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地域作文 >河南作文 >

【推薦】河南作文彙總七篇

【推薦】河南作文彙總七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河南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河南作文彙總七篇

河南作文 篇1

我的家鄉在河南省西平縣二郎鄉小王莊村委,它非常漂亮。如果説你不信的話,我就帶你去看看吧!

傍晚,柔和的夕陽暖暖地照着大地,天邊一抹晚霞,勞作了天的人們從田間地頭回家,在村莊上空升起裊裊的炊煙。

家鄉的地裏種得一一片金黃的麥穗,一陣風吹來,麥浪滾滾,一起一伏,我好像置身於一個金色的海洋之中。

麥田的邊緣是一排排的絲瓜架,瓜蔓兒上開了一朵朵金黃色的小花。小蜜蜂正在“嗡嗡”地一邊唱歌一邊採蜜。

秋天到了,地裏長滿了玉米,一排排一行行,像哨兵挺立着,懷抱快要成熟的嬰兒。菜地裏,辣椒掛滿了枝頭,紅的、青的真是好看。冬瓜也穿着一件薄紗也成熟了。果園裏蘋果也爭着趕集似的成熟了,柿子像一個個紅燈籠掛着。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

冬天,到底銀裝素裹,一片銀白。

我愛我美麗的家鄉!

河南作文 篇2

“叮呤呤”電話鈴響了,我一個跟頭起了牀,眼睛眨巴眨巴的,一副沒睡醒的樣子。

用完早餐,我們上了大巴。第一站我們來到了回民街,裏面都是回族的特產,每一樣都讓人看了垂涎三尺。我們沿街一路走着,這時一陣香氣飄來,我抬頭一看——褲帶面?我停住了腳步,走進去叫了一碗優質牛肉褲帶面。一會兒服務員端來了一踠熱氣騰騰的褲帶面,我仔細一瞧,這面大約有三釐米寬,真的好像皮帶一樣寬,吃在嘴裏嚼勁十足,不愧是陝西一大特產。我還吃了炒酸奶—— 不知不覺我們走到了街的盡頭,導遊説前面就是鐘鼓樓廣場。鐘樓位於西安市的中心,上面有一口大鐘,據説每年除夕迎新的鐘聲都是從這兒傳來的,因為它的聲音最清脆響亮。鼓樓上有24面鼓圍成,其中最大的一面鼓是由兩張整張牛皮製做而成。據説以前每天早上大家都以鐘響而開始工作,傍晚以鼓響而結束工作,所以有晨鐘幕鼔之説。

第二站我們去了大明宮遺址公園,只可惜因為剛剛才開始興建,所以我們只看到了一部分遺址。不過我們看到了15:1的縮小版大明宮,而且還觀看了3DIMAK電影《大唐傳奇》。

第三站我們去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在那裏我們參觀了三個陪葬坑,其中一號陪葬坑最大,每一個士兵相貌各異,無不相同,據説都是對照當時士兵的容貌而描畫的。真不愧是世界第八大奇蹟啊!

晩上我們吃着回族的特色餐而結束了一天的行程,真是累並快樂着

河南作文 篇3

“得中原者得天下”俗話説得好,咱大中原就是不一般。而我的家鄉就是中原大省——河南。

河南地處中原,地勢平坦舒緩,種出的糧食自然清香優質。與此同時,優質的糧食也增長出了人們對沒事的探索之心。

河南省會在鄭州繁忙又充滿生氣。在寫字樓裏的員工們,午飯吃的正是美味的燴麪。

燴麪是一種葷,素,湯,菜,飯兼有之的河南美食,尤以鄭州和記燴麪為出名。以高筋麪粉為原料製出的麪條寬而長,勁道爽滑,齒間的彈嫩令人咂舌。

燴麪精華在於底湯,使用上等嫩牛肉,羊骨燉煮五小時以上。先用大火猛滾再用小火煲,下七八味中藥,煲的湯白嫩清亮,如牛乳一般,又有人稱白湯。下面時,鍋內放入原汁肉湯,下入麪條,輔上海帶絲,豆腐絲,香菜,上桌時加入辣椒油,糖蒜,那叫一個清香一絕!

