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地域作文 >西安作文 >

初中生作文:西安城牆

初中生作文:西安城牆

  導語:在西安,必去的地方其中就有城牆了。西安城牆,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城牆,也是我國最著名的古代城牆之一。小編整理西安城牆的作文,歡迎閲讀
 

第一篇:西安城牆

一大早,我就被媽媽叫醒了,趕緊一骨碌爬起來,匆忙去餐廳吃了幾口飯,就衝向停在賓館外面的旅遊大巴,今天我們要去看明城牆。

在車上,地導小任先給我們介紹了西安的明城牆。明城牆修建於明朝,是一個設計巧妙,功能齊全,建造宏偉的軍事防禦設施。城牆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是個長方形,周長11。9公里,有四座城門,分別是長樂門,安定門,永寧門和安遠門,每個城門都由箭樓和城樓組成。城牆的底寬大於高度,所以它能穩固如山,牆頂可以跑車和操練,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牆。聽了介紹,心中更加期待快點看到明城牆,20分鐘左右,我們就來到了氣勢壯觀的明城牆下。抬眼望去,城牆很高,一塊塊青色的城磚排列整齊,城樓相連,一個個箭樓樹立在上,城樓上海懸掛着一串串紅色的燈籠。

進了大門,看見一排排城磚像一條條長龍,每個之間沒有一點縫隙,為什麼呢?我們沿着台階來到城牆上,聽導遊講,城磚沒有一點縫隙,是因為當時在磚胚中加入糯米、獼猴桃和棗這三樣東西一起攪拌夯打製成的,堅硬如石,所以城磚之間沒有一點縫隙,非常堅固耐用。很多城磚上都刻有字“王户***”等等,原來當時的城磚採用實名制。每一塊城磚燒製好後,都會讓制磚的人和一名劍手來檢驗。如果城磚能被劍手射入,造磚的人就得死,説明城磚不堅固;如果劍射不進城磚,説明劍手不合格,也要被處死,當時就是用這樣殘忍的方式修建了每塊城磚,這堅固的城牆裏飽含了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啊!

隨後我們參觀了城牆周圍存放的軍事設備,每個都有一個特別的名字,都有它獨特的功能,我覺得古代人很聰明。接着導遊讓我們觀看了城牆上的垛口,這是便於士兵向外窺察、射擊的地方。外城牆和內城牆也是根據垛口來分的,有垛口的是外城牆,沒有垛口的是內城牆。

站在城牆上,放眼望去,一條寬寬的河環繞着城牆,這就是護城河,它是阻止敵人進攻的第一道防線。導遊還説了這樣一句話:要知城牆有多高,得看護城河有多深。傳説當時製造城磚的泥土都是從護城河裏挖出來的,護城河挖得越深,就説明城牆就越高。吊橋是護城河上唯一的通道,一旦有敵人入侵,吊橋就被升起,整個城市就成為一個封閉的戰鬥堡壘。

你們知道“甕中捉鼈”這個成語吧?就是把一個甕放上一些吃的,釣引鼈過來,然後一進去就會出不來。古代時也是把城門打開,放敵人的千軍萬馬進城,然後萬箭齊發把敵人全部消滅,它的作用就如“甕中捉鼈”。閘樓與箭樓之間的半月形空間,就叫做甕城。

城牆上每個設施都隱藏着很多小知識,你看城牆上的每個敵台,都是相距120米。這可是有原因的,這個距離和過去的武器有關,當時弓箭、滾木等武器的有效射程是60米,兩個方向射過來剛好是120,使士兵作戰視野開闊,戰術靈活。我覺得古代的人真的是太聰明瞭!

遊覽西安明城牆,讓我領略到了它的壯觀,對古代的軍事防禦有了更多的瞭解,同時也讓我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修建城牆的種種艱辛,更讓我體會到了他們的聰明才智!

第二篇:西安城牆

古都西安,最有氣勢和最具王朝標誌的,要數古城牆了。不管你從東南西北哪個方向來,無論你是高官要員或平民百姓,它都以雄偉莊重的姿態迎接着你,那厚實的牆體和頂上凸凹起伏排列整齊的垛口,讓你眼眸一激,精神一振。也只有鑽過了高大的城門洞,你才會真正覺得:我走進漢風唐韻裏來了。

你想想,很多年前,在廣袤平坦的關中平原上,一座大城突兀聳立,該有如何的威懾力量。它周長13·7公里,5984垛口,每個垛口立一名士兵,手中的刀劍在夕陽的照射下熠熠閃光,如果同時吶喊,其勢何等壯觀!

