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單元作文 >五年級上冊作文 >

【精選】讀後感的作文彙總4篇

【精選】讀後感的作文彙總4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讀後感的作文彙總4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前不久,李安憑藉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獲第85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而我,在近期讀完了這部小説。

看過電影,覺得是一部很有魅力的影片。除了畫面唯美外,更多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影片當中那些富有禪意與哲理的話。因此,決定買來這本小説,拜讀。

一名少年,與一隻孟加拉虎,在太平洋上漂流生存了227天,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蹟。少年是勇敢、智慧的,他與老虎形成了一種互生關係,既要馴服老虎,同時還要讓老虎離不開他,因為他是老虎食物與淡水的供應源。他總是讓自己忙碌着,捕魚、抓海龜、儲存淡水,一切都是為了生存下去。正因為這隻老虎,讓他時刻保持警醒的狀態,才不停的忙碌,才會讓他忘記悲傷與絕望。少年的堅強,令人歎服。

影片結尾處,他們分手的那一幕,令人潸然淚下。小説中,是這樣描述的:

“在叢林邊上,他停了下來。我肯定他會轉身對着我。他會看我。他會耷拉下耳朵。他會咆哮。他會以某種諸如此類的方式為我們之間的關係做一個總結。他沒有這麼做。他只是目不轉睛地看着叢林。然後理查德。帕克,我忍受折磨時的伴侶,激起我求生意志的可怕猛獸,向前走去,永遠從我的生活中消失了。”

“我像個孩子一樣哭起來。不是因為我對自己歷盡磨難卻生存下來而感到激動,雖然我的確感到激動。也不是因為我的兄弟姐妹就在我面前,雖然這也令我非常感動。我哭是因為理查德。帕克如此隨便的離開了我。不能好好地告別是件多麼可怕的事啊。我是一個相信形式、相信秩序和諧的人。只要可能,我們就應該賦予事物一個有意義的形式。”

“我討厭自己的外號的原因之一就是,那個數字會一直循環下去。事物應當恰當的結束,這在生活中很重要。只有在這時你才能放手。否則你的心就會裝滿應該説卻從不曾説的話,你的心就會因悔恨而沉重。那個沒有説出的再見直到今天都讓我傷心。”

“理查德。帕克仍然和我在一起。我一直沒有忘記他。我敢説自己想他嗎?我敢這麼説。我想他。我仍然在夢裏見到他。大多是噩夢,但卻是帶着愛的氣息的噩夢。這就是人心的奇怪之處。我仍然無法理解他怎麼能如此隨便的拋下我,不用任何方式説再見,甚至不回頭看一眼。那種痛就像一把利斧在砍我的心。”

少年派,心裏一直很感激這隻老虎,是它讓他頑強的活了下來。他對這隻老虎是飽含深情的,因此,一直不能接受老虎最後頭也不回的離開。

最喜歡結尾部分,但中間在海上漂流,為生存而鬥爭的部分,也很精彩。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這個假期,我利用空暇讀了李鎮西的《做個最好的班主任》。在這個過程中,我真的被李老師那種對教育的'滿腔熱誠,對班主任的那份執着,以及對學生深深的愛,尤其是他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的精神,所感動。

在文中,李老師提到解放班主任,就要“更新教育觀念,要求班主任用教育科學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是的作為一個老師,只有不斷更新教學觀念,不斷去學習與教學相關的知識,不斷汲取新的教學觀念,緊跟時代的步伐,才會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教學技能。在讀的過程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李老師對於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如數家珍,對陶行知等老一輩教育家的教育理論隨手拈來。而這兩位教育家對李老師的教育影響非常大,這正是李老師不斷學習,長期閲讀、積累的結果。李老師之所以成為如此有名的教學大師,正是學習造就了他!

在《班主任應該有怎樣的素養》中,李老師提到作為老師要成為一個專家:第一,課要上得很棒;第二,還要有某些方面有較深的造詣或一技之長。”的確是,如果一節課下來,學生覺得特別快過,然後在下課時,跑上講台滔滔不絕地與你分享、或交流他還未説完的或者他提出他們的問題時,或者對你説:“我很想在下一節繼續上你的課時,那種喜悦之感不言而喻,這樣的一節課是吸引學生的,此時學生與老師的距離也拉近,當學生喜歡上你的課時,他們會從內心信服老師,自然他們便會聽你的指揮,就會愛戴你!學生對你的愛,這就是教育的幸福!

所以,我們必須要經常學習專業知識,不斷用知識武裝自己,用知識的魅力來吸引學生,,不斷想辦法讓自己的課堂生動起來,讓課堂師生間的關係更和諧,當師生間形成朋友的關係時,當學生內心深處信服自己時,學生就不會故意惹事讓你去處理,這時作為一名班主任,不會因為學生惹麻煩常要自己去處理而頭疼煩心,幸福感就是這樣來的!

