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交際禮儀文書 >書信 >

百善孝為先書信作文「精選」

百善孝為先書信作文「精選」

孝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品質。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大概就是這個道理了。

百善孝為先書信作文「精選」

  百善孝為先書信作文【篇一】

親愛的爸爸媽媽:

雖然我每天都和你們見面,但此時此刻,我還是想用手中這筆,懷着一顆感恩的心,給你們寫這一封信,借它來表達我對你們的感激之情。

“可憐天下父母心。”爸,媽,從我十月懷胎一直到現在,你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了我最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你們給了我太多太多:是快樂,是幸福,是温暖,是呵護,是關懷……此時,千言萬語也表達不出我內心的謝意。我想,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父愛與母愛,世界上最動人的情是父母對子女的真情,世界上最美好的願望是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我是1993年中秋節前夕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從此,你們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在我一個人身上;從此,我就是你們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有人問我世上什麼讓我最感動,我毫不猶豫地回答:是父母對我的情愛。 記得我八歲那年,那時我和媽媽住在新化六中,我突然得了腮腺炎,爸爸,您連夜從新化縣城趕回家,與媽媽一起揹着我去醫院看病,看到你們滿頭大汗,我好感動,好感動呀!後來,看到我的病一時沒有好轉,你們十分焦急,到處為我尋醫問藥,媽媽,當您打聽到一個能治這病的偏方時,您立即從鄰居家找來了一大塊仙人掌,忍着鑽心之痛拔掉了仙人掌上的大大小小的刺,取出了汁液,塗在我的臉腮上,過了一兩天,我的病真的就好了。爸爸媽媽,你們猶如冬天裏的一縷陽光,温暖着我的心,你們對我的愛使我幸福快樂的成長,感謝你們十多年來對我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呵護。

“百善孝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上千年來,它影響了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千千萬萬的人民,它的事蹟猶如中國的瑰寶,數不勝數。

今天,我們重温這段歷史,我們要發揚中華民族的閃光點——美德。讓文明美德之花在人們心中盡情綻放,讓中華美德陪伴我們一同成長!

你們的女兒:xx

2018年4月2日

  百善孝為先書信作文【篇二】

親愛的爸爸媽媽:

你們好!時光匆匆,歲月流逝。轉眼間,我已從牙牙學語的嬰兒長成一個乖巧的女孩,從我發出第一聲啼哭開始,你們就是我最要感謝的人了。我感謝媽媽為了生下我而痛苦的分娩;感謝爸爸媽媽給了我一個温暖的家。鳥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而我,最應該做的就是孝順父母。爸爸媽媽從小教會我,感恩與孝順,是一個兒女最應該做的事了。媽媽説過,我需要感謝我生命中的每一個過客。我應該感恩我的媽媽,她無私的奉獻給我,她流水一般的母愛。爸爸説過,我需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太多了。如果説,媽媽的愛是流水一般女的母愛,爸爸的愛,一定像是山一般沉穩。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樸民風。

爸爸媽媽無私的給予我們這麼多的愛,而我們卻與朋友攀比美麗的衣服;見到誰有好玩的玩具就哭着鬧着想要,仔細想一想,這些真的是我們應該做的事嗎?還曾記得,小時候的我幼稚的認為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是應該應分的,應為他們就必須對我們好。其實不是這樣的,爸爸媽媽其實可以不這麼用心的對我們,如果他們不這麼用心的對我們的話,他們會怎麼樣嗎?不,當然不會。爸爸媽媽是最愛我們的人,你是否在他們生日的時候送上一句“生日快樂”,你是否在他們疲倦的時候為他們送上一杯熱茶?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看世界吧!身邊其實處處都有愛,只是我們從未發現而已。爸爸媽媽,感謝你們對我無私的愛,謝謝你們,我愛你們!

