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單元作文 >五年級上冊作文 >

【推薦】寫讀後感作文6篇

【推薦】寫讀後感作文6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寫讀後感作文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推薦】寫讀後感作文6篇

寫讀後感作文 篇1

敍利奧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十二歲,他的父親是鐵路上的職員,家裏過得十分困苦。父親為了掙外快維持家中生活,為雜誌社執筆抄寫籤條,每五百張才六毛錢。敍利奧在爸爸睡覺之後偷偷摸摸地起來抄寫,他了解父親的性格,絕對不會讓他來抄,父親認為敍利奧的職責就是把功課學好。於是每天深夜都是等父親睡了以後,敍利奧就會起來幫父親抄寫。爸爸為這個月的工資多了六元四角感到高興,但敍利奧卻因為缺少睡眠而打不起精神。爸爸為這個事傷透了心,並且發誓不管他了。但最後當父親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裏感到十分懊悔,並向敍利奧道歉。

本文就是通過這樣一個極其令人感動的故事,寫出了敍利奧默默忍受父親的指責與誤會,讚揚了敍利奧體貼父母、勇於承擔責任的美好品質。從這篇短文,我們也不難看出父親對這個家所付出的努力,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人間真摯的愛。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有這樣的一些事例。有的人不但不給父母一些關愛與體貼,反倒他們還盤剝父母的那一點養老費,還經常打罵父母;有的人即使自己的父母病倒在牀上動不了,他們也要盡心盡力地承擔贍養父母的義務,關心體貼家人,給予他們無私的愛。這形成鮮明對比的兩類人,我們要向後者學習,不要像前者那樣成為一個家庭的“毒瘤”。

讓我們像敍利奧那樣對父母付出真摯的愛吧!

寫讀後感作文 篇2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書,書名叫《三國演義》。書的內容主要是説了魏國曹操、蜀國劉備、吳國孫權他們之間發生的事情。

看了這部書,我發現曹操的用兵很好,但是他太大意了,所以有時候會吃敗仗;劉備雖然自己沒有什麼用兵打仗方面的本事,但有很多人都聽他的,蜀國的武將很厲害,文臣中諸葛亮的計策十分高明;吳國的地盤比蜀國略大一點兒,君主孫權雖然也不太會打仗,但他有周瑜、魯肅的幫助,別人也不敢隨便進攻他。

書中有一回説的是:劉備在樊城抵抗曹操的進攻,實在是打不贏曹操,要放棄樊城又怕曹操佔領後城裏的老百姓受苦,就帶着老百姓一起撤退,由於一起撤退的人太多,速度就很慢,經常被曹操的部隊追殺,損失了很多士兵,連自己的兒子都差點被抓走了,但劉備一點都不後悔,一心只想怎樣不讓老百姓受曹操的欺負。

我要學習劉備寬厚待人,對待同學和朋友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關心愛護他們,虛心接受他們對我的意見和建議,對他們的缺點和錯誤寬宏大量。

我認為這部書蠻好看的,所以把它推薦給小朋友們,希望大家都能從中學到點什麼。

寫讀後感作文 篇3

世人皆對我有誤解,誤解我蠻狠、霸道、囂張,其實,我只是太過愛一個人,愛到忘卻了自我,忘卻了善良。

我是虎妞,洋車廠長劉四的女兒,我在畸形的社會、畸形的家庭中成長,耳濡目染了太多,沾染了剝削階級家庭的好逸惡勞、善玩心計和市儈習氣,漸漸缺乏教養、粗俗刁潑。

但這一切,都在我遇見祥子後改變了,我義無反顧地愛上了祥子:愛上他的健壯清秀,愛上他的'敦厚老實,愛上他的賣力工作,愛上了他的一切。我多想像一個正常求愛的女孩子一樣,讓他喜歡我,憐惜我,呵護我;但祥子對我十分厭惡,我的嬌蠻、任性,成了讓他拒絕我的理由。

可我只是缺乏最温馨的母愛的呵護和滋潤呀!我從小就失去了母親,從未感受過母親温暖的懷抱,母親慈愛的甜笑只在冬夜的夢中出現,甚至,母親的面容也是依稀難辨的,她到底長什麼樣,我從不知道。而父親,只把我當成替他掙錢的機器!從懂事起,我就充當了“母親”,幫助管理父親的“人和車廠”,成為家裏廠裏的“內當家”。從小混跡於人力車伕,身邊是清一色的臭男人,他們酗酒、粗魯、骯髒,這樣的環境造就了我的強悍、厲害、精明,使我成為一個潑辣、野蠻、霸氣的女人。我什麼都和男人一樣,連罵人都有男人的爽快。我把“人和車廠治理得像鐵桶一般”,成為“洋車界的權威”,卻也在不知不覺間耽誤了自己的愛情和青春。我慢慢悲劇地發現,我的醜、我的虎頭虎腦嚇住了男人,我幫助父親辦事是把好手,可是沒有人敢娶我作太太!

