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交際禮儀文書 >稿件 >

數的認識評課稿(精選15篇)

數的認識評課稿(精選15篇)

數的認識評課稿1

《1000以內數的認識》是學生掌握了100以內數的大小及加減運算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對數的認識的進一步擴展,為後續學習更大的數作準備。本節課李老師通過精心地設計,不急不緩地教學節奏,在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的過程中,較好地達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一、巧用遷移,關注難點

前面所學的知識和已經有的經驗對當之處還後續知識的學習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是知識學習的正遷移作用,而學生新知納入到已有的知識體系中,很多都是知識的正遷移在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李老師的教學巧妙地運用知識的正遷移作用,使學生突破了學習中的難點:(1)教學伊始數千字文的環節,通過和學生一個一個地數,得到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百,再到新知的出現,引導:這麼多的字如何數才能又快又準呢?學生回答出一百一百地數,得出10個百是千,自然生成。(2)本節課的難點是整百數數的時候拐彎處的數法,教師利用學生已經有的100以內數的經驗,輔以計數器,教學中關鍵處不急不緩,停停等等,關鍵處點撥,使絕大多數的孩子自己體會到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學會正確數數。

二、動手操作,加深感知

數學課堂,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觀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會有效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感知,李老師在本課設計了兩次動手活動:(1)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千字文,圈一圈、數一數,看誰數的又對又快。千字文這一傳統的素材非常好,一行成10,一塊成100,整片成1000,是不可多得認識1000的好素材。(2)同桌兩人一起撥計數器數數,似遊戲,似競賽,引起學生的注意,並在195、204處教師有意停一下,學生在憤悱狀態下,更易於知識的掌握,加深感知。(2)是動手擺小棒,目的是進一步明確數的組成,並通過“如何更清晰地看出小棒的多少?”引起學生動腦動手,鞏固十進關係,明確數位概念,為後面的讀寫作了充分的鋪墊。

三、觀察估數,發展數感

對於估一估瓶中的黃豆的顆數是本課的一個亮點,通過初步感知的估,給出了100粒黃豆,再估,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以小見大,一次比一次準,同時也學會了一些估算的方法和技巧,並發展了學生的數感,可謂一舉多得。在估完黃豆後,教師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的事情讓學生估一估。如估一估學校操場上站着多少人?學校多媒體教室能容納多少人都是?這一系列的估,讓學生能充分感知千以內數的大小。

總之,李老師的課,學生興趣盎然,教師有條不紊,在教師有序地組織和引導下,學生進行了有效的教學活動,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達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數的認識評課稿2

聽了施老師的“100以內數的認識”,感覺這堂課主要特色是將激發學生興趣與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貫穿於教學活動中。本節課重視數數和數的組成教學,加強對學生數感的培養,使學生對100以內的數從整體上有比較深的認識。這節課主要有以下的幾個特點:

一、教學引入巧妙、精彩。課一開始,施設計了讓學生報數,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了上課的角色,每個學生都參與積極的站起來報數,自然引入本節課的教學。在學生報數中中,知道有26位學生,施老師問:26比我們以前學過的20大還是小?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經歷,讓學生感受到比20大的數在生活中處處可見,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二、數數,培養學生的數感。施老師通過讓學生觀察小羊數小羊的活動使數的認識由20以內擴展到100以內,施老師在這節課中加強了學生的觀察,讓學生在“用”數學中掌握這些概念,比如為了讓學生數出數量是100的玉米粒,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充分操作,用他們自己理解的方法數出數量是100的物體。明確100的基數含義,同時讓學生在數物品的過程中對計數單位“一”、“十”和“百”有一個感性認識。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估數意識在數數的過程中老師們都注意滲透了估計、猜測,讓他們瞭解體會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數,吳老師讓學生猜一猜一把小棒有多少根、在後面也出現了小羊有幾隻,通過這些練習從而培養學生了估計意識。

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本節課老師圍繞着教學目標設計了形式多樣層次不同的活動,使學生從自始自終處於活動之中,學習的積極性很高,進行數的組成教學,並進一步通過百羊圖的數數使學生知道10個十是一百。然後通過學生自己擺小棒來鞏固數的組成,引導學生數數的多樣化,比如,從21往後1個1個的數,40以後2個2個的數,25以後5個5個的數,10個10個的數等等,從而開發學生的想象能力,並突破數數的難度。整體教學以數數為主線,把數的組成教學估計數的培養巧妙的穿插,使整節課給人感覺是既重點突出又豐富多彩。

