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公德作文 >美德作文 >

傳承美德作文10篇

傳承美德作文10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承美德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承美德作文10篇

傳承美德作文 篇1

弘揚中華美德,這幾個字,從記事開始,就一直環繞在我耳邊,也一直被我記在心裏。可是,慢慢長大,接觸得更多,懂得更多,看到得卻更多的是人間的醜惡,一次次的事件讓我失望。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那麼多的美德,那麼現在,這些美德都去了哪兒呢?直到今天,我讀到了這本書,讓我重新燃起了希望。

在危急時刻推開學生的張麗莉,忍着巨痛完成剎車工作而拯救了幾十條生命的吳斌,在地震中將孩子護在懷中的母親——這些人,讓我又再次看到了中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美德,熠熠發光。

其實,看了這麼多故事,受了這麼多感動,流了這麼多淚,我也想做些什麼,來創造自己的感動,為弘揚中華美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不過,我無法做得那麼“驚天動地”,也沒有那樣的機會。那麼,在以後的生活中,我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經常在公交車上,看着擁擠的人流,看到那些老人顫顫巍巍地扶着扶手,而他們旁邊,那些年輕人就心安理得的坐在旁邊的座位上,一臉茫然。那麼,在這種時候,我會起身把他扶到自己的座位上,附帶一個微笑。

經常看到乾淨的街道上,出現一引起不和諧的垃圾,多少人從它們旁邊走過都視而不見,那麼這時候,我會走過去,彎腰將它拾起,放進垃圾桶裏。不管有沒有人知道,這樣做,只為不愧於心。

經常回到家,看到疲憊的家人,而自己,正舒服地坐着,這樣的時候,實在無法再繼續無動於衷,站起來,遞上一杯熱茶,幫忙掃掃地,做做飯,就能讓家人感到無比舒心。

仔細想想,自己要做的事原來這麼多,可以做的事原來這麼多……

一個微笑,一句話,一個細小的動作,都可以改變很多,都可以給世界帶來新的希望。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禮儀之邦,傳承了幾千年的美德卻在科技逐漸發達的今天有些沉寂,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還是有人把它們放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中,從一件件小事做起,就播下美德的種子,定會開出美麗的花朵,裝扮我們更美好的生活!

傳承美德作文 篇2

説到“家風”,我首先想到了我的父親,我父親是一位農村中學教師,做了一輩子的會計工作,退休已經十七年了,但父親的一些口頭禪時常回響在我的耳畔,父親的為人處事時常浮現在我的眼前。

記得在八十年代末,我父親擔任學區會計工作時,各學校經常有人帶着禮物找到我父親想着打通關係。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因為來人帶點特產和煙酒什麼的,這雖然在當時算是貴重的禮物,但父親堅決不收別人的東西,他們推來推去,最終父親很生氣地翻臉把來人推出門外。並且還要説“該辦的事一定辦,如果送禮該辦的那就不能辦了。” 我的父親在這方面很早就用行動告訴我:不要輕易接受別人的吃請,不要欠別人的人情。作為我們普通人,欠人情總是要還的,而作為“有本事”的人,吃人、拿人的必然嘴軟,要為人家辦事,違犯國家的規定。所以,為人處世,最好行得端,坐得正。從小父親就言傳身教,讓我們做事認認真真,從從容容;做人堂堂正正,清清白白。

父親經常説的“吃虧是福。”他要求我學會忍讓,灌輸我吃虧是福。 記得我小的時候,和同伴、同學在一起玩耍,因為我長得比較瘦弱,經常遭人欺負,被人打哭回家,他從來不像人家的父親那樣“護犢子”,反而把我訓斥一番,問我為什麼捱打,不管怨我不怨我,他都會説,愛“打仗”的,離他們遠一點。惹不起,你躲不起嗎。對你好的要和他們好好玩。不要因為東西和人家搶,要學會忍讓。學校有什麼活動,他都讓我積極參加,需要出力的,他告誡我,不要玩奸耍滑頭,多幹點活是累不死的。他常説的一句話是:“人奸沒飯吃,狗奸沒屎吃”。還告誡我,不要貪小便宜,事情往往是貪小便宜吃大虧。虧就是給人吃的。老天爺有一本賬,你吃虧了給你記上,等吃多了,他就會給你一個好機會,叫你明白吃虧就是福。所以,我的為人可以説是不奸不壞,為人實在,沒有彎彎繞。

