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國小作文 >六年級作文 >

小學六年級清明節徵文600字(通用10篇)

小學六年級清明節徵文600字(通用10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寫徵文的經歷,對徵文很是熟悉吧,徵文要求文面整潔乾淨,書寫端正美觀,字體清晰規範,標點準確無誤。一篇什麼樣的徵文才能稱之為優秀徵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六年級清明節徵文(通用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六年級清明節徵文600字(通用10篇)

小學六年級清明節徵文1

不知不覺間清明已到來。天,忽然放晴了。抬看清明的陽光,有些莫名的暖。這個城市,總讓人摸不清季節的來去。在想,今天,是否也應該牽掛着某些人?

記憶裏,有他,就總有那株木棉,他就像是那株木棉,守護着只屬於他的春天。

恍惚間,他已經離開我們十年有多。細想他留下的就只剩下那副瘦弱的面容,若非看會從前的照片,還真難用散落的記憶碎片拼砌會他的輪廓。

很久沒想起他了,好像已習慣了他的不存在。每當看到他的照片,已覺得相中人不再是當年熟悉,親切的他了。往日的點滴漸漸泛起漣漪···他很嚴格,總是用這套準則來要求我,但他也很寵我,幾乎都順着我的心意。有時候他很固執,會因為一些小事而大動干戈,但有時候他也很開明,別人難以接受的事情,他可以坦然面對。還記得他走的那天,我看到的是他剩下一個軀殼的身體被推進熊熊焰火時安詳的面容,那種旁人難以理解的寧靜,大概是我們人生終點站的專屬品吧?!

那都已經是五年前的事了,現在一切都已物是人非。我們的愉悦,他無法分享,我們的悲傷,他無法分擔。只有一個被夕陽拉得長長的影子流連在我們身旁。

“那些山真美!”妹妹興奮地説。

我扭過頭看看,車窗外是一片葱葱郁郁的綠,頗讓人心曠神怡。重重疊疊的葉子像一道翡翠,為天空的盡頭鑲上了一道綠邊,幽深的山林像是呢喃着密語,讓人倍感窺意。

驀然,一樹木棉映入眼簾,殷紅的星星點點椏杈於偉岸的樹幹中。

“我們來看你了!”

小學六年級清明節徵文2

清明節是放假的。我們全家乘着車子去鄉下,為逝去的親人掃墓。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的天空該是灰濛濛飄着些雨絲的,正如大人們虔誠而肅穆的神情。而今年好像格外的清澈澄明,該是為着“灑脱天地間”的孩子出遊踏青吧!

鄉村四月是沒遮沒擋的綠着。麥苗、蠶豆、野草……就像一羣孩子撒開兩腿肆意奔跑着。溝渠邊,田壟間,哪怕背對着太陽的小河岸,只要有泥土的地方就或深或淺地綠着。這綠不知要蔓延到哪兒,一路穿行,總覺五臟六腑也變成綠的了。

綠中鋪開的是金燦燦的菜花。指甲大的小花卻明亮得耀你的眼。一壟壟,一塊塊,一片片……它們肩並着肩,手挽着手聯袂演繹着四月的歌。不經意中,我的衣服,臉頰已與這淡黃的花粉相映成趣了!

這次出行的主要任務該是掃墓了。我們每到一處先人的墳前,過程是差不多的。先是爺爺將象徵着追思的紅紙剪成波浪狀,夾在小蘆柴棒裏,插在墳前。然後燒紙,我們相繼磕頭。爺,我就想:多燒點吧,雖然我沒有見過你們,但你們是我的祖先,就應該讓你們生活得更富足!

最後,爺説,這些紙灰墳墓裏的祖先會收到,並在他們的世界當着錢用的。看着隨風翻飛的紙灰我們來到外公的墳前,一個我四歲時就離開我們的老人。清瘦的臉龐,微笑的眼神,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記憶裏。外公看到我常常大聲地笑,生怕別人不知道他的外孫來了,最喜歡將我高高地舉起,用硬硬的胡茬扎我。可如今,外公您在哪裏呢?您的外孫已經長大了,我燒的紙灰您真的能收到嗎?想着,想着,眼淚不覺流了出來,我認認真真,畢恭畢敬地磕了個頭……

家鄉的清明節,綠着,黃着,一如心底的哀思無邊地延伸着……

小學六年級清明節徵文3

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朝詩人杜牧寫的一首關於清明節的詩。清明節是24節氣之一,是一個傳統的民俗節日。每當到清明節時,人們都會去掃墓踏青植樹等。一提起清明節還得從介子推的故事説起。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向跟着,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要給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願意做,已經揹着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説,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十分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麪粉和着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小學六年級清明節徵文4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詩人曾是這樣的讚美清明。是啊,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又到了一年中的清明節。

