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國中作文 >初三作文 >

清明節初三作文(精選9篇)

清明節初三作文(精選9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初三作文(精選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初三作文(精選9篇)

清明節初三作文1

清明掃墓寄託着對逝去親人滿滿的哀思。焚香燒紙錢、供奉許多祭品以及燃放鞭炮行祭拜禮等,是我國清明掃墓的習俗。

然而有許多新聞媒體播報了類似綠色掃墓的專題欄目,以此來告知那些過於浪費的掃墓者。看到欄目後我有一種深深的認同感。雖然我們是該好好祭奠,然而懷念親友的方式不只有這一種。我們可以通過多種多樣不浪費財物,不破壞環境的方式表達。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幾千年來,杜牧的這首詩似乎成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的唯一寫照。但是,我們家不以為然。早晨起牀,全家一致通過,去烏魯木齊市文廟,參加“春思.春頌”——清明祭頌詩會,祭奠親人。

文廟的“春思.春頌”——清明祭頌詩會,形式不具一格,凡是在文廟燒香緬懷祖先的人,都可以上台朗誦或表演。通過朗誦或表演,緬懷已逝的親人,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我們一家三口到達文廟,清明祭頌詩會已經開始。一位精神矍鑠的老者正在神情並茂演説山東快板。他自創的快板《鬼子來了》,是為了哀思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爸爸。精彩的山東快板,博得了陣陣掌聲。原來啊,他就是原新疆曲藝協會會長、新疆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馬爺爺。今天,通過清明祭頌詩會,祭奠親人亡靈,並通過自己的長詩,告訴遇難的親人,她生活得很好,她不是“賣火柴的小女孩”!所有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很多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都偷偷抹眼淚……受這種特殊氛圍的感染,我邀請了四位不相識的小朋友,年齡最小的才6歲,一起上台表演了《弟子規》朗誦,告訴我們已經死去的親人,幼小的我們沒有忘記你們,沒有忘記你們傳承下來的忠孝禮儀!在清明時節,我們很想念你們!

清明祭頌詩會,用現代科學文化形式,替代了封建迷信焚燒行為,即進行了文化交流,又祭奠了已逝的親人,更是給我們兒童的一堂意義深遠的歷史教育課!

清明節初三作文2

雨絲紛紛的清明節,最容易引起人心底的思念。這些思念也就如這絲絲飄雨,繾綣着一直饒在我們的心頭,揮之不去。

每年清明節裏,我最思念的是我的外婆。我記憶裏的外婆非常喜歡笑,笑起來的時候,眼睛眯眯的,嘴角彎彎的。當外婆還有力氣抱我的時候,時常都將我抱在懷裏。抱着我的外婆喜歡一邊拍着我的後背,一邊為我唱着歌謠。而我就這麼靜靜的躺在外婆的懷裏睡着了,從外婆嘴裏哼唱出來的歌謠,進入到了我的夢裏,帶着我的思緒一直飛到了很遠的遠方。那兒是外婆特意用歌聲為我編織出來的夢境,充滿着温暖與美好。

外婆對我的好,一直以來我都記在心裏。每年寒暑假我一到外婆家,外婆就會為我準備很多的東西,有我喜歡吃的零食,也有我最愛的玩具。甚至就連我牀頭那兒還特意為我做了一個布娃娃。外婆對我的好,全然不摻雜任何其他的感情,只是全心全意的想要對我好。

而如今,外婆去世已經幾年了。每到一年清明,我對外婆的思念就是最濃的。外婆走的那一年,那一天,也恰是一年的清明。有人説,外婆年紀大了,心裏也一直牽掛着外公,而那年的清明節是外公來接她了。這不過是眾多説法中的一種,也是我最為接受的一種。雖然我從小就沒有見過外公,但是我卻常常能從外婆的嘴裏聽到有關外公的故事。