父親一生善良,雖然母親去逝得早,家境貧寒,但當別人需要幫助時,父親都會盡心盡力去幫助他人,而且從不求回報。父親經常説:“知足常樂”,“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遇事多讓讓, 不與別人攀比,每天要有平和的心態管好自己,做好事情,相信自己擁有的就是最好的。

我們四兄妹常回家聚聚,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就是説説工作,説説生活,説説孩子。一般是説着説着就引起了父親的回憶,就會舉例子説説他工作那時的事。 有許多例子真的聽了多少遍了,我們也能靜靜地聽他講完。父親行得端正,活得坦然。工作的事情雖然都過去多少年了,但那時,那景,那人,那事,父親講得繪聲繪色。我們都能感受到父親作為自己因為工作時期的投入和清白而自豪,作為父親因為看到子女生活的幸福和工作的小成就而欣慰。父親就是我們的一本書,父親的好好做人,認真做事,公私分明,是耳濡目染的傳承。因為受父親的影響,所以我們兄妹四人從小都不會貪小便宜,也不會上當受騙,現在都家庭和睦,生活幸福。我想這也許就得益於我們家的家風。

歲月如歌,親情無限。有父親的地方就是家,家中的故事永遠也講不完。回憶生活中的碎片,回放一個個那些逝去歲月中的小鏡頭,我漸漸梳理出了我們的家風是什麼---那就是正直、寬容與善良。父親用寬廣的胸懷,陽光的心態,認真工作的態度詮釋了正直、寬容與善良的美好,並把這種美好品德傳遞給我們,他用言行教導我們做正直善良的人。感謝父親,擁有正直善良的美好品質,讓我在工作中收穫了更多的純淨和充實,讓我感受到生活中更多的快樂和滿足!

傳承美德作文 篇3

相信每一個人都希望每天一走出去,看見的是乾淨的街道,聞到的是路邊鮮花的芬芳。但是,在這美麗的環境背後需要的不僅僅是清潔工人的努力,而更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文明的行為習慣。

文明行為是日常中的小細節,都不容忽視。就像你隨地丟了一張指甲大小的紙張在地上,隨手摺斷了一根小樹枝在手上把玩,又或者是你因為心情的煩躁與人交談時隨口罵的一句髒話。雖然這些都是一件小事情,但往往會讓別人對你的這種行為留下一個粗魯的印象,被認為是一個沒有文明修養的人。

或許很多人認為,光靠一個人去履行着文明的義務有什麼用?其實並非無用,這需要你的堅持。也許你覺得自己一個人的力量不夠強大,但你的一次行動會吸引眾多人關注的目光,你的一個倡議會得到眾多人積極的響應。或許也有人認為文明,只是單單的不講粗話,不隨地吐痰,丟垃圾,不破壞公物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便是一個文明人了。其實這只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了,還遠遠不足於稱為文明人。

“文明”的真正的含義到底是什麼呢?它是你看到地上的一塊垃圾而彎腰拾起丟進垃圾桶的表現,是你遇到親朋好友一個簡單的點頭微笑,是你碰到教師同學的一聲問候語,是你請教別人問題時真心的一句感謝語,是你不小心撞到別人不含糊敷衍的一聲抱歉,是即使心情煩躁也忍住不罵粗話的文明行為舉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與人相處時大多時候都是通過言語談吐去交流,去溝通。俗話説“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有時候就是因為一句話就能給予他人很大的安慰,鼓勵他人加油不要灰心,即使處於寒冷的冬季也能感到暖意,但當你的一句不悦耳的話,如一把利劍,對他人造成心靈上的創傷,就算即使處於炎熱的酷暑,也會讓人感到陣陣的寒意襲來。