你們的女兒:唐雨晴

  百善孝為先書信作文【篇三】

學習中,老師們常常談到“孝門一開,百善皆來”,這就説只有先按“孝”的標準行事為人,人的各種善的本性才能源源不斷的湧現出來。從這一點,我體會到: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是學習某種知識,也不是學習某種技能,而是“德行”的修習。所謂德行,一般都理解為“品德和品行”,我理解為“品德和行為”。德行不在於你懂的是什麼,知道什麼,會做什麼,而在於你做過了什麼,是抱着什麼樣的目的,以什麼樣的心態和價值觀去做的。因此,我認為“德在於心,而現於行”,德行修習是要從內心發願而又以行動去體現的。前兩天,我在“了凡四訓”的光盤中學到:凡事要從內心裏去求,只要內心真正去求了,而不是自己騙自己,自然會有與內心一致的行為,也自然會有想得到的善果。我想佛家説的“因果”,也是這個意思吧。

那麼,對過孝道又何如具體地去“求”,去“行”,去修習呢?還是在傳統文化學習班裏我們學到的內容:孝的四個方面內容以及三重境界。所謂孝的四個方面內容,即“孝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心、孝父母之志、孝父母之慧”;“三重境界,即孝應是“始於事親,中於事親,終於立身”,這些是我們需要格守孝道的具體內容,也是孝的德在行動中的具體體現。同時,“真孝”需從內心去求,要努力恢復人之本性。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做到兩個放下、兩個恢復,那就是“放下傲慢心,放下抱怨心;恢復恭敬心,恢復感恩心”。正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後來在社會的大染缸中的不良習氣所污染了,所以我們要去修習,要去恢復本性。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這裏的習不應理解為複習,而是修習啊。《弟子規》也告誡我們:“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可見“行”乃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關鍵。

中華傳統文化的修習,不僅促進家庭的和諧,還可以運用在企業這個大家庭裏。促使企業成為受人尊敬的企業。修習中華傳統文化的目標本身就是要達到“家庭和諧、企業和諧、社會和諧”,形成一個人人講愛心、個個互幫助的和諧美好的大局面。《弟子規》裏講,“同是人,皆需愛;天同覆,地同載”,我們在家裏講孝,是對父母的愛;“事諸父,如事父”是對長輩的愛;“兄弟睦,孝在中”、“事諸兄,如事兄”是兄弟姐妹們之間的愛。這樣都是可以運用在企業裏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但更為重要的是企業還可以也應該幫助自已的員工在自已的家庭裏去實踐孝道,所以我認為中華傳文化在企業的落實在一個幫字;只有員工在家裏真正地,由心的做到了孝道,才可能在企業裏自覺地按孝道要行事。正所謂“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謂之悖理”。對於因工作繁忙或經濟所限,而不能在家更好地盡孝的員工,企業就要幫他們去盡孝。有了這個幫字,幫字一旦在企業形成共識和習慣,就不盡可以體現在孝道上,而且一定會體現在工作中,人都是感情動物;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事例比比皆是。幫還可以在經典的修習上,因為傳統文化的傳承的確也斷代很久了,剛學習的時候,可能很激動,時時間長了,可能就平淡了,又恢復到以前的習性中了。因些,在學習上企業也要幫大家,經常組織活動,促使員工對做到“父母的話,百聽不厭;老師的課光盤,百看不厭;經典讀物,百讀不厭”。

我一直以為我個人是非常孝順的孩子,一個人奮鬥打拼,父母都從湖北接到南京來贍養,盡孝了,但對比老師們的故事,我才知道自己離孝的標準還很遠。我的孝,層次太低,僅想到了孝父母之身,但做得還不好還不夠;更談不上孝父母之心一,對於我以前對父母在言辭上的不恭敬,對父母曾心存抱怨,這些都令我追悔;更不要説孝父母之志了。因此我決心追求“和諧家庭,幸福人生”,因為我堅信,“人在做,天在看”,“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德不配位,必有其禍”,“孝悌之至,通於神德明,光於四海,無所不至”。我決不允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事在我身上發生。與孝悌之人共勉,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jiliyi/shuxin/7en3n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