年輕的時候,外婆與外公的感情就很好,他們之間的的感情可是身邊很多的親人,以及鄰居們都羨慕的'。只不過外公走的早,但堅強的外婆還是一個人撐起了整個家。

今年的清明節,我懷着一顆對外婆無比思念的心來到了她的墓地。我看着石碑上外婆的笑臉,我想着現在的外婆一定與外公在一起過得很開心。

清明節初三作文3

千縷萬縷的思念伴着清明節的細雨從天而降。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雨是清明最真的代表,雨亦是思念的載體,它載着千千萬萬的思念從天而降,雨落到土中,滲到土中深出,化作一滴滴甘露滋潤着地下人,那久旱的種子,那久旱的心。為他那久旱的心中萌上一顆思念的種子,讓他有百感孤獨的心長出一片綠野、讓他能與我們有着一絲一毫的牽掛,讓他心中有着一絲一縷的思念。

墳前的親人們固然是悲痛的,因為他們的親人離開他們而去,把他們的思念都帶上了天國。他們思念着墳前的人也曾抱怨過、但他們卻始終也不明白地下人也正思念着他們啊!不明白地下人的痛!雨一直下,一絲,兩絲,三絲,形成一滴滴冰冷的水滴痛滴在小草上,最終變成地下人那苦苦相思的淚水,那不是小草在流淚!是地下人在流淚啊!

這淚水晶瑩剔透,這淚水裏飽含着相思之苦。世上最悲的事情也莫過於此了。明明思念卻不能相見。帶下人的淚水仍不斷地流着,在地下匯成了一汪相思的苦水。這汪苦水衝破限制,分成無數條支流,流到他親人的身邊,流到他家的院子,流到了他的家裏,他的心中也有着無數的思念和牽掛呀!

在這無言的清明裏,雨成了他們的相思的工具藉着雨他們互相瞭解,藉着雨他們互相安慰。使彼此的心裏都能些許的安慰。使彼此的心裏都得到對方的思念。

那漫天飛舞的相思雨。將世間中的人和他們所相思的親人融會在同一片天地中、把整個世界沉沒在了思念之中。啊悲傷的清明!有誰能不被這思念雨所感化,被這場雨所洗禮的人,植物都顯得多麼的清晰,他們都顯出了自己內心最真魂!

正因為這場清明雨、把相思的人們都牽在了一起。

清明節初三作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天是清明節,我們一家人隨着這飄飄灑灑的春雨,來到了祖宗的墓地--老圩--馬鞍嶺。

雖説是來掃墓,可我對於我來説是一次踏青。一年當中,難得有踏青的機會。你瞧我,又蹦又跳的,活像個調皮的小精靈,哪來的“斷魂”呢?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郊遊機會呀!平時,我們家裏——學校,整天在那茫茫題海中奮戰,身心疲憊,多想放鬆一下,借清明掃墓,給大腦放個假,你説我能不快樂嗎?

從山下要走五六裏山路。咦!那是什麼?火紅火紅的,一簇簇,仔細一看,漫山遍野都有--映山紅。這裏的映山紅各式各樣:有深紅、有淺紅、有粉紅的……有的已經開得紅豔豔,甚是惹人喜愛;有的雖然是個小花苞,卻也不缺乏色彩,有着獨有的魅力。它們像是迎接我們,向我們露出了笑容。我禁不住誘惑,這兒採一枝,那兒採一束,不一會兒,我手上已經有數十朵花了!

走着走着,已經來到了祖宗的墳前,奶奶首先把墓上的雜草給割了,然後又燒香、祭祖……我們大家向祖宗跪拜之後,正想歇一歇,卻又被美景陶醉了。原來這裏是個山林,在這茂密的樹林中,“歌唱家”倏的一下,從這根樹枝飛到另一個樹枝,抖落了顆顆“珍珠”,愉快地跳着、唱着,或許因為“鳥鳴山更幽”的幽緣故吧,此時的山林發清幽了。