所以,當話語還未出口時要先思考下是否傷害到他人,可以委婉一點地告訴對方,既不會毀了自己的形象也不會造成兩個人之間的隔閡。言語談吐文明,也是美德之一。

文明,它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文化修養,雖然渺小,但人人都實踐起來,那麼帶給社會的影響一定不小。為了明天你我都生活在美麗乾淨綠化的環境下,一起攜手共創文明吧。劉備曾説:“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不要因為一件小事情而不做,更不要因為一件小惡事而縱容自己去犯錯。

我們要做一個文明的人,傳遞一份正能量,讓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做一個有文化修養,行為舉止,言語談吐都文明的人。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兒女應將這份文明美德傳承下去。讓我們攜手共創文明,打造更美麗更文明更美好的明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做有文化修養的文明人。

傳承美德作文 篇4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題記

文明是相對於愚昧、野蠻而言的。恩格斯曾説“文明是實踐的事情,是社會的素質。”350萬年前,人類誕生,人猿揖別。地球上有了人類,就有了人類文明上的歷史。人類文明的建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一過程既包含了人類體質的進化,也包含了人類的心性,精神和思想情感的不斷豐富、充實、積澱。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她以自己的勤勞、勇敢和智慧創造了獨具特色的中華文明,為人類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華文明是我們共同的驕傲,共有的財富,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跡”。

我是一個普通的90後,許多人認為我們這一代缺乏理想和信仰的一代,但其實我們是有夢想的,是有信仰的。我們也知道文明美德,並且它將由我們傳承。在我的心中,文明美德是感恩、誠信……

最陽光的生命

曾經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經多少次折斷過翅膀,如今我已不在感到彷徨,我想超越這平凡的生活,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想處理在彩虹之巔,就想穿行璀璨的星河,擁有超越平凡的力量。”他是一個平凡的男生——黃舸。在他七歲時被確診為先天性肌營養不良。他的生命最多在18歲時就會結束。但他卻並不感到害怕和難過。而是和父親一起踏上了尋找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們。因為沒有錢,父子倆坐的是一輛三輪摩托車。就是抱着這感恩的信念,支持真他們走過了82個城市,行程13000多公里,向30多位當年給他們匯款治病的恩人當面道了謝。“坐着父親開的三輪摩托車,到好心人的家門口親自説聲謝謝,送上一束鮮花表達我深深的謝意,是我最大的心願。”黃舸在20xx年帶着笑離開了。他把他的眼角膜捐獻給社會上有需要的人,代替他繼續欣賞這個美好的世界。雖然他走了,但他的精神卻留在了我們心中。感恩,就是用自己的心去感謝別人。

誠信

松柏不會因為幾次雨雪的侵襲而背棄它對大地常青的諾言。

江河不會因為幾次乾旱的肆虐而違背它對大海永恆的約定。

山川不會因為一點龜裂的傷痕而收回它對草木堅守的承諾。

現在的我門正面臨着中考的挑戰,父母説這是我們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老師説這是我們的一個分叉點。我其實也是知道的這是一次很重要的考試,看到妒忌如山的作業和背不完的知識,真的壓力很大。雖然我不知道為什幺中考,但是我知道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要想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我們必須去努力。因為我想一個人承諾過我一定會實現自己的理想,所以無論會有多麼艱難,無論會付出多少,我都會去做,因為這是一個承諾。我認為誠信就是答應別人的事,不論有多麼艱難,都會努力去實現自己的承諾。

傳承

感恩、誠信、尊重、禮貌、自強、勤學…。。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的文明美德,這些是一直陪伴我們成長的指路明燈,而現在這些將由我們傳承併發揚光大。如果你要問為什麼,那麼我會告訴你,因為“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文明美德,由我傳承!

