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交際禮儀文書 >公開信 >

馬雲致股東公開信

馬雲致股東公開信

致阿里巴巴股東們:

馬雲致股東公開信

阿里巴巴在紐約上市剛過一週年,請允許我借這封信,代表公司以及我個人,對一直相信並支持阿里巴巴的客户、員工、投資者和合作夥伴表示感謝。

過去一年,全球股市波動。我們觀察到、也傾聽了市場對我們的看法與建議,但我們更清楚阿里巴巴的現狀和未來路徑。今天的阿里巴巴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健康、強大、從容。我們在堅持自己發展戰略上有了很大的進步。

上市那天我説過,我們在美國股市融集的250億美元,不是錢,而是人們對我們的信任。正是因為這種信任,我們有責任與股東以及公眾最大程度的保持透明、 密切、坦誠的溝通——特別是由於阿里巴巴目前提供的國際服務還剛剛開始,在海外的股東以及關心我們的公眾無法直接使用我們服務於中國客户的產品,導致很大 部分人從外界看阿里巴巴,有“霧裏看花”、“隔海看人”之感,尚不清楚阿里巴巴集團的真實定位。

在這裏,我想給各位股東分享一下我們的一些思考。

一、阿里巴巴的戰略是打造社會未來的商業基礎設施,電子商務只是阿里巴巴整體戰略的第一步

很多人把我們和其他電子零售公司混為一談,並因此用我們的GMV增長率作為對我們模式的評判標準。實際上,狹義的電子商務僅僅是今天阿里巴巴集團戰略的一部分,我們追求的是打造一個開放、透明、協同的商業基礎設施平台。

截止2015年6月底,阿里巴巴集團總共有34000名員工。其中,專門從事“中國零售市場”與GMV有關的員工數僅不到一萬人。我們僅僅用了約一萬人 就完成了近三萬億人民幣的GMV的平台,也就是人均GMV達到近3億人民幣的平台。儘管已經擁有如此效率,我們依舊認為我們還需要大大提升自己的技術和產 品,絕對不能靠人海戰術,而是靠創新靠技術來贏得市場。未來幾年,我們有機會和能力打造全球大規模企業裏效率最高,同時創造生態就業最多的商業組織。

除去上面所説的一萬人以及供應鏈上游B2B業務的團隊和後台,我們總員工數量中接近一半的團隊在從事具備重大戰略意義的新業務。我們相信只有投資未來,只有堅持長遠戰略,阿里巴巴才能有真正的未來。

我們非常明白只有依靠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只有建立起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商業基礎設施,才能全面的幫助中小企業做生意。由於中國商業基礎的薄弱,給了 阿里巴巴一個全球獨特的機遇----打造中國未來商業的基礎設施(不是電商基礎設施)。我們集團約半數的員工,以及關聯公司螞蟻金服和菜鳥幾年來在努力從 事着物流,互聯網金融,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廣告平台等業務,以及十年後基於數據技術的健康和數字娛樂業務,我們稱之為“double H”產業,Health and Happiness。

今天,阿里巴巴投資的菜鳥物流系統已經在幫助處理每年大約100億個快遞包裹, 我們的互聯網金融已經服務近四億活躍用户,我們的雲計算業務居於世界前列並且保持年增長率超過100%,我們的移動互聯網基礎產品,包括搜索、地圖、瀏覽 器也為中國用户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基礎服務。未來我們將會給中國數千萬家企業提供電商,金融,物流,雲計算大數據,市場營銷服務,跨境貿易等等服務。

我們對未來的佈局是基於獨特長遠的戰略思考在推進的。儘管上述這些平台性業務離我們的目標還很遠,並且今天也沒有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收入,但其前景足以讓人激動,為了這樣的未來,我們也會一直堅持下去。

我們堅信,商業帝國式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應該堅持平台生態化發展。只有生態系統裏的企業共同參與發展,大家是利益共同體,才能持久發展。

今天我們的部分戰略業務已經初見成效。以物流為例,阿里巴巴2015財年每天產生的快遞包裹超過2400萬個,我們的合作伙伴每天有一百多萬名快遞物流 員工在從事遞送和運輸服務,我們預計十年後,中國將會有1000萬人從事快遞物流服務。這是要靠組織社會力量去做的事,而不是任何一家公司單獨可以做得好 的事。我們更加相信,未來三年由於有了菜鳥物流平台的獨特服務,快遞物流服務將會發生巨大變化,物流將會更加標準化,規範化,將會讓客户更貼心的服務。物 流服務將會是任何電商公司的標配,而不是核心競爭力。因此,幫助所有快遞服務公司儘快實現高標準高規範服務能力就是菜鳥的使命。