可是,我實在實在太愛祥子了!我只能灌醉祥子,事後用假懷孕來使他就範。我知道他恨我,但是我不得不這樣做,因為我從來沒有得到我這個年齡應該得到的東西--愛。

我知道我這樣做很自私,但我必須為自己而活一次!因此,為了與比我小許多歲的祥子成婚,我不顧爹的反對,與他抗衡,離開廠子。我拿這幾年的積蓄,為祥子買車,為自己準備嫁粧、婚事。我終於如願以償地嫁給了祥子。

後來,祥子認識了小福子,小福子人長的小巧,性格温柔。我從祥子的眼睛裏看到了愛意,我真是嫉妒呀--他從未用這樣的眼神看過我!於是,在二強子逼小福子為妓時,同樣作為女人和朋友、本該幫她的我落井下石,威逼着小福子還錢,不惜成為把小福子逼上絕路的幫兇。我忍受着世人的唾罵,我只想守護我和祥子的愛情。

到我懷孕了,我是多麼興奮啊!只要有了孩子,祥子一定會在意我的,我和祥子的愛情就有救啦!孩子,你一定要好好的!

可是,命運又一次與我開了個殘酷的玩笑!我一次次拼盡全力,一遍遍疼得死去活來,一次次冒着冷汗喝下接生婆的神符,一遍遍在心裏向神靈祝禱,但無濟於事,我知道我的孩子完了,我的生命也在一點一點的流逝,漸漸離我而去……

氣已若遊絲,一切努力都已停止。這樣,也好!我想起了與祥子的過往:我與他第一次見面;我用假孩子威脅他與我結婚;我懷孕時的驚喜……祥子,與你走一趟,不後悔。

世人皆説是我害了你,那只是因為我太過愛你,祥子!如果有來生,我願我美麗、温柔、善良、賢淑,得爾真心,與你相守一生!

寫讀後感作文 篇4

一陣滄桑,一陣悲涼。那就是讀完《童年》我的感受。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本書講述了阿廖沙(即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極端貧苦,生活艱難……

這本書字裏行間湧動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使我迫切地想讀下去。

使我記憶尤為深刻的是兩個人物:“好事情”與外婆。

“好事情”是一個人的綽號,他是外祖父遷居到卡那特街時招的兩個房客之一,他是一個科學家。通過他的語言我能想象出他是一個隨與而具有智慧的人。他親切地稱呼阿廖沙為“小弟弟”,並且在生活上關心阿廖沙,教會他許多生活的道理。而阿廖沙是唯一一個與他好的人。其他的諸如外公等人都看他不順眼,認為他是巫師、藥劑師,逼迫他早早離開。

“好事情”搬走時,阿廖沙應該是傷心而又無可奈何的。看到這裏,我的心裏抹上了一層悲涼。純真的友誼被拆散,無疑是可憐而悲哀的,而“好事情”恰恰是阿廖沙為數不多的關心他的知心朋友之一。從字裏行間,我讀得出每次阿廖沙遇見“好事情”的時候都是快樂的。

外婆是阿廖沙最親近的人。她慈祥、處處護阿廖沙。外婆看阿廖沙長大,處處給予阿廖沙愛的滋潤。阿廖沙在外婆身上看到了可貴的品格:善待別人、幫助有需要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見證了人間的艱辛:父親逝去、犯了小錯被外公無情鞭打、失去好朋友,然後又失去母親。這便是俄羅斯下層人民的艱苦生活。想想他們,再想想我們。不禁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如此優越的環境裏!我的童年,是陽光快樂的童年。

放下書,我沉浸在阿廖沙自強不息的精神中。一個同齡人,在經歷瞭如此苦難之後仍然沒有被困難打到,何況我們呢?

