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單元作文 >五年級上冊作文 >

【實用】烏塔讀後感作文合集八篇

【實用】烏塔讀後感作文合集八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烏塔讀後感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烏塔讀後感作文合集八篇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1

在小記者班上,我閲讀了《烏塔》。回想、品味着小女孩烏塔的一個個神情,一句句話語,我思緒萬千……

烏塔是個12歲的德國小女孩,在這樣的年華,他竟能自己掙錢買票,單獨一人周遊法國、瑞士、奧地利、意大利,還準備再去希臘——想想她的年齡,才12歲呀!更令人吃驚的是,他為這次歐洲之旅準備了三年,路線日程安排得滴水不漏——一個小學生,幾乎不要家長幫忙,與我們這些同齡人相比……唉,真是令我們汗顏呀!

最能引起我們共鳴的,還是她與文中“我”的一番交談。她那熱情輕快的談興,將這酷熱的時光籠罩上了一種神祕的光彩。烏塔的話語,無不折射出西方文化的禮儀、敏捷、獨立感,與中國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她問起中國孩子是否也這樣旅遊,那隨和的語氣卻使作者怎麼也説不出話來。當“我”説家長很愛孩子,會帶他們出去玩,卻不放心讓孩子單獨出遠門時,自以為找到了一個絕妙的理由,卻受到了烏塔的強烈反駁:“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讓他們單獨出門?”我只能苦笑着承認自己的回答不合邏輯;當我告訴烏塔中國的風俗情況,並説孩子們仍能找到快樂,烏塔仍是堅持:“從電視和書本上認識世界並不完美。”看到這裏,我真想暢所欲言,一吐自己即將噴湧的想法!

對於烏塔的觀點,我舉雙手贊成。這正是中國孩子們共同的心聲啊!在中國,人們常説到“愛護”這個詞,久而久之,“愛護”就演變成“愛=保護”。殊不知,愛的方式數不勝數,如若保護過度,便無意中充當了母雞一角,把小孩子們孕育在狹小的土地上。而在外國,“愛”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最重要的便是讓孩子像小鷹一樣,翱翔在雷鳴電閃的天穹下,搏擊在風雨交加的大地上。簡單地説,在中國,則與外國截然相反,“愛”在大多數家長眼中被視為“呵護”。其次,有些家長過於偏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視了下一代綜合素質的培養,把孩子“刻”成了對歷史、環境、回報、感恩等一無所知的語數化人類。“從電視和書本上認識世界並不完美”,電視、書本,它們無疑是工具。而人,卻要“撲”在死的工具上,並懶洋洋地向載體和媒介索取想要的知識——可能成功嗎?想獲得真正的心之美麗,除親歷親為,自身實踐,別無他法!

我並不是説愛孩子就不要管他們,也不是在反對中華民族的一貫風格,而是體會到了一種深深的危機感。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管制”、“保護”與“獨立”都是互相聯繫的,缺一不可,過度則反。親愛的爸爸媽媽,雖然中國的這種現狀不得完全顛覆,但是,孩子要長大,可不能讓下一代的花朵成長在温室裏啊!親愛的爸爸媽媽,愛孩子,就回應一下孩子的心聲吧!鍛鍊我們的真正才能,我們才會告別童年,打拼天下!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2

學了《烏塔》這一課後,我的感受甚多。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才14歲的女孩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故事。更加令人驚訝的是,所有的計劃、旅遊的資金都是她自己安排、自己利用三年的時間通過幫超級市場分發宣傳單、去別人家看孩子、陪孩子玩得來的。讀到這一段時,我不禁感到臉火辣辣的,在我們中國,孩子們都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無論到哪裏都有父母的陪伴或者專人的看護。可是如果當我們長大,卻連洗頭、扎頭髮都不會,連鞋帶都不知道怎麼綁,那怎麼樣在社會中立足呢?我們就猶如鳥籠裏的雄鷹、温室中的小花苞,雖然生活得很好,卻沒有自立的能力。如果當我們從鳥籠裏面出來,當我們從小花苞長成花朵的時候,那豈不是會餓死在食物多多的森林裏、枯萎在美麗的大自然?這篇課文不是讓我們學烏塔那樣獨自一人遊歐洲,而是讓我們知道我們應該學會自立,否則就會被社會給淘汰。

文中有一句烏塔的反問“我也是家裏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很愛我,不過我們的興趣不同,所以我們有時候一起出去玩,有時候單獨出去玩。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我不明白,你的話不符合邏輯。”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從烏塔的這句話中我感受到了烏塔的獨立自主意識是多麼地高,也感受到了外國人的自主生活意識是非常的強。老師就對我們説過一個故事:一些人組織讓中國的十名學生和日本的十名學生去森林。誰知在半路上我們中國幾乎就有一半人撐不住了。因為這件事,我們中國的自主意識差常常成為外國人的笑納。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自立,那樣子才能在社會上定足。