面咬起來又彈又滑,但不會有厚重感,湯別有一番風。因又有了羊肉,冬天非常暖身宜心。

轉移視線,我們放眼來到洛陽古城。

洛陽人性子裏就有着獨特的酸爽感,也造就了洛陽名吃——漿麪條。

漿麪條由綠豆,黃豆發酵製成,有着獨到的酸味。麪條很軟滑,不用咀嚼,抿抿嘴就會化開。在麪條中綴入花生和陳醋會更加美味。

河南的美食種類雜而多,我現在單講是講不完的,他們都是智慧的結晶,這片美好的土地孕育了美好的人,更孕育了美食和人們的智慧。

河南作文 篇4

走進河南,品嚐河南,就會發現,河南的美食文化,底藴深厚,悠綿深長,就像那第一美食——燴麪。

燴麪,中國十大面條之一,有着1300多年的歷史。是一種葷、素、湯、菜、飯兼而有之的河南傳統美食,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享譽河南,遍及全國。據説,一碗純正的河南燴麪要經過15道工序,活面、拌麪、擀麪、甩面、敲面。足可見,一碗燴麪,凝聚了多少工人的汗水。

過年回家,自然要吃一碗地地道道的燴麪,而吃一碗燴麪,又談何容易。別的不説,就店門口那一條等待“長龍”,就讓人歎為觀止,儘管如此,心中卻是越來越期待這碗燴麪。

終於到我們了,一碗燴麪上桌,頓時讓人口水直流!燴麪的湯很好看,不像雪花那般毫無瑕疵的潔白,也不想象牙那般的黃色,而是像牛乳一般的乳白色,所以被人們稱之為“白湯”。燴麪的肉也是一絕,紅裏透着粉,粉裏透着白。肉不厚,薄薄的,一片一片,入口即化,吮吸一口,一絲一絲滑入口中,給人柔滑細膩之感,滿嘴都是牛肉的香味。幾片綠色的香菜,幾顆紅色的枸杞,幾塊黑色的木耳,幾個白白的鵪鶉蛋,幾條透明的粉條。幾分裝點,幾分入味,形成了一碗美味的燴麪。

燴麪的味道也令人沉醉。一碗熱氣騰騰的燴麪端出來,香氣四溢,加少許醋和一點辣椒,味道更加美味,更加鮮美,酸與辣的到了完美的融和。先用小勺舀起湯,輕輕吹一口,香氣立馬盪漾開來,滿滿的香氣難以散去。喝一口,彷彿全身都被火把點燃,暖洋洋的。架起一根燴麪放入口中,再夾上一塊牛肉,整口吞下去,會得到莫大的滿足:面像一位婀娜多姿的舞者,在舌尖上跳着華麗的華爾茲;肉像一個頑皮的兒童滑入口中,面的勁道與肉的絲滑在口中飛旋,交織,融合,在口中迴盪。

當最後一根面吃完,捧起碗大喝一口湯,混身熱騰騰的。抬起頭看看周圍的人,沒有一個不吃得津津有味,不露出滿意的神情,我想,此時此刻,所有人都在自己的心中為這碗美味燴麪豎了一個大拇指。因為,這對遠處歸來的遊子來説,這不僅僅是一碗燴麪,這更是久違的家鄉的味道。

河南的名吃——燴麪,不僅滿足了一代代人的口福,更滿足了一代一代人的鄉愁

河南作文 篇5

我的家鄉河南鄭州,一座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古城,一座吃喝玩樂應有盡有的商城,一座空氣中帶着熱情的暖城……我記得起他的美麗,説的出他的佳處。 ——題記

