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交際禮儀文書 >悼詞 >

母親悼詞範文(3篇)

母親悼詞範文(3篇)

為了寄託哀思,表達對死者的哀悼,就常常需要準備悼詞,悼詞是對死者的逝世表示哀悼並勉勵後人的話或文章。寫悼詞時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母親悼詞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母親悼詞範文(3篇)

母親悼詞範文1

各位長輩、鄰里鄉親,各位親朋好友:

今天,我們懷着無比沉痛的心情,在此舉行追悼儀式,共同寄託對我們母親的哀思。此時此刻我代表全家對大家在百忙之中前來參加我母親的追悼會表示深深的謝意!

我母親,生於20xx年農曆正月廿二,祖籍陝西永壽永安村人,16歲嫁到西村我們家,先後養育了我們七個子女,於20xx年平安夜農曆十一月十二日晚7點整與世長辭,享年81歲。

我母親一生嚐遍了生活的艱辛,她節衣縮食,省吃儉用,操持家務,撫養子女,含辛茹苦,默默奉獻,待親朋鄰里如兄弟姐妹,只知付出,不求回報。

尤其是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我父母親飽受了人間的飢餓,吃大灶期間,為別人着想,先人後己。在水保工地上從沒因孩子多而遲到,總是搶着幹活。為了我們七個孩子的生存,曾沿門乞討,直到我們長大成人,成為人父人母的時候,才深切地感受到您為我們付出了多少心血。

我母親承受了太多的苦難,我們記得在自己很小的時候,母親白天參加生產隊的勞動,晚上織布紡線,為我們做衣補衣;在數九寒冬,當我們早晨4、5點醒來時,母親她已在為我們燒着熱炕,把那冰冷的衣服烤的熱呼呼的。您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詮釋了一個偉大的稱號---母親!

母親在晚年感受到了祖國的温暖、社會的和諧幸福,她的七個子女現在都已成家立業,子孫滿堂!母親也看到了兒女們都蓋起了新房,其實這一切都是您的人格在感染着我們。

天不遂人願!母親突患重病後,我們內心感到十分難受。母親不但非常坦然地面對病情,還反過來安慰我們不要傷心。即使在這樣的時刻,您仍然處處為他人着想,知道兒女生活都不容易,在我們面前您都從來沒有流露出自己心裏的委屈和難受。

我們最親愛的母親,您可知道,當您的生命終結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有多麼的痛苦!子欲孝而親不在!我最親愛的母親,您可知道兒女有多麼的後悔!

年事有,壽而盡,生命無所不在。母親與我們永別了,但是您對孩子們恩情、對親人和朋友的真摯情感,對生活的執著信念,與天地永恆,與枝葉長青。母親在我們心中的份量是最重的,我們會思念您,直到永遠!母親,我們永遠懷念您!

最後我代表全家再次感謝各位為我們的母親誠摯地送行,併為母親生病期間探望的所有人表示感謝!讓我們共同祈福我們最親愛的母親,一路走好!

母親悼詞範文2

莽莽黃土高原,蜿蜒長城腳下。公元二0一0年二月二十八日,農曆正月十五。陝北大地仍然沉浸在濃濃的春節氣氛之中,大家都在忙碌地準備着過一個歡樂的元宵佳節。而對於橫山縣黨岔鎮麻地溝村白氏家族來説,這一天是一個萬分悲痛的日子。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一位和藹可親的鄰居,一位樂善好施的慈悲老人,走完了72個春秋,永遠地離開了大家。高山垂淚,樹木低頭。天地為之動容,大風呼嘯哀鳴!好長時間未見雨雪的麻地溝,這幾天陸陸續續地飄起了雪花。雪花悠悠揚揚,如同老人的性格,温柔地、靜靜地飄落在大地,滋潤着萬物生靈。

老人姓劉,名炳蘭,民國二十八年,己卯年十一月十四(公元1939年12月24日)誕生於橫山縣樑家峁村一户普通農民家庭。老人出生於上世紀30年代末,正是日寇肆意踐踏中國的年代。那是一個極度混亂、極度飢餓的年代;是一個極度貧困、極度蕭條的時期。老人一出生,就飽償了飢餓、貧窮的滋味。老人兄妹5人,排行老三。父親劉老先生是一位正直善良的農民。和陝北貧苦農民家庭的孩子一樣,沒有嬌生慣養,更沒有條件上學。她從小聰明伶利,十分懂事,自打記事起就幫父親拔草放羊,下地種田,幫母親縫縫補補,拆拆洗洗。貧苦的生活造就了她堅韌的意志,樸素的家風培養了她善良、包容的美德。憑着她吃苦耐勞、聰明賢惠的品德,嬴得了周圍人家的讚譽。17歲那年,便與現在的老伴白文昌結婚成親。