雨漸漸停了,太陽也出來了。時間不早了,我們也該回家了。我走了一會兒,忽然停下了腳伕步,被一片碧綠的湖水迷住了。一座座高聳的山峯像一個個巨人似的保衞着這美麗的“仙境”。一束陽光射在湖面上,碧綠的湖面蕩起點點金光,為平靜的湖面注了生機和活力。恐怕,這美景連作家也很難用文字來描述,畫家也無法用圖畫描繪。

此時此刻,在這美麗的山水之間,我想興奮地大喊一聲:“老圩,我愛你”。

清明節初三作文5

今天是清明節,這是一個祭拜我們去世親人的日子,也是踏青的好時節。

同學們都知道清明節要掃墓,可你知道該帶些什麼嗎?哈哈,猜不出來了吧,還是我來告訴你們吧。現代清明節掃墓時要帶鮮花,酒和水果,或者死者生前喜歡吃的食物。古時候在祭拜完之後,要把帶去的食物分着吃掉,這叫“吃福根”,“吃福根”能給大家帶來好福氣。清明節也叫寒食節,古代,在這一天不能生火,只能吃冷飯,所以大家要多運動,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因此清明節也是一個大力提倡體育鍛煉的節日,比如説盪鞦韆,還能放風箏,風箏有各式各樣的,有大雁的,有蜻蜓的,有鯊魚的……,真是漂亮極了!古人説:“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裏的紙鳶,説的是風箏。

清明節除了掃墓還能去踏青,能去河邊看花,有雪白的梨花,像一朵朵迎風綻放的雪花;有白裏透紅的杏花,杏花還沒有開放的時候,是粉紅的,開放了以後,彷彿有一朵白雲鑽了進去,就變成了粉白色的了;金黃的迎春花和油菜花則倒映在河裏,一羣羣的小魚在水裏自由自在地遊着,它們游到東,游到西,游過來游過去,彷彿一個個可愛的小精靈,隔着水光好奇地看着你,而你也恰好在出神地看着它們,彷彿是多年沒見的老朋友似的,有趣極了。

清明節也是種瓜,種豆和植樹的好時間,有一句諺語説的好:“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當你種下一棵小樹,讓它伴隨着你一起茁壯成長,該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種下一片綠蔭,收穫得可是無窮的樂趣啊。同學們,你不想試一試嗎?

啊!清明節的習俗真是豐富多采呀!

清明節初三作文6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也許就是我一年中最愛的節日吧。其實,我喜歡清明最重要的原因並不是給愛我疼我的老奶奶上墳,而是能夠與我敬佩的一個人,我最思念的一個人相聚一堂,互相談心。他,就是我的二爺爺。

二爺爺是同濟大學的教授年生於肥城,經受重重挫折後考上同濟大學,隨後到德國留學,回國後成為同濟大學的講師、副教授、教授、發明砂漿,再後來,也就是現在,他任同濟大學科技與工程學院院長。(具體見,不過那上面有些不全)

不用説,二爺爺一定很忙。但他很孝順,在老奶奶在世時,他會努力抽出一些時間回來看望老奶奶。如今,老奶奶去世了,他心中的痛是我們無法理解的。每逢清明,他就會抽出空來回來給老奶奶上墳的。並會給我買來巧克力,給爺爺買來茶葉。

記憶中最清楚的是今年清明。清明上午,二爺爺、爺爺、大伯、爸爸一起精心挑選了兩棵松樹,與一束花,並把它們裝在籃子裏。裏面有牡丹、康乃馨、玫瑰等一些不知名的花。

上墳時的情景大概是這樣的;二爺爺、爺爺、奶奶拿着貢品與種樹的工具,大伯、爸爸一人抱着一棵松樹,我與姐姐負責拿花籃。哇,好香的花啊。這不是一籃普通的花,這一一籃代表二爺爺對老奶奶孝心的花,每一片花瓣都凝聚了二爺爺對老奶奶的思念。

我們到了老奶奶的墳前,我們除去墳附近的雜草,種上樹,擺上花和貢品,燒紙錢,痛苦。二爺爺也哭了,但他沒有像別人一樣失聲痛哭,而是摘下眼鏡,站在一角,默默地流淚。唉,是啊,二爺爺又不是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唉。

