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公德作文 >良心作文 >

【精選】良心作文彙總5篇

【精選】良心作文彙總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良心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良心作文彙總5篇

良心作文 篇1

中華民族是個很講究“良心”的民族,自古以來,“良心”就像一把道德的尺子,無形地丈量着人們的善惡美醜,真偽好壞。 所謂“良心”,顧名思義無非就是指人的善良之心。 正如俗話所説:善良之心人皆有之,好惡之心人皆有之。

然而,中國人對“良心”的理解和運用是無以倫比的,一句“有良心”和“喪良心”, 就把世間的好人壞人、好事壞事清晰地區別了開來。儘管人們的社會地位,所處階層各有差異; 對“良心”內涵的把握各不相同。 但是,“良心”在人們的心裏卻是有着同等分量的。 達官貴族講“良心”,奉行的是“食得皇家俸祿,理應捐軀社稷。” 商賈富豪講“良心”,奉行的是“百姓是衣食父母,必以誠信於天下。”草莽梟雄講“良心”,奉行的是“ 一日為友,情同手足,不求同日生,但願同日死。”地痞殺手講“良心”,奉行的是“拿人錢財,為人消災。為朋友兩肋插刀。”平民百姓講“良心”, 奉行的是“受人滴水之恩,即當湧泉相報。”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良心”就是“道德”,有良心就是講道德,喪良心就是沒道德。有些文人墨客也將其概括為 :“仁義禮志信”和“忠孝節義”。由此可見,中國人對“良心”的總結,從理論到實踐已有了較為全面的闡述。而且,古人們也為我們留下許許多多“良善立世”的真人實事。

時至今日,“良心”似乎被掛在了“嘴”上,“道德”好像被擋在了金錢的後面。在有些人的眼睛裏,似乎搞市場經濟就可以不講“良心”了,甚至還叫嚷什麼“講良心?良心值幾個錢!”進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就出現了:有權的説假話;有錢的辦假事;經商的賣假貨;唱歌的搞假唱;討飯的裝假相;看來只有善良的人們上當受騙是真的了!

有朋友可能會問,你講了這麼多,那你説如今的“良心”到底值多少錢? 我可以毫不謙虛地告訴大家:我也不知道!雖然,我不知道如今的“良心”值多少錢。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喪良心”的人一分錢都不值!

良心作文 篇2

良心是人對是非的內心的正確認識,也是衡量善惡的標尺。這是一個使用極廣的大眾詞彙,它伴隨了人類歷史的幾千個春秋,並將永久地存在於人類的口語中。

人之所以區別與其他動物,一個重要標誌是要具備一個做人的起碼良心。尊老愛幼、熱愛國家、愛護動物、珍惜環境等等都是人的良心的具體體現。一個人沒了良心,那是可怕的,必將走向違反道德和法律的泥潭。

人一旦泯滅了良心,即同禽獸無異。幾年前的一個秋天,在我的住處附近,有一位老人露宿街頭,早起在路旁的冬青上涼衣服,花白的頭髮映着老人那滄桑的臉。我和幾位鄰居拿來飯菜給老人,得知她來自滕州某村。唯一的兒子娶了媳婦,把她的鋪蓋用品扔出了家門。我們除了幫老人幾頓飽飯外毫無辦法。後來,聽説天冷了老人回了家,依然無處可住,最後服毒自殺。現在想起老人的模樣我的心還是陣陣發冷。我知道,是她的兒子和媳婦間接殺死了老人,他們喪失了人的良心。

人一旦失去了良心,將對社會造成極大的危害。殺人放火搶劫等一系列犯罪都是一些人喪失了良心所為。一些黨的幹部最後倒在法律的劍下,他們同樣丟掉了良心。

舉頭三尺有神靈,這是一句俗語,勸戒人們多行善事必將得到神靈保佑,作惡行壞必遭神靈懲罰。我們不信神靈,但心懷善心多做善事,自己則心安恬靜,有益於自己的情緒,同時有益於身體健康,也有益於大眾和社會,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我們黨講執政為民、立黨為公,其實也是號召廣大黨員幹部保持共產黨員的良知,多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這是我們黨發展和強大的基礎。

良心無價,根植於每顆美麗的心靈;良心是尺,量出人間的善惡是非。假如人人擁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的社會就會充滿和諧與温馨。

