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高中作文 >高三作文 >

2017年過年的回憶作文

2017年過年的回憶作文

落葉之秋已漸漸隱去,冬天的腳步卻不經意地在枝頭劃下痕跡。小編收集了過年的回憶作文,歡迎閲讀。
 

2017年過年的回憶作文

  第一篇:過年的回憶

童年就像那晴朗的夜空,而童年發生的事,則像是夜空中那閃亮的星星。不管是讓你高興的,還是讓你憂愁的,經過歲月的淘洗,都將成為你腦海中那美妙的樂曲,讓你無法不被它吸引。而最吸引我的還是過年時發生的趣事。今年,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堂妹一起回老家——萊州過年。

農村過年時很熱鬧,家家户户包餃子,掛紅燈,有時還會有大戲看。在這裏可以放炮仗,可以和小妹妹爬窗户去另一個房間,可以和爸爸堆雪人,要知道,這裏的雪下得可厚了呢!還可以和讀中學的小叔一起抗議:“飯不好吃!”然後去買冰激凌或雪糕吃,並且還和店主砍價,買了很多氣球,吹得嘴都快腫了。而最讓我高興的是還是正月初三那天放炮仗的事。吃完晚飯,大人們就張羅着要放炮仗,我聽了自然高興得不得了。我們幾個小孩就開始自己籌劃了,我們“私藏”一個打火機、一根蠟燭,免得到時候沒有火用。開始放了,有用手拿着放的.,有放在地上放的、還有掛在曬衣繩上放的,這些煙花我都叫不出名字,它們在四周劃出一道道美麗的弧線,引得圍觀者不時發出一陣陣讚歎聲。

我們小孩在放焰火棒,還把焰火棒插在堆好的雪人上,火光四射,非常好看。這會兒爸爸可忙壞了,一會兒點火放焰火,一會幫幫我們,一會兒又扛起攝像機——他想把這個令人高興的時刻記錄下來。這裏多美啊:明亮的天空,火花在四周飛起,舞蹈,然後消失得無影無蹤,不時還能看到別人家的焰火,大家的笑聲也出奇的悦耳。我們小孩看到大人們放漂亮的焰火,當然也不肯善甘罷休,一心要和他們比比看,我們用煙火棒在地上燙字,心想:“你們放得再好,第二天就看不見了,我們的燙字還可以存上一段時間呢!”可是到了第二天字卻也看不見了,還是沒有比過大人,現在想起來都不是特別服氣,唉!誰叫他們是大人呢?好看的焰火,小孩也不會放呀。不管怎樣,農村的新年還是讓我懷念了好一陣子。童年,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刻,經常發生一些讓我們回味無窮的事,我們應該把握住這美好的時刻,不讓童年留下任何的遺憾。

  第二篇:過年的回憶

落葉之秋已漸漸隱去,冬天的腳步卻不經意地在枝頭劃下痕跡。佇立窗前,聽絲絲細雨輕聲地彈奏,看那土坯青瓦堆砌的兒時記憶,濕潤的掌心捂住了有些酸澀的鼻尖,那些烙印在心底的童年趣事,一如曾經舌尖輕輕觸過冰涼的味道,使我們久久難以釋懷。

記得兒時過年的濃厚氣息總是從父親點燃炮竹的第一個聲響開始的,每一次春節的到來,我們這些孩子甭提那股兒盼望的心情有多麼急切了。長輩們樂呵呵地倚在大門的台階上,東張西望着。可又曾知,他們心底兒所隱藏的那點兒喜迎新年的狡猾心情,卻完完全全地被自己暴露出來了,粗糙的雙手合插在衣兜中,偶爾也會從衣褲中拿出一點他們不捨得吃的,如糖果、花生之類的東西,合捧在掌心給我們一大羣小孩子吃,可這些早已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通常,在過年之前還有一個叫“祭灶”的日子,這個像是新年到來的一個前奏。這一天,老老少少都不許懶牀,而年貨也要在這一天之前置備好。小孩子會學着大人們幹活的樣子,極其認真地打掃廚房。還記得兒時的“灶”可不像現在這個樣子,是用土坯和石塊砌成的,少了些煤氣的味道,靠燃燒秸稈和稻草取熱,整個灶台上黑黝黝的一片,在鐵質的鍋底兒上還會殘留下許許多多的灰垢,這時爸要用鏟子一點一點地清除。當煤油燈已漸漸變成記憶中的歷史後,我們似乎還會時常記起他黢黑、滿身垢污的外衣,在這一天爸會把廚房裏的燈換成新的,説是對灶神的恭敬,以免引來明年不必要的麻煩。

