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國小作文 >小學生作文 >

關於小學作文6篇

關於小學作文6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小學作文6篇

小學作文 篇1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清晨,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活力;代表着新的開始;每一天的清晨都不一樣,每一季節時的清晨也不一樣。

春天的清晨是多彩的。早早的從家裏走出來,呼吸着新鮮空氣,欣賞着公園的美景,別有一番韻味。流水邊,垂柳照着鏡子,細心的打扮着自己,梳着一頭漂亮的長髮。花兒也不甘落後,爭奇鬥豔,爭先恐後地開放着,有皇后般高貴的玫瑰;有翩翩起舞的蘭花。春天的使者——迎春花……啊,春天的清晨真是多姿多彩!

夏天的清晨是清爽的。清晨,天剛剛亮,池塘邊的青蛙咕咕的叫着。天,還不是那麼熱,露珠在小草上閃爍着,像一顆顆晶瑩剔透的寶石。池塘裏,荷葉隨着微風輕輕搖晃着,晶瑩的露珠在荷葉盤中滾來滾去,猶如白玉珠。荷花千姿百態,有的含苞待放,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只開放了幾片花瓣,彷彿還想再打扮一番;有的完全綻開了,如大家閨秀,大方而矜持。夏天的清晨,清爽而美麗。

秋天的清晨是蕭瑟的。清晨,天矇矇亮,樹葉都枯黃了,漫步在小路上,秋風乍起,黃葉滾滾落在行人腳下,落在小路旁,絲毫不張揚,只是靜靜的,輕輕的。此情此景,給人帶來許多不同的感受,而我,感受到了秋的清晨的無限蕭瑟。

冬天的清晨是寒冷的,但這更能鍛鍊人的意志。清晨出門,北風呼呼刮過,颳得人臉生疼,使你恨不得把頭也縮進棉襖裏。但“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冬天的清晨使人更精神,更有力量。儘管冬天的清晨是寒冷的,但它將磨練你的意志力,使你更堅強。

一日之計在於晨,每一天的清晨都是有意義的,多姿多彩,讓我回味無窮。在清晨中,你體驗到了什麼?

小學作文 篇2

早上剛起牀,忽聽到哧啦哧啦的聲音從廚房裏傳來。我過去一看,原來是爸爸在一塊長方體狀的砂石上磨刀。

爸爸左手扶着砂石,右手緊握刀把兒,刀面幾乎是平放着,只是刀背兒微抬,刀刃一下一下從砂石橫劃過,很有節奏。他磨完一側,又磨另一側,還不時停留片刻,用拇指肚兒在刀刃上輕刮一遍,可能是試試磨得快不快。我忍不住好奇地問:“爸爸,你啥時候學會的磨刀啊?”見我悄悄來到跟前問話,爸爸並沒有正眼看我,仍然專注地颳着刀鋒,説:“我哪裏有時間學它,看見人家這樣磨的,就嘗試着來唄。”“你怎麼不把刀背抬高點,小心刀石碰着手啊。”“這你不懂,刀背抬得高,刀不但磨不鋒利,反而會磨‘啞巴’了。”“什麼,啞巴?”“就是不鋒利的意思。”我若有所悟,“那你這樣啥時候才能磨好呢?”“你知道關於磨刀的一句諺語嗎?”爸爸沒有正面回答我,突然反問我,這還真把我難住了,見我一時語塞,爸爸又進一步提醒我:“叫 ‘磨刀不誤砍柴工’啊!你別看磨刀耽誤時間,但磨完後再拿去砍柴,就輕鬆多了,也省時間,這就跟你寫作業之前先看一遍書上所講的內容再去做題的道理是一樣的。”

想不到爸爸竟拿磨刀的事教育起我來了,我感覺話頭不對,想趕快洗漱去,爸爸又喊住我:“好了,拿去試試吧。”我順從地把刀面衝淨,而後刀刃往蘋果上一擱,蘋果還真被壓出一道細細的印痕。

這刀磨與不磨就是不一樣,以後,我的學習也要多下這“磨刀”的功夫啊!

