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高中作文 >高三作文 >

濰坊高三語文作文

濰坊高三語文作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濰坊高三語文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濰坊高三語文作文

濰坊高三語文作文1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始終面臨和解決的問題。當今,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出現了緊張和對立,整個生態系統不斷受到破壞。由此,必須要建立人與自然和諧與共的新文明。為保障人與自然的和諧,保護生態平衡,除經濟和法律手段外,還必須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適應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的道德規範,有利於形成人們堅定的內心信念,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

生態環境道德是人類在處理與自然關係時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這不僅反映了新階段道德建設的客觀實際和規律,也體現了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存的自然資源,愛護地球,就等於愛護自己的家園。和諧與共的人與自然關係理想狀態和境界相適應,生態環境道德要求人們熱愛自然、保護生態、改善環境。對於青少年來説,要首先做到:

珍愛生靈。平等對待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體,不隨意損害它們,保持生態系統平衡。不踐踏草木,不攀折花葉,不虐待小動物,不吃珍稀動植物等都是珍愛生靈。

節約資源。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資源有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卻不斷增長。節約糧食、節約用水、節約紙張,使用可再生的資源、分類回收廢物,生活簡樸等等,都是節約資源。

植綠護綠。沒有森林和植被等綠色,便沒有人類,沒有地球上的絕大多數生命。多植一棵樹、多種一片草、多養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綠色,都是青少年應盡的義務。

抵制污染。不當的生產生活行為,會帶來很大污染。不亂扔垃圾、不用或少用難降解和難再生的物品、不焚燒秸稈、制止污染等都是抵制污染。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們擁有着共同家原,保護我們的環境。大地期盼着綠色、河流期盼着綠色、,水鳥期盼着綠色、花兒期盼着綠色。滴水成川,積土成山,保護環境,從你我做起。

喚醒“綠色之心”實施“綠色計劃”。開展“綠色行動”讓我們用雙手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濰坊高三語文作文2

搖煙柳,浣沙漏,故鄉夢斷倚欄處,倚欄處,難回首,故園已在水月鏡花深處。

  ——題記

出生在三省交界處的小鎮,那兒的風,那兒的雨,都在她身上留下了詩的韻腳,她感覺身上的每個毛孔裏裝的都是故鄉的.味道。故鄉,山則巍峨秀美,水則風流靈動。故鄉塑造了她的性格。

亞熱帶季風氣候,本就多變,山區就更復雜了。背倚四角巖,面向黃龍山,小鎮地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那兒的氣候。風,時而輕柔,時而狂野;雨,時而細如蠶絲,時而傾瀉而下,讓人防不勝防。這便如她,可以很文靜,也可以很熱烈。

在江南,海拔過了1500米的山是很少的,寬度不超過一抱的河流也是很少的,山的威嚴、水的孱弱讓她有時很堅強,有時又脆弱。

可是,她發現她已經回不到那片土地了。初中畢業後,她離開了那兒,而且一去數十載。“君可見刺繡每一針有人為你疼,牡丹開一生有人為你等。”身為北漂,她就是那征戰多年的戰士,而故鄉便是那一針一滴血、倚門望君歸程的伊人。前幾天,朋友給她發了幾張照片,並興奮地給她介紹現在那兒發展得如何好,可在她,那不是一幢幢的洋房,而是遍地“屍體”,新農村建設,捲走了貧困,也捲走了她的芭蕉,她的夢。芭蕉,園裏已沒有芭蕉了。

曾幾何時,她在北方,對着那同一輪明月吟唱:我在遠方,盼到心慌;山海蒼茫,觸景情傷;我在遠方,鄉思漏更短,淚沾白衣裳;我在遠方,花落心殘傷心倚欄杆。

可現在,迷失在現代文明的叢林裏的她,回不去了。怎奈黎明不懂夜的憂傷,一人天亮?為何花兒不懂葉的心傷,獨自消亡?她終於理解張愛玲那時的心境了,上海已不是她的那個紙醉金迷的上海了,與其歿於陌生的故鄉,倒不如老死他鄉來得痛快。

她將那些照片連同朋友留給她的關於故鄉的印象裝進有陽光的信封,寄給滾滾紅塵;而留下的只是記憶裏的故鄉。在外鄉,當回憶起它時,她可以説:故鄉,在以前,在地球的光裏,在人類的愛裏,我曾經見過你。

標籤: 高三 濰坊 語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aozhongzuowen/gaosan/82mgq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