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 >

實用的語文高考滿分作文合集5篇

實用的語文高考滿分作文合集5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高考滿分作文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 篇1

【作文題目】

閲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説:“言為心聲”“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則為文侷促,品性澄淡則下筆悠遠。這意味着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應該是一致的。

金代元問好《論詩絕句》卻認為“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藝術家筆下的高雅不能證明其為人的脱俗。這意味着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離的。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寫一篇文章闡明你的觀點。

注意:①題目自擬,觀點自定。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優秀作文】

似曾相識燕歸來

現代刑偵理論中總有憑筆跡辨人一説,因為一個人再怎麼隱藏、偽裝,流在骨中的血脈是不變的,而筆跡如是,文章亦如此,於書山稗海中沉潛含玩,鈎沉覺隱,一旦發而為文,縱有千萬般隱匿修飾,字裏行間總是風流個性,不可抑勒。

普魯斯特早年時發表過一些小説與評論,縱然與舉世聞名《追憶》一文相差頗多,不論從語氣還是行文方式都有不同,但若仔細品味,他那對於細微事物的把握自始至終都融在了文章的骨子裏。“氣味與滋味卻會在形銷之後長期存在”,它們“以幾乎無從辨別的蛛絲馬跡堅強不屈地撐起回憶的巨廈”。他的風格就如同他的氣味,別人模仿不來,他也去除不了,無論是什麼內容,揮之不去的總是“似曾相識燕歸來”之感。

所以,不論是作家還是平凡人,一旦拿着筆寫下字,就相當於把自己的思維、人格的一部分展現出來,而歷史洪流可以湮沒人的生理性存在,卻永遠無法改變人的思想存在,那麼文字便是傳遞思考與精神的最好載體,即使手稿丟失,複本重印,一個人留在文章中深層次的精華卻會在時間的積澱下長盛不衰。哪怕他故意戲弄人世,隱藏自我,句式可以轉換,語氣可能顛覆,但文字中埋藏的個性和獨有的特點總會在不經意間表露出來,值得我們玩味深思。或許我們可以這樣想,大師大多在時間上離我們遙遠,如果沒有這些可以彰顯其風骨的經典之作,他們又怎能令我們無端欽慕?“似曾相識”的絕不只是表達方式,而包括一個人的血的烙印、思想的高度、思考的方式及其獨特的“掌紋”。

就像伍爾芙自然流露的女權主義思想,哪怕在《牆上的斑點》中也略有體現,而古斯塔夫·福樓丁的細緻與抑鬱即使在這樣明快的“我註定了要做詩歌風琴的手搖柄,而你要為你愛的生活而生”一闕情詩中都能流露,更不必説大先生的戰鬥、批判與血性。艾略特的哲學思考與反省,“山的那邊,雷聲轟鳴”。就算是當年法國一位著名批評家模仿意識流大師喬伊斯的筆法挑戰意識流小説,大眾仍能從一個個細微之處看出他的獨有風格。畢竟,“似曾相識”不只是普通的一個詞語,它能讓人們循着氣味,找到當年給你以震撼的那隻燕來,無論它是否迴歸,熟悉之感早已匯入骨血,化為純釀,讓你在作品中沉醉入迷。

紀伯倫曾寫道:“死亡改變的只是覆蓋在我們臉上的面具,農夫依然是農夫,林居者依舊是林居者,而將歌聲溶入微風中的人,他依然會對着運轉的星球歌唱。”作品中深層思考就如同那個歌唱微風的人,無論面具怎麼多樣,你仍然可以看見那最本質的東西,畢竟“似曾相識燕歸來”。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 篇2

如何提升一個人的語文素養?文題材料給出了三條途徑: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閲讀,社會生活實踐。這似乎千真萬確、無可厚非,但仔細考究、認真體味,我倒覺得能夠真正“提升”語文素養、或者説提升語文素養的關鍵,還在於社會生活實踐。