17歲進入白家門的劉炳蘭,以她積極樂觀的心態、堅韌頑強的毅力、任勞任怨的精神,堅定地走過了55載。半個多世紀,老人每一步都走的那麼從容,那麼堅強,那麼實實在在。在她身後的每一個腳印,給親人,給鄉鄰,給熟悉她的每一個人,都留下了無盡的思念。她用一生的正直和善良,豐富了中國女性的內涵,樹立了偉大母親的形象,書寫了高風亮節的新篇章。老人之高風,在於與人為善。初進白家,上有公婆,下有兄弟姐妹。與家人共處幾十年,孝敬公婆,妯娌和睦,從未有過爭執,鄉鄰交口稱讚。白家為當地大族,枝繁葉茂,幾百餘人,無論長幼,相處融洽,雖分門立户,但勝似家人。不僅是本族,即便是異族外鄉,只要誰家有困難,老人盡力相幫。兒女成家立業後,對待兒媳女婿如同親生。孫輩出生後,更視為掌上明珠。家孫外孫十多個,都願意去看“奶奶、姥姥”, 因為每去必不空手而回,老人總是給錢塞物。與孫輩們提起和老人相處的日子,無不記憶猶新,淚流滿面。 老人之高風,在於勤儉持家。老人一生育有4男2女,生活十分艱辛。老伴常年在外工作,家庭重擔全部落在她肩上。一大家子人的穿衣吃飯,6個孩子的上學讀書,生產隊勞動,自留地耕種,裏裏外外,獨自操持。那時侯老伴工資低,生活不寬裕,糧食不夠吃。在有限的條件下,她總是把好吃的、好穿的留給老人和孩子,自己卻節衣縮食,辛勞度日。在兒女的記憶中,老人總是起早貪黑,不停地忙碌着。有時候半夜醒來,老人還在昏暗的煤油燈下做針引線。如此艱辛,老人從無怨言。憑着樂觀的心態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把家庭操持的有條不紊,把孩子們拾掇的乾淨利落。在村人的印象中,白家人總是有精有神,即便在最困難的時期也沒有丟幫跌底。這就是一位母親的持家能力,她以犧牲自我撐起了一個家!老人之高風,在於相夫教子。老人沒有上過學,書面文字她看不懂,但做人做事的道理她十分懂得。老人有一個十分樸素的信念:家中再困難,自己再艱辛,也要供子女上學。在重男輕女的年代,她的兩個女兒和其他兒子一樣,都讀到了高中畢業。她經常教導子女的一句話就是: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謹慎。在老人言傳身教之下,6個子女都積極上進,事業有成。長子白萬榮,官至處級,現任榆林市政府某部門領導,曾在該市多個縣任過縣長之職,政績突出,有口皆碑。其他子女也都在機關、事企業單位上班,家庭美滿,生活幸福。 20xx年老伴退休回家後,本該相互照顧,頤養天年。因老伴的為人和能力,村裏想讓他出任村主任。劉炳蘭老人二話不説,大力支持。上任後,為了村集體的事業,老伴提出自家出資8萬元彌補村裏資金的不足,老人不但沒有反對,還將自己手頭的2萬元交給了老伴。一個農村老太太,自己辛勞一生,在集體事業需要的時候,慷慨解囊,是多麼的難能可貴!老人之高風,在於不圖回報。老人一生剛強耿直,她給予別人的幫助不計其數,但從不圖回報。而她自己有困難,從不訴於別人,即使在最困難的時期,即便是自己的親生兒女,她都怕給添麻煩。兒女們工作忙的時候,她總是讓老伴打電話告訴孩子們:家裏挺好,不要回家,別耽誤工作。兒女們生活好了之後,每給她帶回食品和衣物,她總是説家裏什麼都不缺,不要破費。老人由於一生辛勞,積勞成疾,但在兒女面前表現的十分堅強。這次病重,在兒女再三勸説下才住進了醫院。誰料想,手術之後才發現,腸部已經粘連、壞死,而且此病早在40多年前就埋下了禍根。一個農村婦女,有病自己扛,多少年強忍疼痛,帶病操持家務,服侍家人。多麼堅強的女性,多麼偉大的精神!病魔奪走了她的生命,卻給兒孫留下了無盡的遺憾!