就是在如今,周圍的高層建築林立,古城牆的堅實感和穩重感依然不減,它好像一位歷經風霜的歷史老人,靜靜地蹲在那兒,欣賞着玩具似的'高樓在搭積而起,對任何變化及喜樂,它都不動聲色。

西安城牆的建築,是一個嚴密的防禦工程體系。它呈梯形結構,上寬12~14米,下寬16~18米;四城門有甕城,上築城樓、箭樓,四角有角台角樓;城周有敵台、敵樓,外圍有護城河及吊橋。難怪一位美國建築學家遊覽城牆後説:太偉大了,這是人類的財富,是你們的無價之寶。

西安城牆的形狀,也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建築美學觀念。它是一個規則的長方形,城樓相對,四條大街,中間座落着一個鐘樓。

對於西安這座城,近年來不斷有人提出批評,無非是説它太封閉太保守,不利於改革開放和發展經濟。其實這些與城市的建築結構無關,只是一種託詞。另外,有些東西也需要封閉一些,比如酒,窖藏的時間越長越好。還有文化和文物,加強保護並不是壞事。

人有人氣,一個地方也有地氣。古都西安正因為有了這道城牆,它存藴的那股中華民族的古老的文化之氣才沒有散落,才沒有煙消雲散。

外地人到西安來,看的就是文化和文物,這是西安人應該珍惜的。

西安城牆的四道主門都有名稱,東曰長樂,西曰安定,南曰永寧,北曰安遠。出東門直行就過潼關,進中原,跨入康樂之地。西門外則是古絲綢之路,是外貿和物資交流的通道,平定和安穩十分重要。南門外不遠處就是秦嶺,它是長安城的堅強後盾,秦嶺的背後系巴蜀和荊楚之地,都是穩固的後方。只有這朝北的安遠門任務最重,因為在歷史上的各個時期,陝北的長城一帶戰爭不斷,許多將軍都飲酒誓師,鐵騎出北門,直驅長城外的邊塞,平定叛亂守關固疆。

古城牆的每一塊青磚上,都印滿了層層疊疊的足印和手紋,都藏載着許許多多的傳説及故事,那麼厚重那麼高大,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讀完它呢?

站在城牆下,我顯得很渺小。

第三篇:西安城牆

在西安,必去的地方其中就有城牆了。西安城牆,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城牆,也是我國最著名的古代城牆之一。它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在明朝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就修建起來了,但它依然是那麼宏偉。

一進南門,看到的便是一個甕城。大家都聽説過“甕中捉鼈”吧。甕城,就是把敵軍趕進一個只有一個出入口的範圍內,居高臨下地打擊敵人,這使敵人無還手之力。走近甕城,看到的是一塊塊已經老舊的磚頭,但是甕城依然屹立着,我心裏暗暗讚歎着古人的智慧。我站在甕城裏,想象着當年數萬大軍進了城,手上拿着各種兵器,但被城上扔下來的弓箭或石頭隨便宰割的時候,我心裏一震,這是戰爭的殘酷,也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

接着,我們走上了城牆。城牆上十分寬闊,可以並排走兩輛車那麼寬,但地上的磚石因為年代久遠而變得坑坑窪窪。我們突然瞧見了有借自行車的地方,於是騎上了自行車,在城牆上飛馳。此時正值黃昏,我們迎着太陽騎去,看着一輪紅日慢慢地從形態各異的房子中間落下。餘暉灑在城牆上,城牆變得閃閃發光,光芒照到了雲上,本就美麗的雲更是蒙上了一層橙色的薄霧。聽着風從耳邊呼嘯而過,看着夕陽慢慢落下,心情特別的舒暢。

西安城牆,是古代人民智慧的象徵,是戰爭的殘酷,更是寶貴的歷史文化。摸着城牆上的磚塊,雖然它們已經老舊,甚至有些殘破不全,但它們身上閃着亮麗的光芒,我彷彿又看見了當年千千萬萬匹馬,千千萬萬個人從中經過的場景。我心裏升起一種由衷的自豪,這一切,都是華夏子孫的傑作,都是值得敬佩的。

標籤: 城牆 西安 初中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iyuzuowen/xian/lk2rn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