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動物作文 >螞蟻的作文 >

有關觀察螞蟻作文6篇

有關觀察螞蟻作文6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察螞蟻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觀察螞蟻作文6篇

觀察螞蟻作文 篇1

陽春四月,一切都是那麼生機勃勃,在這大好的時光裏,螞蟻也開始外出覓食。在水泥地的邊緣,總可以看到一些螞蟻,一個挨着一個,排着隊出來尋找食物。

這天,天氣晴朗,我看見小螞蟻們又在勞動了,於是,我決定來逗逗它們。我從家裏拿出一個乳白色的樟腦丸,然後從忙碌的螞蟻中挑出了一隻較小的螞蟻,放在另外一塊水泥地上,這隻螞蟻被突如其來的“襲擊”嚇暈了頭,在原地轉着圈兒,我看見了,挺喜,便用樟腦丸在它面前輕輕地劃了一條線。那隻螞蟻好像沒看見,徑直衝了過去。應該是劃得太輕了,劃重點這隻螞蟻肯定不會再那麼輕鬆了,我心裏想。於是,我又重重地在它面前劃了一道,剛開始,螞蟻似乎沒感覺到,向“防線”爬去,當它爬近時,似乎聞到了這刺鼻的氣味,稍稍一怔,隨即向前爬去,又一次輕而易取地爬過去了!我看完後大吃一驚:莫非這螞蟻不受這氣味的影響,可是書上明明説螞蟻是靠氣味來辨別方向的呀?難道這隻螞蟻是怪胎,變異了?想完後我本想去仔細觀察一下,可誰知道這隻螞蟻趁着我思考之際,早已逃之夭夭了。唉,只能再捉一隻了!

於是,我懷着好奇心,又捉了一隻弱小的螞蟻。這隻螞蟻被“襲擊”後,也顯得驚惶失措:一會兒向這兒爬,一會兒向那兒聞聞,一會兒又在原地打轉……這次我又用樟腦丸在它前面輕輕劃了一道線,只見這隻螞蟻慢吞吞地向“防線“進軍。左瞧瞧,右看看,這卻把我給急壞了,真想上去推它一把。終於,這個“小兵”走到了“防線”前,它卻沒有像上一隻螞蟻那樣,而是像對着一塊玻璃一樣,“欲衝又止”,彷彿前面有什麼東西擋在那兒。螞蟻沒有灰心,繼續沿着線走,終於走到線的一端,這下它可舒坦了,疾步向前衝去。我見了,忙在它周圍畫上了一個大圓,它無動於衷,繼續在“散步”。可能是圈太大了,我心裏安慰到。於是我把圈一圈一圈地縮小,直到杯頂那麼大,可是螞蟻卻還是沒發覺,我只好繼續把圈縮小,直到硬幣那麼大。它終於發覺了,急了,想突破,卻又不敢往前走,、急得團團轉,我不禁想到了: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原來就是這樣呀!它在圈裏瞎轉悠了兩三分鐘後,鼓足了勇氣,猛地一衝,終於突破了“防線”。只見它像飛似地逃走了……

螞蟻可真有趣呀!可是那第一隻螞蟻,我到現在還“惦記”着它呢!

觀察螞蟻作文 篇2

今天,我回到了家鄉華亭, 那兒是鄉村,我在那兒親眼看見了螞蟻搬糖的一幕。

吃完飯後,我來到院子裏,看見螞蟻正在運輸食物;便起興致,拿了一勺糖,並撒在地上,觀察螞蟻如何搬運食物。不過一會兒,一羣黑壓壓的螞蟻就蜂擁而至,有的很小,彷彿要用放大鏡才看的清,估計它們是嫌搬食物太累了,乾脆趴在糖上吃了痛快,一動不動,有的稍大一點的糖,它們先是不相信天上掉餡餅的事,猶猶豫豫,確信是好吃的糖後,抱起糖就開跑,好像有誰跟它搶似的,有的個頭很大,在糖堆裏縱橫,彷彿是它的地盤。