小學作文 篇3

小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但很多學生卻怕寫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不留心生活、不善於觀察、不會構思、不善表達所致。

寫作的素材來源於生活,只有通過觀察生活,學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內容才能充實。在實踐中筆者認為,最好的訓練方法就是用"問題"導向目標,即:根據作文訓練的過程,確定觀察的範圍、對象,再按照一定的順序和重點,精心設計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有意識地在觀察中尋根溯源,邊觀察邊思考,邊記錄,直到逐個弄清問題為止。有了這些問題作引導,學生會不知不覺地逐漸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掌握觀察要領,從而積累大量作文素材。這樣,寫起文章來就會下筆自有言,寫出來的文章就自然言之有物了。這就是教學的第一步觀察。

構思是培養學生的思維和發展能力的過程,是學習謀篇佈局的重要一步。有了觀察得來的資料,還不等於能寫出好文章,還必須通過巧妙的構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寫出好文章。但是,這對小學生來説實在不容易,因為這不僅是個"言之有序"的問題,而且還是個"言之有理"的問題,而古今中外,雖"文有規循"卻"文無定法"。不過,若根據小學生模仿性強的心理特徵,借用寫人、寫事和寫物的典型文章,將抽象難懂的作文知識化難為易,還是有辦法把學生引上構思之"路"的。比如,在訓練寫景時,可用《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作為範文,這篇文章結構總分總,先總寫小興安嶺,再分別敍述小興安嶺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結構分明,便於學生掌握。若訓練寫人,則引《愛迪生》一文先簡介典型事例塑造人,外表內心是性格,最後讚美品質點中心。

有了上述典型文章引路,待學生入門後,再適當進行靈活佈局的巧妙構思訓練。這一步訓練的指導思想是"先規矩而後巧妙",具體步驟是寫提綱或打腹稿。經過反覆的訓練,使學生逐步把握構思的一般規律,從而完成作文的構思。

同時,還要根據兒童思維發展的年齡特徵確定各年段不同的習作訓練形式。具體地説,教師可在低年級學生中以創造型的現象作文和童話體作文,來培養學生想象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

中年級學生以觀察作文為主。教師可着重安排對動物、自然景物、建築物以及人物的動作、對話、外貌等方面的素描訓練,讓學生獲得豐富而鮮明的感性表象,幫助他們從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篩選"出典型的表象,藉此培養觀察的目的性、條理性、精確性。從高年級開始,要以學生的抽象思維為培養重點。其習作訓練應該從觀察作文轉向有名確表達需要的實用型作文。教師可根據社會、家庭中人際交往的需要確定各種有趣的主題,讓學生寫目的明確的記敍文和説明文、各種應用文和讀書筆記,以培養學生歸納推理、演繹推理的技能和發散思維能力,培養思維的針對性、邏輯性、靈活性和獨創性。

對小學生來説,教師還要重視口頭和文字表達的訓練。它也是作文訓練的重點。要把話説明白,意思表達清楚,就要鼓勵學生,話該怎麼説就怎麼寫;要指導學生把話説通,把意思寫清楚。訓練的步驟是:先説再寫,寫後就讀,邊讀邊改。通過反覆訓練,學生定能把話説通,把意思表達清楚,把對象寫準。總之,在表達訓練中,將説寫結合,讀改結合,採用"説、寫、讀、改"的模式,訓練學生表達由通順明白到準確形象到生動,在反覆的錘鍊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能使學生初步達到"言之有文"。至此,通過作文

教學的觀察、構思和表達的訓練,學生寫出的作文也就有"序"、有"物"、有"理"、有"文"了。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作文教學既要培養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養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這兩種能力從一年級起就要注意培養。”如何培養小學生的作文能力,我認為要注重培養小學生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

要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必須從培養口頭表達能力做起,因為只有把話

説對、説好,才能寫出句子通順、條理清楚、內容具體的文章來。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處處重視引導學生説完整的話,然後由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發展——指導用詞造句,寫簡短的日記,再在引導學生把話寫具體、生動上下工夫。如用“鮮花”一詞讓學生造句,學生説:“花店裏鮮花很多,有百合、玫瑰、菊花、康乃馨。”我進一步啟發:“誰知道鮮花是什麼顏色的?”學生説:“花店裏鮮花很多,有潔白的百合,有火紅的玫瑰,有金黃的菊花,還有紫色的康乃馨。”我繼續啟發:“誰能把鮮花的`顏色比作小朋友穿的衣服説一説呢?”學生説:“花店裏鮮花很多,有穿白衣裳的百合,有套紅裝的玫瑰,有披黃褂的菊花,還有裹紫泡的康乃馨。”此外,我還經常進行擴詞、擴句、詞語的搭配,把句子補充完整等練習,使學生把話説得完整而又具體。