建議:

1.教師對學生的放手不夠,如教師在出示兩羣羊的圖片後,直接提問學生你看到了什麼,學生會從不同的角度説出來,教師不用過多提示。

2.學生在5個5個數數時和數出69、89、39這些數後面的數時,有些同學不能順利的數出來,教師應在在此做適當的點撥,幫助學生數出拐角處的數。

數的認識評課稿3

施老師在數數、數的組成、數位的含義、數的順序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了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時間和空間。下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知識學習方法的遷移

課始施老師讓學生在複習舊知的基礎上,感知新知,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課堂上,出示情境圖:小羊。讓學生大膽的猜測,估計。怎樣才能知道正確答案呢?學生都會説去數。1—20你喜歡用什麼方法數數?肯定每個學生説到的方法。緊接着,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數數,集體看圖訂正。為了進一步深化學生數數的熟練程度,我讓10個學生上台演示。一個一個的往下數,學生很容易發現,滿十個,十位就發生變化。利用小棒,讓同桌互相監督數數,從具體到數字抽象,體會到數字和小棒的一一對應性。學生都能比較熟練的進行一個一個的數,放手讓學生同桌進行比賽挑戰,兩個兩個,五個五個,十個十個的數數。

 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課堂上,要求學生為農民伯伯數花生種子,和同桌相互數數比賽,看誰數的又對又快。讓學生體驗到自己是在親身參與知識的掌握與運用的情感,讓成功的歡樂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 數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數學有序思維的培養。在學生已有的經驗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在小棒的扎捆、學生手指的掰動,學生觀察思考交流,有什麼規律?在29、39、49……後面的數到底是多少,怎麼才能做出準確判斷?在學生激烈的探討交流中,找到幾十九後面的數是多少的規律,哪種興奮之情難以言表呀!使得知識規律形象的展現在自己的腦海裏,從而在把握數數規律的同事,體驗到研究規律的方法,提升了學生的數學情感。

建議:通過讓學生擺20以內的數,溝通數和數的組成之間的聯繫。

數的認識評課稿4

在聽了李老師上的千以內數的認識這堂課後,我想對於這堂課的關鍵問題設計提幾點想法。

一節數學課,成敗與否,關鍵活動設計至關重要。在《千以內數的認識》這一節課中,我們對關鍵活動的設計、提煉、經過了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本節課兩次關鍵活動設計變動來看,設計逐漸清晰、簡約,體現了以下2個理念。

理念一、讓關鍵活動更具有文化味兒。朱樂平曾經説過:數學也是有文化的科學。教學中也應該讓孩子意識到這一點。因此,我們把圓點圖這一素材換成千字文,進行1000的第一次探索。一方面,千字文這個傳統的素材,一行成10,一塊成100,整片成1000,是不可多得的認識1000的好素材。不僅能讓孩子認識,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這個數學關鍵知識。還能讓孩子體會到古人早早就依據數字規律,設計版本千字文,體現中國數學文化的悠久歷史以及中國古人的聰明智慧。另一方面,活動的問題也發生了變化,由三個細碎的小問題變成了2個獨立到合作的活動,使課堂避免了一問一答的“牽扶”模式,讓孩子們自己動手操作、自主交流探究。

理念二、讓關鍵活動指向學生的學習疑難處,重視數學活動積累。在第一次活動設計當中,只有動筆活動。磨課後,我們都覺得數學課應當要重視數學活動的積累,應當創設條件讓孩子進行動手體驗。所以針對課前調查中,學生拐點數特別難這一學情,設計了活動2中,讓孩子們在計數器上邊撥邊數,你撥我查,這一動手環節。充分發揮計數器的作用,讓孩子們深刻明白“滿十進一”,拐點數的原理。這樣的設計指令清晰,學生在操作的基礎理解概念,學生學習知識更為容易,學習難點自然突破。

從這次磨課、觀課過程中,我們發現數學課上的關鍵活動設計可以從以下這3方面進行突破。

1、在新舊知識“關聯處”設置關鍵問題

2、在學生的思維困惑處設計關鍵問題

3、在新知學習的關鍵處設計關鍵問題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教育不應該是簡單的告訴、單向的灌輸而是關鍵問題引領的知識網絡的建構過程。

