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交際禮儀文書 >書信 >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15篇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15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接觸過書信吧,書信是人們是人們傳遞傳遞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種交際工具。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信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給袁隆平的一封信,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15篇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1

敬愛的袁爺爺:

您好,我想天堂也一定有稻花香了吧!有人説,“有些人,偉大到讓我們以為,他們沒有生老病死……”從未想過您會離去,因為記憶裏,您依然還是課本里的模樣,那時您彎着腰站在稻田裏,手中拿着稻苗開心地笑着。

您是當代神農,一生為國為民謀温飽而努力奮鬥。我知道,你生命的終結是在以另一種方式傳承發揚着。“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您的精神定會薪火相傳,年輕的一代會接過你的接力棒,繼續為國家復興、民族富強揮灑熱血與青春。

您説:“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於是,您把對祖國愛融進了每一粒飽滿的稻穗中。從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到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再到創建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您的每一項創舉都令世人讚歎。

“民以食為天”,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糧食的渴望,而您將一生所學都融進了一粒種子,用它改變了世界,幫助14億中國人解決吃飯問題。水稻畝產從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多公斤,更是在向全世界宣佈中國人不僅能養活自己,更能為解決世界糧食問題作出巨大貢獻。而就在前不久的5月9日,媒體報道,袁隆平雜交水稻團隊再創畝產1004.83公斤佳績。

您説:“我一直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在夢裏,試驗田裏種植的雜交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比掃帚還長,顆粒像花生米那麼大,微風拂過,稻浪聲此起彼伏,而您就坐在稻穗下乘涼,向孩子們講述着稻穗裏關於豐收的故事

您説,“哪有搞科學研究不失敗的呢?失敗就失敗,跌跤就跌跤,爬起來再幹就是了。”所以,在雜交水稻研究生涯中,你遭受過詆譭、質疑,卻從不會因為失敗而氣餒。儘管已90高齡,您每天起牀第一件事就是到田邊“打卡”。哪怕是在病重住院期間您還念念不忘稻子的長勢。

入院之初,您每天都要問醫務人員,“今天多少度?”心繫稻穗的成長狀態和生長環境。記得小時候爺爺奶奶總是騙我不要剩飯不然臉上會長麻子;長大後,才知道是前輩們從未停止奮鬥才解決了億萬人民口糧問題,從今後我們要更好生活,珍惜糧食,從一粥一飯中緬懷您。

從此,當我們仰望星空時,有一顆編號8117的小行星,他叫“袁隆平星”,在浩瀚的銀河中,照亮着我們的前行之路,我們便無懼黑暗!

xx

xxxx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2

親愛的袁爺爺:

您好!

我是紅雲中心學校六(1)班的同學黃錦連。今天我們班主任給我們班看了一個視頻。視頻中的長沙市民都不約而同的追着您的車跑。畫面裏,爸爸拉着孩子的手、母親抱着女兒、還有個人邊拍視頻邊哭泣地喊着:“袁爺爺,一路走好!一路走好……”看到這畫面,我心裏也是五味雜陳,非常感動。

在明陽山殯儀館的門口,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都拿着鮮花、撐着傘。就連老天也惋惜您的離去,在當天下起了雨。

看完視頻後,我更加堅持我的夢想。我要向您學習,為祖國着想。我會朝着設計師的方向前進,設計出中國元素的服裝,把它推向全世界,讓外國友人也知道我們中國的文化。

最後,祝袁爺爺在天堂開心、快樂!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3

袁隆平爺爺:

您好!您為了不再眼睜睜地看着我們一個又一個餓死,又為了不看見我們為了爭奪一塊樹皮而互相廝打,而做出了偉大的貢獻。袁爺爺,您不是一個缺少童心的老爺爺,也不是一個只想着自己、不想着大家的人。

您是一個關心兒童的人,你看見祖國有很多人餓死而放下飛行員、游泳健將這些職業。您為了讓我們不會再吃不飽飯,而將國家給您的別墅改造成研究基地,將工資用來研究水稻。袁隆平爺爺,您的海水稻只剩一點就完成了,您卻走了,每一滴水滋潤每一粒米,您就像成千上萬的水滋潤着我們。