老人一生正直善良,聰穎賢惠,雖倍受艱辛,但用當地農村的評判標準,老太太也是有福之人——年輕時吃過無數之苦算不了什麼,晚年享受了榮華富貴才是真正的福氣——四男二女,子孫滿堂,人丁興旺,葉茂枝繁,而且子女們人人爭氣,個個孝順。在村人眼裏,這就是最大的福氣,最大的榮光。隨着國家的繁榮富強和子女們的功成名就,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老人真正過上了安樂、清閒的生活。六個子女,爭相孝敬老人,今天兒子拿回了錢,明天媳婦買回了衣服,後天女兒送來了好吃的。逢年過節,或一大家子人團聚在老人身邊,或輪流在城裏請老人吃飯。老人雖然嘴上總是説“破費,破費”,但高興之情溢於言表。老人的高興,不在於吃香喝辣,而在於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氣氛。為報答老人的養育之恩,兒孫們總是抽時間帶老人外出旅遊,一覽祖國大好河山。銀川沙湖,留下了老人的身影,古城西安留下了老人的足跡。許多令農村老人羨慕不已的小轎車、火車、飛機、輪船、地鐵,老人都悉數盡享。20xx年國慶節,兒孫帶兩位老人在天安門觀看了60年國慶大典,並且在全國最有名的王府井中國照相館合影留念。老人一生謙虛,她從不在外人面前誇獎自己的兒孫,但喜歡在老姐妹面前描述火車有多舒服,飛機有多快,天安門廣場有多大,北京有多漂亮,北京照的照相有多好。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表達了老人對晚輩孝敬之心的讚美,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對享受幸福的滿足!

老人的一生,充滿坎坷和磨難,卻能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她的一生,是任勞任怨、忍辱負重的一生;她的一生,是坦然樂觀、積極熱情的一生;她的一生,是聰明賢惠、淡泊從容的一生;她的一生,失去了很多,付出了很多,但也收穫了很多,得到了很多—— 她得到了晚輩的愛戴;她得到了村人的敬重;她享受了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她感受到了兒女們的孝心…… 老人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是普通的一生。惟其平凡而普通,更能解讀和領略她的經典和偉大。在人們的心目中,她的人格是偉大的,目光是慈祥的,胸懷是博大的,心地是善良的,精神是崇高的!老人走了,給親人,給鄉鄰,留下了無盡的遺憾和思念。

老人一生正直善良,慈悲為懷,含辛茹苦養育了6個兒女,都已功成名就。母親去世後,按照當地習俗,為老人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以報答養育之恩。兒女撕心裂肺,族人痛心疾首,村人掩面哭泣。前來弔唁和送行者,有鎮上的,有縣裏的,也有市上的,省城的。村人和十里八鄉趕來送行者更是人數眾多。大家無不為失去一位慈祥的老人而悲痛萬分。老人人緣極好。在老人的葬禮上,親不論遠近,人不分長幼,主動前來幫忙,村人有人出人,有力出力。送來牌匾、花圈無數,寄託了大家對老人的思念。葬禮莊嚴隆重。按照習俗,子女們舉行了二晝夜道場,為老人超度亡靈;請來了四班樂隊,為老人送行;孝子成排,三拜九叩,表達了子孫的悲痛之情。祭奠儀式上,長孫白寧懷着萬分悲痛,帶着對祖母的深厚感情,聲淚俱下,宣讀祭文,説出了兒孫的心聲,引起了大家的共鳴,現場悲聲動地,十分感人。在農村,如果對老人薄養厚葬是會遭人恥笑的;而厚養厚葬是令人敬佩的。白家對老母親生前孝順,去世後舉行厚葬,傳為佳話。母親入土為安後,為表達對父老鄉親的感謝,舉行了簡單的答謝儀式。長子白萬榮在代表孝子表達了對大家的感激之後,十分動情地説:“母親一生正直善良,慈悲為懷,雖沒有給我們留下萬貫家產,但給我們留下了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叮囑兄弟姐妹和子女,“要正直做人,孝敬老人,關心他人,以母親為榜樣,把白家家風發揚廣大”。

今天,老人要走了,在親人兒孫們的攙扶下,走出熟悉的、留下無數身影的院子,走過讓老人無限眷戀的麻地溝村,告別前來送葬的鄉鄰和兒孫們的朋友,留下一路純淨的陽光,留下啟迪後人的精神財富,留下讓後人永無盡期的緬懷和思念,走向天堂,走向自由,走向極樂!讓我們給這位慈祥的老人,可敬的母親祝福!祝老人一路走好!字幕:懿德如斯傳家久,風範同馨繼世長。

