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地域作文 >揚州作文 >

揚州遊記作文1600字

揚州遊記作文1600字

揚州遊記作文1600字一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波三月下揚州。金秋九月,丹桂飄香的季節,把自己重新交給自然,帶着夢想,背起行囊,再次遠行!奔波8個城市,跨越中國南北兩端,像當年的大旅行家徐霞客一樣遊歷千山萬水!夢裏江南之行的第一站—揚州,我來了……

揚州遊記作文1600字

駛過我國第一大跨徑的組合型橋樑,長達35.66公里的潤揚長江大橋,低頭俯瞰長江之水奔流東去,終於由鎮江進入到揚州地界,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清新、秀美的城市,綠影婆娑的綠化帶、整潔的街道、拔地而起的樓羣,沒有嘈雜的汽車喇叭的鳴叫,安寧、愜意!

揚州,歷史文化名城,距今有2490年文字可考的歷史,自古就有“蘇北門户”之稱。是聯合國人居獎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中國森林城市。“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揚州城,素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風物繁華之城,有眾多的名勝古蹟和雅緻園林。

華燈初上的夜晚,來到淮揚人家,品嚐着揚州菜的三頭(拆燴鰱魚頭、扒燒整豬頭、蟹粉獅子頭),一道大煮乾絲,充分考驗了廚師的刀工,乾絲切得細如火柴梗,煨在已經煮得雪白的湯料裏,味道非常鮮美。而比這些大菜更出名的則是各色揚州點心和小吃。點心有:三丁包子、千層油糕、雙麻酥餅、翡翠燒賣、乾菜包、野鴨菜包、糯米燒賣、蟹黃蒸餃、車螯燒賣、雞絲卷。小吃有:筍肉鍋貼、揚州餅、蟹殼黃、雞蛋火燒、鹹鍋餅、蘿蔔酥餅、雞絲卷、三鮮鍋餅、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餃。僅僅看到這些名字就已經讓人垂涎欲滴了。揚州的飲食文化聞名海內外,揚州菜餚與魯菜、川菜、粵菜被並稱為中國的“四大菜系”。揚州菜也稱為淮揚菜,淮揚菜的發展經歷了一千多年悠久的歷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藴,因此很早以前就確立了中華第一大風味菜系的地位。

由新區穿越筆直的文昌路來到老城區,道路左首邊一棟棟小樓灰瓦白牆、飛檐翹角,典型的徽派建築風格。唐宋元明清,從古説到今。那座從唐代保存至今的石塔,經過一千多年風霜雨雪的洗禮,雖有些陳舊,但在兩棵巨大的銀杏樹的傘蓋下依然巍然矗立,而那條筆直的交通隔離帶在它的身邊也優雅地轉了一個角繼續延伸開去;建於明代萬曆年間,因是揚州府學的魁星樓,名曰“文昌閣”的建築,古樸、典雅,巧妙地形成了文昌路和汶河路交叉處的環島設施。來到淮揚第一樓的富春茶社喝上一杯早茶,再品嚐一下揚州特色點心,看着不斷有外地遊客湧入店堂,繁忙但不嘈雜,悠哉悠哉。沿路兩旁的老街鋪裏擺着廚刀、修腳刀、理髮刀,這就是聞名遐邇的揚州“三把刀”,真正感受古老與現代文明在這裏的完美結合。

揚州園林自古就聞名遠播,在當時,由於揚州的鹽商富甲天下,使他們有大量的財富來建造園林,非常奢華,僅揚州城內私家園林最盛時就達200多處。揚州園林不但具有皇家園林的金碧輝煌與高大壯麗,且具有大量江南園林中的建築小品,風格自成一派。

我們遊覽的何園又名寄嘯山莊。園主何芷舠,其家族為與北洋大臣李鴻章、光緒帝師孫家鼐進退與共的姻親三大家族,他從湖北漢黃德道台任上壯年致仕,歸隱揚州,於光緒九年斥巨資良材建造大型私家住宅園林。

該園建築佈局由東園、西園、園居院落、片石山房四個部分組成,以兩層串樓和復廊與前面的住宅連成一體。環環相扣、內外有別、中西合璧、居遊兩便的人居環境,中國私家園林的建築審美和居遊功能在此達到高度和諧與極至完美。