二、中國經濟發展和阿里巴巴的關係

最近,中國經濟放緩的信號讓各界擔憂甚至有過度恐慌現象。這也充分説明中國經濟已經徹底融入了世界經濟並且也產生了相當的影響力。但我要實事求是的説:持續超速增長的經濟即不現實,也不可能持續,更不是中國應該追求的“業績”。

經濟超速增長的代價是生態環境資源的破壞。在政府一次次轉型升級的信號,08年金融危機的壓力,投資和出口的疲憊,以及享受高速增長慣性的思維下,中國 經濟已經到了非升級不可的'時代了。昨天簡單粗放的GDP增長模式已經讓經濟難以持續發展。事實上,如果依舊保留昨天追求不合理的超速增長,那麼中國付出的 代價會更高。

我堅信放緩的經濟對中國的未來前景是利遠遠大於弊。中國經濟發展已經不再需要數量的增加,而是質量的提長。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即使有5%GDP的增長率,已經是發達國家增長率的一倍以上。

過去的三十年,中國經濟經歷瞭解放思想的紅利,開放政策的紅利,但我們並沒有注重激發生產力中最重要的力量——人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GDP高速增長靠的是製造力,而生活質量增長靠的是創造力。我相信中國在這方面可以發揮的餘地實在太多。

未來的中國經濟會從出口走向進口,會從外銷經濟變成內需經濟,會從基礎設施投資變成基礎設施運行。中國會用高科技、新模式、市場化去解決持續發展的問 題。總之,中國經濟的潛力是巨大的。儘管難度不會小,中國經濟未來的奇蹟一定在於生產力的釋放和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給內需激發帶來的跨越式發展機遇。

經濟放緩對阿里巴巴會有影響嗎?

阿里巴巴到2015年3月底財年的國內零售市場交易額已經到達24437億人民幣,佔了中國零售消費總額的9%。我們預計十年內中國50%以上的消費將 會通過互聯網進行,所以電商市場是巨大無比的。基於此,中國80%以上的企業會使用到互聯網的電商平台,物流體系,金融服務,雲計算以及跨境服務。阿里巴 巴今天的投資正在讓這一切成為可能。阿里巴巴的業務毫無疑問和中國經濟緊密聯繫在一起,但我們認為未來阿里巴巴提供的服務會是企業繼水,電,土地以外的第 四種不可缺失的商務基礎設施資源。

至於經濟下滑會帶來消費下滑,我並不同意這個看法。認為中國經濟下滑,中國人就不願意消費了這種理論 反映了對中國的不瞭解。中國人的生活理念與西方不同,西方開發國家的消費者善於花未來的錢,而中國人基本上總在存錢,中國人的儲蓄存款是世界上最高的。西 方消費者在經濟不好的時候借不到錢花,而中國人確實存錢防老防危機,因此,經濟不好未必就沒有錢花。而因為有了電子商務的方便和物美價廉,人們反而更願意 在網上花錢。

中國目前有近三億的中等收入人羣,未來十年,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中國將會有5億中等收入人羣。今天中等收入人羣的消 費水平遠遠低於他們的收入水平。消費是要靠創新刺激的,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將會是中國未來刺激內需消費的主要發動機。這一點,大家已經可以從雙十一的消費 量看出來了。中國不是缺乏內需消費力,而是要思考如何引爆消費力。無論是促進進口,還是拉動三四線城市需求,還是激發六億多農民需求,阿里巴巴可以乾的事 和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春江水暖鴨先知。。。偉大的企業總是誕生在困難時刻,我相信這次中國經濟從數量向質量調整的過程中一定會產生幾家全球真正了不起的企業,阿里巴巴希望自己能有幸成為其中之一。