當你十幾歲了卻發現自己連繫鞋帶、扎頭髮都不會,你會不會感到羞恥?請你好好看一下《烏塔》吧!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3

學了《烏塔》這篇課文之後,我非常佩服烏塔。一個14歲的小姑娘,竟然能一個人獨自游完全歐洲。

“一個14歲的小女孩,獨自一人遊歐洲,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絕不會相信。”課文中的這句話我也同意。在中國幾乎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要是真有一箇中國孩子要外出遊玩很多天,即使自己願意,他的父母也肯定是千萬個不同意的。他們怕孩子遇到危險,怕孩子肚子餓沒飯吃,怕孩子生病不會照顧自己,怕孩子在外面不會自己洗衣物……總覺得孩子永遠長不大,抱在懷裏怕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心肝寶貝來對待。

我聽説過一件事,中國有個大學生考上了一所非常好的大學。可是,他總是依靠父母,雖然考上了名牌大學,但他不會照顧自己,最後,他只能退學回家了。

外國的父母,雖然過得很寬裕,但他們會讓孩子學會生活自理,做一些力所能極的事,從小得到鍛鍊。而中國父母只會寵壞孩子,讓孩子有一個依賴的思想,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怎樣就怎樣,自私且沒有獨立能力。

烏塔的父母沒有讓烏塔成為温室裏的花朵,而是讓她闖蕩世界,讓她成為搏擊暴風驟雨中的雄鷹。所以,中國的父母們,我知道你們也不想讓孩子成為温室裏的花朵,那就大膽地放手讓孩子獨立自主勇敢地面對困難和挫折吧,讓我們成長為國家和社會的棟樑。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4

讀過《烏塔》這篇課文,我感到很驚訝!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竟然獨自一人遊遍整個歐洲。而且,烏塔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了這次旅行,閲讀了許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為了掙到旅費,每個週末到餐館或者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

烏塔和我基本是同齡人,和烏塔相比,我做的實在是太少太少了......可以説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切的一切都要靠父母,自理的能力很差。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者難題,不知道自己獨立解決難題或者自己動腦筋思考,只會問爸爸媽媽,或者依靠他們給我解決問題,更別説自己打工掙錢了。即便是出去旅遊,也是跟着爸媽,吃住由爸媽安排,全由他們照顧。平時就更不用説了,衣服都是媽媽洗的,飯也是媽媽做的,我能做的真的很少很少。

我覺得,我們應該多吃點苦,才能磨練我們的意志和毅力。昨天,爸爸還告訴我説:如果你遇到什麼困惑解決不了的話,你就去爬爬大山,去問問大山,去問問大自然,它會告訴你答案。雖然我不太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但是我明白,我們要想得到,就必須付出,必須努力,必須能吃苦。

烏塔,你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在以後的`生活中,我一定要克服依賴的思想,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5

《烏塔》一文講了14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遊歷歐洲的故事。

烏塔是一個膽大、細心、有目標、自強自立的小姑娘。她的父母敢於給孩子鍛鍊的機會。而中國的家長卻:過於關愛孩子,事事包辦,讓孩子沒有獨立的空間。雖然説膽大的孩子容易闖禍,但烏塔卻是一個膽大而又細心的小姑娘,她沒到一個地方,都會問警察電話號碼,然後再給家人撥打電話或寄名信片給家人報平安。她讓我們懂得:不能過分依賴別人,要做個獨立的人;不能非常膽小,要做個膽大的人。

我覺得,烏塔的種種品質都值得我們學習。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6

這個星期,我們學了《烏塔》這課。品味着小女孩烏塔的一句句話語,我思緒萬千…… 烏塔只是一個十四歲的孩子,卻靠自己的能力掙錢去遊歐洲,真是了不起!而我呢,卻當家中的“嬌嬌女”,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她為這次歐洲之旅準備了三年,路線日程安排得滴水不漏──一箇中學生,幾乎不要家長幫忙,與我們這些同齡人相比……唉!想想我,除了讀書,看課本,什麼都要依賴父母。和烏塔的自理能力比起來,我就像一個剛剛學會走路的娃娃。 從烏塔身上,讓我懂得了,做一個優秀的人才,對未來有用的人才,能回饋社會的人才,不是光會死讀書就夠的,經驗和社會知識的積累不是光看電視圖片就能學到的。“從電視和書本上認識世界並不完美。”烏塔的這句話,如雷貫耳!在我沾沾自喜自己能發表幾篇作文的時候,烏塔已經在自費旅遊多個國家了。