東園的主要建築是四面廳,為一船廳,單檐歇山式,帶回廊,面闊15.65米,進深9.50米。廳似船形,四周以鵝卵石、瓦片鋪地,花紋作水波狀,給人以水居的意境。以此建築為主景,南向的明間廊柱上,懸有木刻聯句“月作主人梅作客,花為四壁船為家”;廳北有假山貼牆而築,參差蜿蜒,妙趣橫生;東有一六角小亭,背倚粉牆;西有石階婉轉通往樓廊;南邊建有五間廳堂,三面有廊。

何園有冠蓋中國造園藝術的四個“天下第一”,其中特色建築之冠——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譽的1500米複道迴廊,構成園林建築四通八達之利與迴環變化之美,在中國園林中絕無僅有。

其他四個第一是片石山房的“天下第一山”,是畫壇巨匠石濤和尚疊石的“人間孤本”,在這裏無論春夏秋冬,都可以欣賞到陰影圓缺不同時間的月亮,從彎彎的月牙到一輪皎潔的滿月。玲瓏剔透的巖石中的一個圓洞,利用光學的折射原理在湖面上形成的一種倒影。只要你挪動腳步,亦步亦趨,行進中就可以觀賞到不同形狀的月亮。迴廊上的“觀園鏡”,可通觀全園景色,給人以“山外青山樓外樓”的景觀印象,充分體現了建築藝術與自然景物融為一體之美。“水中月鏡中花”即為此景。

藉助一串串開在複道迴廊上的漏窗、空窗組成的花窗帶,被人們稱為“天下第一窗”;何園中水心亭是一座中國少有的水心戲台,被稱為聽戲“天下第一亭”。我們去時正值清荷飄香,錦鯉遊戲水間。一棵巨大的楓樹枝繁葉茂,再過一段時間定會是楓葉如丹的一處勝景。在這裏到處可以欣賞到茂密的修竹,還有那一叢叢秀美的南天竹,在亭畔、在巖腳都能找尋到她清麗的蹤影,彷彿讓我置身於秀冠江南的木瀆。

何園是清代後期揚州園林的代表作,與蘇州園林靈透清秀的風格不同,這裏更注重園林內的建築雕飾。是揚州的園林特色和風格的體現。漫步何園,迴廊曲折,複道行空,假山貼牆,鳥棲庭樹,“丘壑宛然,游魚驚水……宛若“鳥飛屏風裏,身置仙境中”。

品味着主人獨具匠心的建築設計理念,瀏覽着豐富多彩的家族人的'故事,不禁感歎這座傳奇的園林。古運河畔的晚清第一名園——何園就這樣吸引着眾人的目光來探尋她的芳蹤。

來到揚州,最不能夠錯過的就是瘦西湖了。瘦西湖位於揚州市西北部,因湖面瘦長,而稱“瘦西湖”。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四橋煙雨、徐園、小金山、吹台、五亭橋、白塔、二十四橋、玲瓏花界、熙春台、望春樓、吟月茶樓、湖濱長廊、石壁流淙、靜香書屋等兩岸景點,儼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國畫長卷。湖面迂迴曲折,迤邐伸展,彷彿神女的腰帶,媚態動人。

進入園內,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在空氣中瀰漫開來,仔細尋覓甬道兩旁一棵棵桂樹上盛開的小小的金黃的桂花,不用湊到跟前,那淡淡的清香已經讓你醉了。潔白的瓊花在這個季節已經實屬罕見,很小很小的花瓣吐露着芳香,昭示着它頑強的生命力。

一場小雨如約而至,細密的雨絲無聲地灑落在湖面上,朦朧的景象讓你不由地驚歎,不用打傘,就這樣恣意地徜徉在瘦西湖畔,如痴如醉。煙雨江南終於看到了你極致的一面。雕欄畫棟的遊船,長堤垂柳,釣魚台,五亭橋,白塔,波光漣灩的瘦西湖如一位清純的江南女子款款而來。

五亭橋不但是瘦西湖的標誌,也是揚州城的象徵。它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至今已有了兩百多年的歷史。五亭橋的橋墩由12大塊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橋基。橋上建有極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風亭。每到滿月之夜,五亭橋下十五個橋洞中每個洞都含着一個月亮。15個圓月倒懸水中,爭相輝映,泛舟穿插洞間,別具情趣。

二十四橋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詩句“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末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二十四橋由落帆棧道、單孔拱橋、九曲橋及吹蕭亭組合而成,中間的玉帶狀拱橋長24米,寬2。4米,橋上下兩側各有24個台階,圍以24根白玉欄杆24塊欄板。關於二十四橋到底指那座橋,至今眾説紛紜。只見煙雨濛濛中的玉帶橋好似天空中凌空而至的一條玉帶連接起兩旁的樹木和亭台,好美的景緻!

