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高中作文 >高一作文 >

2016高中有關我的夢中國夢徵文

2016高中有關我的夢中國夢徵文

我們是一羣追夢的孩子,奔跑在追夢的道路上。小編收集了我的夢中國夢徵文,歡迎閲讀。
 

2016高中有關我的夢中國夢徵文

  第一篇:我的夢中國夢

夢想,在長城綻放。8月21日,被人稱為“史上最牛一課”的《開學第一課》在八達嶺長城隆重開講,這節課的中心思想是“我的夢·中國夢”。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偉大象徵,其文化內涵中飽含着中國人民“勤勞、樸實、堅韌、向上”的精神和“友誼、和平”的夢想。由教育部、中央電視台和八達嶺長城傾力打造的《開學第一課》面向全國3億中小學生,以現場課堂的形式,講述個人與國家“大愛”的夢想。

黑暗中,一盞照亮前進方向的燈就是夢想。從西南旱災到玉樹地震,從28省區市的水災到舟曲泥石流,我們失去了很多,但夢想不曾失去。

特邀嘉賓老師李連杰、馬雲、李中華、章子怡分別用演講的方式向孩子們講述夢想成真的'心路歷程;而作為輔導老師的龐清、佟健、房祖名、張靜初、陳然、韓庚、王心凌等人,則以課間操、遊戲和表演與孩子們融為一體。

來自玉樹的才仁旦周是地震時最小的志願者,為救援隊當翻譯拯救生命;無臂的楊孟衡和劉偉給了人們更多感動;來自舟曲遇難女孩父親和校長的講述讓人們更加珍視生命的含義和學習的夢想。

從世博會到亞運會,從長城到中國,從我的夢到中國夢,夢想就是希望。在經歷了2010喜悦與磨難交織的8個月後,開學了。開學第一課告訴孩子們,堅強、努力,從長城出發,實現夢想。

開學第一課

CCTV 一套播出的大型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迎來了四位我們喜愛的演講嘉賓,他們是將中國武術帶給全世界的李連杰、CCTV年度經濟人物馬雲、試飛英雄李中華、入選國務院新聞辦國家形象人物篇的演員章子怡。節目裏他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給我們上一堂跟夢想有關的課。演員李連杰:我覺得一個民族每一個人都應當有夢想有自己個人的夢想和對這個民族大家庭的夢想兩個夢想都應當有所以我希望能跟大家分享……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偉大象徵,其文化內涵中飽含着中國人民“勤勞、樸實、堅韌、向上”的精神和“友誼、和平”的夢想。由教育部、中央電視台和八達嶺長城傾力打造的《開學第一課》面向全國3億中小學生,以現場課堂的形式,講述個人與國家“大愛”的夢想。

黑暗中,一盞照亮前進方向的燈就是夢想。從西南旱災到玉樹地震,從28省區市的水災到舟曲泥石流,我們失去了很多,但夢想不曾失去。

在《開學第一課》的現場,人們格外惦記舟曲受災的孩子,舟曲城關一小的老師和家長帶着舟曲孩子的夢想來到現場。《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為“我的夢 中國夢”,在八達嶺長城,面向全國2.2億中小學生髮出夢想的號召,無論是主講老師還是參與節目的文藝嘉賓都為能夠和全國的孩子們一起共上開學第一課而感到自豪。

從世博會到亞運會,從長城到中國,從我的夢到中國夢,夢想就是希望。喜悦與磨難交織的8個月後,開學了。開學第一課告訴孩子們,堅強、努力,從長城出發實現夢想。

  第二篇:我的夢中國夢

人人都有夢,人會做夢往往是因為對現實的不滿而萌生出的對未來的憧憬和期待,有些人做的事發家致富、不愁温飽這樣的小夢,有些人做的則是國家富強、世界和平這樣的春秋大夢,正是有愛做夢敢逐夢的精神在人羣中閃爍,才使得社會發展,使得人類進步至今,那麼作為一名二十一世紀的大學生,對我們發展中的祖國,我又做了些什麼樣的夢呢?

真誠夢。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我國人民生活的水平不斷提高,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但現在常有這樣的尷尬:四方鄰里互不相識,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各種欺詐矇騙的犯罪手段層出不窮,使人們的心理防線不斷提高,人與人、心與心的距離越來越遠。漸漸的,老人摔倒不再有人攙扶,沿街乞討者不再有人幫助,募捐箱裏的錢不知流進誰的口袋,納税人的錢又不知肥了哪位高官,人們變得謹小慎微,變得冷漠無言,變得爾虞我詐,變得不在真誠……未來的中國,我希望能變成一個人與人之間相互信賴坦誠相待的國度,我們不必再為食品安全擔憂,不必再被詐騙把戲迷惑雙眼,不必再謹慎提防每個人,不必再感到孤獨寂寞。能實現五十六個民族同享一片天空,十三億人民共踏一片土地,五千年文明共添光彩的炎黃子孫,何必又總與自家人過不去呢?