他回上海前文我學習成績如何;“你的學習成績一定數一數二吧,呵呵,相信自己,你真棒。”數一數二,未免也太誇張了吧。前十名還差不多(共76人)。

“恩,我會努力的”我這樣對他回覆。我真的好捨不得他走,二爺爺,一路平安。二爺爺,別忘了您對我們説的;“暑假抽空回來陪我們爬泰山。”

清明節初三作文7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因此我們每年在這一天都要回老家掃墓。

為了迎接這天的到來,奶奶也早早的蒸好了雞蛋,殺好了雞,準備好了行李。為什麼要吃雞蛋呢?我問了奶奶,奶奶説:在掃墓的時候,我們要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上,象徵《脱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皆出人投地。因此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吃雞蛋就成了習俗。

在去掃墓的路上總有熱鬧的集市,大人們就會下車買鞭炮、冥錢、蠟燭、白酒、茶水。而我也會趁這時下車透透氣,路邊總會有各種美豔的鮮花,我也總會忍不住要摘花,我會拿那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車上的時間是那麼漫長,空氣悶悶的。終於來到了老家的房子。我們會在這裏休息30分鐘,爺爺會上二樓看去年養的蜜蜂有沒有乖乖聽話,我和弟弟們總喜歡跟在爺爺後面湊熱鬧,弟弟被調皮的蜜蜂蜇了幾個好像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鐘過去了,我們再次回到那個灼熱的車裏,開始了我們這次掃墓之旅。在這車裏顛簸了半天,我們來到了老祖宗的墳前。一下車,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像凝住了。整個世界好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但就算天氣再怎麼惡劣我仍然不會放棄祭祖的。因為我知道他們對我們的貢獻有多大,沒他們以前的努力奮鬥,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來到山上,到處上滿了雜草,爸爸和叔叔們負責除草,嬸嬸和奶奶就負責搞好貢品,爺爺負責擺放好鞭炮,而我們小孩子就負責燒香。

一切都搞好了就開始祭拜,我手上抓着大把的香分給每個人,每人6根。每個人都對這祖宗喃喃自語,而我則要祖宗保佑我考試順利。拜完後點炮了,爸爸叫我先帶弟弟們回到車上,怕鞭炮打到我們。而他們則離得遠遠的,用手捂着耳朵。等到炮聲全沒,我們還要等火都滅完了才走。

掃完墓的時候,天已黑了。摘了幾串香蕉我們就回家了。我們的掃墓之旅也完結了。回家的途中,因為一天的祭祖,我們都累了,在車上合上眼睛進入了夢鄉。

清明節初三作文8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00多年曆史。

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我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着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後是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説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初三作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杜牧寫的清明古詩。

今天是星期六,我父親一大早説:“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説:“誰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樣。”母親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父親一個字都不敢説了。

我們一家三口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剛開始放,我就躲到了父親母親的懷裏,連頭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父親説:“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麼好怕的。”母親説:“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説:“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個喜歡放鞭炮的人,可現在為什麼這麼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若的禍,那是我六歲的時候,我再玩的時候檢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聽啪的一聲,我的手被炸出了血,當時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鄰居看見了我這副得性,馬上告訴了我父親母親,我父親母親聽了害怕極了,連忙把我送到醫院裏包紮傷口,從那時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時候聽到鞭炮聲就怕了。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着父親母親的樣子,先鞠躬,再説些什麼話,我的父親母親在説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説:“我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這樣才對的起父母。“我知道我這樣只説説不做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實際行動起來。最後,我父親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裏,然後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説:“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着火嗎?”他們説:“當然怕啊!但只要小心點就行了。”

回到家中,父親拿出幾個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説:“我從來沒做過“清明果”,所以,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做的難吃很多。”我嚐了一口,我覺得不好吃,可是我還是吃了下去,因為我相信父親下次一定做得更好吃!因為沒個人都有自己的落點和高處。

標籤: 初三 精選 清明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uozhongzuowen/chusan/zddqx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