白塔相傳1784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坐船遊覽揚州瘦西湖。從水上看到五亭橋一帶的景色,不由遺憾的説:“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這兒看起來和北海的瓊島春陰就像極了。”説者無心聽者有意,財大氣粗的揚州鹽商當即花了十萬兩銀子跟太監買來了北海白塔的圖樣,當晚連夜用白色的鹽包堆成了一座白塔。這就是在揚州流傳至今的“一夜造塔”的故事。

瘦西湖全長4.3公里,遊覽面積30多公頃。湖區利用橋、島、堤、岸的劃分,使狹長湖面形成層次分明、曲折多變的山水園林景觀。

在清秀婉曲的瘦西湖兩岸,綴以熔南秀北雄於一爐的揚州古典園林羣,形成移步換景、相互因借的山水長軸;名寺古剎和古城牆垣綿延相屬,名勝古蹟和歷史遺存散佈其間。風韻獨具的自然風光和含藴豐厚的人文景觀相映生輝,是鑲嵌在歷史文化名城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揚州——這塊大運河滋潤的古老土地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現代著名散文家、教育家、詩人、學者和民主戰士朱自清的故居就坐落在安樂巷的27號院中。睹物思賢,人們彷彿看見先生伏案筆耕的“背影”。因為時間匆忙,沒有來得及到先生的故居瞻仰,留下些許的遺憾。相信霞客還會再來到這裏,在濛濛細雨中仔細體會,讓秀美江南如一幅錦繡畫卷展現在世人面前。

揚州遊記作文1600字二

七月仲夏,父母遠道來看我,見父母身體健朗,倍感欣慰。曾多次聽別人説,揚州瘦西湖風景如畫,一直想去揚州看看,由於種種原因都未能成行。此次父母來,正好一起去,也算是了卻一樁心願。

對於揚州,最早的印象是來自李白的詩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此次揚州之行,雖不是煙花三月,但我想,七月的揚州也應該是別有一番景象吧。

乘大巴從張家港出發,約兩小時車程,中午時分便到達揚州。天公不作美,到達揚州時正下着瓢潑大雨。我們三人急匆匆找了一家旅店住下,正感歎來的不是時候,雨慢慢停了。旅店的老闆娘説:雨後的瘦西湖是最美麗的時候,朦朦朧朧的,像一位穿了婚紗的新娘。這個比喻真好,讓我增添了幾分對瘦西湖的期待,就像一個從未見過新娘子的新郎,急着想揭開新娘的面紗。

我們三人打車來到瘦西湖,從南門入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長堤春柳,一道長約六百米的長堤逶迤北去,堤上桃樹、柳樹相間而立,人稱“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樹盤根錯節,高矮不一,各呈姿態,老幹虯枝間掛着粒粒青澀的小桃;柳樹則婷婷裊裊,十分秀美,千條萬縷的柳絲倒垂而下,彷彿一個個長髮垂腰的少女,梳粧完畢,靜待遊人欣賞。柳枝間時常飛來幾隻小鳥,在枝頭鳴唱、嬉鬧,似街頭的頑童,弄亂了柳姑娘的頭髮,也不説一聲道歉就飛走了,柳姑娘也不生氣,輕輕甩一甩頭,柳絲又恢復了原樣。

柳樹也是隋煬帝的最愛。據説隋煬帝一次酒後泛舟巡遊,見烈日炎炎下揮汗擼舟的女子個個愁眉不展,便十分擔憂起來,立刻召集羣臣專議給美女遮蔭之事。大臣虞世基獻策道:“可於運河兩岸多植柳樹,根可固堤,茂可遮蔭。” 煬帝恩准,命速辦。這下可苦了沿河的百姓,為了在限期內完成任務,他們只好把自家院子裏的柳樹連根拔起,包上泥土,運到指定的河堤,匆匆栽上。幾天時間,千里運河兩岸已是綠柳成蔭了。煬帝大喜,派人在每株柳樹上掛上一個大大的“楊”字,意為楊家所創,自此,柳樹便被世人稱為“楊柳”了。