當嚴冬封住了世界,到處都被晶瑩剔透的雪花捂上了厚厚的棉衣時,矗立在二七廣場的“二七紀念塔”在這時候卻甚是好看,原本墨綠色的屋頂立刻明亮皎潔,紅色的五角星在雪白的襯托下,更加耀眼。這個塔是為革命烈士而修建的。也是鄭州的標誌性建築。如果你來鄭州,問起二七紀念塔在哪,連三歲的孩子都會咿咿呀呀的給你指路。

説起鄭州,就不得不談起燴麪,鄭州人對燴麪的喜愛簡直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老鄭州人從小就是吃着燴麪長大的。這種喜愛,在冬天更是突顯的淋漓盡致,在寒冷的冬天去吃一碗熱氣騰騰的燴麪,再配上幾瓣兒糖蒜,你一定會情不自禁的“叭噠”着嘴説:“真待勁。”

三千五百年前的鄭州,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生於軒轅之丘(新鄭境內)。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代曾建都於陽城(今登封)。後來湯滅夏,建立商朝,定都為亳。就是現在的鄭州。當你參觀商代遺址、二里村遺址、大河村遺址時,你會為鄭州悠久的古文明、燦爛的文化而由衷的讚歎。

住在鄭州這座物流發達、鄰里和睦、不怕困難的城市裏,你就覺這空氣中,融入了許多來自中原大地的熱情和灑脱。剛搬新家不久,我出於好奇而被仙人長扎傷,院裏一起玩的小朋友們看到我被扎傷了,馬上奔走相告,有的給我擦碘伏,有的給我包紮……讓我熱淚盈眶。

鄭州一一一座不僅僅是值得你路過的.城市,也是我心中最美麗的地方。

河南作文 篇6

知道來河南就一定得嚐嚐什麼嗎?知道河南小吃界的一絕是誰嗎?河南人都知道——是燴麪!

燴麪在河南乃至全中國的小吃排行榜上都可以説是名列前茅的,這一切,都因為它有獨特的兩大特點,也就是兩絕。

第一絕——用料絕。燴麪的用料是十分考究的。燴麪分兩種:三鮮燴麪和羊肉燴麪。先説三鮮燴麪,三鮮,顧名思義,主要有三大食材,分別是海蔘、蝦仁和魷魚這三樣,雖然用料算不上大,但是要求絲毫都必須是精品,絲毫都要保證有五星的口感。而羊肉燴麪卻是由羊肉、香菜做主料。羊肉最好選羊腿肉,這一部分的肉不但易熟,易入味,最主要的還是它最配那香濃的高湯,香菜的作用主要還是提香,提鮮,去腥,同時也能讓顏色更好看。

第二絕——做工絕。燴麪的味道與燴麪精品食材有關,當然也和精湛的做工離不開。燴麪的做法獨特之處,就是展現在“面”這個字上,作為麪食,它在面上會多幾步工序。做一碗燴麪,首先要處理好面,先做一個橢圓形面丕。為了讓面更有味,更筋道,所以要在面丕上刷上一層油,然後經甩面師之手,被甩成一根長長的燴麪,在被甩成燴麪的過程中,甩面師就像是在舞龍一般,而面也像是一條龍在空中飛舞。後面的製作過程就簡單了,用煮肉的羊肉高湯來煮燴麪,是做燴麪最好的選擇,待到燴麪煮成,把羊肉放到燴麪裏,再撒上香菜,一碗燴麪就做成了。

看一看,金黃,粉紅,翠綠,雪白,五顏六色。聞一聞,香濃,鮮美,垂涎三尺。嘗一嘗,麪筋道,湯水香濃,絕對是人間美味。頻頻想一想,原來這也是河南小吃的特色,這更是河南人的驕傲!

河南作文 篇7

隨着旅遊大巴的軌跡,我們到達了中原的一塊人間沃土——河南。

河南憶,最憶是開封,包公府內觀雲落,上河園中領春風,何時再相逢?