路邊,那茁壯的小樹露出了新芽,鮮豔的小花也是那樣的晶瑩欲滴,觸碰即破。冬天過去了,一切美好的事物彷彿在這個初春出現。雖有微微細雨,但絲毫沒有寒冷的感覺,反倒增添了一份霧裏看花的朦朧美。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春日,帶着對姥姥的懷念,我和家人們踏上了回鄉掃墓的路。

來到了姥姥的墓前,雖然依舊下着小雨,可是身邊的一切充滿了勃勃生機。在姥姥的墓周圍,冒出新芽的雜草開始生長,僅僅一年時間沒有來到這裏,那生命力頑強的小草有的已經很長了。

我們在姥姥的墳上掛上了壽球,色彩鮮豔的壽球為這稍顯單調的墓上增添了幾分色彩。爸爸準備好了打火機,點上了香燭,將它插在濕潤的泥土裏。火苗開始隨風舞動,鞭炮響起,震徹雲霄,在山谷迴盪。

我們跪在姥姥的墳前,姥姥慈祥的樣子在腦海浮現,在我的記憶當中,姥姥每次看我們永遠是面露微笑。彷彿世間一切的憂愁煩惱與她無關,看到姥姥,所有煩心事都拋到了九宵之外。她常會摸着我的頭,輕聲説:好好的,快快長大!

我和妹妹一起磕頭,爸爸在一旁輕聲的彙報一家人一年來的收穫,告訴在天之靈的姥姥家人都平安快樂。我也在心中默默許下了自已的願望,裏面有對姥姥的感恩,也有自己新年打算。這時,一個小炮炸了一下,爸爸告訴我,看,大家的心願姥姥已經知道了,她通過這種方式來告訴我們,祝大家的夢想都能成真。

微風細雨中,幾隻雨後春筍悄悄地從土裏鑽了出來,又是一個清明節,誰説清明只是一個讓人懷念的季節?它是一個詩意的季節,更是一個充滿生機和希望的季節!

小學六年級清明節徵文5

清明,一個很傳統的節日,一個歷來受中國人重視的節日,也許是到上海來的這七年以來,沒有過過清明,或者是每次都在清明去烈士碑掃墓,使清明在我的潛意識中失去了本質上的意義。

在清明前幾天聽同學説着要去鄉下掃墓時,我心裏就很難過。一種抑制不住的哀傷在我心頭蔓延。直到早上路過橋邊,看到東邊那塊墓地上,青葱掩映不住來往的人潮,一些私家車安靜的停在路邊,暗示着他們特地而來。沒有預兆的,那種疼痛蔓到我的指尖,我的淚很衝動地想要滑出眼眶。

不論怎樣,這些人做的事,這些每個人分內的事,我一輩子都不能做。從舉家遷徙後。外婆、小姨,還有祖祖輩輩葬在老家泥土裏的親人,如今,都已被無情的水淹沒,蕩然無存。

我至今無法忘記臨走時的情景,那些跪在墳堆前悲痛的哭聲,多少淚灑在墳前。當我們燒完紙錢,拔完墳堆上的雜草,擦淨碑上的污泥時,多少人倔強的趴在墳前不肯離去。要知道素以土葬的家鄉,屍骨無存,是多大的忌諱。而對於我們這些人來説,又是何等的罪過?一些哭昏的老者,他們的內心是何等的悲悵,他們又會遭到多少良心的譴責?

也許土葬的家鄉風俗就註定了三峽人要歷經許多內心的掙扎。

“每逢清明倍思親”,多少的移民想要祭祀先祖,磕頭燒香,可現在只是奢望。三峽那給多少人帶去福利的水,卻沖垮了那裏人曾今的家園,祖輩的墳塋,更沖垮了多少人那份思鄉的情愫。

多少人渴望回到家鄉,再回到他們的身旁,深切的叫聲已故的親人。

可是我們已經沒有家鄉,那裏沒有了我們的立足之地和棲身之所,更沒有能實現我們掃墓願望的地方。

思念是一種病,潛伏期是你擁有之時,發作期使你失去之日。

清明時節雨紛紛,思鄉之人慾斷魂。

小學六年級清明節徵文6

今天,是清明節,清明節有祭祀祖先修墳掃墓的風俗習慣,可是我卻不一樣,我在家裏做清明餅,清明餅是一種令人風味的小吃,有家庭主婦們早早地割來嫩綠的田青,煮熟後並用石灰混合,以便去掉田青中的苦澀尾味,到時候和米粉中攪捏做成餅。清明餅呈三角形,所以又叫三折(角)餅。清明分青稞和白錁,青錁的餡多用芝麻紅塘,咬上一口又香又甜,白錁的餡多用鹹菜豆腐,舔的吃膩了再吃上只鹹的自然食慾大增。