二、創造生活,豐富寫作素材,拓寬作文訓練空間

小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覺得最困難的是“無話可説”,他們的生活確實

有些單調,上學——放學——做作業——睡覺,有時,一些有趣的事、有意義的事也會從他們的身邊溜走,他們不懂收集,不知觀察,不會捕捉於是,當他們打開本子拿起筆時,腦子裏一片空白,這時他們就會產生畏難情緒。針對這種現象,我為學生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生活。

1、塗塗畫畫。塗塗畫畫是低年級小朋友非常喜歡做的事,把塗塗畫畫和

作文有機結合起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寫話前,我就引導學生先一起塗塗畫畫。如秋天歸來,我不急於讓學生説“秋遊”,而是讓他們拿出筆來畫“秋遊”,學生們一聽,都興致很高,拿出畫筆,聚精會神地畫起來。呵!畫出的內容還真不少,有的畫的是小朋友排隊去秋遊,有的畫的是公園裏金黃的菊花,黃蝶般飛舞的落葉,還有的畫的是動物園裏威武的雄獅,美麗的孔雀畫完了,我説:“誰能把你的畫給大家介紹一下?”一隻只小手舉得老高,學生爭先恐後地介紹説:“秋天到了,老師帶我們去秋遊,我們像小鳥一樣來到大自然,看到大地在秋風的催促下,換上了迷人的秋裝。那金黃的秋菊,正綻開笑臉歡迎秋天,那飛舞的樹葉,正在迎風起舞,在一望無垠的稻田上,稻子笑彎了腰,似乎在向秋風報告;我最大,我最壯。”就這樣,我找了一個畫得好的同學講給大家聽,其他同學的積極性也被激發起來,我因勢利導,讓他們寫下來,看誰寫得精彩。就這樣,便出現了一篇小小的作文。

2、精心安排各個節目。元旦、開個迎新會;春節,搞個慰問活動;元宵,做個好看的燈籠;三八節,給媽媽送份禮物;植樹節,去山坡上種植小樹;“六一”節,更是大做文章,節前,每人制定活動方案,節日,安排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節後,用筆寫一些自己的感受。在學雷鋒的日子裏,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向社會,在爭做好事中,出現的許多生動的事例,又成了作文的好材料,經過指導,學生又多了作文的機會。

三、從觀察入手,使學生言之有物

觀察是瞭解周圍事物的主要技能,也是積累作文素材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我經常利用課餘時間,組織觀察活動,讓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達出來,要求學生勤於觀察、善於觀察。我經常進行觀察系列練筆訓練,有計劃地指導學生用多次、多篇練筆,完整地寫某一方面的題材。如,寫“四季系列”,讓學生長期觀察、記錄,在不同的季節,寫出《春天,你終於回來了》、《七彩的夏天》、《秋天,收穫的季節》、《白雪飄飛的冬日》;“心態系列”,在細緻觀察、感受的基礎上寫《喜》、《怒》、《哀》、《樂》、《煩惱》、《激動》、《害怕》等,進行內心獨白。

五、重視作文批改

學生做一篇作文所花的力氣比抄詞寫句來得多。因此,抄詞寫句這一類作業用等第來評價的話,作文應該寫得更具體化一些。我通常用鼓勵性的話語把讚美留給學生,從不吝嗇把紅浪線多多地留在學生的作文本、週記本上,並讓學生朗讀老師的評語以及畫有紅浪線的好詞佳句。這樣,老師批改的作用充分顯現,學生從中收穫甚多。

提起作文,老師認為不好教,學生認為不好寫。特別是小學三年級的作文更令老師感到頭疼,學生感到害怕。這是因為三年級的學生剛剛練習寫作文,覺得無從下手,產生的恐懼心理。我教三年級學生習作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的,寫出來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避難就易,消除學生對習作的恐懼感。三年級的學生對習作感到很陌生,心裏非常害怕。我在教學生習作時不提“習作”二字,只要求學生把平時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或者是自己做的寫一寫,不給學生定條條框框,讓學生放開膽量

