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高中作文 >高一作文 >

高一直面苦難作文

高一直面苦難作文

所謂苦難,是指那種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小編收集了直面苦難作文,歡迎閲讀。

高一直面苦難作文

第一篇:直面苦難

僅僅四字,卻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眼球,但這四字的背後,更讓我熱血澎湃。裏面每一個字都觸動我的心絃。

它雖沒有四大名著名傳海外;沒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影響甚遠;沒有三大發現自然科學震驚全球,但他吸引了億萬讀者,闡述了人生,它更讓我聯想到汶川大地震。

汶川地震讓半個亞洲震動,讓整個世界震驚,四川的沒個人都直面苦難,戰勝苦難。在這場地震中,我看見了許多生命的奇蹟的發生,又有多少英雄湧現。他們每個人都是周國平心中的英雄,是中國人民心中的英雄

人天生是軟弱的,惟其軟弱而就能承擔起苦難,才顯出人的尊嚴,汶川人向我們證實了這鐵一樣的事實。他們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5.12”已經發生一切,甚至已深入到悲劇的核心,在純粹的荒謬中停留,他們更證實了生命奇蹟般的變化。一個人能在150小時左右脱離食物,水等一切事物。面臨他的不只是限制自由,結束生命的“惡魔”他們披荊斬棘,創造奇蹟他們沒有倒下。在無可告慰的絕望中,他們咬牙挺住。他們挺立在那裏沒有觀眾,沒有證人,也沒有選擇,他們不倒下。僅僅是因為他們不肯讓自己倒下,他們依次維護了人的最後的尊嚴——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嚴。

直面苦難與汶川事件讓我發現我是幸運的,但我知道,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然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我依然會被捲入世俗生活的旋渦。生命中那些最深刻的體驗必定也是最無奈的。它們缺乏世俗的對應物,因而不可避免的會被日常生活的潮流淹沒。當然淹沒並不等於不存在,它們自然存在於日常生活所觸及不到的深處成為每個人既無法面對也無法逃避的心靈暗流。這文章就是為汶川人民而寫的,他好像知道這件事會發生,這是因為他深深知道這事發生是必然的只是發生的地點與時間無法確定而已。

我合了書本,閉上飽含着愛與敬佩的淚水的眼睛,默默地想着,想着……

第二篇:直面苦難

這是一個鄉村男孩與城市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農村男孩青銅成了以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葵花十二歲那年,命運又將她召回城市,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蘆葦蕩的盡頭,遙望葵花所在的地方……

我想説的就是這本 青銅葵花 .

文章主要寫了城市女孩葵花跟隨爸爸來到了一個叫大麥地的村莊生活,孤單寂寞的她認識了一個不會説話的鄉村男孩青銅。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貧窮善良的青銅家認領了她,葵花和青銅成為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雖然沒有血原的關係,但是青銅和葵花比親兄弟還親,青銅更是在沉默中無微不至地呵護着葵花,幾乎為她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為了葵花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的上學夢;為了讓葵花照一張相,青銅甚至在寒冷的冬天賣掉了自己腳上的蘆花鞋;為了葵花晚上寫作業,聰明的青銅捉來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花燈;為了讓葵花看馬戲,青銅頂着葵花默默地站立了一個晚上;為了避免葵花捱罵,青銅勇敢地代妹妹受過;為了葵花報幕時的美麗,青銅心靈手巧地做了一串閃亮的冰項鍊……在充滿了天災人禍的歲月裏,青銅一家老小相濡以沫、同心協力,艱辛卻又是快樂生活着,從容堅韌地應對着洪水、蝗災等一切苦難。

在書中,我瞭解到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在殘酷的現實下,我們無力改變我們所處的環境,但是我們仍能儘自己的力量去改變自己的心境,這本書的最大意義便是教會我要承認苦難,接受苦難,直面苦難,也許我們這一代青少年最缺乏的便是那種面對苦難的能力。痛苦是美麗的,苦難是永恆的,困難是不可避免的,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痛苦,痛苦不是今天才開始的.今天的孩子,用不着為自己的苦難大驚小怪,更不要以為只是從你們這裏開始才有苦難與痛苦的.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苦難的歷史,而且這個歷史還將延續下去.我們需要的是面對苦難時的那種出變不驚的幽雅風度.瞭解到了這些我們是否能有一種解釋?面對苦難之時,我們能否不消極,不逃避?追求幸福快樂是無可非議的。就像青銅葵花那樣,如果他們沒有樂觀向上的精神,他們將會怎麼樣呢?正象羅曼·羅蘭的這句話我們應當敢於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這兩位是姐妹,而且都是聖者。她們鍛鍊人類開展偉大的心魂。她們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能兼愛歡樂與痛苦的人,便是既不愛歡樂,亦不愛痛苦。凡是能體味她們的,方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時的甜蜜。