數的認識評課稿5

王老師上的100以內數的認識?這節課,課前我認為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讓學生理解計數單位“一”、“十”、“百”,並在數數的過程中建立數感,留下表象,這樣的概念課枯燥、抽象,比較難教。可是聽了之後我感到王老師的笑容和鼓勵感染了學生,學生在這節課上思維活躍,積極性高,老師的教學思路清晰,重、難點突出,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學生學得認真,學得開心,知識掌握得較好,是值得我學習的。

課一開始王老師就用星星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先猜一猜老師手中有多少顆星,再通過數一數來驗證,知道老師手中有10顆星,接下來讓學生根據10顆星來估計老師盒子裏有多少顆星,再通過數來驗證並發現我們學過的數已經不夠用了,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需要,要認識更大的數。接下來讓學生通過擺小棒,思考怎樣擺讓人一眼看出來,從而認識了100以內的數。其中“幾十九添1”是學生數數的難點,學生通過擺小棒理解了二十九添1是三十,體會了“十進制”。接着集中解決三十九添1、四十九添1、五十九添1……,這樣就突破了難點。

王老師教學一百時首先讓學生一個一個地數,從85數到90,再從90數到99,思考九十九根小棒添上1根是多少根? 學生很快就説出“九十九添1是一百”, 通過課件演示,學生直觀形象的理解了99添1是100。接下來讓學生十個十個地數,從十數到一百。把10捆小棒紮成1扎,表示一百,讓學生體會10個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10個十。從而認識了新的計數單位“百”。這裏教師如果節奏放慢一點,可以反覆進行10捆小棒紮成1扎,1扎小棒拆成10捆的演示或操作,加強“十”與“百”關係的教學就更好了。

最後王老師讓學生數生活中的物體,體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數的方法,不僅鞏固了今天所學內容,而且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總之王老師能根據低年級學生思維特點,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遵循直觀到抽象的原則,比較圓滿地完成了教學目標。當然本課還有一些不足之處,還請其他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數的認識評課稿6

《千以內數的認識》是學生在學習了百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本節課圍繞2個核心任務,凸顯重點 突破難點。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學習。

一、人文結合,興趣十足

有人説數學課是理性的,數學味十足的。李老師通過“千字文”引入,使數學課有了“韻味”,孩子們在千字文中,學習“計數單位間”的進率。同時引用“三字經”中“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告知學生,在我們古代很久以前就有這樣計數方式。引發學生陣陣感慨,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二、數行結合,突破難點

在學生認識了計數單位之後,李老師講“千字文”通過多媒體轉換成“小正方形”,直觀的呈現,讓學生一目瞭然。在課堂中,通過文字與小正方的轉換,學生突破“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百,10個百是千”。

三、活動導學,有效課堂

本節課的亮點就是安排了2個核心活動,整節課都是圍繞着這2個活動進行教學。數千字文和撥珠子數為導學,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藉助千字文讓學生數一數到底有多少個字。一個一個地數數,10個10個的數,再到100個100個數喚起學生對已有經驗的回憶,也讓學生自主探究有自己的認識。通過撥珠子活動,突破教學難點兩個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在活動落實操作中,活動一學生比較順利,利用已有認知快速數出文字正確數量。在活動二中學生在撥珠子的時候,通過邊撥邊數,突破“拐角數”這個難點。同時李老師不僅關注有優生的發展,同時非常注重後20%的學生,在小組活動中,“以多幫一”的形式,打破了“優生髮言、差生無言”的局面,真正呈現了“有效課堂”

四、實際結合、培養數感

數學中十大核心素養“數感”是我們課中最易遺忘的實物。本節課,李老師通過2個猜想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學生的數感得到了培養。先出示100顆黃豆的瓶子,讓學生在這個基礎上,猜想1000顆黃豆有多高,比劃之後,李老師再拿裝有1000顆豆子的瓶子去度量,既有猜想,又有實際作證。接着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所以讓學生猜猜生活的數,比如:多媒體座位、操場可站的人數等。這個都是學生熟悉的,所以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即使在課堂結束時,學生還意猶未盡。我想這就是一節好課。

以“活動”促學,這是現在數學課的流行趨勢,李老師不僅跟上趨勢,也能抓住“趨勢”的“利弊”,在後20%學生方面,加強關注,真正呈現有效課堂。

數的認識評課稿7

江老師的課堂不事“雕飾”,不求“奇險”,真實、自然、質樸,但卻追求着“無痕有為”的教學。所謂無痕,是指新知識學習與學生經驗的無痕對接,知識技能與觀念建立的無痕融洽;所謂有為,是指學習材料與學習任務的精心設計,教學進程與教學反饋的有序推進。

