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地域作文 >揚州作文 >

以何園為話題作文

以何園為話題作文

  導語:何園,是一個多麼美麗的地方。它不僅景色優美,而且裏面有四個“天下第一”,等待着我們逐一細品慢賞。小編收集關於何園的作文,歡迎閲讀
 

以何園為話題作文

第一篇:何園

走進揚州何園,你需要處處用心,步步留意。因為你已經走進了一座園林藝術的精品博物館。這裏,有獨步中國造園藝術的四個“天下第一”。它們等着你逐一搜尋遊覽,細品慢賞……

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譽的複道迴廊是何園的特色建築之冠。複道迴廊的廊道石園林最富有可塑性和靈活性的形式,而在何園,這種建築的功能和魅力,被髮揮到了登峯造極之境,在世界園林中絕無僅有。何園的複道迴廊總長約1500米。整個迴廊,包攬了何園的全部優美景色,並且這條複道迴廊有被譽為“空中彩虹”!

探祕了“天下第一廊”,我們有開眼了“天下第一山”。何園裏的山可不是真的山,其實是坐疊石造山,它出自明末清初的花壇巨匠石濤之手。在這“天下第一山”裏還有“片山石房”。為什麼叫片山石房?原來裏面藏有一所石層。揚州巫山,可園林補課無山,所以揚州造園中常採用疊石造山,於是就有了“揚州以名園勝,名園以疊石勝”的美談。如今,這座“天下第一山”已經屹立在這兒400多年了。

我們在遊何園時,常常會有委婉動聽的絲竹樂聲隨風飄來。隨着樂聲走,我們來到了“壺上春秋”。經專家考證,水亭其實是一座中國少有的水心戲台。戲亭建在水中,四邊以白礬石花欄維護裝飾,南北兩邊分別有石板曲橋和湖石飛樑與兩岸相通。在上面演戲拍曲,輕歌曼舞,可以巧妙地藉助水面與走廊的回聲,起到增強音響的共鳴效果。環繞水池四周的上下樓廳、迴廊,是觀戲聽曲的最佳場所。現在這裏不但恢復了精彩的音樂曲藝表演,還頻頻接待全國崑曲藝術家的曲會、全國京劇票有大型交流演唱以及地方文化界舉行的各種詩會呢!

在何園,還有一處美麗的景色,那就是“天下第一窗”。花窗在園林藝術中扮演着極其重要的角色。如果把成功的園林比作一首好詩,那麼花窗就是裏面的錦詞佳句了。何園的花窗不僅數量繁多,而且式樣精美,它時時刻刻給人以全新的審美感受。

何園,是一個多麼美麗的地方。它不僅景色優美,而且裏面有四個“天下第一”,等待着我們逐一細品慢賞。

第二篇:何園

獨具匠心的片石山房、古樸大氣的玉繡樓、娉婷而立的水心亭、建構華美的牡丹廳…………巧奪天工的亭台樓閣一座又一座在眼前展現,是了,這便是何園了。

何園,又名寄嘯山莊,取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歸去來辭》中的名句“以南窗以倚傲,登東皋以舒嘯”,意在表明主人的清高品性以及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遠大心志。

從後園入,繞過船廳,赫然矗立在眼前的便是玉繡樓了。玉繡樓得名於樓前的兩棵高大樹木——一棵是廣玉蘭,而另一棵則是繡球樹,兩樹遙相呼應,顯得好不莊嚴肅穆。主樓共分為上下兩層,為複式迴廊的建築構造,雖歷經了一百三十多年的風雨的洗禮,卻依然精巧如昨。玉繡樓後便是主人卧室了,在這裏,老北京四合院的古韻,徽派建築的含蓄和西洋建築的精緻都得到了完美的結合。何園是一個極具包容性的園林,小至壁爐周圍精美的西洋瓷磚,大至主廳所用的大塊進口玻璃以及歐式百葉窗,都可以看出何家主人並不是一位迂腐的中國舊式文人,因為,他懂得接納包容美好的'外來文化,而並非只是自欺欺人般產生牴觸之情。

何園的後院似又迴歸了中式園林風格。青松,翠竹,紅梅,迎春,巧致地點在這園子裏,掩映在太湖石假山中。花紅欲燃,竹翠欲滴。迎春花嫻靜地立在水邊,一抹嬌黃,與片石山房的嶙峋怪石構成了何園奇景——水月鏡花。

沿着太湖石假山拾級而上,我們步入了何家大少曾經的讀書樓。書屋很小,擺設也很簡單,只有幾隻擺放整齊的古舊書篋和一張何家家訓。何家人教育後代很有意思,他們願意順從孩子自己的想法。無論是讀書做官還是下海經商,俗話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為何一定得崇尚人們堅定不移地相信了千百年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呢?

置身園中,彷彿真真有了絲許無關的閒愁,又如遊園驚夢的杜麗娘,是期待混雜着迷惘。此番遊園,是在賞景,卻又更似與何家進行了一次精神界的文化理念的交遊。

第三篇:何園

獨具匠心的片石山房、古樸大氣的玉繡樓、娉婷而立的水心亭、建構華美的牡丹廳…………巧奪天工的亭台樓閣一座又一座在眼前展現,是了,這便是何園了。

何園,又名寄嘯山莊,取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歸去來辭》中的名句“以南窗以倚傲,登東皋以舒嘯”,意在表明主人的清高品性以及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遠大心志。

從後園入,繞過船廳,赫然矗立在眼前的便是玉繡樓了。玉繡樓得名於樓前的兩棵高大樹木——一棵是廣玉蘭,而另一棵則是繡球樹,兩樹遙相呼應,顯得好不莊嚴肅穆。主樓共分為上下兩層,為複式迴廊的建築構造,雖歷經了一百三十多年的風雨的洗禮,卻依然精巧如昨。玉繡樓後便是主人卧室了,在這裏,老北京四合院的古韻,徽派建築的含蓄和西洋建築的精緻都得到了完美的結合。何園是一個極具包容性的園林,小至壁爐周圍精美的西洋瓷磚,大至主廳所用的大塊進口玻璃以及歐式百葉窗,都可以看出何家主人並不是一位迂腐的中國舊式文人,因為,他懂得接納包容美好的外來文化,而並非只是自欺欺人般產生牴觸之情。

何園的後院似又迴歸了中式園林風格。青松,翠竹,紅梅,迎春,巧致地點在這園子裏,掩映在太湖石假山中。花紅欲燃,竹翠欲滴。迎春花嫻靜地立在水邊,一抹嬌黃,與片石山房的嶙峋怪石構成了何園奇景——水月鏡花。

沿着太湖石假山拾級而上,我們步入了何家大少曾經的讀書樓。書屋很小,擺設也很簡單,只有幾隻擺放整齊的古舊書篋和一張何家家訓。何家人教育後代很有意思,他們願意順從孩子自己的想法。無論是讀書做官還是下海經商,俗話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為何一定得崇尚人們堅定不移地相信了千百年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呢?

置身園中,彷彿真真有了絲許無關的閒愁,又如遊園驚夢的杜麗娘,是期待混雜着迷惘。此番遊園,是在賞景,卻又更似與何家進行了一次精神界的文化理念的交遊。

標籤: 何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iyuzuowen/yangzhou/xl2w0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