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國中作文 >初一作文 >

走進初一的作文

走進初一的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走進初一的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走進初一的作文

走進初一的作文1

正值金秋九月,竹兒踏上了她的初中之旅。她是多麼的傷感啊!現在的她即將告別了小學,告別了依依相處六年的小夥伴,更重要的是,連她最親愛的王老師也要離開了她的生活,這其中包含着太多的情感。

天正慢慢地露出笑臉,伴隨着公雞的打鳴聲,她逐漸睜開朦朧的睡眼,摸一摸眼睛,拿起櫃枱上的鬧鐘,這一刻,笑容似乎凝固了,眼瞪得像熟透了的葡萄,驚慌失措地説:“完了,完了,起晚了,今天可是開學的第一天啊!”

焦急的她像一隻急躁的小猴子,急匆匆的吃過早飯,梳理頭髮,拎着一個書包,騎着自行車,向奔騰的駿馬似的直奔目的地。

她心想: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面對陌生的新同學,她該怎麼做?冷靜冷靜,竹兒,只要真誠地對待他人,就一定會收穫友情的喜悦。

想到這,她憨憨地笑了。

不知不覺,來到了學校。

停靠好自行車後,她大步流星地走進了校園,臉上露出了微笑,記得王老師曾經對她説過:“盡力把每一件事做好,就問心無愧了。”現在的她要有信心地面對初中的生涯,帶着滿腔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做一個好學生。

迎面讓她視覺感受最深刻的是一尊孔子的石像,她走過去,凝望着孔子,彎腰心裏默默地説:“初次見到孔先生,真高興!”

石像似乎晃動了,彷彿在説:“我也很高興見到你,竹兒。”

竹兒欣喜地笑了,笑時露出了一對大門牙,顯得有些可愛,她沿着跑道向四周望去,蒼天的樹木映入了她的眼簾,十分的茂盛,像一片耀眼的海洋,她帶給了竹兒新的希望,其實落葉是黃色的,但在晨曉眼裏,此刻就是春天,屬於她的春天,她眼中的春天的那麼的美好,生機勃勃,到處充滿了春天的氣息。

校園頓時變得熱鬧起來,大家都是為了不同的夢想而來,而在晨曉眼中,夢想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忽遠忽近,使她小小的腦袋不由自主地又犯嘀咕了。

走在堅實的土地上,竹兒總有一種陌生的感覺,初次來到,緊張的心情躍然紙上!只見有許許多多的同學向校園的一個入口紛至踏去她想:一定有什麼事情發生了,不如過去看看。

她像一個調皮的小猴子,抓耳撓腮想了一會兒,便跟着人羣而去。可她只感覺眼前一片模糊,可憐的竹兒啊!現在就帶上了眼鏡,瞧!這會兒沒帶上眼鏡什麼也瞧不見了。

她小心翼翼地拿出眼鏡,望了望122班,此時她又犯嘀咕起來了:老師長什麼樣子?脾氣好嗎?同學好嗎?”她幾乎把所能想到的事情又重新梳理了一遍,只差出發了,她勇敢地邁出了那一步,去追尋她的初中,一個奇妙無比的初中夢!

走進初一的作文2

自從軍訓以後,,我就步入了注重的學習階段;自從進入初中的學習大門,我就有一股從未有過,也從未經歷過的'感覺;自從接受知識以後,我就感覺什麼都變了。

走進中學,走進初一。環境變了;生活方式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變了;同學們熟悉的面孔,聲音也變了……一切都變了。

環境變了

昔日,我在小學上學我的那時,記得我們在黑暗破舊的平方中學習;在狹窄的學校中生活;在無任何自由的學校中學習。現在,學習環境有了巨大的變化。我們在明亮的,寬敞的教學樓中接受更廣泛的知識。初一的校園,中學的校園,到處都有五彩的,斑斕的,迷人的,鄰人留戀的鮮花;到處都有青青的草坪;到處都有粗壯的,高大的柏楊樹。

生活方式變了

我記得,在我上小學時,經常讓家人送我上學,,接我回家,中午在家中吃飯,晚上在暖炕上睡覺。可現在什麼都不同了。週末自己坐車到學校,週五自己坐車回家;三餐時自己在學校餐廳吃飯;晚上自習課後,學生在學校安置的宿舍休息。

同學變了

在小學,我最好的鐵哥們是非常頑皮,淘氣的,現在我的同學都懂事了,不像以前那麼頑皮了。曾經同學説話時的聲音是清脆悦耳的,可現在,他們和我的聲音都變得低沉,粗獷了。昔日,同學們的面孔是那麼熟悉,自從進入中學,進入初一,同學們的面孔是那麼陌生,好像從未謀面似的。

教學方式變了

小學那時,老師拿着基本教科書來給我們上課,可現在不同了,每一位老師都拿着筆記本給我們上課,在投影幕上觀看,在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可以在小組內熱情的討論。

教學內容變了

在我未進入初一之前,我聽到老師講的只是那些難寫的方塊字,是那些很形象的a,o,e,我們接受的知識量非常少。自從進入初一,我的感覺不同於以往了,老師交給我們講的內容難以理解,知識越來越廣泛,讓我感到初一的學習是相當的好。

走進初一,讓我們的感受非凡的待遇;走進初一,讓我們接受更廣泛的知識;走進初一,讓我們品味作家獨特的魅力吧!

不管怎麼説,走進初一,你總會感受到昔日的一切都變了,唯一沒變的就是你的姓名。

標籤: 初一 走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uozhongzuowen/chuyi/l8e4x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