一、新知與經驗的無痕對接

有效的學習應該是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喚醒、激活、利用、整理和提升。從這個角度上講,對於學生現實起點的真實把握與處理,無疑是這節課的最大亮點。我們看到,“讀數、數位、大小”的已有知識,通過“關於100你知道什麼”、“寫一個比100大的數”這一個問題得以喚醒、激活;我們看到,“數的組成”通過“在計數器上撥數、介紹組成”的人物,不教而會,水到渠成,這是因為“百以內數的認識”學習經驗得以順利遷移。在起點的基礎之上,老師尋找恰當的時機有效的整理與提升,如:“末尾的0不讀,中間的0讀”等等方法,經過老師的總結得到清晰整理。學生的認識從“具體讀寫”到“掌握方法”有了提升。

二、整體與分層的有效結合

“大任務佈置、分層次反饋”是江老師教學開展的主要方式,也是本節課的又一大特點。

任務一,“用數字卡片0、1、4擺一個比100大的數”—意圖:鞏固讀寫組成。

任務二,“看計數器圖,126、304、949,讀寫、介紹組成”—意圖:教學讀數、寫數、數的組成。

任務三,“用5顆珠子,擺一個最小的數,最大的數”—意圖:教學千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值得欣賞的是,這些整體任務之後的分層次展開,利用的充分、反饋的有序、詳略得當。以“126、304、949”這三個數的教學為例,“寫、讀、説”的整體任務之後,教師進行分層反饋,及時鞏固新知,又穿插新的分層任務;126往後數5個,304往前數5個數,949十個十個往後數5個,999加上1是多少。設計巧妙,既鞏固了新知,又將數數中的難點拐彎的數藴含其中,層層推進。

三、知識與觀念的相互融合

千以內數一課,知識技能目標較多,前面提出讀法、寫法、組成、大小等,都是基礎層面知識的技能,教師還加強了學生數感的培養,尤其是對“位值”的體驗,學生建立起了“位次”感。我們看到,學生對位值的體驗是從“滿十進一”的計數過程開始的,例如:利用計數器討論“300少1是多少,999多1是多少”,從正向和逆向兩個方面感受到“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百千的認識”,數感培養的另一個方面是建立數的實際大小的觀念,把握數的相對大小。1000究竟有多大?1000與500、100、10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教師通過圖、物的直觀支撐,讓學生具體感受1000個小立方體有多少、1000張紙有多厚,幫助學生建立1000的大小觀念。

課的精彩不僅在於亮點紛呈,也體現在江老師的上課風格與課堂設計等等,一節質樸、自然的課中,無痕的追逐着有為課堂,耐人尋味,值得讚歎。

“學無止境”通過本次的觀摩學習,讓我體會到數學課堂需要返璞歸真,歸於學生的真實學情,歸於內在知識的真正價值,歸於外在形式的本真有效,歸於數學思想的點滴滲透;這樣,才能用數學本身的魅力感染學生,點亮課堂。

數的認識評課稿8

《我們認識的數》是一年級重要的數學實踐活動之一。李賦婷老師能深入鑽研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的100以內的數和兒童的年齡特徵、心智發展水平,精心策劃了一個比較好的教案。其特點主要是注重了數與現實問題的聯繫。

在數與現實問題的聯繫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整堂課的活動素材都是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讓學生在現實背景下進一步感受和體驗數的現實意義,幫助學生認識數學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本節課應重視估算,活動中指導新課標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着十分廣泛的運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每次學生彙報完所收集的數據後,都應引導他們小結:你是怎麼找到這些數的?用了什麼方法?要注重估算策略的滲透。

在數與實際問題的聯繫中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李賦婷老師注重引導學生學會數學地理解和認識事物,有意識地將現實問題與數量關係聯繫起來,將一大堆的數據與分析綜合等思維方法聯繫起來,以培養學生數學地理解和解釋現實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李賦婷老師從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高度,在教學過程中有較多地培養學生數感的活動,通過説一説、比一比、猜一猜、數一數等活動,綜合運用100以內的數描述實際問題,強化數的認識,估數的方法,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從中增強數感,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

數的認識評課稿9

《1000以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將認數的範圍擴展到萬以內數的認識。本節課王老師從學生的發展和學習需求出發,在整體設計上注重了數數和數感的培養。