我像一粒種子,您用您的温暖化為水養育着我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每當我吃到一口米時,就會想起您。您已經上天堂了,祝您在天堂也能幸福地研究水稻!

xx

xxxx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4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一名浦口實驗小學五年級的小學生,今年11歲,雖然您不認識我,但是您是我心中的一名英雄。您“雜交水稻之父”的稱號令我印象深刻,您不僅解決了中國人吃飯問題,還為世界糧食安全生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今天,我懷着激動的心情給您寫下了這封信。

每次在吃飯時,我總會想:這些米粒是從何來?我曾聽爸爸講述過60年代種植稻穀,畝產都不高,每年的清明節開始從買稻種、下秧、插秧、除草到收割稻子的整個過程。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到頭來還是吃不飽肚子!直到在您的科學實驗帶領下,有了“雜交水稻”的成功。才解決了我國糧食欠缺問題,現如今我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下,温室裏長大的孩子,不知道農民伯伯種莊稼的辛苦,更不知道一日三餐所吃的糧食是怎麼種出來的,除了從書本上了解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知識,就只能通過在農村長大的父母口中聽到關於農耕時節的一些事情。

我有一個想法,就是想學校開展種植水稻實踐課堂,希望能夠邀請您來指導我們種植水稻,在得知您研發新的水稻品種後,便希望能將您研發的新水稻種子在我們學校的種植園裏種植,讓我們學習一顆小小的稻穀是怎樣被育成小秧苗,從綠油油的秧苗裏抽穗,慢慢變黃等着收割,讓我們參與打穀子、曬穀子、磨成米,煮成米飯,從而讓我們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在我的心中也生長了一個夢想,長大後做一個像您一樣的人,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那份力量。最後,我的想法要是真實現了,學校開展並且在學校的植物園裏種植水稻,我想問您我們能不能種上您研發的新稻穀呀?能和您一起學習種植新稻穀的奧祕嗎?

此致

敬禮!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5

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在課堂,我們常常能聽到您的名字,您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為中國糧食問題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我十分敬佩您。

您的燦型雜交水稻研究曾獲得過中國特等發明獎;湖南省委、省政府還授於您“功勛科學家”的榮譽稱號;中國發現的一顆小行星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你還獲得了“科學獎”等國際獎勵和榮譽稱號,真是數不甚數啊!

然而,在中國科學院院士選舉時,你卻沒能得到足夠的票數,落選了。當記者找到您時,你已77歲高齡了,並仍然還在堅持自己的事業,記者問您的想法時,您説是自己的水平不夠。事實上,您是完全可以當選的,是別人的誤會造成了您的落選。您沒有精精計較,真是謙虛啊,你的這種品行,值得我一生學習。

我們在學習當中也常常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我們應該向您學習,成為一個好學生,好少年,付出努力,獲得成功,獲得榮譽,報效祖國,為國爭光!

敬祝

身體健康!

  xx市xx路小學xx班 xx

  20xx年x月x日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6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想起您,我的眼前彷彿看到一位衣着質樸、臉色黝黑,頭上戴頂草帽,執着於研究水稻的農民伯伯。但此時此刻的我內心更多的是對您深深的懷念。

您知道嗎?小時候坐在桌邊,經常看到這樣的畫面:爺爺端起一碗顆粒飽滿、散發着濃濃香味的米飯,不由得感慨:“這碗米飯,來之不易啊!”

當時的我聽了十分疑惑,不解地問道:“爺爺,您不是一位農民嗎?區區一碗米飯有什麼好稀罕的。不是説: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嘛!”爺爺撫摸着我的頭,語重心長地説:“孩子,那你知道為何如今的米飯顆粒飽滿、香氣四溢嗎?那可都是袁隆平院士的功勞啊!”

袁爺爺,聽説在您做農業科研的這些年中,曾見過餓殍,也聽過無數次“金元寶比不上兩個饅頭”之類的話語,因此您下定決心,立下兩個遠大的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為解決全人類的温飽問題,胸懷大志的您,一刻沒有停下腳步。為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您跑遍了大半個中國;為了提高雜交水稻產量,您孜孜不倦,潛心研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袁爺爺,您是一位值得所有人銘記在心的英雄。您雖離開了我們,但您在田間忙碌的身影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我們一定努力做光盤行動的先鋒,不辜負您幾十年如一日辛勤努力的成果。

此致

敬禮!

