難酬的無奈境況展開想象。)

(2)當世界上的一切都遠離李白的時候,他不是頹廢痛苦地生活,而是樂觀、堅定地和敬亭山悠閒地“相看”。

三、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堂堂清

1、選讀李白的古詩。

2、默寫《獨坐敬亭山》,嘗試配上畫面。

《獨坐敬亭山》教案教學設計4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教學目標

1、藉助註釋,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點詞語,感受詩人的感情變化。

3、能夠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和默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38y2w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