一、注重學生對於1000的概念理解

發展學生的數感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任務之一。數的認識由100以內擴展到1000以內,數目增多了,增大了,內涵更豐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在引出1000之前,老師首先讓學生明白數數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但是隨着數量的增大,可由之前的一個一個數,十個十個數擴展到用更大的計數單位來數。為了讓學生建立具體的數感,教師又利用小棒,讓學生從一個一個數到十個十個數,再到百個百個地數,最終引出10個一百是1000。在整個過程中,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及時進行強化,相信學生腦中所建立的1000這個概念,已經相當深刻了。隨後,老師又讓學生再去數一數剛才的古文,“你打算怎麼數?”學生很自然地便能夠自主優化出最佳的數數方法,一百一百地數。通過這一活動,再一次強化了1000在學生腦中的印象以及對於1000的感受與認識。這一系列的教學設計,都充分體現了教師對於教材、對於學生的充分鑽研。

二、運用計數器讓學生明確數的組成

對於不同的計數單位,所表示的數的意義是不同的。老師運用計數器直觀地向學生展示1000以內數的組成,通過在計數器上撥出不同的數,使學生在瞭解到數的組成的同時,也解決了讀數中出現的幾個特殊情況,當中間出現0時,不能省略,因為這一個0是表示佔位。

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數是數出來的。

本節課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充分重視數數。教師設計了各種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學生數數。如讓學生從千字文中找到第985個字後接頭往下數,在這一過程中,老師首先讓學生自己再數一數,然後由學生上台示範數,再由學生自己數,最後讓全班一起數,讓學生充分感受數數的過程,突破學生在數數中遇到整十整百的難關。隨後, 又能過三輛火車,由淺入深,體現了練習的層次性與開放性。最後又通過生活中的數,讓學生體驗到了: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密切了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四、運用動態演示和計數器突破數數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體會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為了更有效地夯實這一教學重點,老師運用動畫進行操作演示。這要比學生自主操作更具體、更快捷、更有實效。而且它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反覆播放。拐彎處的數數對學生來説是一個難點。老師通過計數器直觀地向學生展示1000以內數的組成,使學生明白對於不同的計數單位,所表示的數的意義是不同的。

數的認識評課稿10

聽了《百分數的認識》一課,整體感覺是紮實有效。可以説是實中求動,動中有新,新中務實,環環相扣,水到渠成,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設計上注重了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的思想,本課是一節概念課,以足球比賽中誰來罰點球這一具體情境導入,讓學生通過比一比、算一算等多種形式與方法來感悟學習百分數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2、學案的編寫科學、合理、有條理,學案中設計了百分數的產生;百分數的讀法、寫法;百分數的意義;生活中的百分數,分數與百分數的區別這五個內容,全面地概括了百分數的內容。不僅如此,學案中還出示了對學生的温馨提示、展示要求、聽展要求等,無形中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教師的點撥、引導到位,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教師認真傾聽及時點撥、引導,關鍵處進行了重點強調,有效地突破了重難點。

4、學生的展示精彩紛呈,比起以前,學生展示的內容豐實了展示形式多樣了,點評也精確了,真正展出了學生的風采,學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個性得到了張揚。

5、教師組織有效,小組合作學習不留於形式,學生積極參與,交流展示時,讓2號組員組織其他成員繼續交流,使其他的學生不至於無事可做,小組合作學習真正做到了有效、高效。

6、教學語言簡練,乾淨利落,評價及時、恰當,能較好地調控課堂,給學生創造了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

整節課是由實際的生活抽象出具體的數學問題,在嘗試解決問題的的過程中關注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與多種能力的形成情況,再將抽象的數學思想運用於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而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

數的認識評課稿11

今天聽了範老師的《認識1000以內的數》一課,從中我也看到了範老師的進步是很大的,不論從課的設計上還是在課堂的調控上,都有了那種老練的身影。下面就我聽課的幾點感受説一下。

1 、聯繫生活實際引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上課伊始,老師以學生熟悉的電子錶引入,然後讓學生知道電子錶使靠鈕釦電池運轉的,出示電池,然後説了一段關於廢舊電池對環境的污染的嚴重性,這樣的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數學的知識,同時滲透了環保意識,還可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 、問題開放,思維開闊。在新授部分,讓學生數鈕釦電池,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數,在數的過程中,有一個一個的數的,有10個10個數的,還有的學生橫着數的,數着數的,出現了多樣的數法。這樣培養了學生學法的多樣性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3 、活動形式多樣,調動學生積極性。在從120到150的數數過程中,採取了開火車一個一個的數,男女接龍數,這樣的操作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課堂氣氛很活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 、學法指導很到位,讓學生掌握重難點。在後續的從325到415的數數過程中。採取小組合作數數的方式,並且在自己數完後,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這時學生出現的方法有5個5個數的,有10個10個數的,有30 、 30數的,還有一個20 、 20數的,老師這時適時的提出這樣的方法合適嗎?讓學生能根據實際問題選用合適的方法進行。