傳承美德作文 篇5

悠悠華夏源遠流長,風流人物燦若繁星。回望我們中華民族那些有傑出貢獻的人,無不都擁有良好的家風。或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顯家富是司馬光的家風;“踏踏實實地本分做人”那是周恩來的家風;“精忠報國”則是岳飛的家風。

那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呢?就是一個孝字。

記得小時候回老家過年,爺爺總會給我講“黃香温席”、“卧冰求鯉”、“子路借米”的故事,也會教我讀《三字經》、《弟子規》......還記得在那年的某個午後,年幼好動的我老老實實地坐在老家的火爐旁,一邊聽爺爺講故事,一邊跟着爺爺搖頭晃腦、咿咿呀呀地讀書。現在想來,那應該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我家的家風是什麼。

爸爸常説:“長輩養我小,我要養他們老。”天下唯有“孝敬”、“助人”不能等,因為過了,別人就不再需要了。每每得知家中老人身體有些不適時,爸爸媽媽也總是第一時間送他們到醫院檢查,直到康復。

我的媽媽雖然是江西人,但並不喜歡吃辣,可她對奶奶做的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爸爸現在還經常講起奶奶給媽媽做飯的故事。那是媽媽第一次見奶奶,奶奶做了一桌子的菜,放了好多好多辣椒,媽媽咬着牙吃下,辣的嘴都紅了,胃也不舒服,可奶奶以為媽媽喜歡吃,以後就經常給她做。一吃就是幾年,直吃得媽媽哭笑不得,也把我媽的口味徹底改變了。現在呀,我媽吃飯那就是“無辣不歡”了!

我在這樣一個充滿孝道的家庭氛圍中長大,耳濡目染間也深受大家的影響,決定做一個孝順的孩子。我經常攙扶着爺爺、奶奶散步,為他們端茶倒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次回去,我都靠着爺爺坐下,聽他講故事。爺爺總是眯縫着眼,拉着我手,説着:“玥玥,我給你講一個爺爺小時候的故事......”雖然這個故事我已經聽了無數次了,但我還是像第一次聽爺爺講故事那樣全神貫注,那樣充滿好奇。

家風如春雨一般,潤物無聲;家風如春風一般,潛入心田。“百善孝為先”的家風已經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一道道永不消失的印記。盡孝道,講傳承,讓我們崇德向善,爭做美德少年;讓我們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弘揚社會正能量;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我們身邊落地生根!

傳承美德作文 篇6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看了《舟山羣島新區首屆中華傳統大講堂》,讓我受益匪淺。

張發教授主要從監獄、社會、家庭等幾個方面講述了傳承美德對我們重要性。他舉例在監獄的服刑人員,因自己一念之差,走上了對社會危害的犯罪之路,事後醒悟 :如果自己能傳承美德,守住自已的道德底線,也不會危害於社會,也不會失去今天的自由之身了。一個人要成才,首先要學會做人。張發教授深入淺出地闡述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弟子規》,它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燈,指引我們怎樣去做一個合格的人,交怎樣的朋友,怎樣處理好周圍的人際關係等。

我在 報紙上曾多次看到這樣報道,因父母離異,孩子缺少應有家庭教育,缺失父母的疼愛,導致孩子性格偏激古怪,從而走上了犯罪之路,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從小到大,爸爸媽媽就教育我要做個有孝心的孩子,他們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們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噓寒問暖,有什麼好吃的總要留一些給他們,有時因為工作忙,不能常去看望,但總會打個電話過去問候。他們的一言一行我都看在眼裏,慢慢地,“孝”這一美德已在我心底生根發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只要父母言傳身教,孩子就會以大人為榜樣, 在長期的薰陶之下,孩子就能傳承到父母的美德,所以,美德是可以傳承的!社會大家庭,和諧靠大家。讓我們一起傳承中華民族美德,做一個精神富有的新區人。

傳承美德作文 篇7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着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藴,當然優良的傳統美德也是不可缺少的。這些中華美德需要永久的傳承下去,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髓。