  張敬之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7

袁隆平爺爺:

您好!

您真是一個偉大的人!您讓人們遠離饑荒,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饑荒時,您沉着冷靜,認真地研究雜交水稻,別人勸您放棄時,您選擇了堅持。您的“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仍是人們奮鬥的目標。

您還是一個孝順的人!首先,您孝順父母。我們在聽您寫的《稻子熟了,媽媽》的時候,都情緒失控哭了起來。其次,您孝順祖國,孝順人民。因為您為了能讓人們吃上飽飯,您不知疲倦地研究雜交水稻,一研究就是幾十年。這些年,您辛苦了!

感謝您為我們貢獻了這麼多,我要銘記您!我還要向您學習,將來為社會作出貢獻!

祝:袁爺爺,一路走好!

xx

xxxxx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8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在《感動中國》這部讀本中拜讀了您的故事。我懷着萬般景仰之情寫了這封信。俗話説:民以食為天。您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短缺的問題,還為世界糧食安全生產作出了傑出貢獻。一粒種子改變了一個世界!袁爺爺,這是您創造的奇蹟呀!難怪農民伯伯都親切地稱您為“米菩薩”呢!您四十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您領導研究的超級雜交稻項目正朝着畝產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標順利推進。幾十年來,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稻56億多畝,每年增產的稻穀可以養活7000多萬人口,相當於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總和。雜交水稻還被推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您是當之無愧的“雜交水稻之父”!

袁爺爺,您為全世界人民所做的貢獻,無論過去、現在、將來定是無與倫比的。總是看見您的身影在電視裏穿梭:74歲的您,依然要經常穿上水田靴,騎上摩托車到水稻田裏看一看,您是兩腿沾滿了泥點子的科學家,像農民一樣樸實。

袁爺爺,您的雜交水稻為解決我國及世界人口的`糧食問題作出了巨大貢獻,現在我們已經不但是吃得飽,而是吃得好,家家户户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農民種地甭交錢,政府還有補貼。可是條件好了,有的人就不愛惜糧食了。在餐廳及在其它地方吃飯,有些人往往是吃一點點,把剩下的飯全都倒掉,一點兒也不心疼。想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我看到真是着急。雖然糧食豐收,但是我們每個人節約糧食,杜絕浪費的優良傳統不能丟啊!

袁爺爺您用智慧育種,用汗水澆灌,用良知守望,為農民的增產增收默默奉獻。沉甸甸的穀粒壓彎了大江南北的棵棵稻杆,提起了國人的脊樑,您的精神在億萬農民心間拔節、高揚。為全人類貢獻了億萬財富。您是我心中——最了不起的中國人!

袁爺爺,您年紀大了,又患有肩周炎,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過度勞累。

祝您

健康長壽!

 xxx

  20xx年xx月xx日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9

親愛的袁爺爺:

您好!

我是韶關市乳源縣紅雲中心學校的一名學生。非常感謝您對我們的付出,讓我們生活在一個吃飽穿暖的社會。

你逝世的消息使我們的胸膛像被巨石擊中一樣痛苦。本來以為“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情形只會在書中有,沒想到現實中也會有。

在一條長長的街道上,接送您遺體的車從遠方駛來,街邊的人們邊追趕着您的車,邊用手抹去眼角的悲傷,邊高聲吶喊:

“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叫喊聲中還帶有一些顫抖。

天空朦朦朧朧的,下着小雨,飄着薄薄的黑霧。殯儀館前,五顏六色的雨傘在路邊立着,像彩虹、像糖果,還像通往天堂的仙路。

最後,希望您在另一個世界中過的幸福,美好!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10

親愛的袁爺爺:

我從爸爸口中得知您去世的消息,我是何等的悲傷。山河因而變色,草木為之含悲。您去了星辰,化作了那顆編號8117的“袁隆平星”,那是夜空中最亮的星,閃爍着您的夢想,激勵着我們前行。

