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地域作文 >美國作文 >

為啥美國小孩不怕寫作文

為啥美國小孩不怕寫作文

上週五陪逃逃練鋼琴,開始説好了練半小時,但練完後我覺得效果不夠好。這學期活動比較多,他沒時間天天練琴,其中幾小節練得半生不熟的過幾天回頭肯定又忘得精光,於是我試圖想讓他再多練15分鐘,幾番交涉逃逃不答應,我有點急了,説“不行,今天怎麼也得再練15分鐘!”逃逃也很強硬:“You can’t force me, you should try to convince me!” (你不能強迫我,你得想辦法説服我啊!)

不得不説,他這句話很管用,成功地轉移了我的視線。我開始感興趣他這説法從哪兒學的,難道學校開了辯論課了麼?逃逃説不是,是練習writing寫作的時候學到的。老師説,無論你的文章是要表達自己的觀點,還是要説服別人什麼,一定要想清楚、説清楚Why, 而且這個Why要讓人信服,這是每次寫作文時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聽起來很有點兒意思,我已經完全把練琴的事拋之腦後了,一邊請逃逃在書包找他每天的學習計劃本,一邊問他老師究竟是怎麼教寫作的。

原來他們的寫作分為這幾個步驟,按照順序依次是:

(1)、Prewrite – 策劃要寫的話題,

(2)、Draft – 先寫出一份草稿,

(3)、Revise – 修改,比如改寫開頭和結尾,重要部分增加更多細節等等,

(4)Edit – 校對文字,語法,

(5)Publish – 完成,發佈。

接着,逃逃又翻出幾張皺皺巴巴的紙,説他最近在準備寫一個關於”每天要玩半小時遊戲“的作文,給我介紹了在Prewrite策劃這個階段的Spider Chart——蜘蛛圖。蜘蛛圖這個名稱很好玩兒,但其實就是我們常説的思維導圖,中心點蜘蛛的身子是想寫作的話題,然後伸出很多腳,每一個是支持中心點的事實、理由等等。

逃逃選的話題是“小朋友每天要玩半小時遊戲“,然後列了一堆支持這個觀點的理由,比如可以讓你開心,可以發展大腦,因為它能鍛鍊你的創造力和邏輯思考能力,可以讓你交到更多朋友,是絕佳的放鬆和休息方式,可以和朋友/家人一起玩,還有益身體健康(我對這點表示質疑,他解釋説30分鐘不長不短剛剛好,而且如果是玩Wii一類要活動的遊戲也相當於做運動了。)

特別有意思的是,他們在策劃階段準備好蜘蛛圖之後,會在小組裏頭腦風暴一下,大家看看你這個話題怎麼樣,會不會感興趣,用來支撐這個話題的理由事實足不足夠,有沒有信服力,如果一桌子的幾位小朋友都覺得不行,那就得考慮換個話題了(我猜逃逃上面這個選題應該是全票通過的)。剛開學的這兩週他們並沒有完整地寫作,基本就是在不斷地訓練頭腦風暴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最強調的是要思考Why, 為什麼你想寫這個話題,別人為什麼會感興趣,為什麼你覺得你寫的有道理。(怪不得逃逃對convincing這個詞印象深刻,都能拿回來對付他老媽了。)

想想我們以前學習寫作,老師也會要求我們列提綱,但往往側重於怎麼把文章寫清楚,比如記敍文得寫清楚起因,發展,高潮,結局,議論文的話,考慮怎麼開頭立論,用什麼例子,最後怎麼結論,主體部分怎麼寫,前後怎麼呼應,怎麼修辭等等。我們把很多的精力放在怎麼把文章寫得漂亮上面,放在了What和How上面,而忽略掉了Why- 寫作的初衷。

這或許也造成了我們長期認為理科同學的邏輯思維比較好,而文科生都是偏感性的.印象。理科生在大量的演算論證中打造的是邏輯思維的嚴密性,文科生花了很多時間在閲讀寫作,追求的更多是文字之美。以前一直深以為然,但現在覺得其實不然, 像在美國的學校,不光在數學、物理這類的學科,而是在所有學科裏都會去培養思維能力。比如寫作時去思考論證觀點是否有足夠的信服力,比如學習歷史政治時思考辨析一些事件背後的原因等等 。上次我提到美國老師開家長會的時候最強調的兩點是閲讀和思維,想想還真是,拿寫作來説,在逃逃8歲這個年齡階段,老師對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就明顯大於文字能力的雕鑿,主要表現在:

(1)、側重點 - 告訴孩子想清楚Why,為什麼寫最重要,

(2)、提供思考Why的工具 – 蜘蛛圖,把寫的理由,支持寫的事實圖形化陳列,

(3)、捨得花時間 - 説是要練習寫作, 兩週過去了,還只是在練習Prewrite策劃。

當然,我相信到了高年級,美國的老師肯定也會注重孩子文字表達上的準確優美等等。不過,從小培養固化這種深挖“為什麼寫”的思維習慣,不僅在寫作本身,而且在學習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會讓孩子受益匪淺。如果説寫作訓練大多數都是在學校由老師負責指導,家長能影響的很少,但在其他方面,我們真可以多鼓勵孩子凡事不要一下跑到細節裏去,要更多想想為什麼要做,為什麼要這樣做,把這個搞清楚了再開始動手。

PS: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説上海市最近舉行了一場小學生徵文比賽。有個命題是“我家的傳家寶”。在滬600多所小學、逾萬名學生的參賽作品中,“外婆留了一件補了又補的舊衣服” 在十分之一左右的學生筆下不約而同地,成了“我家的傳家寶”。

這個數據讓我愕然,倒不是質疑文章內容的真實性。文學是藝術的一類,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這很正常,小作者筆下的種種故事我們不必考證。讓我不解的是,難道真有那麼多的孩子都認為這件“補了又補的舊衣服”是他們的傳家寶,最能體現他們的家族精神嗎?在琢磨Why選擇這個題材時,真的那麼巧合還是根本沒有思考?是孩子不喜歡思考,還是我們沒有提供讓TA思考的空間?

標籤: 小孩 寫作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iyuzuowen/meiguo/k4w9y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