我們要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就要先從一件件小事做起,比如説:在學校向老師鞠躬問好,主動撿起學校裏的垃圾,與同學團結,主動幫助他人等等。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中華民族以“崇尚道德”和“禮義之邦”而著稱於世界民族之林。愛國、誠信、厚仁、重義、敬親、貴和、求新、好學、勤儉、奉公等道德要求,經過數千年的不斷陶冶、實踐和發展,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極其重視“精神生活”、“道德人格”、“崇高境界”、“理想信念”、“誠實守信”在人的生活中的導向功能,這對於克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些目光短淺、低級庸俗、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等腐朽思想來説,有很強的針對性。對於中華民族的這些傳統道德,只要我們能夠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吸取其精華、批判其糟粕,傳承其美德,拋棄其侷限,併力求在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賦予其新的社會主義的時代精神,就一定能夠成為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提高廣大人民羣眾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於公民道德建設的發展,有助於“以德治國”的實施。

傳承中華美德,培養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時代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方面。按照傳統道德基本內容,把傳統美德分為愛國、明智、持節、自強、誠信、知恥、改過、厚仁、貴和、敦親、重義、尚勇、好學、審勢、求新、勤儉、奉公、務實等18個部分,比較全面系統地反映了傳統美德的各個方面,本着少而精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選擇了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格言”,這對於加強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陶冶他們的道德品質,進一步推動公民道德建設、加強以德治國,培養民族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説:“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遠。”然而,在這所謂的道義背後,在一樁樁英雄事蹟之中,始終有一個千年不變的精神內容存在,這便是—傳統精神文化。

當前,培育和弘揚傳統文化,首先要培育與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知難而進、艱苦奮鬥、自強不息、清正廉潔、永不自滿,樂於奉獻等的民族精神,不落於時代而不斷髮展;不囿於陳規而勇於創新;不敢於驕傲而奮發向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振興中華的民

族精神。今天的偉大變革和新的偉大實踐,正是孕育新的傳統文化最佳時期,我們要抓住機遇,反覆提煉,不斷總結,為民族傳統文化的寶庫增光添彩,這既是民族發展的攻堅戰,又是民族精神前進的光輝點。

仰望中華世紀的聖火我們感到中華民族正閃耀着我們民族特有的堅忍不拔,不畏艱難的偉大精神。而且,正是這種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國從落魄中重新崛起,並再次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作為祖國後代的我們,所要做的是同先輩們一樣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繫起來,真正地做到: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立志報效祖國。這不但是每個中華兒女實現自己人生價值根本途徑,更是祖國對我們的要求。讓我們一起為中華傳統文化這顆長壽樹澆水、施肥吧.

傳承美德作文 篇8

誦讀彷彿是一場播種,讓經典的種子永駐心間;誦讀猶如是一次旅行,臨清風,對朗月,登山泛水,意酣歌,在不經意間用美德的溪流澆灌心田;誦讀又好似一種享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誦讀讓人生變得如此愜意,我不得不喜歡上誦讀。

中國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華夏文明底藴深厚,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典著作經久不衰。經典誦讀是讓我們瞭解歷史文化的重要環節。從幼兒時期便朗朗上口的《三字經》、《弟子規》,那時雖不解其意,但卻能脱口而出。隨着時間的推移,我慢慢明白那些字字句句裏所藴含的人生哲理;從老師講的如歌如畫的唐詩宋詞中,我領略到了楓橋的鐘聲,大漠的孤煙;從最近在讀的《水滸》《三國》中,感受到了剛勁端莊的英雄豪氣。那一篇篇膾炙人口的經典佳作,宛如夏日的遍野鮮花,散發着馥郁的芬芳;猶如夏日的漫天繁星,閃爍着奪目的光彩,給予我們無限的知識,會讓我們受益終生。

就説我最近在讀的《三國演義》吧!這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説,作者通過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錯綜複雜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演繹了三國時期各種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忠義與奸佞的衝突、豪傑與奸雄的較量、謀略與武力的鬥爭,一場場刀光劍影的生死悲歡,一幅幅風雲變幻的歷史畫卷,給我們留下了品味不盡的美談佳話。

“禮義仁智信”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文明的源泉。《三國演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我喜歡作品中刻畫的那些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的人,如周瑜就有“大丈夫處世,從事與人,不能立功建業,甘與腐物同盡,真可愧也”的豪言;趙雲也有“雖年邁,尚有廉頗之勇、馬援之雄”的壯心;劉備教導他的兒子時,曾説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人生哲理,諸葛亮也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名句。三國的英雄就是奮鬥進取的英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典範。這些話語中所體現出來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足以體現經典誦讀的巨大影響力,進而告訴我們誦讀經典的重要性。