和烏塔比起來,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或者説,我們國家小孩在自理能力上的欠缺。我們都在父母的愛護下嬌養的有些軟弱蒼白了。其實,小孩子應該學會在逆境中鍛鍊自己。總是一帆風順的話,長大後走入社會,承受挫折打擊的能力就會很差。容易在困難前退縮。平時得到鍛鍊的人,面對困難時,就不會顯得手忙腳亂,就能自信地鼓起戰勝困難的勇氣,不會輕易言“敗”。 親愛的爸爸媽媽,多給我們一些鍛鍊和自由吧,讓我們按照自己的興趣發展!讓我們多一些自信去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把你們對我們的愛變成溺愛,過度的保護只會使我們喪失獨立的能力。不要把我們當做小雞護在羽翼下,我們要做的是雄鷹,展翅高翔的雄鷹!社會需要的是能獨立思考動手幹實事的人才。而不是隻會“紙上談兵”的趙括。未來是我們的,請放開對我們過度的保護,讓我們經受風雨的磨練,在這美麗的大千世界裏開闢屬於自己的天空吧!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7

讀《烏塔》

烏塔是一個獨立性相當強的女孩。她小小年紀,就已經獨自遊歷了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可是我呢,作為新世紀的少年,我覺得我現在最缺乏的就是獨立,每天回家,媽媽就把飯做好了,我只需要動一下筷子,把它送進嘴巴里;衣服髒了,爸爸媽媽會讓我脱下來,我從來不用動手;每次出門,都有人陪着,一個人哪都不敢去。

老師已經把這篇課文講完了,可我還沉浸在對烏塔的想象中。烏塔的父母也很愛她,但她從不依賴父母,她有自己的思想,她想到哪裏玩,並不是説去就去,而是要做充分的準備。其一,她要讀很多書,查閲相當多的資料,反當地情況做濫熟於心;其二,次費問題怎麼解決?她支分發廣告,陪人家小孩子玩等等,從不依賴家人;其三,保證安全,每到一地,先去公安局查清電話號碼,給家裏發信或者寄出一張報平安的卡片。這樣做到心中有數,家裏人肯定放心,她也很輕鬆。我要向她學習,以後無論做什麼時候事情 要做個計劃,步步為營,一絲不苟地完成任務。

小時候聽媽媽講故事,在我們國家象烏塔這樣的少年有好多。甘羅十二歲就不費一兵一卒使秦國得到十六座城池,官封上卿;打柴放牛的小區寄,憑着自己的聰明才智,殺死了兩個比他高大很多的強盜;三國時的周瑜,七歲學文,九歲習武,十三歲就統領千軍萬馬;還有花木蘭替父從軍的勇敢……這一樁樁,一件件,在我的眼前漸漸展開,讓我思緒萬千。

我決心在今後的學習中,向這些榜樣靠近,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學習,克服依賴思想,不再侷限於課本知識,要多讀課外書,不做分數的奴僕,用知識武裝自己。

……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8

今天,我讀了《烏塔》一篇課文。認識了一位細心、自食其力的小女孩。讀完這篇課文後我受益匪淺。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汪曉潔在羅馬認識了一個獨自一人遊歷歐洲的十四歲的德國女孩——烏塔。她為了準備這次旅行,用了三年的時間做充分的準備。向我們展現了一個自力更生的細心的小女孩。

當我讀到“自己用了三年的時間——陪小孩玩。”這段話時,我不禁被烏塔的獨立打動了。頓時,我感悟到:烏塔真是一個細心的小女孩呀,她出去旅遊竟然可以自己掙旅費,他就算是用的爸爸媽媽的錢去旅遊的,但她也是自己出遠門的呀,這全部都是我們中國孩子所做不到的。比起烏塔來看,我們中國孩子實在是太細皮嫩肉了。因為我們中國孩子在家裏從來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覺得,中國孩子應該好好反省一下,深刻的想一想:為什麼別的國家的孩子能自己掙錢,而我們卻不能?!”

對比烏塔,想想我自己,我不禁感到羞愧。記得那是一個週末的晚上,我正在悠閒地看電視,媽媽讓我去超市買東西,我心裏暗自想:這黑燈瞎火的晚上,你怎麼不去呀!?可是我又不能反駁,所以我只好拿着媽媽給的一筆“鉅款”去超市了。然而,當我走到那條既偏僻又很少有燈的小路上時,我害怕的程度就像是馬上就要上刀山下火海了一樣。每當我看到路旁的大樹在微弱的燈光的照耀下,像一個張牙舞爪的妖怪時,我就心驚肉跳、毛骨悚然、惶恐不安……要是換做烏塔,她肯定會毫不猶豫的去超市,而且還是不帶一點恐懼的,比起烏塔來看,我真是太懦弱了。

讀完《烏塔》後,我決定以後要做一個自食其力、做事有條理、計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獨立的小女孩。

標籤: 讀後感 八篇 烏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anyuanzuowen/wushangce/kolk8y.html
專題