課堂的有效教學,無疑是我們語文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或是讀文識字、記憶詞彙,或是研究語法、學習修辭,或是誦讀詩詞、探究美文,或是依從範文,進行“照葫蘆畫瓢”式的習作練筆……不過,這些只能是語文學習的初級階段,雖必須卻只是基礎。不是麼,校園裏朗朗讀書,是可以見證着我們對語文知識的渴求、對掌握語言技巧的企盼;寫寫日記、學學演講,也能夠體現我們試圖把口頭語言,提升為書面所做出的努力。然而,課本知識終究是有限的,課堂上的語文學習,畢竟是重在知識積累,打造基礎設施,僅僅是“登堂”而已,離“入室”還遠着呢!要真正培養語文功力,加大智慧內存,就不能不走出課堂、走出校園的小舞台,投身生活的“大天地”,日新月異、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實踐,才真正是“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只有在哪裏,語文素養才能得以根本的提升。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話不假,多讀書是可以知道天下事。讀書是種捷徑,不用親歷,就能輕易地得到前人的經驗,讓我們迅速地獲得知識、瞭解社會、適應生活。但課外閲讀還僅僅是對閲歷的豐富、視野的拓展,畢竟還屬於學習、積累、模仿體驗的間接階段;須知:別人嚼過的饅,不會有自己的味道;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須親口來嘗一嘗。只有投身到火熱的生活當中,去感受、去體驗、去磨鍊,才能達到所追求的境界。否則,就永遠只能停留於別人和前人的水平,又怎能有所突破、有所進步,有所發展?因而,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提升語文素養,最關鍵的途徑還是投身於社會生活。

語文小天地,生活大舞台。語文的範疇就是生活的範疇,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素養來自生活的累積,生活永遠是語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要學會觀察生活,感受生活,認識生活。愛生活,我們的語文水平才不至於貧乏、乾癟;愛生活,我們的表達和創造慾望才更強烈、多維;愛生活,我們也才會真正體味到語文素養帶給我們的種種精彩。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 篇3

語文是什麼?語言和文字?我卻不這麼認為,因為它是祖國的靈魂。

生活處處有語文,它在我們心裏,在我們的腦裏,甚至在我們的甜蜜的睡夢裏。學好語文是我們做好一名中國人的基礎,我愛我的國家,我更愛語文。

沒有哪一個人説他真的懂語文,直到去世的那一刻也未必能懂語文的真諦。語文是一個國家的靈魂,而所謂的靈魂應該是空靈而且動人的,假若這個靈魂死氣沉沉,那麼這個國家也會衰敗。國家的綜合實力中不能缺少語文,個人的自身素質裏不能缺少語文。語文是國家的基礎,是人民的信念。我們不能死學語文,語文是比數學還難的一門學科,它在於日積月累,所以在上課時,我們必須聽講,因為稍不留神,就與下文無法串聯,課堂應該是學生的,學生要自主挖掘書中真諦,參考書,資料書,能不要就不要

,因為它們只會干擾我們的思維,我們要跳出大腦裏的束縛,敢於提出自己的疑問,語文博大精深,不同的人理解就有不同的認知,所以課堂就應該學生互相交流,互相質疑。

生活中處處都是語文,我們要善於發現。你會瞧見:水滴石穿是語文,時間流逝是語文,團結拼搏是語文,到處都不缺乏語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們要努力的學習,認真刻苦,這樣才有美好的未來。而這一切都建立在語文之上,學不懂語文,你讀題肯定讀不懂,學不好學問,你做題肯定不理解,每門學科都離不開語文,語文永遠都是佼佼者。

我希望有一天,別人問我,你是哪裏的人,我會驕傲的説:中國人!別人問我,你的祖國有什麼讓你驕傲的,我堅定地説:語文!

作為一名中國人讓我驕傲,因為國家,因為語文,讓我自豪。

我喜歡語文,喜歡它的古色古香。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 篇4

我有多想,能像徐志摩一般,撐一支長篙,在星輝斑斕裏放歌。

我有多想,能像易安一樣,詠出“死亦為鬼雄”的壯語,一騁豪邁之情。

我有多想,能像沈從文先生那樣,將靈秀展示給讀者。

我又多麼想,能像魯迅先生那般,以筆為矛,直刺人間的不平。

這些都只是埋在心中的愛戀,因為我知道,這都離不開學好語文,可語文,我想説愛你,可真不容易啊!