  公元二0一0年三月十三日 農曆庚寅年正月二十八

母親悼詞範文3

各位父老鄉親,各位親朋好友:

感謝你們踏着冰凝的積雪、冒着刺骨的寒風,親臨靈前,為我們的媽媽奠行。我受大哥委託,代表我全家人,向媽媽的神靈致悼詞。

從1996年起,媽媽患腦血管病,三次住院。今年十月,媽媽第三次犯病,住院後我們抱着百分之一的希望、百分之百的努力,終未挽救媽媽的生命。古歷20xx年臘月十七日巳時(10點30分),媽媽永遠告別了父親和兒女,撒手西去,享年六十六歲。

媽媽生於古歷一九四零年十一月十七日。幼年家境貧寒,衣食不保。經家祖父與外祖父握手相約,媽媽與父親訂了娃娃親。一xx二年春荒,家祖父去外祖父家説:“我家的人,我領走!”十二歲的媽媽被家祖父領回撫養。夏收之後,媽媽又被大舅父送到杏樹凹家中,安然度過了飢寒交迫的秋冬。一xx六年春,家中遷蓋新房,懂事的媽媽與已過世的姑母、南坡大伯母一道繞着鍋台,忙前忙後,受到村人好評。一xx七年,十七歲的媽媽與父親結婚。不久,家祖父即將櫃上鑰匙交給媽媽,説:“這個家你來當!”從此,媽媽成了張門的女頂樑柱。一xx八年,媽媽生下我大哥。此後,媽媽相繼生下我二哥、我大姐、我和我大妹、我小妹。可以説,媽媽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無償地奉獻給了自己的兒女。一九七四年、一九七五年,家族親戚多災多難。我們的祖父母、外祖母、小姨母相繼告別人間。這一連串的變故,給了媽媽精神以沉重的打擊。隨着兒女的長成,媽媽的身心健康才日漸恢復。一九八六年,媽媽隨父親農轉非。此後,長期住在縣城,大妹一直伺候在側,直到終老,又回到故里杏樹凹村。

媽媽前半生的勞苦,超出了常人的.想象。那是低標準的年代,父親常年在外工作,祖父母俱已年邁,全家千斤重擔落在了十七八歲的媽媽身上。那年月,家家靠工分吃飯,家中就媽媽一個女勞力,一年到頭,多半的日子要帶着沉重身子去上工。放工回家,既要伺候祖父母,又要經管一羣嗷嗷待哺的兒女。豬在叫,羊在叫,家裏家外、灶前灶後,都是幹不完的活。到地裏上糞,到溝裏擔水,到稠水河磨面,給豬割草,給羊墊圈。一有空閒就織布,天天深夜要紡線。嗡嗡的紡線聲把我們送入夢鄉,咔嚓的織布聲又把我們從夢鄉驚醒。我們家是缺糧户,為了補貼一家老小的口糧,媽媽冒着打擊投倒把活動的政治風險,把辛苦織成的布偷偷拿到集鎮上賣黑市,被市管會的人攆得東躲西藏。媽媽聽説四十里外的金山換糧划算,就帶着我大哥去販布,沒黑沒白,吃的是冷冷的苞谷面饃,喝的是討來的百家水,來去都要步行。媽媽自己捱過飢餓,所以絕不讓自己的兒女再挨飢餓!媽媽做到了!在我們的記憶裏,我們沒有捱過飢餓!

生育加勞苦,透支着媽媽的健康;一連串的災難,雪上加霜,使媽媽一度不堪重負,精神恍惚。媽媽動不動就生氣、罵人、發脾氣,就是這種重負所致。我們曾經不理解媽媽,一些親鄰也不理解媽媽,我們甚至數落過媽媽。雖然我們得到了媽媽的寬容,雖然我們終於理解了媽媽,還向媽媽盡了應盡的孝心,但面對媽媽的靈柩,我們仍然愧悔不已!能被自己的媽媽呵斥、責罵,是多麼幸運呵!可是媽呵,你還能醒來?你還能再罵一聲你的兒女嗎?唉,媽媽無言,只有放長聲哭,媽呵……