寫。

二、化難為易,減輕學生習作的心理負擔。我教學生的習作並不只在習作課上教,平時就要求學生圍繞每一組語文園地中的習作內容進行練筆。學生到習作時就感到輕鬆一些。比如:三年級語文上冊中第一次學生習作,要求學生寫自己的課餘生活。我從這一組課文教學開始時就佈置學生把當天的課餘活動寫下來,每天寫一件事,寫了以後讀給別人聽,讓別人幫助修改,大約經過兩週時間的練筆,到學生習作時,學生恍然大悟,原來我們平時是在練習寫作文啊!學生都認為習作並不難,也不感到害怕。學生嚐到平時練筆的滋味後,慢慢地養成了每天圍繞學的那組課文的習作內容寫片段、寫短文的習慣。由於平時加強了練習,到習作時

就輕鬆多了。

三、 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我在批改學生習作時不面面俱到,指出過多的錯誤,一次只指出一處比較容易修改的地方,讓學生修改。如果指出的問題多了,學生會無所適從,感到困難重重,產生畏難情緒,挫傷學生習作的積極性。比如:鍾袁媛同學寫的第一篇習作,內容是自己的課餘生活,她從放學一直寫到晚上睡覺,

完全是記流水帳。我沒有批評她,反而讚揚她的課餘生活非常豐富,要求她選擇其中的一件事情寫。她選擇了“餵雞”這件事情寫,習作中寫到雞“搶”着吃食,我又要求她把“搶”的情景寫清楚。經過幾次修改,第一篇作文終於寫成了。

四、 正面鼓勵,讓學生始終保持強勁的習作興趣。學生每天把習作練筆交給我檢查時,我總是滿臉笑容地説“寫得好”、“有進步”、“堅持天天寫”等一些鼓勵的話語,學生聽後,感到親切,心裏舒暢,覺得寫作文樂趣無窮,就喜歡上了習作練筆,我就引導説:“只要天天寫,你們的習作會越寫越好。”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xx年春季學期三年級語文期末考試時,我班學生的習作成績全是優秀,同學們看到自己的作文取得了這麼好的成績,習作的興趣更濃了。 我從習作教學中體會到:只要學生敢寫了,平時又喜歡寫,學生的習作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寫作教學要幫助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而我們的作文教學,只盯在幾本教材,或是作文書上,遠離了生活的源泉,以至於越來越陷入“死水”中。教師講的辛苦,學生寫得很難。那麼,如何教學作文便成為眾多老師的一大難題。 我們農村裏的孩子,活動範圍不大,住校的學生只在教室、寢室、食堂三點一線上活動,在這“一線”上度過一週的生活確實比較單調,而作文素材是來源於生活的,如何豐富學生的生活呢?我們作為教師就要想辦法將這一條線變粗,使之成為面、體。

教室這個點,受多學科和教學模式的限制,我們沒有辦法控制更多的時間,但課餘可操作的時間就多了。我們組織學生開展放風箏比賽,清明掃墓,慰問福利院老人,遠足,打一局乒乓球,開展一次運動會,板報比賽,歌詠賽,詩歌朗誦賽等活動。寢室這個點,讓學生結合手足口病感染預防,作到勤洗手洗腳,勤換洗衣服,勤掃地,勤通風,勤理髮,勤晾曬衣被毛巾,勤沖洗廁所等。 食堂這個點,做到文明有序排隊購飯菜,不浪費糧食,不亂潑剩飯菜,不用或少用一次性餐具,節約資源等。不住校的學生只有家庭和學校兩點一線了,在學校這個點只要和住校生一樣做。家庭這個點,要求學生做到進出家門和父母打招呼,回到家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務,自己的房間自己整理平時多與家長交流學校和路上的趣聞趣事。在往返學校的路上,除了注意安全,還要關心路邊的變化等, 總之,要想讓學生靈活運用素材,不僅要藉助多種手段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到生活實踐,從生活中吸取素養,還要認真學習,充分利用空閒時間博覽羣書,從書本上獲取豐富的詞彙和優美的語言。只有這樣我們的作文教學才能煥發活力.

