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國中作文 >初一作文 >

走進孔子的作文

走進孔子的作文

孔子是個偉人,那麼你瞭解孔子嗎,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5篇走進孔子的作文,歡迎大家閲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走進孔子的作文

作文一:走進孔子

我盼望以久的山東旅遊終於來到了,我興奮得那一天晚上都沒睡着。把所有的東西都給收拾好了,準備第二天的旅遊。

第二天早上到了,我懷着激動的心情上了車,大約做了8個多小時的車子,就來到了山東曲阜,來山東曲阜的人都要去看一看遠近聞名的孔廟,孔林,孔府。我們晚上在賓館住了下來。

這一天我們坐着車子,穿過了十幾道橋來到了孔府。剛剛進入孔府我就被眼前的景象給驚呆了:四處都是又粗又高的柏樹。這些柏樹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我看見一塊石碑上刻着幾行字:孔子是中國古代以為對後市影響至為深遠的偉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傑出的世界文化巨人。他所創立的以仁政德治為核心的儒家學説在中國以及朝鮮、日本、越南等亞洲國家被奉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他被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逝世雖然已經2400多年,但他的思想仍在中國乃至世界上發揮着作用。孔廟、孔林、孔府是2400多年來尊孔崇儒的結果,有着極為豐富的歷史內涵,是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吸引着越來越多的各國政治家、思想家、社會學家以及各界人士前來參觀瞻仰。

我們坐着光纜車來到了孔廟。孔廟共有建築100餘座460餘間,古建面積約1600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金元碑亭、明代奎文閣、杏壇、德佯天地坊等、清代重建的大成殿、寢殿等。最後的一座古建築是一個孔子廟,上面寫着萬世師表,斯文在茲。

我們又來到了孔林:孔林又稱至聖林,在曲阜城北門外,佔地3000畝,周圍磚砌林牆長達14裏,是孔子和他的後代子孫們的家族墓地。孔林內柏檜夾道,進入孔林要經過1200米的墓道,然後穿過石牌坊、石橋、甬道、到達孔子墓前。孔子的墳墓封土高6米,墓東是孔子之子孔鯉和他的孫子孔伋的墳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還存有石雕的華表、石人、石獸。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當時被封爵位的品級設置的,整個孔林延用2500年,內有墳冢十餘萬座。其延續時間之久,模葬之多,保存之完好,舉世罕見。

孔府,孔廟,孔林,就參觀完了,希望大家有時間也去看一看。

作文二:走近孔子

冬天將盡未盡,我走近孔子。

當車窗外向後跑走的建築有了春秋戰國時的味道,當小小的黃包車上都印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字眼時,我微笑,我走近了孔子,我對他的瞭解將不只是歷史課本上幾行枯燥的文字。

走近孔子,我走進了孔廟。自漢至清,代代皇帝都來祭拜他,為了他“為政以德”的告誡,為了他“苛政猛於虎也!”的感歎。唐宋元明清,數座不同時代的牌坊巍然而立,將我們從現代引到古代。錚琮古琴,千年古柏,我們走進了孔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心境。各代皇帝在此立的碑,文革時盡被銷燬,只完整地保留了兩塊。有人遺憾,有人咒罵,但他們毀掉的只是千年來壓在孔子身上的一些無謂的讚美和所謂“榮譽”,孔子周遊列國,一生未被認可,又怎麼會在乎這些?我想,孔子留給我們的是思想,是境界,而並非這些後人所刻的大石板。孔廟,原是孔子生前所居住的三間茅草屋的所在地,現在被各代君主所建地如此規模龐大,他去世後沒幾十年就開始年年有皇帝來祭拜,他的待遇甚至比皇帝還高。但想孔子一生清貧,周遊列國無數次被拒之門外,他的“仁”,他的“一介草民的思想”卻在他死後被發現,被無限度的昇華。

走近孔子,我走進孔府,這是孔子後代的居所。看着偌大的宅院,聽着孔子後代所享受的待遇和種種官銜,我思考,孔子留給後代的恐怕並不是他的思想和境界,只是待遇,只是享受。真正理解孔子思想的,世間能有幾人?半部《論語》便可治天下,對於孔子,我們永遠只能知其皮毛。然而孔子的思想已經名揚海外,多少發達國家一直沿用孔子的思想,多少金髮碧眼的外國人懷着虔誠的心來祭孔。作為中國人,我們為孔子而驕傲。多麼想在杏壇下,在桃李旁,席地而坐,聽孔子講學,講着一本又一本厚重的竹簡,講着他對世間的理解和夢想中路不拾遺、夜不閉户的“禮”的社會。

至此驚覺自己文筆的枯竭,對於孔子,我讀不懂,讀不完,自然也無法詮釋。我無法走進孔子,我只得走近孔子。

一本《論語》,一杯苦茗,不需于丹,也無需跋涉,便走近孔子了。

作文三:感悟《論語》,走近孔子

這個暑假,我仔細閲讀過了《論語》,這本書讓我瞭解到,孔子是我國最早的、也是最有影響的思想家、教育家,幾千年來,他成為我國封建社會所謂的聖人,賢者。他的《論語》讓我知道了做人的真諦,也讓我明白了學習的奧祕。

“仁”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它是“禮”的根本內容,是道德倫理觀念的基礎。仁者,愛人也,為人處事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要能以關愛他人的心態面對生活。《論語》中記載,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刃,則以學文。”只是孔子在教導學生們説:“同學們,任家要孝順父母,出門要平易近人,做事要謹慎。”其次,做人誠信十分重要。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説:一個人丟了誠信,他還有什麼值得可信的地方呢?人沒有了誠信,將寸步難行,所以,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這樣,我們才將會成為一個有誠信的人。