長堤的盡頭是徐園,是民國時期大軍閥徐寶山的私人園子,園子門牌上寫着“徐園”兩個大字,據説是揚州當時有名的書法家吉亮工的題字。“徐”字為行書,寫得蒼勁有力,“園”字為草書,中間似一個“虎”字外面加一個“口”。據導遊小姐介紹:徐寶山是揚州一霸,官至參將,人稱徐老虎。吉亮工先生不願為其題字,但又不敢推脱,故將“園”字寫成如圈中之虎,意為:你徐老虎再厲害,也不過是籠中之虎。看來,把權力之虎關進制度的籠子,是各個時代老百姓的美好願望啊!和今天習主席的執政理念頗有幾分相似之處。

徐園不大,倒也清靜幽雅,內有聽鸝館,據説是來源於杜甫的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館內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廳堂的木雕,整幅木雕由一塊巨大的紫檀木鏤空雕成,上面的竹、鳥、花草、人物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其精美程度讓人歎為觀止。聽鸝館門外有兩個像鐵鍋一樣的東西,據導遊講:這叫“鐵鑊”,是南朝簫樑時的鎮水之物,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

出了徐園,瘦西湖已然向西彎轉,湖面也豁然開闊起來。雨後的瘦西湖果然與眾不同,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泛起一層白霧,湖面的涼亭、小橋、蓮葉都籠罩在這層薄霧之中,朦朦朧朧,有如仙境一般。徜徉在這瘦西湖岸邊,聞着桂花的清香,欣賞着絕佳美景,其境亦深,其意亦濃。湖面上有一羣野鴨正悠閒嬉戲,它們時而追逐、時而覓食、時而竊竊私語,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一隻小艇沿湖面疾馳而過,激起一圈圈的漣漪,受驚嚇的野鴨匆匆爬上湖心的小島,嘴裏發出“嘎、嘎、嘎”的叫聲,訴説着對入侵者的不滿,彷彿瘦西湖的主人應該是它們,現在被一羣不講規矩的野蠻人佔領了,雖無力反抗,但抗議是免不了的。

再往西走,就到了五亭橋了。五亭橋是瘦西湖的標誌性建築,它建於乾隆二十二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五亭橋的橋墩由十二塊大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橋基。橋上建有五座風亭,風亭上雕欄畫棟,頗有宮廷色彩。據導遊講,五亭橋下有十五個橋洞,每到月圓之夜,每個橋洞中都含着一個月亮,泛舟其中,別有情趣。聽導遊這麼一説,我心裏直癢癢的,遺憾的是今天不是月圓之夜,真希望哪一天月圓之時,再來泛舟遊玩一番,體驗其中之妙。

下了五亭橋,往西不多遠,就來到了著名的二十四橋。二十四橋不是單獨的一座橋,而是許多座橋組合而成。這些橋有的平直,有的曲折,有的為單孔拱橋,有的為多孔連環,把整個二十四橋景區連在一起,宛如一條神女的腰帶,婀娜多姿。岸邊的修竹、花木、矮牆掩印在這煙雨朦朧之中,構成了一幅極美的畫卷。我穿行於各橋之間,呼吸着清新、醉人的空氣,不由得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如今橋還在,景還在,玉人何在呢?

我正想去探究一番玉人吹簫之處,母親説:“太累了,我和你父親休息一下,你也不要走遠了。”我隨口答應一聲繼續前行,不經意回頭一望,瞥見父母坐在長椅上,相互依偎着靠在一起,我心頭一震,這難道不是世間最美的風景嗎?父母年紀大了,辛辛苦苦一輩子把我們幾個子女養大,積攢着每一分錢供我們上學、買房、成家,而我們又為父母做了什麼呢?特別是我,為了生活遠離父母,隻身來到張家港打拼,心又何安啊!

我再也沒有心情去探尋什麼最美的風景了,匆匆轉了一下就回來,靜靜地坐在父母身邊,享受着此刻這世間最美好的時光。是啊!父母能走的時候,多陪着父母來看看美麗的風景;父母走不動的時候,多陪着父母聊聊天,讓他們有一個幸福、安詳的晚年,也是我們每個做子女的責任。

瘦西湖的西門就在二十四橋不遠處,我們出了西門,就到了大街上。剛才還是柔美婉約的古典園林,現在所見的卻是稜角分明的現代建築,對比之下,恍如隔世,恍如穿越。瘦西湖是美麗的,也是人文的,其中一草一樹、一石一橋都包含着一個動人的故事,縱然是楊花不再飛,玉人不再現,但它的美麗依然深深震撼着每一個遊人。

瘦西湖啊!你把最美的風景展示給我,我拿什麼回報給你呢?無以為他,寫此遊記,聊表心意。

標籤: 遊記 揚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iyuzuowen/yangzhou/jm334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