小學作文 篇4

在我的童年記事本里記載着五彩繽紛的事件。

無憂無慮的童年,隨着時光漸漸流逝,已慢慢遠去。但只要我一想起童年哪一件充滿稚氣的事,我就由不得想笑。

那天晚上我在院子裏歇涼,突然我看見院子的牆角邊有一盆滿滿的水,裏面有一個圓圓的月亮,我喜出望外,連忙交了朋友小明、小剛,我悄悄的對他們説:“我家有個大月亮。"我才不信呢,你看月亮不是還好好的在天上待着嗎?咦,可是我家也有月亮,那也許是月亮媽媽的孩子吧,也許它太頑皮,被月亮媽媽給趕了下來。我天真的説嗯走,咋們現在去看看那傢伙,長的和月亮媽媽一樣。説完,我們便進了院。

走到院子裏果然還是有月亮的,我與小明、小剛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把月亮用臉盆反扣在一起,這樣月亮就跑不掉了,今晚太遲了,我們明天再研究。

第二天,我和小明到臉盆前,輕輕地掀開臉盆月亮不見了。小明怪我説,我把月亮藏了起來。一會兒媽媽過來給我們講了影子,我們才煥然大悟。

小學作文 篇5

今天媽媽不在家,我看到地板特別髒,於是決定把地拖一拖,給媽媽一個驚喜。

我先準備好了拖地工具:一把拖把,一個裝滿水的水桶和一副手套。我拿起了拖把,放在水桶裏,把拖把洗得特別的乾淨,又帶上手套把水擰乾,就開始拖地了。我用力地拖着,可是有一些髒東西怎麼都拖不掉,為了把髒東西去掉,我把去污劑拿了出來。我把它倒到拖把上,又拖了一遍,髒東西終於被清理掉了。拖完地,我鬆了一口氣,就坐在沙發上吃起水果

吃完了水果,我又低頭看了看地板面,不知道上面的水漬有沒有幹?我發現地板比之前更髒了。地板像一張大花臉,這是怎麼回事啊?我努力回憶媽媽拖地的情形,才發現原來是我沒有把拖鞋洗乾淨。之前媽媽拖地的時候都是先把拖鞋洗乾淨,然後再穿着乾淨鞋子拖地。對比後,我發現自己幹得不合格——我得重新拖。這個時候,我已經沒有力氣再拖地了。我心想,拖地這個活本來就是媽媽乾的,我為什麼要沒事兒找罪受。原本打算放棄,可我又想到,如果我把地拖乾淨,媽媽就不用拖了。這樣她能輕鬆些,於是我又認真幹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我終於把地拖乾淨了。然後我又把拖把洗乾淨,晾起來。拖把好像在對我説:“小主人,你把地拖得真乾淨!”看着乾淨的地板,我十分開心。

從拖地這件事上我知道了:做事不能半途而廢,只要堅持就會成功。

小學作文 篇6

這幾天海底王國出現了一件讓魚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海里竟然下起了垃圾雨!這垃圾雨可真是爭奇鬥豔,不計其數啊!有臭襪子、破皮鞋、塑料袋、肉骨頭、紙盒、酒瓶……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千姿百態啊!

一天,小魚莉莉起牀後,拉開窗簾,又下起了垃圾雨!莉莉抱怨道:“這垃圾雨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停呀!”她來到媽媽房裏,準備叫媽媽起牀。呀,不得了啦,媽媽因為吸入太多廢氣病倒了!莉莉像兔子一樣“飛遊”到藥店,那裏已是人山人海。莉莉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擠到收銀台前,付了錢它又去買了口罩和傘。戴上口罩它感覺舒服了不少;撐起傘,阻擋了不少垃圾雨,還算自由自在。

這時,新聞開始了,大家的目光不約而同地投向大屏幕:“各位觀眾!大家早上好!歡迎收看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下面我播報一個重要通知,連續幾天的垃圾雨給我國的空氣質量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請大家做好防毒工作,謝謝!”。

終於有一天,口罩,雨傘都沒用了,學校停課,單位休假,魚兒們都躲在家裏,不敢出門,以往美麗的魚王國變成了“魚間地獄”。

魚兒們在心底吶喊,人類請還我們一個温暖潔淨的家吧!

標籤: 小學 小學作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uoxiaozuowen/xiaoxuesheng/9xpm2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