對於這一天,鄉里還有一個不成俗的説法是:這一天全家人必須趕在子夜之前回家,不管你是身處異地,還是客居他鄉,可此時春節快要到了,一家人團聚的時刻也要到了,倘若誰家的孩子不回來就是對老祖宗不恭敬,會狠狠遭到長輩們無情地指責,説是替老祖宗説話。

在春節之前還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媽會給我們姊們幾個試穿她親手縫納的'布鞋。納布鞋也是有講究的,需要用漿糊塗抹在布上先曬乾,再剪成鞋模子,而那時我們一家人穿的鞋全是我媽一針一線縫出來的,相比於如今的運動鞋,倒也結實許多。當各種品牌的運動鞋休閒鞋充斥在如今的大街小巷後,現在我們已經很難在看到那些曾經用一針一線納滿親情的布鞋影子了,倒是增加不少你攀我比的名牌熱。

春節那天,穿上新鞋,吃過小團圓飯後,便到了貼對聯的時候了,記得有幾年春節的對聯還是我寫的那!按着平仄對仗的關係,一筆一畫我總能寫得很好。

過年這一天,對於我們這些做孩子的最有趣的當數年夜飯之後的拜年了。

素常,會先去長輩家拜,然後放可隨意去拜年。兒時的春節似乎年年都會下着大雪,在紛紛揚揚的年夜裏,天氣盡管是寒冷了點兒,可厚厚的棉衣下,我們的心卻總是暖和的。查字典紙,再擰上半圈兒鐵絲。細心的家長還會請人在上面繪上八仙過海、誇布追日之類的圖面,看起來特別好看。

那小小讓燒着微弱亮光的燈籠,順着兒時的阡陌,不覺又勾起了心底兒太多的故事,像洶湧地洪水般在不停的衝擊着我們心靈的防線:如今的春節啊,少了些大雪紛飛的影子,像似無情的剝奪了寒冬的説話權一樣,匆忙的人們冷冷清清,在電話裏便傳遞了燈籠所帶來的温馨與親情。年夜的大街小巷上已經很難再看到熙攘的人羣裏孩子們提着燈籠拜年的背影,被愛情衝昏了頭的你你我我倒是倍感熟悉。

今天,回想着兒時過年的味道,又給了我這份久違的心境,是我頓悟:在擁擠的城市中,我們心靈深處要恪守住一塊小小的心岸,讓他成為你奔波忙碌之後的一個驛站。靜下心來,慢慢的去品味,去感悟,打開塵封已久的記憶,輕輕地俯下身來,聽聽自己的心跳,放飛你自由的心緒……

去吧,去聆聽、去回憶、去品味……回味這過年的味道。

  第三篇:過年的回憶

恐怕是許多人過年時的感覺。不必説有着傳統過年記憶的老人們,連才上小學的小表弟,都一臉無聊地説,過年就剩了兩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壓歲錢。看來,年味兒還真是淡了。

有人説,過年最大的主題是團圓,這話沒錯。春節期間,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個團圓飯,喝杯團圓酒,談談工作的事情,聊聊生活的煩惱,體會着家的温馨,親情的温暖,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春節畢竟是春節,如果僅此而已的話,和一般的節假日也就沒啥區別了。過年,要過出年味兒來才好。

年是一種民俗,一種文化,它是幾千年民族文化傳統的積澱。爺爺説,以前過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習俗,一進臘月,各家就開始忙活起來,初八吃臘八粥,二十三過小年,準備果品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二十四掃塵日,全家大掃除,還要在牀腳點燈,驅鬼辟邪。年三十,講究就更多了,貼門神,貼年畫,貼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靈,一直到正月十五過完元宵節,鬧完花燈,年才算過完。

眼下的生活,那些傳統習俗似乎已經成了遙遠的回憶,帶點年味兒的活動似乎只剩下了貼個春聯,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兒好像只有跟着旅遊團到遙遠封閉的鄉村才能看得到。

過年是一種文化,年味兒需要載體。當以前只有在過年才能吃到的年貨現在每天在超市裏都堆積如山的時候,我們更需要文化層面的年、民俗意義的.年。迎來送往、喝酒聚會的間隙,可以去聽聽家鄉戲,看看大秧歌;興之所至,也可以拿出毛筆來試着寫幾副春聯,跟老人們學學剪紙,或者什麼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爐旁聽爺爺講“過去的故事”,你也可以感覺到年味兒正一點點地從老人臉上的皺紋裏,從噼啪作響的灶火中滲透出來,洋溢在你的周圍——那就是過年的感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aozhongzuowen/gaosan/pr93l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