只見一隻螞蟻在搬糖,糖塊比它身體還大,它搬運起卻還不費力,我好奇的跟着它們,經過了很大一段路,還沒有到它們的家,我想對這些螞蟻來説,這個遙遠的路程大概相當於中國到美國那麼遠的距離。我以為它們會累,會休息,但是它們沒有,而是爭分奪秒,馬不停蹄的往家中趕。

下午我去看螞蟻時,還有幾隻在搬運,不過已經沒有先前體力那麼好了,休息了好幾次,估計是累着了,這次從天而降的美食,我想應該能享用一陣子。螞蟻真是太厲害了,可以輕易地搬動起比自己重好幾倍的東西,它們是那麼奇妙啊,這讓我

我讚歎大自然的神奇啊,更讓我感歎這些看似弱不禁風的螞蟻的力量。

觀察螞蟻作文 篇3

今天中午,我坐在椅子上面看弟弟打彈子。忽然,我看見附近地上有一些黑色的小點在移動。於是,我走近去看,發現原來是一些螞蟻在搬運東西。

我再仔細觀察,看到它們是在搬運一些吃的物品。我看到它們搬得是那樣的辛苦,覺得它們非常勤勞。忽然,我想到了一個怪主意。於是,我去拿來了一杯子水。我把這一杯子水倒在了它們的身上,倒濕了一大片地方。我看到它們都在水裏掙扎,有的還動彈不了,躺在那裏一動也不動。“哈哈,這一些小螞蟻竟然給我一下子治了。”可是,這一些螞蟻並沒有被淹死。等到水乾了,它們又活了,爬了起來。我看到它們竟然又去搬運那一些食物了。我想這一些螞蟻真勤勞,簡直不要命了。我想再考驗一下這一些螞蟻,看看它們的適應能力,生存能力。我又拿來了一杯子水。我又往這一些螞蟻身上倒了下去。許多螞蟻一下子倒在地上不動了,一些螞蟻還在掙扎着硬要爬出去。接着,一些螞蟻為了保命,爬出水坑以後就往別處跑了。可能它們想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就在這時,我好象得到了什麼啟示一般。我再仔細一想,明白了:我們人也要像小螞蟻一樣對待困難,要不顧一切去克服困難,不要半途而廢。只有堅持到底,才能夠取得勝利。同時,我們還要像小螞蟻一樣學會看方向,不要盲目蠻幹。為了集體甘於獻出自己的一切!

觀察螞蟻作文 篇4

螞蟻,既是人們團結的起源,又是人們厭惡額的昆蟲。

遇見螞蟻的第一次,是在放學的時候遇見的。“媽媽,你看,螞蟻在搬東西,我想去看一看。”“好啊,你去看吧!”“好的”只見那些螞蟻幾乎有九、十隻在搬那粒米,慢慢地把那粒米移向它們的家。雖然就是慢了點兒……旁邊還有一羣螞蟻。過了幾分鐘,我開始領悟到了時間的重要性。“媽媽,我們走吧!”我跑向前面去告訴那還在前面等我的'媽媽。“好的”離開之前,我便依依不捨地看了它們一眼,然後回過頭來,跟媽媽走了。

遇見螞蟻的第二次,也是在放學的時候遇見的。“媽媽,你看,螞蟻又在搬東西了!”“好的,你去看吧!不過我不等你了喲!”“不要!”我看了它們一眼,搬的是一種肉,一旁沒有螞蟻,應該還是九、十隻。確認此信息後,我向前跑去追着正向前走去的媽媽。“媽媽,等一下我!”媽媽走的速度慢了下來,回頭望了我一眼,然後轉過身去,和我一起回家了。