“禮”是孔子思想的保守方面。“周禮”是西周以來上層建築的集中體現,它是用來維護上下尊卑關係的。因此,孔子對春秋末期的“禮壞樂崩”抱着惋惜的態度,把破壞禮的行為看成是不可容忍的事情,所以“禮”就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在現代社會中,“禮”也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則,須順承。”意思是説:父母是我們的長輩,我們應尊敬她們,對她們的教育,我們應認真聆聽,保持着“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習慣。

“知”是孔子思想的精華,孔子不僅是偉大的思想家,而且是個偉大的教育家。他從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總結了許多有意義,很有啟發性的教育思想和獲得知識的方法。他提出反覆學習可以使人們的認識更加深入,從而獲得新的知識,“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説的就是這個道理,從中我也明白了,在學習和生活中,都要用於開闊出新的知識,使自己的學識更加豐富孔夫子的教育思想中還包括學習態度的問題。他認為學習的態度就應該是老老實實的,不懂就説不懂,努力學習,他説:“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他自己就是這樣,不恥下問,由於孔子抱着這樣的學習態度,他的知識在當時就比別人豐富。再有,孔子教學也比較注意“因材施教”。《論語·述而篇》記載,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説:不到他用心思考弄明白而不得其義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心裏想説而口裏不想説的時候,不去啟發他。交給他一個方面的東西,他卻不免、能由此推出其他三個方面,就讓它自己去想。孔子就是採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去推動學生思考問題的。

從《論語》中,可以學到許多做人學習的道理。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應該傳承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做一個正直,謙遜,與人為善的人。《論語》值得我們用一生去感悟,感悟孔子精深的大智慧。

作文四:走進孔子

二千五百年前,來自泰山山脈的北風吹動着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風中這位魯國的國公依舊一絲不苟,這種莊嚴在風動的夕陽中與相鄰的泰山輝映在一起,多少個斗轉星移後迎送着一個個朝陽。他就是萬世師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每一位偉人的誕生,都伴隨着天將降大任前的磨礪與洗禮。孔子的一生無疑是一次人世間的苦行。他出身於曾經的貴族,卻必須面對家族沒落的現實,他創造了以仁為本的思想,卻要應對爾虞我詐的世事。年少的貧困病未泯滅他遠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動搖他那不去的鬥志,晚年的離喪沒能阻擋他思想的昇華!他三十而立辦教育,開私塾,使貧困人民得以走進知識的殿堂,他“有教無類”的教學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知識傳播突破了出生,階級的鴻溝,他“因材施教”的理念是知識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使知識走進民間,面向大眾。是他讓中華民族成為了“全民有知”的民族,他這個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壯舉,是我們的民族的知識水平遠遠超越了當時任何以出生決定知識走向的民族,為中華民族若干年後各個盛世的騰飛積蓄了雄厚的知識力量。

這位慈祥的老人,不僅告訴他的學生以及他身後千千萬萬的華夏兒女,學習知識的目的,同時也交給了世人學習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夠治國經世,小的方面可以淨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義”和“禮”來闡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來傳播“仁”的觀念。學習方法上要“温故知新”,要“舉一反三”,在細微處體現出偉人不朽的智慧光輝!

不朽的思想總是與時俱進,孔子這位魯國的老人,這位為教育的實施,為正氣的傳播,為治國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奮鬥的偉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煥發着着耀眼的光芒,同時被時代賦予了新的含義。當今的世界“文明的衝突”隨處可見,局部的戰火瀰漫着硝煙,紛亂的動盪使生靈塗炭。我國國內因社會轉型而帶來的問題亦急需解決。當今的時代最需要什麼?需要“和諧”!而孔子的理想不正是貧富平均。重視民生的個守本分的和諧社會嗎?孔子説“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這與我國現階段追求的縮小貧富差距,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又是何等的契合!二千五百多年的時光彈指一揮,孔子的思想卻永立東方,並已走向世界!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為中華民族的教育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偉人

作文五:走近孔子

孔子是崇山,高峻巍峨,萬眾仰之;孔子是大海,博大深邃,百川歸之。《論語》是浩瀚無垠的宇宙,星光璀璨,給人以無窮的智慧源泉;《論語》是四季不同的風景,多姿多彩,讓人百讀不厭,流連忘返。

我讀《論語》就感到常讀常新。例如“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一句,青年時期讀之,覺得孔老夫子很好學,很快樂,很温和,是個好老頭。及至中年再讀,依然不變對老夫子的基本感覺,然而又多了幾分其他情愫,從老夫子那“老之將至”中感到了一絲秋意,體味到些許惋喟,有點悽美,引發了對生命價值的思考。

人生幾十年,説長則長,説短則短,可以是“長夜難明”,也可以是“白駒過隙”,全在自己。你人生目標堅定,日夜兼程,唯恐來日不多,你就會腳步匆匆,眨眼“賽程過半”。你年紀輕輕,暮氣沉沉,目光呆滯,袖手漫遊,年步“老成”,看破紅塵,就是隻給你三十年,你也覺得太長。

我們要學習孔子,他有理想,愛學習,有毅力,樂觀處事,熱情待人。這些又恰恰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稀缺的,也是年輕人最需要補充的“生命一號”。當然,中年人、老年人都應該好好學習孔子,多讀《論語》,向聖人靠攏。雖然做不了聖人,但心中常有聖人做伴,肯定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向聖人靠攏,沾點聖人靈氣,長此以往,口惠心香,肯定會慢慢將原來的“我”超越得很遠很遠。長期堅持,我們離聖人就會越來越近,與聖人一同前行,就會真切感受到聖人的思想,分享聖人的情感,品味聖人的境界和快樂。

標籤: 走進 孔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uozhongzuowen/chuyi/pmyd8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