5 、不足之處。在練習的處理中,螞蟻的個數,先估計一下有多少隻,然後再數一數?這裏學生只是猜了一下,就開始數了,這裏比較倉促,應該給孩子指出估計的方法。

總之,這節課很成功,很緊湊,從中看到了範老師的成長,我們學習了。

數的認識評課稿12

“1000以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將認數的範圍擴展到萬以內數的認識。本節課王老師從學生的發展和學習需求出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整體設計上注重了數數和數感的培養。

王老師的課主要有以下的特點:

1.注重發展學生數感。

數感是人的數學素養的基本內涵之一,加強數感的培養是當前數與計算教學領域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數的認識由100以內擴展到1000以內,數目增多了,增大了,內涵更豐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這節課,王老師注意利用各種素材發展學生數感,通過數1000個小正方體,讓學生從一個一個數到十個十個數,再到百個百個地數,最終引出10個一百是1000。讓學生自己在數小正方體的操作活動中自己去體驗、感悟,從而發現數數的方法,在整個過程中,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及時進行強化,相信學生腦中所建立的1000這個概念。在數數時通過合作交流,學生感受到當數比較少的物體的個數時,可以一個一個的數;當數比較多的物體的個數時,可以一十一十的數;當數更多的物體的個數時,可以一百一百的數,這樣更易於學生理解數、數數。

2.運用動態演示和計數器突破數數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體會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為了更有效地夯實這一教學重點,王老師運用動畫進行操作演示。這要比學生自主操作更具體、更快捷、更有實效。而且它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反覆播放。拐彎處的數數對學生來説是一個難點。王老師通過計數器直觀地向學生展示1000以內數的組成,使學生明白對於不同的計數單位,所表示的數的意義是不同的。王老師結合大屏幕小方塊的演示和指導,儘量讓學生説。通過理解數的組成來幫助數數,突破了難點。

總之,王老師的這節課基礎知識教學紮實,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注重了學生的情感與態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形成與發展。

數的認識評課稿13

一、 亮點

1.重點突出,突破難點。在教學中,宋老師僅僅圍繞1000以內數的順序,首先按照一個一個地數,突出10個一是十;然後按照十個十個地數,突出10個十是一百;最後按照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百是一千。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數,特別是拐彎數數的時候,讓學生藉助計數器理解滿十進一的計數原則,能夠做到重點突出,突破難點,學生學習效果非常好。

2.注重課堂教學的調控。在教學中,老師及時對課堂突發的狀況進行調控。二年級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能夠隨時關注學生聽講的狀態,通過課堂教學常規的訓練,教師的激勵性評價,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迅速回歸聽講。

二、建議

1.1000以內數的順序,教師不僅要通過動態的課件,讓學生感受到一個一個地數就是從個位一個一個地撥珠數數,一十一十地數就是從十位撥珠,一百一百地數就是從百位撥珠,當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還要注意結合計數器,讓學生感受到整數的計數規則“滿十進一”。

2.課堂的導入還有待探討。學生只是憑藉生活中的經驗感知,還是遠遠不夠的。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小,需要藉助直觀的情境,直觀地材料進行估算,培養學生的數感。教師直接讓學生猜二年級的學生人數,再通過二年級的人數推理全校小學部的人數,以至於初中人數和高中的人數,這樣比較抽象,不利於學生對大數的感知。因此,對於課堂的引入還有待思考和探討。

數的認識評課稿14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20以內的數,知道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個十,2個十是20,1捆和幾根合起來是十幾等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宦教師能深入鑽研教材、教參,較好地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合理整合教學資源,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建構知識,有效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具體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導入簡潔、有效

學生在一年級上冊認識20以內的數時均是藉助於小棒來學習的,已經知道10根小棒可以捆成1捆,表示1個十。宦老師能找準學生的認知起點,從學生熟悉的小棒入手,既複習了相關知識,喚醒了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又很自然地引出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簡潔有效!