第三篇:直面苦難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難。所謂苦難,是指那種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它包括個人不可抗拒的天災人禍,例如遭遇亂世或災荒,患危及生命的重病乃至絕症,摯愛的親人死亡,也包括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戀、婚姻破裂、事業失敗。有些人即使在這兩方面運氣都好,未嘗吃大苦,卻也無法避免那個一切人遲早要承受的苦難——死亡。因此,如何面對苦難,便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課題。

人們往往把苦難看做人生中純粹消極的、應該完全否定的東西。當然,苦難不同於主動的冒險,冒險有一種挑戰的快感,而我們忍受苦難總是迫不得已的。但是,作為人生的消極面的 苦難,它在人生中的意義總是完全消極的嗎?

苦難與幸福是相反的東西,但它們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都直接和靈魂有關,並且都牽涉到對生命意義的評價。在通常情況下,我們的靈魂是沉睡着的,一旦我們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難 時,它便醒來了。如果説幸福是靈魂的巨大愉悦,這愉悦源自對生命的美好意義的強烈感受,那麼,苦難之為苦難,正在於它撼動了生命的根基,打擊了人對生命意義的信心,因而使靈魂陷入了巨大痛苦。生命意義僅是靈魂的對象,對它無論是肯定還是懷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是靈魂在出場。外部的事件再悲慘,如果它沒有震撼靈魂,不成為一個精神事件,就稱不上是苦難。一種東西能夠把靈魂震醒,使之處於雖然痛苦卻富有生機的緊張狀態,應當説必具有某種精神價值。

多數時候,我們是生活在外部世界上。我們忙於瑣碎的日常生活,忙於工作、交際和娛樂,難得有時間想一想自己,也難得有時間想一想人生。可是,當我們遭到厄運時,我們忙碌的身子停了下來。厄運打斷了我們所習慣的生活,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機會,迫使我們與外界事物拉開了一個距離,回到了自己。只要我們善於利用這個機會,肯于思考,就會對人生獲得一種新眼光。古羅馬哲學家認為逆境啟迪智慧,佛教把對苦難的認識看做覺悟的起點,都自有其深刻之處。人生固有悲劇的一面,對之視而不見未免膚淺。當然,我們要注意不因此而看破紅塵。我相信,一個歷盡坎坷而仍然熱愛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着許多從痛苦中提煉的珍寶。

苦難不僅提高我們的認識,而且也提高我們的人格。苦難是人格的試金石,面對苦難的態度最能表明一個人是否具有內在的尊嚴。譬如失戀,只要失戀者真心愛那個棄他而去的人,他 就不可能不感到極大的痛苦。但是,同為失戀,有的人因此自暴自棄,委靡不振,有的人為之反目為仇,甚至行兇報復,有的人則懷着自尊和對他人感情的尊重,默默地忍受痛苦,其間便有人格上的巨大差異。當然,每個人的.人格並非一成不變的,他對痛苦的態度本身也在鑄造着他的人格。不論遭受怎樣的苦難,只要他始終警覺着他擁有采取何種態度的自由,並勉勵自己以一種堅忍高貴的態度承受苦難,他就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有效地提高着自己的人格。

凡苦難都具有不可挽回的性質。不過,在多數情況下,這只是指不可挽回地喪失了某種重要的價值,但同時人生中畢竟還存在着別的一些價值,它們鼓舞着受苦者承受眼前的苦難。譬 如説,一個失戀者即使已經對愛情根本失望,他仍然會為了事業或為了愛他的親人活下去。但是,世上有一種苦難,不但本身不可挽回,而且意味着其餘一切價值的毀滅,因而不可能從別的方面汲取承受它的勇氣。在這種絕望的境遇中,如果説承受苦難仍有意義,那麼,這意義幾乎唯一地就在於承受苦難的方式本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有一個名叫弗蘭克的人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凡是被關進這個集中營的人幾乎沒有活着出來的希望,等待着他們的是毒氣室和焚屍爐。弗蘭克的父母、妻子、哥哥確實都遭到了這種厄運。但弗蘭克極其偶然地活了下來,他寫了一本非常感人的書講他在集中營裏的經歷和思考。在幾乎必死的前景下,他之所以沒有被集中營裏非人的苦難摧毀,正是因為他從承受苦難的方式中找到了生活的意義。他説得好:以保持尊嚴的方式承受苦難,這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內在成就,因為它證明了人在任何時候都擁有不可剝奪的精神自由。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終歸要面對一種沒有任何前途的苦難,那就是死亡,而以保持尊嚴的方式承受死亡的確是我們精神生活的最後一項偉大成就。

標籤: 苦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aozhongzuowen/gaoyi/72jr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