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國小作文 >二年級作文 >

小學生五四徵文:五四運動的意義

小學生五四徵文:五四運動的意義

1919年前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羣眾愛國運動,是20世紀初中國歷史上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事件。五四運動對20世紀中國的政治、文化、思想乃至社會生活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小學生五四徵文:五四運動的意義

一、歷史定位:五四運動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鬥爭的繼續和發展,將近代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鬥爭推向了新的階段。

五四運動表現出的反帝徹底性,是以前歷次鬥爭所不具備的。在此以前,中國人為挽救民族危亡,掀起過太平天國、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大規模的反抗鬥爭。這些鬥爭要麼將主要目標集中於反對封建勢力;要麼缺乏必要的反帝鬥爭的策略,對帝國主義本質認識不清,盲目排外。五四時期,中國人的民族意識覺醒。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後,中國人一度對帝國主義抱有的幻想破滅了。五四運動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內懲國賊、外爭國權”口號,把鬥爭的矛頭直接指向近代中國的兩大敵人——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

五四運動表現出來的徹底反封建性,首先體現在將鬥爭目標指向封建勢力的總代表——北洋軍閥政府,指向那些出賣民族利益的賣國賊。廣大青年學生和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及部分資產階級,聯合行動,不畏反動政府的威脅和鎮壓,表現了一種不達目標決不罷休的`決心。其次還表現在對封建主義的猛烈抨擊和對民主科學精神的追求上。在封建主義根深蒂固的國度裏,能夠以無畏的革命氣概,大聲呼喊“民主、自由、平等”的口號,真是破天荒的壯舉。

二、五四精神:以民主與科學為核心的五四精神,是一種愛國主義的革命精神,一面不朽的光輝旗幟,它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追求進步和光明。

愛國主義是五四運動最豐厚的精神底藴。五四運動集中體現了近代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並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五四時期所倡導的民主,是泛指民主觀念和民主精神,是一種與封建倫理道德和專制制度相對立的革命精神。

五四運動最重要的貢獻,就是以徹底的批判精神從思想上動搖了封建統治,促進了人們思想的空前解放。在“德先生”、“賽先生”旗幟引導下的徹底的反封建鬥爭,與戊戌和辛亥時期的反封建相比,旗幟更加鮮明,內容更加豐富。正如毛澤東所説:“五四運動所進行的文化革命則是徹底地反對封建文化的運動,自有中國歷史以來,還沒有過這樣偉大而徹底的文化革命。當時以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為文化革命的兩大旗幟,立下了汗馬功勞。

三、繼往開來:五四運動將先進青年追求和探索救國救民真理的歷程推向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直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和先進人們對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一部中國近代史,是中國先進分子學習西方、追求進步、不斷探尋救國救民真理的過程。但是,無論是康、樑的變法維新運動,還是辛亥革命,都沒有能夠拯救中華民族於水火。五四運動宣告了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的開始。五四以後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改造中國”的呼聲。先進的分子經過介紹、研究、比較、爭論、實驗,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道路。早在五四前夜,李大釗就第一個在中國大地上舉起了馬克思主義大旗。五四以後,被譽為這個運動“總司令”的陳獨秀也宣佈自己站到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之下。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新青年》在1919年出版了馬克思研究專號新文化運動的主要活動基地、五四愛國運動的發祥地北京大學同樣成了馬克思主義者的活動基地。

五四運動中,年輕的中國工人階級第一次以獨立姿態登上歷史舞台,在運動後期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促進了運動的擴大和深入。正是由於工人階級的參加,使五四運動跳出了單純的學生運動的範圍,迫使北洋政府很快釋放被捕學生、罷免三個賣國賊、迫使北洋政府拒籤巴黎和約,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更為重要的是,在五四運動中湧現出的一批具有進步思想的知識分子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並開始自覺地到工人羣眾中宣傳馬克思主義,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這樣,馬克思主義通過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的中間橋樑作用,與工人運動相結合。正是這種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總之,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它標誌着中國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掀開了近代中國爭取民族解放和民族振興偉大斗爭的序幕。五四運動昭示人們,反帝反封建是民族救亡的必由之路;愛國、進步、民主和科學,是民族復興的精神支柱;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標誌着中國革命發展的新方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uoxiaozuowen/ernianji/898o4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