螞蟻,無處不見。

觀察螞蟻作文 篇5

觀 察 螞 蟻廣東省樂昌市坪石鎮坪梅小學四(2)班左瑩星期天下午,我和媽媽去散步,看見路邊的一棵大樹下有一羣螞蟻,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只見前方走來一隻螞蟻,它與迎面而來的夥伴互相碰了碰頭上的觸角,之後又匆匆離開,它們在幹嗎?在擁抱嗎?突然,這隻螞蟻回洞了,我跟上去看個究竟。不一會兒,又出來一羣螞蟻,它們會和在一起,排着隊向一片枯樹葉走去。很快,樹葉被它們抬起,露出了一條蚯蚓,它們好像發現了新大陸,快速地向蚯蚓圍去。一隻螞蟻碰了一下蚯蚓,蚯蚓扭動着身體,好像發現了什麼,可那羣螞蟻更來勁了,大概它們很久沒吃東西了吧。螞蟻越來越多,而蚯蚓也被它們折磨得筋疲力盡,更讓我想不到的是,它們居然抬起了蚯蚓,緩慢地向洞口移去,儘管很慢很慢,卻沒有放棄。更有趣的是,它們還輪流來抬,似乎還有分工:帶路的、鼓勁的……它們的團結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原來,螞蟻還是一種很聰明的小昆蟲呢,看來,是我太不瞭解它們了。我真想對它們説:“你們是了不起的小精靈!” 指導老師:肖月平

觀察螞蟻作文 篇6

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珍珍在花園裏吃麪包時不小心把麪包屑灑在了地上。不一會兒,一隻小螞蟻聞到了麪包香甜的氣味,它先慢慢爬過來確認是有食物後馬上爬回洞裏向同伴碰碰觸角打招呼,彷彿在説:“花園裏有食物,我們快去把食物搬回洞裏吧!”於是幾十只螞蟻成羣結隊來到了花園裏,珍珍好奇地蹲下來,仔細觀察螞蟻們的一舉一動。

只見它們在大螞蟻額指揮下,有的螞蟻啃了些碎片先運回家;有的螞蟻兩兩合作用前肢推着比自己身體大好幾倍的麪包屑;還有的螞蟻咬住麪包使它方便往前移動……就這樣,螞蟻們齊心協力地把麪包屑都搬回了家。

通過觀察螞蟻,珍珍懂得了一個道理:人心齊,泰山移,人心散,搬米難。小螞蟻們團結一心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觀察日記螞蟻動物200字二

一天下午,天陰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據我所知:下大雨前,小螞蟻們會把家搬到高處,這樣雨水才不會衝到他們。

於是,我便來到院子裏,順着牆根尋找,果然,一羣小螞蟻正在茫茫碌碌地奔走着。好奇心使我蹲下身子仔細地觀察起來。

這時,一隻螞蟻正馱着一塊麪包屑艱難地走着,突然腳下一滑,食物滾到了一邊。也許是小螞蟻太累了,怎麼也扛不起這塊麪包屑了。怎麼辦呢?咦,小螞蟻怎麼跑了呢?正在我疑惑時,一羣小螞蟻趕來了。噢,原來那隻小螞蟻去搬“救兵”了!螞蟻們開始團團圍住食物,動了,食物真的動起來了!這隻隊伍浩浩蕩蕩前進,我似乎聽到了他們齊心協力的口號聲……

我看得入了迷,被小螞蟻的幹勁兒感染了,真希望自己也變成一隻小螞蟻,加入他們勤勞的隊伍。

為什麼一隻螞蟻搬不動食物,一羣螞蟻就能輕鬆地搬走呢?對,這就是我們常説的“團結就是力量!”觀察日記螞蟻動物200字三

我家門口有一個螞蟻洞,裏面有很多螞蟻。我經常給它們放食物,它們每一次都會被香味吸引出來,而且每一次都能搬完食物。

小螞蟻有小小的身體、黑乎乎的腦袋、身體,可愛極了。我有一次在觀察小螞蟻,我發現小螞蟻不見了,我以為它們在睡大覺,我就往洞口喊:小螞蟻們,起~牀~啦!突然有一隻螞蟻出來了,我把它放在手上,它就像喝醉了,在我手心上走的東倒西歪,接着我看見了第二隻、第三隻……它們都想喝醉了,我連忙躲了起來,生怕小螞蟻爬到我身上,我想了一下,突然想起:我今天還沒有給它們放食物呢!一定是沒吃早餐,餓成這樣的!

我拿完食物,看見沒有一隻螞蟻,大概又回到洞裏了,我一放下食物,就看見小螞蟻們出來了,都爭着、搶着在搬食物呢!

瞧,小螞蟻多值得觀察呀!

標籤: 螞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ongwuzuowen/mayizuowen/rnx8g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