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動物作文 >魚的作文 >

《沉沒之魚》讀後感作文

《沉沒之魚》讀後感作文

《沉沒之魚》讀後感作文

《沉沒之魚》讀後感作文

幽靈——它是一種失去生命毫無知覺的鬼魂嗎?我想,在科學家的眼裏,它確實是毫無意義,不被感知,也不被觸視,是一種根本不存在,只被迷信鬼神之説的人們臆想出來的精神寄託物。但在某種意義上,我相信它是存在的,在賦予生命的文字裏。

美籍華裔女作家譚恩美寫的一部小説中,就是以這樣一位特殊的主人公展開敍述的。在我看來,文章中的幽靈,其實就是一種戰勝肉體束縛,掙脱人性劣根禁錮後,一種自我的捨棄,一種更高境界的超脱的生命。所以,人的肉體的消亡不是意味着生命的終結,而是另一種生,一種更自由與清醒的生。

文章的主人公陳璧璧是一位六十三歲的美籍華裔女性,在舊金山還是一位社交名人,經營一家藝術品商店。從這裏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有一定社會地位以及財富的美國上流社會的人。然而,就在距離她準備帶着一個十二人的團隊從舊金山出發,遊覽雲南麗江後轉入蘭那王國這樣一個旅行路線的前十四天,竟意外死亡了。因此,她成了文中所説的幽靈,以幽靈的身份跟着她的團隊出發了。

從陳璧璧童年時代不幸的人生遭遇可以看出,她是一個對於愛的感知極其枯竭的人,用她自己的話説“在我整個生命裏,沒有人完全愛過我。説實話,我的愛一無所有。”從小就失去母愛的她,在後媽甜媽的刻薄之下,使她從小就學會了壓抑自己的感情,以至於後來她懷疑自己是不是生來就是冷血無情,因為她發現自己很難被感動。而這次特殊的旅行,她是以一個局外人的視覺注視着同伴在旅途中所遭遇的種種變故,同時以另一種形式存在的生命體去感受着他們身心的各種改變與成長,讓她在一次次的感動與震撼中,對於愛的感知的漸漸甦醒,最後實現了自我的迴歸。

文中寫到“自我死後,漸漸習慣於不斷被感動,而我又無法感知我的整個人生。現在我通過別人,越來越感覺到自己生命的寬度、體積和密度。”“他們的動機、渴望、負罪感、後悔、高興、悲傷,他們説話的時候,真情實感就像流水一樣,進入了我的大腦。”

是的,我們能很清晰的看到,她是怎樣的一步步的甦醒。當薇拉因想起她而流淚時,她被感動了;當甜媽因她去世而回憶她們在一起的日子是最美好的時光時,她感動了,並且祈禱她能更長的活着;當她腦海裏突然冒出生命會像晨霧一樣蒸發時,她開始想要延伸,去收回一切失去的東西;當她隨着朋友們一起前往“無名之地”的途中,她發現了往日不被人所看見的眾多生物;當她在“無名之地”看到那些被迫踩地雷而殘缺了肢體的人們時,她震驚了;當她再一次見到她媽媽的那個翡翠髮卡時,她第一次感受到了愛;最後當她明白自己死亡的真相時,她徹底醒悟過來——死,不是一種終結,世界上結局的本質——永無終結,像愛一樣。

這是隱藏在文章深層次的一條暗線,也是小説最想要表達的一種思想。而這種對愛的感知的甦醒,以及自我的迴歸,其實就是一種他救與自救的過程。

所以,若要對小説去進行深層次的剖析,還可以回到小説的題目上來。小説被譯成中文版本後,名字改成《沉沒之魚》,而其原題是《救救溺水魚》。對於題目,我是這樣來分析的,題目中的“魚”,既可以指現實生活當中實實在在存在於水裏的生物,還可以指任何的事物,包括人類。“溺水”,我們都知道,是因為大量的水進入肺部,氧氣缺乏導致窒息。這篇小説採用的是一種象徵的手法,“魚”,象徵着人類,“水”,象徵着人類的生活,工作,情感,家庭,財富以及生存環境,而“溺水魚”,就象徵着人類自我的迷失,對於愛的感知的迷失。而對於“救救”二字,也是需要從兩方面分析,一種是拯救需要拯救的,最後得救了;一種是拯救不需要拯救的,最後沒有得救,反而被害。前一種拯救,是基於理解與關愛的基礎,所以得救了,後一種拯救則是源於無知與私慾,最後被害。因此,要怎樣去拯救在生活中迷失自我的人類呢?這是貫穿整部小説的另一個思考路線。