在安排座位上,經常把我難倒,而李老師一套成熟的做法,和安排座位的原則“尊重學生,有利學習,小組固定,每週輪換。”給了自己一些參考。其中“小組固定”就是前後四人或六人就是一個整體,小組內部可以互相調整,給了我不少的啟迪,我們的生本小組也可以採用這種調位方法,這樣不大的調動可以免去不少的麻煩,有利於小組的交流與小組間的學習競爭。其次“每週輪換”的方法,讓自己也可以嘗試一下,每星期全班都以小組為單位變化一次座位,讓每個學生在一個學期之內幾乎把教室的每個方位坐遍。他的“每週輪換”對於老是做坐後面的學生家長來説,他們一定很贊成!而且任何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坐教室裏任何一個位置,對每個學生來都顯公平,而這樣常調位,讓一些熟絡了的學生少了説閒話的機會。

《走進心靈的藝術》,使我深受啟發,文中講到一個女孩第一次遠離父母,很不適應,心中的苦悶不能排解,她很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可是老師的一番不解人意的話:你是不是太嬌氣點兒?人生的意義在於不斷戰勝各種困難。……”卻讓這個女孩很失望,從那以後再也不找老師談心了!”李老師同樣遇上這樣的一個女孩,他耐心傾聽,循循善誘,效果截然不同。李老師的做法讓我知道了,跟學生談心,我們要以真誠的眼光給孩子心靈的安全感,才能敞開大家的心扉,朋友式一樣跟學生談話非常重要,在談話中多給學生切實可行的建議,避免訓斥。對學生要尊重、理解,要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心靈的隔膜會造成語言的隔膜;要走進學生的心靈僅靠“真誠”是遠遠不夠的,還得講究語言技巧;要善於傾聽孩子的訴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在耐心傾聽了解孩子的想法,從而獲得孩子的信任,進而給他們提供有效的幫助。只要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我們才能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

李老師的這本書,還讓我學到了如何科學民主管理班級,如何去轉化後進生,如何形成和諧的團隊教育,讀了這本書收穫真不少!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時代廣場的蟋蟀》這本書讓我百讀不厭,它講述了一致康涅狄格州的蟋蟀柴利斯因偷吃人類的食品,所以被帶到了紐約。便認識了塔克老鼠和亨利貓。

文章生動,有趣,只要你讀過一遍,絕對想讀第二遍。

當我讀到火災時,塔克,亨利慌忙而逃。頓時,報攤裏剩下了蟋蟀一個人。讀在這裏我不禁這樣想:它們在這時放棄了友情,顧記得只是自己的生命。現在剩下了什麼,只是生命,那份友情早不知哪裏去了。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友情,懂得了真理,懂得了心的感悟。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這是一個鄉村男孩與一個城市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城市女孩葵花跟隨爸爸來到了一個叫大麥地的村莊生活,孤單寂寞的她認識了一個同樣沉默寡言而且不會説話的鄉村男孩青銅。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貧窮但善良的青銅家認領了她,葵花和青銅成為了兄妹相稱的朋友。在粗茶淡飯的生活中,一家人為了撫養葵花費盡了心思,而青銅更是在沉默中無微不至地呵護着葵花:為了葵花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的上學夢想;為了讓葵花照一張相,青銅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腳上的蘆花鞋也買了;為了葵花晚上寫作業時不去別人家“借燈光”,青銅捉來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花燈;為了葵花報幕時的美麗,心靈手巧的青銅做了一串閃亮的冰項鍊;為了讓葵花看馬戲是有個好位置,青銅一聲不響地頂着葵花站了一個晚上。

不僅是青銅,葵花也為這個家、為青銅付出了許多許多:學校組織的拍照活動她沒參加,為了給自己貧困的家庭省錢;每天放學和哥哥一起去採蘆葦,為了能多編些蘆花鞋去賣;自己一個人偷偷的跑到江南撿銀杏、考試故意考差,為了賺錢、省錢給奶奶看病;用各種辦法教她的啞巴哥哥寫字,為了讓哥哥在別人面前自信起來、抬起頭來。在充滿了天災人禍的歲月裏,青銅一家齊心協力,艱難、困苦而又快樂地生活着。

葵花12歲那年,命運將她召回了原先居住的城市,這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了。然而,在葵花走後的那一天,青銅望着那片它和葵花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遇見的河流,用生平最大的力氣,從心底高聲喊出了一個名字——“葵—花—!!”着強而有力的喊聲震撼了每一個讀者的靈魂

這本書表現了孩子、朋友之間的友誼,家人之間的親情和人與人之間的愛,還反映了鄉村孩子童年的苦難生活,字裏行間無不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間真情,這種真情無不濕潤着每一位讀者的眼睛、震撼着每一位讀者的心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anyuanzuowen/wushangce/qdq49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