良心作文 篇3

人們每天都在行色匆匆中向前趕着,他們停不下腳步,因為還有太多的東西要去爭取,燈紅燈綠,紙醉金迷的生活已經麻木我們的神經,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來不及去反思,去感受,最終我們變得麻木不仁,變得無情無義,變得泯滅良知,朋友,請放緩你步伐的頻率,讓心靈歸於沉寂,讓良知伴你長行。

“融三歲,能讓梨”。現在的孩子每個都是父母的心頭寶,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我們,形成了一種自私自利的想法,我們總認為別人是不對的。對於父母,我們不能體諒他們的苦心,稍有不順心就大吼大叫。我們總認為父母為我們做什麼都是應該的。或許是太過舒適的生活掩蓋了我們的良知,所以我們才會對他們無奈的歎息置若罔聞;才會對他們微微駝起的雙背毫無覺察;所以才會有孩子為了上網,竟親手殺死自己的母親,“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我們淡漠了良知,無法體會母親的那份愛,又怎會“報得三春暉”呢?終此,一次又一次沉痛讓我們警醒,喚醒良知,讓我們感知母愛的無私。

利益的追逐讓太多商人的眼中只剩下那一片橙黃的金錢包,為了利益,他們不擇手段,鑽法律的空子,鑽安檢的空子,他們的良知早已被錢財包裹挾着密不透風,他們聽不到受害者的哭訴,他們也不管這樣做帶來的危害,他們站在自己的角度。為了牟取暴利,他們已顧不了許多。終於,在那一次次的事發後,我們呼籲:喚醒良知,讓我們用誠信去經營人生

站在白雪覆蓋的蒼山,你手持着旄節,目光透過層層山巒的阻隔,你望見的是遠在千里之外的祖國。你不顧單于的威逼利誘,踐行一個臣子對國家,對君王的忠義,你恪守着自己的良知,寧死不屈,大漢有你,是國家之幸。中華有你,是民族之幸。當日軍的炮火摧毀着華夏五千年的'民族根基時,有太多的人為了苟活,為了錢財,背離羣眾充當日軍侵略者的爪牙,殘害自己的同胞,他們已經被滾滾戰火的硝煙燻黑了良知。若是他們也能擁有蘇武那種忠義的良知,又怎會做出這種天理難容之事?歷史已是過去,惟有在追憶中得到一些反思,喚醒良知,讓我們擁有愛國心。

朋友們,請給你的心留下一絲呼吸的空間,請讓你的良知不要沉睡在那密不透風的防盜門後,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感知生命吧!

良心作文 篇4

他就這樣趴在我的面前,黑白分明的眼直直地望入我的眼。

我就這樣站在他的面前,茫然而不知所措。

只是一個陽光暖暖的午後,我們就這樣在街上相遇。沒有鋪墊。

或許我也應該像路過的行人那樣對他選擇無視:無視他畸形扭曲的雙腿被反綁到背上;無視他消瘦的身體上還帶着幾條醜陋、扭曲、觸目驚心的疤痕;無視他趴在一輛小車上,僅靠雙臂向前爬行;無視他磨得發黑的手掌……

有一種力量讓我選擇了停步。我看入那雙眼,晶亮的眸子在陽光下閃動着不甘、倔強與點點的掙扎和痛苦。

他和那些中年、老年的乞丐不同,我告訴自己。因為我知道有些無業遊民會打扮成乞丐,做出各種讓人心生憐意的動作,昧着良心賺他人的良心錢——這種人我是不會施捨一絲一毫的。

而他不一樣。他或許是被人販子“收購”了,被殘忍地打斷雙腿,討不到足夠的錢還會捱打捱罵,一天也沒頓飽飯吃。我很同情這種人,然而卻痛恨那些人販子。對這種背棄良心而賺錢的人,我同樣不會拿出我的真心。

他仍靜靜地看着我,眼中三分熱切,三分期待,三分掙扎,又有一分無奈。

腦中驀地閃過另一雙眸子。那是位老人,頭髮有些泛黃,零亂地糾結成團,身上衣服破爛不堪,手中捏着一隻瓷缸——他也是個乞丐。但他卻用枯黃粗糙的手,拿起討來的錢,放入另一個同樣破舊卻空空的瓷碗中。那一刻,他的眼裏滿滿地盛着快樂。

那快樂的眼同掙扎的眼交織在一起,一種喝了威士忌般熾熱灼痛的情感包圍着我的心,一種莫名的力量讓我抬手,將不多的零錢送入他小車上的小筒中。

這是良心的力量麼?