不是説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嗎?那為什麼在學語文時,我們就不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呢?而要把我們列到一千零一個上呢?語文考試時的現代文閲讀理解題為什麼總有標準答案?只能這樣理解,不能那樣理解?我們像園丁修過的花木,一個個都修圓了。還有什麼個性可張揚,還有什麼特長可發揮?語文老師耐心地教我們解題步驟,教我們答題技巧,還有那麼多妙招、怪招、金點子、鬼點子,這不就是為了套那個標準答案嗎?學會這種套標準答案的技巧,就學好了語文嗎?我甚為不解。

我始終堅持筆隨心動,我享受美文給我帶來的快樂,我更願意自由自在地在自己想象的藍天裏飛翔。我是風,帶着自己的`思考,飛出了老師的條條框框。但這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我如此深沉地愛着你,語文,可是打滿紅叉叉的試卷,讓我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尷尬之中。語文,我想説愛你,真不容易。

儘管語文是我的最愛,但每到考試,語文就成了我的最怕。參加數理化外語的考試,我像一名勇士衝上了戰場,有一種立功的衝動,殺敵的快感。可一到考語文,就像鐵錘砸在棉包上--心裏七上八下,真不知那刁鑽佔怪的標準答案,我能不能套得上。真是要禱告上蒼,阿門。

錢鍾書説:“吃了一個雞蛋,覺得味道很好,為什麼要去看下蛋的母雞?”我想説:“吃了一個雞蛋,覺得味道很好,為什麼偏要讓人人都説好得一樣?”難道語文真是這麼舊事嗎?還是我們的語文教學,語文考試真該改一改了?

語文,什麼時候能讓我們説,愛你很容易呢?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 篇5

在風雲變換的國際舞台上,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不再侷限於昔日經濟、政治等“硬實力”,而今大國“軟實力”的分量似乎更重。軟實力主要包括民族文化的影響力、國民精神風貌、思想素質,而民族文化影響力尤為重要。

作為民族文化的載體——母語是民族的生存發展之根。如果一個民族不重視他的母語文化,勢必會走下坡路,至少經濟社會發展潛伏着危機。在行其道的今天,我們瘋狂地學英語,卻淡漠甚至拋棄了自己的母語:漢語。如今毛筆大概成“稀有之物”了,拿過毛筆的人很少,會寫毛筆字的更是寥寥無幾。而日本人卻規定每週一次毛筆字課,我們不反省一下,就這樣看着漢文化衰落,對得起“炎黃子孫”這個稱呼嗎?

為什麼在全球掀起一場漢語熱,各國大辦漢語學校的今天,我們卻不再重視漢語?我們沒有看到語言文化的長遠意義,至少沒有看到眼前所藴藏的危機。英國、美國每年輸出英語所獲利潤佔到了國民GDP的1%多。再看看國內的學生,花這麼大力氣學外語,若是學好了還可以,可是大學生甚至博士生研究生的英語水平也不過如此。外語沒學好,母語也差,有些人的漢語水平甚至不及外國的漢語學習者,前不久上海的一次雙語互譯活動競賽中,不少人把“富貴不能淫”這句古訓成“Be rich, but not sexy”(富貴,但是不能性感)。中國學生的語言功底,由此可見一斑。

聽説前不久申報文化遺產時,端午節被韓國搶先註冊。我們在憤慨之餘,為什麼不冷靜地想想:別人為什麼輕易就能搶走?漢文化源遠流長,先輩珍視,而子孫視之不甚惜,如棄草芥。一些重大的經貿甚至學術交流會全部用英語卻不能用翻譯,這可是在自己的國土上。為什麼不能像法國人一樣珍視母語。民族文化要博採眾長,兼容幷蓄。法國的保守未免偏激,而我們的漠然則更令人擔憂。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佳句流傳幾千後依然鮮活生動,在於其獨特的音形相結合。我耳邊始終迴響着那位韓國網友的疑問:“你們的漢語我認為是世上最優美的語言,為什麼亞洲其他國家和歐美重視,你們自己卻不重視呢?”

你從遠古走來,博大是你的風采;你向未來奔去,磅礴是你的氣概。懸崖邊緣的漢語文化,炎黃子孫到了拯救你的時候了……

標籤: 高考 滿分 語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aozhongzuowen/gaokaozuowen/pmrq8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