媽媽多半生爭強好勝,性格剛烈,心直口快,刀子嘴,豆腐心!她曾經與親戚鄉鄰有過這樣那樣的口角之爭,可她很少記仇,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絕無害人之心。她和北京我姨吵架後不歡而散,此後對北京我姨念念不忘。我們對大舅、小舅情意綿綿,那是因為媽媽對我們曾經殷殷教誨。提起早逝的小姨,媽媽總是長吁短歎。對小姨遺下的倆表妹王亞莉、王小莉,媽媽一直操心有加,逢年過節,杏樹凹演戲,媽媽總要把倆表妹叫到跟前。媽媽移住縣城後,總是念叨劉家寨我姑,我説我去看我姑,媽媽就高興。記得我給媽媽買了件外衣,媽媽捨不得穿,我去看我姑時,媽媽命我將外衣帶給了我姑。親戚不論誰到縣上,媽媽都高興。媽媽最盼村裏人去,誰去了總嘮個沒完。我每坐於媽媽膝前,她總愛講説杏樹凹的人和事。村裏老了人,她落淚;村裏誰病了,她擔憂;村裏誰結婚了,她高興。媽媽患病的最後一年裏,經常説她要回杏樹凹呀。看見窗外的樓房,她指説是樑上頭,是立坡明。不了鄉情,溢於言表;思鄉之情,何其殷殷!現在,她老人家終於如願以償,迴歸了故里,長眠在了杏樹凹的故土裏。

媽媽一生,是為他人活着,是為兒女活着。我大哥是頭生子,媽媽對大哥的用心最重。媽媽愛罵我二哥,可對我二哥最操心,吃的,穿的,總想着我二哥。媽媽最丟心不下的是我大姐。她老人家在世的時候,總念説:“蘆葉娃好長時間沒來了!”拳拳思女情,溢於言表。媽媽到縣上後,長期與大妹生活在一起,大妹伺候她老人家飲食起居無微不至,同時也蒙受過這樣那樣的委屈。媽媽能帶病延年到善終,多半的功勞要歸於大妹的殷勤孝心!媽媽最心疼的是小妹,後來得到最大安慰的也是小妹。小妹每回休假回縣伺候,臨走時媽媽總是拉着小妹的手不丟。如果説媽媽也偏心,媽媽最偏心的是她最不孝順的老三我。從小媽媽對我偏吃偏喝,出門總要帶着我。一九八四年秋,我回家看媽媽,正是雨後,路上、場上很難。媽媽給我炒了盤雞蛋,下了碗麪,面裏還窩着荷包蛋。我每次回縣,媽媽一看見我就去攤煎餅,因為我最愛吃煎餅。我能有今天,和媽媽的偏心偏愛是分不開的。和媽媽的愛相比,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我愧對媽媽的養育之恩!媽呀,你能原諒你的三兒嗎?

我們知道,世界上最寬容的是媽媽。我們相信媽媽在天之靈一定是欣慰的,因為她的每一位兒女都曾經以赤子之心侍奉自己的媽媽。媽媽每次住院,我大哥、我二哥、我大姐、倆妹總是爭着陪牀。媽媽彌留人間的日子裏,明知道天命難違,大姐卻把媽媽抱在懷裏不肯鬆手,媽呀媽呀地叫個不停。兒女的孝順使媽媽離去的時候帶着安祥的微笑。這成了我們姊妹六人最大的安慰!

此時此刻,面對媽媽的靈柩,我代表我們六位子女發願起誓:我們將把自己對媽媽的愛和懷念化為加倍的孝心,奉獻給我們忠厚的父親!我們知道:媽媽在天之靈最惦念的一定是父親。媽媽和父親結為夫婦之後忠誠相待,恩愛有加,相依為命。媽媽患病之後,父親的照顧殷殷周到。對媽媽,父親盡了為夫之道,這將是媽媽在天之靈最大的安慰!我們將牢記媽媽的牽掛,全心全意地伺奉父親,不讓他老人家受半點委屈。我們謹記!我們一定做到!

媽媽!媽媽!您還有什麼丟心不下的呢?至愛彌天,大悲漫地。“玉山披雪念慈容,藍田吐寒懷大恩。”天地有情,化雪成淚;天地有恩,故示祥瑞。踏着潔白的雪路,媽媽呵您走好!您不會寂寞的,因為您的左右都長眠着善鄰友舍,他們將和您長期相伴;您的兒女孫子都會常來看望您的,您就安息吧!

願媽媽大人含笑九天!

難見的媽呵!

農曆二零xx年臘月二十二日晚

標籤: 母親 悼詞 範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jiliyi/diaoci/2je29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