好友説我被騙了,然而我感到的只是滿足。

陽光依舊暖暖的,照得人心中升起安心的感覺。我目送着那個瘦弱卻倔強的人愈行愈遠,一種叫良心的東西已然在我們內心生根發芽,抽枝生長。

良心作文 篇5

這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就發生在我們醫院。

那是一個冬天的夜晚,外面冷得透骨。李醫生在值班室裏,也有一絲的寒意。他看了看錶,已經8點了,以為這麼冷的天不會有人來看病,便合上了書,打算去休息。剛要離開,來了一位中年婦女。她説渾身發冷。李醫生讓護士為她量一下體温,39度,燒得厲害。

因為只有她一個人,李醫生陪她去採血化驗。化驗的結果除了白細胞高一些之外,再沒有其他的異常。李醫生又帶她拍了胸片,還是沒有看出什麼異常。他又問這個中年婦女,除了覺得冷外,還哪裏不舒服?那婦女顫抖着説,就是覺得冷,她想了想又説道昨天用冷水洗澡來着。李醫生又問了她一些問題,沒有發現異常。

李醫生説,你現在的情況還不能確定得了什麼病,但有可能是因為着涼導致的呼吸道感染。你現在燒得厲害,應該住院觀察兩天。説着在病例上寫下了“呼吸道感染”的診斷,並在後面鄭重打上一個“?”。可那位婦女一聽到住院,立刻變得焦急。她哀求道:“可不可以不住院?我家裏還有一個10歲的孩子,我是趁他睡着才偷偷出來的,他要是醒了,會害怕……”

李醫生問,你愛人呢?

那婦女有些哽咽,傷心地説,他去年出了車禍,死了。

李醫生説即使不住院,也是要在這裏打吊瓶的。她依然苦苦央求。最後,李醫生只好給她打了退燒針,開了些藥讓她回去吃。她走的時候,李醫生再次囑咐她安頓好孩子,再來醫院看看,並告訴她有什麼異常,馬上來醫院。她感激地道了謝,拿着藥走了。

凌晨一點的時候,一陣緊急的敲門聲驚醒了李醫生。他忙披上外衣去開門,護士告訴他來了一個急救病人。當他看到昏迷不醒的病人正是那位年輕婦女時,他的心一陣陣發緊,像一團沉重的鉛塊往下墜。他忙把那位年輕的婦女推進了搶救室,胸外按壓、氣管插管,可依然無效。當她停止最後一口呼吸時,他的心徹骨地涼。

他是一個業務出色的醫生,根據她死前的臨牀表現,他可以斷定,她患的是腦膜炎,而不是呼吸道感染,但他並沒有挽救她的命。他十分自責,尤其是當他走出搶救室,無奈地宣佈病人死亡時,他看到那個男孩絕望的眼神,他感到那絕望也在自己的身上延伸,讓他窒息。

這個婦人的葬禮,他最終還是參加了。他知道在法律上,他沒有責任。可讓他痛苦的是,如果那個時候他把病情再描述得重一些,或許她就不會離開了,她的病情也許會得到有效的控制。

小城裏的流言很快傳開了。人們都説一定是他醫術不好,把病人治死了。從那以後,很少有人找他看病了。他也調離了崗位,去了遠離病房的檔案室。

他並不在乎這些,他在乎那個失去父母的孩子。一想到那個男孩子成了孤兒,他的心裏就七上八下的。幾經考慮,他終於決定資助那個孩子。那個時候,他剛剛結婚,工資也不多,但他還是苦口婆心地説服了妻子,每個月拿出三分之一的錢以妻子的名義寄給那個孩子,並擔負起以寫信教育這個孩子的責任。這一資助就是十多年。

這個孩子十分刻苦,以全縣第三名的成績考上了省內重點醫科大學。當他看到眼前資助他的人正是那位十幾年前的醫生時,他愣在那裏,可最終還是跑上前去,緊緊地抱住他。這位醫生終於流下了酸楚的淚水。

這件事被一個記者發現,當記者問這位年輕的學生,因為什麼原諒了他的時候,這位學生説:其實我在學校學習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李醫生並沒有責任,他只是在承擔良心的義務。很多人面對危害自己的利益時,都避重就輕。而李醫生,沒有捨棄良心,反而避輕就重,所以他不但是位出色的醫生,還值得尊敬。

避重就輕雖是人之常情,可避輕就重才是良心使然。

標籤: 彙總 精選 良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ongdezuowen/liangxinzuowen/dzjdp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