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國小作文 >四年級作文 >

六一節四年級作文300字4篇

六一節四年級作文300字4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一節四年級作文300字4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六一節四年級作文300字4篇

六一節四年級作文300字 篇1

六一節的前日,超級忙的爸爸説請了半天假陪小人過節,於是媽媽着急忙慌的也擠了半天出來,因為想起去年次日幼兒園的畢業典禮上,一家三口淚流滿面,感慨萬千。本來的安排是,下午寫完作業和毛筆字,帶上爺爺奶奶去吃據説有很多甜點的自助餐。

中午12:30,爸爸回家了,他在電話裏給正在洗車的媽媽説,想利用小人寫作業的時間去買個禮物。媽媽説,沒問題呀。爸爸又接着説,買好禮物晚點回來接我們去吃飯,因為下午3點臨時有個會。媽媽無語。

下午4:30,爸爸短信告知,可能要晚點,讓我們先吃點墊底。媽媽回了一句:算了吧。

下午5:30,媽媽帶着小人出去自己找食。因為海媽媽沒準備晚飯,她還等着小人彙報吃了多少甜點呢。

晚上8:10,小人看好電視準備洗澡睡覺,她説,爸爸的禮物泡湯了。媽媽説不會的,早上起來就能看到。小人説,今天我在學校裏收到了禮物,爺爺也給了,姐姐家也給了,海媽媽也給了,可是我最想要的是爸爸答應買的小狗玩具呀。

凌晨1:00,爸爸回來了,他太累了,倒頭就睡了,睡前説了一句話:還好你們沒等我吃飯。

媽媽被吵醒了,想想這半天,領會到了“偷得浮生半日閒”。

六一節四年級作文300字 篇2

聽了我這個題目,你一定很好奇吧,那你就跟我走進田園之旅吧!

瞧!這是葡萄架,這裏的葡萄會在七、八月份的時候成熟,結成一串串的紫葡萄和綠葡萄,它們會跟隨着奧運的腳步,來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來。

葡萄原產於西亞,據説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由中亞經絲綢之路帶入我國的,歷史已經有兩千多年了。

有一句繞口令我想大家都知道: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沒想到我上網一查,它還真包含着科學道理。葡萄皮中富含營養成分,具有降血脂、抗血栓、預防動脈硬化、增強免疫能力、保護心腦血管等作用。另外,葡萄皮還有抗癌作用。吃葡萄真的不能吐皮呦!

大家看!我身後的'就是小麥,它們每一棵上只有二十多粒,卻需要經過犁地、耕種、鋤草、澆水、施肥、打藥、收割、晾曬、洗選、磨製等多道工序才變成我們能吃的麪粉。所以人們一定要珍惜糧食,這讓我想起了兩句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一節四年級作文300字 篇3

叮鈴鈴,叮鈴鈴,遊園活動開始了。遊戲內容,五花八門,每個教室都十分熱鬧。

首先來到四(4)教室,遊戲項目“一鼓作氣”。五根蠟燭,排列整齊,看你一氣能吹滅幾根?鼓鼓勁兒來到跟前,使勁一吹,火苗熄滅。忽然,一根重又燃起,裁判卻已寫上5分。哈哈哈,哈哈哈,帶着歡笑來到四(5)。

“頂氣球”是遊戲的題目,看誰最先頂至對面。一位成功,一位失敗,一位5分,一位2分。我的心情十分緊張,可以感覺蹦蹦的心跳。我一頂兩頂,氣球亂跑,眼看就要落地。用手一碰,扣了一分,老師給我打上4分。

氣喘吁吁來到四(6)班,“一鳴驚人”真嚇死人。“砰”的一聲,鑼響功成,萬分激動又得5分。眼前一黑,頭被蒙上,一步一步摸索前進。舉起一錘,沒有聲響,再次揮手,令人捧腹,最後竟得個“鴨蛋”。

戰戰兢兢來到四(7)班,“百發百中”更是難玩。一投不中,二投不中,“百發百中”成“百發不中”,裁判可憐,送我2分。拿着分卡,去領獎品,一顆、二顆,六顆甜糖。

遊園活動真有趣,成功失敗,全是甜味。

六一節四年級作文300字 篇4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六一兒童節,這一天是我們少年兒童自己的節日。同學們都穿上五顏六色的衣服,一張張笑臉映入眼簾,一串串銀鈴般的笑聲,響徹雲霄,校園裏彩旗迎風飄揚,好一派節日的氣氛。

上午八點左右,煉化公司電影院鼓樂齊鳴,小學生邁着輕快的步伐走進電影院,整個電影院充滿了喜慶的節日色彩。煉化小學的全體師生正在這裏隆重舉行六一文藝匯演。在慶祝活動上,學校師生表演了一台精彩紛呈的節目,有小品、情景劇、樂器合奏、家庭才藝展示等,精彩的演出嬴得了陣陣掌聲。同學們的舞蹈、韻律操表演就像一隻只的歡樂小鳥翩翩起舞,充滿生機、熱情奔放。器樂展示,那優美的聲音,讓台下的觀眾們聽得津津有味。相聲《瞧,他倆》、校園情景劇《二話西遊》更是讓人捧腹大笑,回味無窮。大合唱《乘着歌聲的翅膀》把匯演的氣氛推向高潮,那雄壯嘹亮的旋律迴盪在劇院的上空。

表演結束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經入不息,久久不願離去。這個六一兒童節過得真愉快,沒有煩惱,只有快樂,讓我終生難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uoxiaozuowen/sinianji/ypen73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