《三國演義》中那些精彩生動的故事,也深受我的喜愛:《桃園三結義》讓我明白團結就是力量,同學之間要互相友愛,真心對待;《三顧茅廬》讓我見識到劉備不厭其煩的毅力,讓我深刻的認識到要想做成一件事是不容易的,必須要有耐心,知難而進,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書中還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像“三英戰呂布”“過五關,斬六將”“草船借箭”“空城計”等等,這些故事能讓我們真切的體會到古典文學的無窮魅力。

《三國演義》是我百看不厭的一本書,幼兒時期我讀的是連環畫版的《三國演義》,那時吸引我的是被誇張了的人物形象;大一點讀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這時吸引我的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現在我是四年級的學生了,再讀原著《三國演義》,這部宏篇著作,又帶給我耳目一新的感受。

“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閲讀經典,從我做起,讓我們從經典著作中,感受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美德。

傳承美德作文 篇9

人人都會老,但是尊老也是每個人的義務。在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五千年以來,敬老是不可或缺的。

我們的爺爺奶奶把自己寶貴的青春獻給了祖國,他們任勞任怨,為了祖國的建設與發展奮力工作,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如今他們老了,不能工作了,我們應該關心他們,照顧他們。

古時候,有一個叫黃香,九歲時就以才華而聞名。不過,更令人驚訝的是他的孝心冬天的夜晚,寒氣逼人,黃香讀書到深夜,父親叫他早些休息,他卻鑽進了父親的被窩。父親問他幹什麼,他説:“冬夜十分寒冷,我為您温一温牀,好讓您休息呀!”黃香多麼孝敬自己的父親啊!

在家裏,老人總是先想到我們,再想到自己,所以,我們做事前應該先想到老人,再想到自己。

“老吾老及人之老”,我們不僅要尊重家裏的老人,還要尊重別人的老人。我時常看到這樣的場景:一位年過半百、步履瞞珊的老人上了公交車,一羣人佔着位置卻視而不見,老人只能等待;老婆婆過馬路,因為行動緩慢,已經亮了紅燈,卻依然踉踉蹌蹌地前進,開車的年輕人不耐煩了,開了窗破口大罵,直按喇叭,老婆婆聽了,更加着急,汗流滿面,跌跌撞撞。其實,敬老離我們並不遙遠,不需要你幫老人打掃衞生,洗衣拖地。有時候,一個微笑、一聲問候、公交車上讓讓位,過馬路時等一等,都能讓老人感到温暖。不要抱怨,因為他們的現在,也許就是你的將來。

老人擁有豐富的閲歷,知識淵博,我們應該多想老人請教。大家一起行動起來,敬老、助老、愛老,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傳承美德作文 篇10

中國是一個古老而神祕的國度,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在歷史長河中,中國向來以“禮儀之邦”着稱,而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我們是民族的希望,我們更有責任傳承和發揚我們優秀的民族文化。

從古至今,青少年人才輩出,古代就有融四歲,能讓梨。到了現代,更是有獨自照顧癱瘓養母十二年的孟佩傑,在他們的身上,我彷彿看到了中華文化的縮影。他門的心都是最美的。孟佩傑照顧一個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養母十二年,十二年,難以想象十二年中她上如何用她稚嫩的肩膀撐起這個家。可是,她從來不説苦不説累,沒有一絲怨言。她不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繼承人嗎?

每一個人都是美德的化身。青少年時期是我們一生中的黃金階段,也是我們性格形成的階段,我們更要挖掘自身的潛能,開發自己的優點,讓自己的優點變成一種美德。“傳承優秀文化,爭做美德少年。”這並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更多的是要喚起我們心中的美德。時間匆匆,但唯一不變的是人們心中的美德。我們要努力,要讓中華民族的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記,要讓自己的美德在中華文化中熠熠發光。

標籤: 美德 傳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ongdezuowen/meidezuowen/yn3wd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