像高粱一樣高的水稻掛着花生米大小的稻粒在微風中輕輕搖擺,飄進了您的夢了。為了您的“禾下乘涼夢”您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還關心着試驗田裏的稻子長得好不好。“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這是您曾經常説的話,您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這句話的意義。田間地頭留下您的身影,攻艱路上留下了您的汗水,祖國大地上留下了您的足跡。

吃水不忘挖井人,做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應該有堅定的精神,更應該有擔當的意識。讓我們接過您手中的接力棒頑強拼搏。終有一天我們會親眼見證“河下乘涼夢”的實現。那時,大片大片的麥田會在微風中泛着金燦燦的光,密密匝匝的金色麥穗會仰着高昂的頭,伴着淡淡的麥香飄到您那顆遙遠的星辰。我想那時“袁隆平星”一定會更亮。

一路走好

  一個遙望您的紅領巾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11

尊敬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英才中學高三年級的學生,您獲得“最美奮鬥者”的我認為是實至名歸。在您身上,我們新時代青年看到了“何為奮鬥”“用一輩子守護中國飯碗”。身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更應學習您的寶貴品質。為此,我想與您談談我對於“奮鬥”二字的理解。

奮鬥,持之可以正己身,行大道。

您曾經生活在一個飢不擇食的年代,您為了改變當下的狀況,為了讓每一位百姓都能吃上一口飽飯,用自己的一生奮鬥于田野之中,用自己的一輩子來守護中國飯碗。如今時代滾滾向前,吾輩青年更應學習這種奮鬥的精神,緊跟時代潮流,以嶄新的姿態融入到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當中去。持以奮鬥精神可以正己身生,行大道。

奮鬥,持之可以饋鄉梓,強大國。

馬化騰曾説過“不太相信彎道超車,更欣賞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1960年罕見的天災人禍帶來了嚴重的糧食饑荒。您目睹了嚴酷的現實,決心努力發揮自己的才智,讓農業科學戰勝飢餓的痛苦。終在1967年雜交水稻的問世改變了中國的糧食問題。現如今,您每天腳踏實地的努力奮鬥於雜交水稻的事業之上,只為實現那“禾下乘涼夢”的理想。在您身上體現的那份腳踏實地的艱苦奮鬥。我們作為時代的新生力量,應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持以腳踏實地的奮鬥努力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

奮鬥,持之可以興炎黃,照四方。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您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給予世界,以自己的奮鬥成果造福四方,您這種奮鬥精神是中華民族一直具有的精神特徵,您以自己的腳踏實地照亮了炎黃精神,更為開闢民族更美好的未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青年作為建設祖國的中堅力量必須要以風華正茂,揮斥方遒之氣魄,知匹夫有責,任重道遠之現實。要意識到,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在前進的道路中,應持以奮鬥之精神,放眼未來去學習,腳踏實地去奮鬥,為新時代去拼搏!

袁隆平爺爺,我定將您的奮鬥精神徹入我的生命中去,以拼搏精神,書寫人生新篇章!

祝身體健康,一切順意!

李華

  20xx年5月1日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12

袁隆平爺爺:

您是我最敬佩的人,每當我讀粒粒皆辛苦的時候,我都會想到您這個偉大的人。因為是您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為全世界人民着想。袁隆平爺爺,是您研究出了雜交水稻。

您在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xx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xx年獲得沃爾夫農業獎,20xx年被選中,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xx年獲得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xx年取得第四屆中國消除貧困獎,終身成就獎。而且在1999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發現,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

袁爺爺,您被人們稱為雜交水稻之父,您真太辛苦了,別人睡覺,您在田裏研究水稻。別人休息,您還在研究水稻。別人吃飯的時候,您仍然研究水稻,可惜就在不久之前,您去了天堂,在那裏,您終於可以休息了。袁爺爺,是您放棄了一切去研究水稻,您所做的所有都是為了人民不餓,肚子能吃飽飯。

袁爺爺,您一生最失望的事就是沒有去西藏和青海了吧。您曾説您是九零後還要幹到百零後,可現在不能了。袁爺爺,我想對您説,袁爺爺,願您在天堂每天開心,袁爺爺一路走好!

xx

xxxxx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13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第一次寫信給像您這樣,對中國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偉人,所以我會有一些緊張,現在心一直怦怦跳個不停,拿筆的手還微微有些顫抖。如果我有什麼地方沒有寫好的,希望您能對我指出,謝謝!