三、未來的發展大方向:全球化、農村市場和大數據雲計算

我們未來十年的願景將圍繞着全球化,農村經濟和大數據發展進行。

我們的全球化業務專注在幫助中小企業邁出自己的國境,讓全世界的中小企業能使用好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大數據、營銷以及物流平台。只有讓他們的業務全 球化才能讓全球消費者可以購買世界上任何國家和地區的產品和服務。我們相信阿里巴巴今天在中國發展的經驗能夠同樣運用在發展全球化,因為全球中小企業的訴 求都是一樣的:在透明公平的市場上使出自己獨特的競爭力。我們更相信,未來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必須是讓各國小企業業務全球化,也能讓各國消費者能夠實現真 正的全球購。為此,我們已經準備了相當長的時間,執行這個計劃也許還需要10年,即使是20年,我們也會全力以赴,堅守“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

中國有六億多農民,中國農村商業基礎設施仍然落後。但今天農村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村手機普及率越來越高。特別是有了淘寶和天貓的城市消費者市場以 後,農民可以直接和城市生活相連接。我們目前在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大數據,物流平台和互聯網金融重新構建農村信息技術基礎設施,這不僅僅給我們帶來巨大的 市場需求潛力,更是在解決數據鴻溝和信息平等,解決貧困發展上,阿里巴巴得以積極參與的機遇和福報。因為阿里巴巴的服務,我們看到農村正在發生變化。我們 也特別歡迎各位股東能去中國的農村考察,我們今天嘗試的努力也許會成為未來無數發展中國家發展的模式。在這樣的歷史性時刻,阿里巴巴必須擁抱變化,投資變 化,創造變化!

過去6年來,阿里巴巴巨大的戰略投資就是放在雲計算和大數據服務上。我們相信人類已經從IT時代在步入 Data Technology (DT) 時代。數據將會是未來創新社會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人類將會離不開數據。我們必須在數據技術的投入和發展上不惜一切的投入發展。我們集團本質上是一家擴大數 據價值的公司,我們堅定的相信我們在過去6年和未來幾年在數據和技術上的投入會有巨大回報。我們正在努力讓數據和計算能力成為普惠經濟的基礎。儘管如此, 我們依然覺得和未來潛力相比,雲計算和大數據還是個嬰兒。

關於外界看待阿里巴巴的各種挑戰和我們的看法。

阿里巴巴有 很多挑戰,但外界關心的和我們自己關心的可能不太一樣。比如競爭環境,阿里巴巴習慣於談論競爭,也不迴避談論競爭對手。。。阿里巴巴成立16年來也從來不 缺競爭對手。我們不是一家被保護起來的企業,我們是在殘酷市場的競爭中走過來的公司,16年來,我們學會了既保持理想主義和價值觀,又頑強的生存下來,這 並不容易。

我們從不害怕競爭,我們只是採用戰略佈局和完美實施來贏得競爭。

阿里巴巴的定位是啟動一場商業的變革,我 們打造的是未來商業的基礎設施,我們是為從事買賣的商家賦能,而不是與從事買賣的商家競爭,從這一點説,今天市場上所謂的“競爭對手”,其實都是未來我們 賦能和幫助的對象——換句話説,簡單的把今天市場上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當作阿里巴巴的對手,是把蘋果和蘋果樹相比,是對雙方都不合適的。

阿里巴巴面臨的真正的最大挑戰,不是來自競爭對手,而是來自我們對未來的把控和對自己的把控能力上。我們宏大的願景和獨特的生態體系,需要我們有各種不 同的專業化人才,需要有適應未來企業發展的獨特組織文化和組織結構,龐大的商業生態體系和豐富複雜的結構讓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企業管理人才, 而是各個領域裏的領導者,創新者,開拓者。。。這對一家平均年齡只有29歲,創業才16年曆史的公司來説挑戰是巨大無比的。總之,我們的人才,組織文化, 管理模式,各生態業務和政府機構之間的關係。。。似乎我們很難有借鑑。一家年輕的公司矢志挑戰一項人類前所未有的任務,難度之大,超出想象。但這是一個難 得的時代機遇。我們16年來一直對自己説:此時此刻,非我莫屬。(If not now, when? If not us, who?)

各位尊敬的投資者,以上是阿里巴巴上市後,第一次向大家溝通匯報我們的發展思考,篇幅雖然有點長,但確實是每一個字都是我自己打出來的。感謝您投資參與一個未來商業生態系統的成長。您的投資在我們看來是一份信任。

馬雲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jiliyi/gongkaixin/9lqjrw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