平等夢。我知道這世上不會有絕對的公平,因為只要有資本這東西,人的階級地位不平等就不會抹銷,權利使人的慾望變得膨脹,金錢使人忘卻自我,話語權、支配權、事件知情權乃至人的命運生死都可能會被擁有財勢的少數人所佔有,不論古今中外,這樣的事在人們的觀念中都是使人憎惡使人唾棄的,錢權不是一切,發展中的祖國要盡一切努力消除這樣的不平等,因為我覺得畢竟人身上的有些東西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在法律、道德面前,人與人並無差異,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人人生而平等,生而具有在自己的生命裏追逐真善美的權利。中國之未來,欲實現天下大同,就必須先構築一個公正平等的社會。

自由夢。鷹有馳騁天空的自由,魚有暢遊四海的自由,生存的環境有事雖苛刻,但生命出現在世上之後,都固有一顆追逐自由的心和一具不受束縛的`軀體,倒是人們把自己圈入了社會之後,卻在不斷給自己套上枷鎖,增加束縛。想要求取什麼便要順從什麼樣的遊戲規則,在中國,我們更是要聽從各種各樣的潛在的規則,像是求學便要比功名,求人便要送禮,娶親便要車房,論人便比錢財……諸如此類。被剝奪了自由的人會消極麻木,很難想象一個毫無生機的國度將如何騰飛,因此我期盼,將來的中國能不再有這麼多的鎖鏈來束縛人,人人都能在這片土地上自由的勇敢的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一生平心所願,自由不再只是美國佬的代名詞。

最後,除了這些之外,我相信每個國人都有一個富強夢。一如人們多年不變的評述,中國人一直夢想着國家的強大,民族的復興。在大局穩定,局部紛爭不斷,領土問題始終令人頭痛的背景下,國人都希望國家能真正富強繁榮,不再為日美對中國的覬覦過困擾,不再為藏台分裂而憂心,不再為人民衣食工作的難題而困窘。擁有一塊和平的天空,擁有一方平靜的樂土,始終是中國人魂牽夢縈的心願,是我,是我們,是我們幾代人不變的中國夢。

  第三篇:我的夢中國夢

我們是一羣追夢的孩子,奔跑在追夢的道路上。

——題記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想,或長遠,或短暫,或成熟,或青澀。我們擁抱着自己的夢想,懷揣着對未來的期望,踏進了四中——這個大型的“夢工廠”。

從小就有人問我們,你們的夢想是什麼?在不同的年齡段有着不同的回答。但唯一不變的是,我們的夢想並沒有離我們遠去而是一直都在我們的心中。現如今,我們共同的夢想再現實不過,無非不是考上心中所向往的大學,我們心中神聖而光輝的學府。

有人説:只要努力,無論是否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都是成功的。這句話乍一看覺得説的很對,可是,難道就這樣就是最初的夢想畫上了一個句號了嗎?我覺得不應該是這樣。他們口中説的只要努力了就算是成功無非不是再給自己找一個出口。不論怎樣他們心中也充滿了遺憾和失落吧!所以就算摔倒也應該頑強爬起,不給自己留有任何的遺憾。

在我的身邊,有這麼一件事。有一個女孩,非常喜歡英語,就連坐車的時候都會捧着一本英文版的外國名著在讀。她的目標,就是考進北京大學,高考的時候,她並沒有如願的考入北京大學,但她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北大夢”。在上大學的時候,她選修了英語,最後考研究生的時候圓了她的“北大夢”。夢想不是用來喊口號的而是應該去實現的。追夢的路綿長而佈滿荊棘,我們應該擁有着堅定的信念和不懈進取的精神努力的到達夢想的彼岸。

當然,個人的夢想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夢想是密不可分的。一個人的夢想,一個人的辛苦努力,除了改變自己,可能並不能改變什麼,就如同一粒小石子墜入海中一般,只能濺起一朵水花便再也消失不見。可當我們眾多人的夢想匯聚在一起時,就能夠掀起一場龍捲風,摧毀該摧毀的,改變應該改變的,是污濁的空氣再次清新。13億人共同追求着夢想,13億人的辛苦付出不就能使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好?國家富強和政府廉潔高效,人們都有自己的目標,都有思想,有境界。這不就是實現了“中國夢”嗎?

追求夢想應當從當下做起,我們應在四中的這片淨土上,盡情的揮灑汗水,拼搏努力,勇於創新,不斷地拓寬自己的視野,讓自己在這青葱歲月中不斷充實,膨脹,成長。讓自己釋放出激情,散發出活力。讓我們的今日因四中而驕傲,明日讓四中因我們而自豪!讓我們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去實現我們的夢想,實現“中國夢”!

開學了,留給自己幾句話:這三年,遠離自己的家,有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去承擔,去負責。面對數千的同類學生,難免有壓力,有失意。但是,想想自己最初選擇遠離家的原因是什麼,想想如果不是因為想超越自己,想實現自己的夢想,至於選擇這麼一所學校一個月才能回家見一面第二天就又得走嗎?如果你成績好,你需要記得的是,這個學校漢青班有6個,實驗班有十幾個,你如果鬆懈了,恭喜你讓其他的同學高興了一回;如果你的成績沒有你所想象中的那麼好,請記得,跌倒了,爬起,沒到終點你就不算失敗,跌倒了,爬不起,你將永遠出局。再開學,你的學習就應該步入正軌了,你應該記得,你早晨進入班級的情景,每個人都在奮力拼搏着,沒有嘻哈聲,有的只是背單詞背古詩的聲音,所以,你沒有時間去躊躇未來,你沒有時間去回憶過去,你沒有時間去惆悵迷惘,你所耽誤的每一分鐘每一秒鐘別人都在合理的運用。上課,也請你改掉你的惰性,你所走神的每一分鐘代表着100個英語單詞你將聽不到,一道重點的數學題與你擦肩而過,一個重難點你聽不懂。吳慧娟,這三年,你拼吧!這三年,是最終決定你命運的三年,這三年,你要給自己9年的付出,3年的拼搏一個滿意的答案!可能説現在你剛剛開學多多少少有些不適應,夜深人靜的時候,難免想家,但是,你應該儘快的適應。只有適應的快才能能早的全身心的投入學習中。我願努力三年換三年後一份滿意的答案。我的夢,我來了!我所向往的大學,我來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aozhongzuowen/gaoyi/0vnx0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