在我們班教室正對的柱子上就貼着您的故事,所以我每天都能看到您的故事。您是中國的“雜家水稻之父”,解決了中國“人口—糧食”極度不平衡的問題,被農民伯伯親切的稱為“米神”。我知道您的成功不是一帆風順的,也是經歷了一些風吹雨打的。您為了培育出雜交水稻竟然花了6年的時間去找一種名叫不育系的野生水稻,您每天到各種地方去尋找這種水稻,風餐露宿,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您成功的培育除了世界上第一株雜交水稻,使水稻的畝產量大量提高。您的這種吃苦耐勞,永不言棄的精神值得我學習!

我在班上是個不起眼、默默無聞的小女孩,不像班上、副班長那麼打眼,但是自從讀了您的故事以後,才知道原來您也是普通的農夫,但經過不懈的努力,成了一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種植專家。我也要和您一樣,堅持不懈的努力,從一株小草到一朵在人們眼中耀眼的紅花,從一隻雛鷹到一隻在藍天中自由翱翔的鷹。

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會有許多傷心的事,但是隻要想起袁隆平爺爺您,我又有了信心!如果我要成為天鵝,就要付出比常人多七、八倍的努力!即使困難重重,我也一定會努力到底!

最後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XXX

  20xx年XX月XX日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14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20xx年5月22日下午,當您去世的噩耗傳來時,看着手中捧着的白花花的米飯,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天地同悲,14億中國人民同泣。袁爺爺,您是永遠讓後人銘記景仰的燈塔!

初識您時,是在外婆所講的童年故事裏。難以下嚥的蒿籽面、硬邦邦的黑麪窩頭是外婆小時候的主食,作文遇到逢年過節,兄妹幾人才能吃點黃米飯。外婆曾清楚地記得,有一天放學回家,看見黃米飯裏有白白的東西,聽大人講那叫大米,兄妹幾人圍着飯桌歡呼雀躍。後來,黃米飯就變成了白米飯,再後來,白米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當我上學後,才逐漸讀懂了您——國之脊樑,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您用畢生精力搞科研,奔走在試驗田,忙碌在實驗室。為了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為了更多的人吃飽飯,您殫精竭慮,嘔心瀝血!自此以後,我的偶像不再是“流量明星”,因為我的心中住進了一位“男神”——袁隆平爺爺。

看着羣眾為您送行的場面,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流。袁隆平爺爺,我一定牢記您的教導,傳承您的精神,踏着您的足跡繼續努力前進。

袁隆平爺爺,一路走好!

此致

敬禮

 xxx

  年 月 日

給袁隆平的一封信15

尊敬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當我在新聞中,電視上,手機裏看到您和藹可親的模樣時,我都很想親眼見見您。可我再也見不到您了。對此,我感到非常難過。當我得知您去世的那一刻,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我多麼希望您能健康地活着。

袁爺爺,我們dou要感謝您。聽媽媽説,以前的中國,人口多,耕地少,人民吃不飽。國家面臨着嚴重的糧食危機。是您研究出了新型雜交水稻,解決了糧食問題,農民伯伯都稱您為米菩薩。您一輩子都在為提高雜交水稻產量,潛心研究,不斷試驗。您的精神讓我敬佩。

袁爺爺,我知道您一直有個禾下乘涼夢,田裏的雜交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穀穗像掃帚那麼長,顆粒像花生那麼大,一陣風吹來,稻浪此起彼。我也很憧憬那樣美好的景象。雖然您不在了,可我們會牢記您的夢想,以您為榜樣,努力學習,將來實現您的夢想。

感謝您的辛勤付出,一路走好!

此致

敬禮!

標籤: 袁隆平 一封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jiliyi/shuxin/yyx49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