二、新知教學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體現數形結合思想

新授部分分三個層次教學。首先是通過擺二十幾根小棒的操作,感知二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是二十幾,二十幾裏面有二個十和幾個一,初步理解二十幾的含義;接着繼續通過小棒數數的活動,認識“幾十九添上1是多少”這個百以內數認識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教師採用了由直觀到抽象的教學方法。在探究“二十九根添上1根是多少”時,讓學生結合擺小棒的操作直觀看出結果,並讓學生結合小棒圖進行充分地説理,有效突破難點。在探究“三十九根添上1根是多少”時,就直接讓學生看圖説結果和想法。然後脱離小棒讓學生直接從“四十九添上1根是五十”説到“八十九添上1根是九十”,有效培養了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第三層次是認識“九十九添上1一百”“一百里面有10個十”“10個十是一百”,教師依然是充分運用小棒來展開教學,學生在觀察、説理中主動完善知識結構,對100以內數的含義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認識。本環節較好地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認識在操作、觀察、交流中得到完善,數感在數數、比較、交流中得到發展。

三、注重通過比較,培養學生探索規律的能力

教學過程中,教師特別注重通過比較,初步培養學生探索規律的意識和能力。在教學“幾十九添上1是多少”時,教師課件出示學生自主探索出的“二十幾添上1是三十”一直到“八十九添上1是九十”,讓學生仔細觀察,有什麼發現,學生通過比較、思考,能很快發現幾十九添上1得到的都是整十數。這時,教師繼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為什麼二十九添上1得到的幾十比二十九前面的幾十多一個十?學生充分説理後,教師順勢讓學生觀察每一排都有這樣的規律,繼而讓學生用找到的規律進行對口令練習,學生思維活躍,興趣盎然,數感得到進一步培養,也初步體會到探索規律的價值。

四、練習形式多樣,逐步發展數感

學生對百以內數的含義有了初步的認識後,教師又通過多種形式的數數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生對數的含義的理解,不斷髮展數感。教師以“送禮物”串聯整個練習環節,過渡自然,形成整體。數數過程中,教師還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不斷深化學生對數的含義的認識。如在講到羽毛球時,教師提問:二十五和五十二表示的數量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學生在比較、交流中進一步感受到前後(即數字)顛倒後所表示的數量是不一樣的。學生的數感在數數、比較、交流中進一步得到發展。

總之,本節課較上節課相比,有了很大進步,層次更清晰,教師的語言也更加規範,問題指向明確,引導也比較到位。個人覺得在以下幾方面還有待加強:

1.部分細節處理不夠到位。如“添小棒數到二十九”時,應讓學生説説二十九的含義,為理解後面的三十是怎麼得到的做鋪墊;“為什麼九十九添上1是一百”,學生説理不到位,應讓學生結合小棒多説一説,更深刻地理解“10個十是一百”。

2.説理不夠規範。如“三十九添上1是多少”,應強調“三十九後面的9根添上1根是10根”,而不是直接説“後面的9根添上1根是10根”。

3.教師語言還不夠精煉,需進一步錘鍊;評價語言還有待進一步豐富。

數的認識評課稿15

今天慕名來到勞動小學,看到精緻的校園、秀美的環境,令人心曠神怡。走進課堂發現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豐富、行為習慣良好,令人折服。交流過程中聽到教師評課侃侃而談、有理有據、教研團隊水平高,令人讚歎。都讓人感受到學校的管理到位,教師的培養到位。

數的認識是小學階段最基礎的知識之一,1000以內數的認識是學生在學習了10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是進一步學習萬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整節課上得相當紮實。課堂氣氛活躍,師生、生生間形成了很好的互動,使的整堂課學生注意力集中,積極發言,整體效果很好。我主要和大家交流以下幾點:

一.三項注重:

1. 注重發展學生數感

數感是人的數學基本素養之一,加強數感的培養是當前數與計算教學領域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新課標中指出:“要引導學生聯繫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 本節課數的認識由100以內擴展到1000以內,數量更大了,難度增強了,吳老師為發展學生數感提供了各種素材。首先觀看萬人閲兵儀式,通過估一估初步感受大數的存在,用100這個數來描述已經不能滿足生活的需要,這時就需要學習更大的數。其次再通過數紅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當數比較少的物體的個數時,可以一個一個的數;當數比較多的物體的個數時,可以一十一十的數;當數更多的物體的個數時,可以一百一百的數,這樣更易於學生理解數數。充分感受1000的大小,再次加深對1000的感知,完成了概念從抽象到具體的轉化,幫助學生建立了1000的數感。