寫讀後感作文 篇5

看完一篇《愛的教育》中的選文《小抄寫員》這文章,讓我感觸非常深,講述一個上五年級的小男孩竟然可以如此懂事。

文章主要講述了:一個名叫敍利奧的五年級小孩為了幫助爸爸減輕負擔,他在晚上等他爸爸熟睡後幫爸爸那永遠完成不了的工作__寫籤條,第二天爸爸並沒有發現。所以敍利奧決定繼續幫爸爸。可時a>長了,敍利奧因為睡眠不足,每天覺得很疲倦。漸漸地,敍利奧的成績下降了,爸爸認為敍利奧沒有認真讀書,便責罵起孩子來。可懂事的敍利奧忍受責罵也沒有説出真相,還是繼續幫助爸爸。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敍利奧還是夜夜工作。父親對兒子越來越冷淡。終於有一天晚上,敍利奧正在"工作"的時候,給起夜的父親發現了,爸爸站在他身後激動的把兒子擁抱在懷裏,父親感動的熱淚橫流,指導錯怪了兒子非常慚愧。

好感動啊!孝順的敍利奧,你任意爸爸對你的責罵與冷淡也不吭聲,因為你怕爸爸一旦知道就不會讓你繼續。可我們天天光顧着好吃的,好玩的,沒有想過爸爸媽媽為了工作養家多麼的辛苦。我從此以後一定要好好想你學習,要儘自己的能力為家裏分擔一些自己可以做到事,還要好好學習讓父母欣慰。

寫讀後感作文 篇6

水是時間吧?時間無情,正如流水之無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感慨中有多少“時不我待”的無奈?“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無論是誰——聖人或凡人,英雄或平民,都阻止不了時間的腳步,脱不了黑髮變白首最終化為一抔黃土的“宿命”。時間無限而生命有涯,於是有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感悟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警戒。

水是德吧?德之高下,正如水之深淺。

“深水不響,響水不深。”歡呼叫囂的必是淺溪,低吼沉吟的才是江海。“聖人韜光,賢人遁世。”德高之人甘於平淡,耐得住寂寞。追名逐利、吵新聞爆醜聞的必是寡德淺薄之輩。一塊石頭就能讓小溪開一朵炫耀之花,一座大山也改變不了江海的沉穩。小人為自己唱讚歌,君子讓別人去評説。

水是心靈吧?心靈之明晦,正如水之清濁。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水的澄澈來自於活水不斷的水源,心靈的澄明來自於善於納新的心胸。水之澄澈能映出天光雲影,心靈之澄明能包容世間萬象。

水就是人吧?

水結而為冰,冰是人稜角鮮明的性格;冰融而為水,水是人或激揚澎湃或纏纏綿綿的情感;水化而為氣,氣是什麼呢?氣是陶淵明籬下長開不敗的菊花,是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心憂天下,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襟抱負,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氣概。是充沛於天地之間,亙貫於歷史古今的浩然正氣,是多少人窮其一生追求的人生真諦。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中國的水墨山水畫世界獨一無二,墨色與宣紙的幻化中千山萬壑一筆呼出。蔣勛對這一門黑白的藝術説過這樣的話:“全世界都在用顏色畫畫,我想中國人有一天一定要解答,為什麼我們大膽到不用顏色只用水墨來畫。我想其原因在於:彩色的東西比如彩色的照片常常是當下的,黑白的照片給人的感覺是回憶的。因為繁華去盡之後,在回憶中,生命有一個安靜下來的力量來看山、看水、看自己……”這種安靜的力量只有智者與仁者才能擁有,他們懂得:萬物靜觀皆自得,他們懂得在萬籟俱寂之中修煉儒雅、修煉智慧、修煉仁德,因而他們才能在一動一靜中擁有樂於壽。

對於“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我們既可以分開來解釋,也可以理解為“智者”與“仁者”是同愛山水的。我更認同第二種理解。為什麼中國人有如此深重濃厚的山水情懷呢?我想,最直白的原因是華夏大地山河壯麗,山川秀美,大河滔滔,峯巒迤邐,無論古人走到哪裏,俯仰之間盡是碧水黛山,詩意的情懷便噴薄而出。再者,山水附着着中國人太多敏感的心靈和微妙的哲學:深山中的寺廟滿院禪意芬芳;竹篁中的陋室主人彈琴長嘯;仁人智者“於土山營墅,樓館竹林甚盛”。山水與仁人智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仁人智者也在山水之間悠然閒適地享受生活,釋放着生命最沉靜的光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anyuanzuowen/wushangce/ooljo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