開始做青明餅了,我燒了一鍋水,把採來洗盡的艾草到入鍋中,在滾燙的鍋中,身披白絨的艾草翻滾跳躍着,沒多久,它就搖身一變換上了碧綠的新裝。撈出艾草,揉成小團,擠出水分,展碎後的同米粉混均,做成半乾半濕的麪糰。麪糰如青花瓷器的表面,艾草就是白色背景的綠色花紋。準備餡料,甜的是紅塘,鹹的是鹹菜筍肉末。最後一小部做青明餅了。

我看着奶奶把麪糰被分成一小塊一小塊,放在手中隨意一按,即刻變成薄圓餅,中間放上餡,手再一捏一按,一個青明餅下放上一片葉子就成了。我也像奶奶做的過程一樣可是做好的薄園餅四方裂的裂,破的破,好不容易做好的一個青明餅結果是餅不像餅,而且有的地方破了一個小洞洞像被老鼠啃過的一樣,奶奶教給我把餡料弄下一點補到上面就行了,我照着我第一個做的,做了十幾個雖然很難看但是我覺的肯定很好吃,奶奶把青明餅蒸了幾十分鐘,剛剛出鍋,我就迫不及待地衝了上去,揭開一看,鍋內一片葱翠欲滴。油光光的冒着熱氣,真讓人口饞,吃上一口味道美極了。

今年的清明節我過的十分愉快!

小學六年級清明節徵文7

還下着如絲如毛的細雨,新生的葉上像抹了層油,使葉片晶瑩透亮。

又是清明,又是小雨,看着那雨,從天而降。嚐嚐,好像還略帶鹹味,難道這是先人們的感動之淚?

我帶着疑惑跟隨着長輩們走着,不久就來到了奶奶的墳前。新生的樹木圍繞在她身邊,那又是年輕的一代。四周靜靜的,只剩下細雨的沙沙。

帶着思念,我們與長眠於地下的先人進行心靈對話數秒,隨後伯伯説話了:“我們都來看您了,給您掃墓來了!”伯伯很激動,好像真見到了奶奶,又聽到了那曾經最動聽的聲音——母親的呼喚。

他慢慢地蹲下,眼角露出了一滴濁淚。他點燃了三炷香,輕輕的,緩緩地插進了泥土。無言的淚無聲地劃過他的臉頰,它送去了思念,祝福,折射着曾經的一幕幕普通的回影。

撿完了春天的殘葉,我們匯在一起點燃了火種。爺爺,伯伯、姑姑、爸爸,我們拿着天國的鈔票,捎進火裏,捎去祝福與思念。

那一份份糊包上的名字,曾經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人生苦短,生死之別。那曾經歲月中的一幕幕被我們看的'太過平常,不懂得體會其中的真情,待到失去才懊悔。

望望上面的樹葉,再過些日子也會長大、成熟、飄落;人也經過童年、青年、壯年、老年。人一代代的延續,最後化作的只是一把泥土。走過一生,平凡一生,錯過一生。但人僅此一生,似乎該為這世界留下些什麼。是得,不僅是為世間留下一塊墓碑,更該留下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火滅了,人散了,又只留下一塊冰冷的墓碑。而墓裏的靈魂卻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我知道,日後我也會化為一把泥土,一塊墓碑。而我的靈魂,我的思想,我的品質將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那麼,這一生!我就不枉走過!

小學六年級清明節徵文8

俗話説:“清明時節雨紛紛。”可這次清明節不但一絲雨都沒下,而且老天爺彷彿故意跟我們作對似得,天氣格外悶熱,鄉下的麥苗似乎蔫了許多。原本的生機勃勃,原本的嫩綠,青綠,漸漸打了黃,這是極其缺水的階段。

恰巧,放了一天的清明假,再加上原本的兩天星期天,有了拯救麥苗的時間,爸爸帶着我踏上了回老家的旅程。

中午終於抵達了目的地,下了車看見媽媽來接我們了,她鞋子上有點幹泥巴,褲子上濕透了。顯然,媽媽正在給麥苗澆水,知道我們回來,來不及換衣服,就來接我們了。媽媽説:“現在正是給麥苗澆水的時候,非常緊,一口井被三四家佔着,”爸爸也加快了速度,回到家換了身舊衣服,就和媽媽直奔麥地了。