回到小説裏,其中有一個場景,是蘭那人在殺魚時,説是為了將魚從水裏拯救出來,免遭溺死。而溺死了的魚他們就拿到集市上去賣,然後用賣魚的錢買更多的網,救更多的魚。薇拉説:“所以沒有人能真誠地説他們在救魚,使他們免於淹死。”莫非卻説:“將魚救出,免於溺死,一樣的道理,誰得救了,誰沒有?”所以,對於拯救,要看從何種角度,何種目的,還有何種方式。

所以作者安排了“無名之地”的出現,為的是想要找到一個如何應對他人苦難的方法,從而在苦難的逼迫下,激發他們開始對自我進行思考,最後實現自我的覺醒與自我的拯救。因此,作者必須要讓這羣人深陷絕境。

剛開始時,遊客們只是簡單的以為這只是旅遊景點的一部分,對於部落的人羣,懷着的是一份遊覽者的愉快,而當他們看到部落的真正苦難時,他們被深深地震驚了,但是他們沒有更多的能力來拯救他們,或者説他們對於如何拯救思考的並不深,僅僅只是同情,或是物質上的支援。埃斯米説:“我們可以在離開的時候每個人都給一些錢,可以説這些錢是給孩子們的。”這是一個孩子的同情心與善良,其他人也都同意了。但馬塞夫人對着她的攝像機時卻説:“我們不能僅僅給予他們同情,或是象徵意義上的幫助,我們希望更大的幫助他們,一個真正可以拯救他們的方式。”儘管她心願如此,並且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更是這個部落所有人的願望,但最後所能給到的就只是他們湊出來的錢。當部落祖母看到他們將錢放到她手中時,她表現的不是感激而是震驚與受辱的表情,並把錢推回去了。她很清楚,錢在那裏,只能是短暫的解決他們的困境,但他們需要的是徹底的被拯救,不再受到迫害,要能夠永久的生活在和平當中。

後來,因“天橋”被毀,迫使他們不得不留下來。這之後,他們慢慢深入到這個部落的生活中,對他們給予了更多的理解與關懷,而當他們大多數人身染瘧疾,生命面臨更大的威脅時,他們進一步學會了互相幫助與珍惜,開始了對自我的反思,也變得更加的寬容與謹慎。然而這還不是小説的高潮,真正的覺醒是在他們從電視上得知國王軍隊可能要來,並且他們都可能死於國王的子彈亂射之下。此時此刻,只有死,才是他們存在的最後的威脅,生命的絕境,也就只剩下死了。

因此,當人在生命最後的彌留之際,想起的就只有自己一生最親近的人,於是他們瘋狂的懷念起他們,並且原諒了往日他們對自己所做的一切。到了這一刻,他們才算的上是真正意義上的靈魂的甦醒,並開始懂得了感恩,開始明白了愛。

黑點也醒悟過來:“‘小白哥’不是讓他們隱身,而是變得看得見,讓整個世界看見。”也就是説,任何出於私慾、利益、權勢、榮譽以及財富目的上的拯救,都不是拯救,而是要建立在相互的瞭解,關愛,友善與真誠之上。並且,並不存在什麼神靈之王,真正的神靈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自己內心的醒悟。所以,所有的拯救都不是他救,而是自救。明白了這一點,黑點偷走了馬塞夫人的錄像帶,因為他要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們。

小説的最後,這羣遊客得救了,部落人得救了,而小説的主人公,這個一路跟着他們的幽靈,也對愛有了感知。

最後我想説,這算不得上是一部最好的小説,小説的主題——對於愛的感知的甦醒以及自我的迴歸,對於生命來與去的思考,這些是這部小説的主線,而其外還有關於宗教,民族,中西文化等的提及。可以説,這些是小説不變的主題,尤其是愛。所以,從內容上並沒有什麼新穎,而從寫作手法上,這種虛實結合的方式,可以為寫作突破很多限制,比如預知未來,比如利用這種虛構的能力而改變某些事情,比如進入別人的思想,瞭解事件發生的緣由,還可以比一般生命體受到更少的束縛,給人以一種更大的想象空間。這些都是隻使用寫實手法所不能做到的,所以更有吸引力。而小説安排的這樣一條旅行路線,東西方的跨越,旅行人物的安排,也是中西方的融合,再加上作者這樣一個特殊的身份,的確是寫作手法上的又一吸人眼球的地方。所以,我覺得這部小説的成功之處,不是主題的選擇上,而是內容安排的方式上,是一種突破,值得一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ongwuzuowen/yudezuowen/pkv2k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