2.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

教師的任務不僅要使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要學生會學。吳老師在課堂中十分重視學習方法的滲透,在教學新的計數單位“千”之前,先讓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三個計數單位“個”“十”“百”,知道一個一個地數,10個一是十;一十一十地數,10個十是一百,從而引出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百是一千。通過這種舊知識的遷移,不僅輕鬆的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還讓學生掌握了温故知新的學習方法。

3.重視操作能力的培養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兒童的思維離不開動作 ,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維的起點。” 因此重視動手操作,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成了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吳老師在本節課一直讓學生的手和腦一起動起來,從利用計數器撥珠數數,到利用數紅豆認識計數單位,最後利用千字文數形結合找出指定字,都是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操作,真正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二.兩個關注

1.關注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評判一節課的成功與否並不是看教師的突出表現,而是看學生在課堂中是否有所發展。然而學生有序完整的語言表達和大膽精彩的回答問題,無疑會給精彩的課堂增添無限色彩,給人帶來無限的驚喜。發展學生語言數學老師不能置身事外,尤其在數學課堂上要抓住一切培養機會。本節課中吳老師採用先示範,再滲透的方法引導學生説出本節課的重點。在學生第一次數十顆豆子的時候就問學生:你是怎樣數的?學生回答:我是一個一個的數。緊接着教師就追問:一共數了多少個一?學生答:十個一。教師及時示範説“一個一個的數,十個一就是十。”這樣就為學生提供了語言的範本,到了第二次數百顆豆子,老師一問你是怎麼數的,孩子們很自然的説出了數的方法。最後突破本節課的重點內容,第三次數一千顆豆子的時候,學生很輕鬆的就説出“一百一百的數,十個百是一千。”這看似無心的問答,每一句話都透露着教者的智慧。在這節課中,吳老師還採用了藉助動手操作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主要體現在練習環節,孩子們一邊動手利用計數器撥珠,一邊動腦思考數數的過程,還要動口用語言描述撥珠的過程,有個學生説的非常好“百位滿十向千位進一。”通過這樣一步一步的引導,逐步發展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2.關注對學生評價方式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評價是否有效,就是要讓評價不僅是一種對與錯的判斷,更要具有開啟智慧、拓展思維、引領方法、完善人格的教育功能。善用語言指導評價。整堂課中教師的評價內容很豐富,不僅關注學生全面的學習行為,更加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例如“你真有方法”“你真會觀察”是對學習方法的指導;“你思路非常清晰”是對思維方式的指導;“你能説的更清楚一點嗎?”是對錶達方式的指導;“你們操作的很認真”“説停就停真不錯”是對學習習慣的指導。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愛撫、一句讚美都可以滿足學生求知若渴的心。總之,循序善誘的語言評價中隨處可見教師的教學機智。

三.一點改進

吳老師是一位年輕好學的老師,所以我誠懇的的希望在以後的課堂中能更加精細一點。

主要在以下幾點可以改進:

1、在學生操作的指導上應該更精細一點。比如讓學生在展示平台上合作完成數100顆紅豆時,吳教師是在學生中巡視。建議教師可以台上台下兼顧,放手讓學生自主操作的同時,也要多給學生提出方法指導,千萬不要置身事外,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就不會出現多了一顆豆子的意外。

2、在學生活動設計上應該更精細一點。在第二次數豆子時,建議不僅讓學生在展示平台上數,同時也可以讓所有學生一起來數,因為教師給每個小組都提供了百顆紅豆,教師可以打破格局,不受教室座位的影響開展小組合作,讓學生共同見證“十個十”是大家共同數出來的。

3、在數學語言的使用上應該更精細一點。例如在學習“個、十、百、千”這幾個計數單位時,建議教師應該給學生清晰的分辨計數單位和數位的區別,從而初步建立數位順序表的模型。

4、在練習的處理上應該更精細一點。練習環節教師安排了三個撥珠練習,“從98起,一個一個地數,數到120;從220起,一十一十地數,數到310;從800起,一百一百地數,數到1000 。”吳老師一次性的出示在大屏幕上,所以有些學生在第二道數數題時,出現了“280 290 300 301 302”這樣的錯誤,如果教師能一道一道的出示並強調數數的要求,我相信不會引起孩子們的混淆。

總之,任何一堂成功的課,都是一次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活動,讓孩子學得輕鬆,在愉悦中自主的探究知識,感受到數學學科的魅力。

標籤: 評課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jiliyi/gaojian/98krd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