姐姐和我呆在家裏,一看錶十點了,再往外瞅瞅,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在等待中,我們漸漸入睡了。不知到了什麼時候,爸媽回來了,早上天剛亮,他們又出去了。

……

眼到了中午,爸爸和媽媽回來了,他們又是一身泥,這次上下衣都濕了,鞋子更是濕的厲害,我和姐姐急忙幫爸爸脱下鞋子,呀!濕鞋子可真難脱,我一下子坐在了地上,我們都笑了起來。爸爸的襪子也濕了,我去把爸爸的濕襪子洗了洗,濕鞋子重新刷了刷。媽媽也是累極了,為了讓媽媽歇會兒,姐姐去做了飯。媽媽説:“有兩個女兒真好,幫我們洗衣服、做飯。”聽了,我心裏頓時温暖起來,那時可真幸福,真希望時間在那一刻定格,我們的家永遠幸福下去。爸爸媽媽都欣慰的笑了。

原本沉寂的清明節,這次格外温馨。

小學六年級清明節徵文9

朱自清在《匆匆》中寫道:“燕子飛到南方去了,有在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就是人死了卻無法再回來,親愛的xx,在這冰冷的墓裏,您一個人長眠在這太久太久……

有時我感覺我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如此遙遠,我的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不讓侄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清明節曾有過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沒有xx的清明節就連天都灰濛濛的。無休無止的綿綿細雨讓我悲從心起。寒風啊,請你告訴斷腸人,那樣疼愛侄女的xx為什麼就再也不回來了?

在以前,爸爸媽媽工作非常忙,都不在我身邊陪我。您就陪在孤獨的我身邊。我的童年因您而美麗、快樂。

透過那濛濛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滿山的小草還是那麼嫩綠,油菜花盛開了,還有那五顏六色的野花寂寞地開放着。這一切都讓我感到親切極了。景物依舊,xx您卻早已不在了。畫面再次重現,蔚藍的天空下,一個小女生握着風箏的線軸,歡快地跑着。那個緊隨其後的慈祥婦人不正是xx嗎,她的臉色為何這樣蒼白,為什麼不停下休息,我明白她是捨不得。

畫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生在婦女那嘮嘮叨叨的話語中,小女生知道了清明節,清明果,僅此而已。可是粗心的小女生,你怎麼沒有看出xx眼中的憂傷,老婦人是在用最後的力量延長着小女生的快樂。最後就無奈地離開人世。

xx您走了,在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長大了。也終於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xx您卻再也回不來了,而陪我度過的卻是那長長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小學六年級清明節徵文10

欲清明,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笑還顰,最斷腸。

——題記

淡粉色的紫葉李開滿了墳墓周圍。遠望,如同大片紫雲在微風中搖曳着,有一種説不出的冷美,清新脱俗。

我與家人來到墳前,望着周圍被風吹出的紫葉李花雨,我拾起一瓣,端詳良久,驀地想起獨愛紫葉李的太奶奶。不覺想問一句,您在天堂過得還好嗎?

是有多久沒有再見到您了呢?距離上一次啊……我驚異,竟快五年了,五年足以改變一個人,我已不似當年的幼稚。而您呢,您可安好?

俯身,親吻一瓣馨香,憶起那年,您牽着我的小手,在麥地邊放風箏,風箏線斷了,落在了那棵紫葉李上。我急了,不停地跺腳,您淺笑,搬來了梯子,替我將風箏取下來。我欣喜地拿着風箏,卻忘卻了您因為年老而摔倒的場景。您的愛我感受到了,卻不知如何報答。您如春雨,而我恰似紫葉李,沒有您的滋潤,我怎能成長?

許是看我出神已久,表姐不禁喊我,這才回過神來。大家做着簡單而又不可缺少的準備工作,清除墓旁雜草,把老人生前愛吃的點心供在墳前,燒着紙幣,排除鞠躬,輪到我時,淚水已溢出眼眶。

仰頭,沐浴着花瓣雨,腦海裏全是您的笑臉。無論何時何地、何年何月,您都是淺笑着的,您就像長不大的孩童。達。芬奇為蒙娜麗莎的微笑而傾倒,而您,則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不禁轉過頭,苦笑的對錶姐説:““思念是會呼吸的病”這話好對啊,這思念已在我心中深深地紮了根。”

回眸,望着墓碑。我淺笑,忍着悲傷、忍着不捨,重重地磕了頭,離開了。

紫葉李紛芳,渲染着春天。春風如歌,唱盡春愁。清明,這時節,永留心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uoxiaozuowen/liunianji/glpmz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