觀石窟。

頗有名氣的龍門是苦位於綿延的山脈中,千萬座佛像也隱匿其間,臨靠曲水,不時幾翩白鷺掠過,而那整副的畫卷也因此充滿生機。清澈的激流旁彌望的是鬱鬱葱葱的樹木,再上是端莊威嚴的佛像,人頭攢動中,佛像的眉目微彎,安寧祥和。其正中的大佛依山勢而建,兩旁各有兩位護法僧佛,在這兒你會被大佛的氣勢所震懾,心中翻湧起萬千情緒。隨木梯而行,各式佛像令人目不暇接,行人的腳步微不可聞,導遊講解也輕聲細語。這不僅是對古籍的保護,也為旅遊增添了文明的風采。

河上游。

日光微醺,蟲鳴耳畔。時間正好,清明上河園中,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着。跟着風的腳步,我們穿過端門,步入青瓦紅磚的建築羣。千年的時光,彷彿逆轉。人們穿着古裝,愜意地在園中穿梭駐留。駕着馬車的車伕載着遊客,車上懸着的鈴鐺,和着馬蹄的踏動,脆生生的響着。街廊上的紅燈籠,帶來了幾分喜色。滿目温暖的顏色,意欲將太陽遮蔽。沿着湖岸行走,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快樂而安適。當校場上的演出快要開始時,旁邊的假山上,圍滿了觀演的人,他們翹首而盼,眉目間或好奇、或興奮、或喜悦、或平靜,伴隨着拔地衝天的幾聲巨響,鐵甲金戈間的相撞,撕裂了空氣,也劃破了人羣的喧囂。精彩的馬術表演,還未停歇,我又隨着人流就來到了鞦韆園——人羣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在滾木和吊樁中,並沒有鞦韆的身影,大多數的鞦韆散落在各處。沿着湖岸,隱匿在園林中,站在鞦韆上向四周遠眺。斑駁的樹影之間,人影綽綽,嬉笑聲隨着水波向外盪漾。若攜伴而行,那才最妙,這時就可以享受,“我欲乘風歸去”的意境了。鞦韆的擺動,帶來了更高的視野,衣衫被風吹起,帶走了炎熱和旅行的疲憊。景龍湖中的茗春坊,和宣和殿金色的磚瓦屋頂就能被看到,這兩座仿製的,皇家建築,大氣恢宏,比旁邊的民居要多上幾分莊嚴的色彩。

如若仍不足以盡興,走過九龍橋和雙亭橋,就會步入市井小巷。民食小鋪,雜技表演在這裏聚集。水車園,東京食坊和路旁的勾欄瓦肆,也許能留住你那不安躁動的心。古代幻術、氣功叫人拍案叫絕,當地美食,令人垂涎三尺。而水車則為古代的宋朝帶來了農耕動力……不知不覺中,在你嬉笑中流過的時光,止住了,你遊園的步伐。

開封府。

“忠心昭日月力革弊端上書北闕,正氣滿乾坤嚴懲邪惡施法南衙。”這幅在西門上的對聯拉開了開封府的帷幕。我的腦海中響起了曾經聽過的一句唱詞,“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進的更深些,邁入正殿就能夠看到三塊牌匾,正中的,是“正大光明”,兩旁分別為“清正廉明”“勤政為民”。牌匾的下方,三個古代的刑具,依次排放着。狗頭鍘、虎頭鍘、龍頭鍘。閃着清冷的寒光,在那個等級鮮明的時代,殺人的刑具都被劃分成了三六九等,更別説社會中那些人欺人的現象了,屢見不鮮。包拯,為了百姓告狀便利開了後門,留下了“走後門”的一段佳話。也解救了不少生活在非人環境下的窮苦百姓。於那三塊牌匾,於百姓,他都力求做到最好。這大概就是這個白面書生在戲劇中卻被老百姓塑造成一個黑麪高大的包青天形象的原因吧。

當三日的研學生活,在眼前一一浮現,憶河南那首詩也被讀到了末句。在光和影的交疊中,美好的記憶也流於筆下,令人回味不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iyuzuowen/henan/vxond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